秦朝大將王翦:他手下有六十萬兵,秦始皇為啥不怕他造反?

2020-12-16 公子商君

朋友,閱讀本文前,請您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收到精彩的文章分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您的支持將是我最大的動力。

秦始皇是個狠人,他從來不信任別人,不管是他的生身父親呂不韋,還是他的長子扶蘇,都直接或間接死在了他的手裡。

但是有一員大將,手下六十萬兵,秦始皇卻信任他,不怕他造反,這是為什麼呢?

一、猛將王翦

王翦是大秦的一員猛將,他年少時就喜好軍事,為秦始皇辦事,立下了赫赫戰功!

他是個狠人,多次帶兵攻打趙國,最終滅了趙國。而且他還攻打燕國,攻破燕國國都,打得燕王落荒而逃,跑到遼東。

王翦不僅自己能打,他的兒子王賁也很能打。王賁不僅打敗過楚國,還滅了魏國,看樣子也是個狠人!

不過王翦雖然是秦始皇的功臣,但秦始皇也不敢完全相信他。

畢竟王翦這麼能打的人,萬一背叛自己造反,後果簡直不堪設想!

二、秦始皇的小算盤

當時秦始皇已經滅了韓、趙、魏三國,把燕王打得落荒而逃,還多次打敗楚國。

於是,秦始皇就開始飄了,以為自己英明神武,於是想一口氣滅了實力雄厚的楚國。

當時有個年輕的將領——李信,他年少輕狂,對秦始皇說給他二十萬人就能滅了楚國。

秦始皇當時想培養新將領,畢竟如果只靠王翦王賁父子,那大秦的軍隊恐怕要變成王家軍吧?

於是秦始皇問王翦需要多少人能滅了楚國?王翦久經沙場,當然知道楚軍的厲害,於是說六十萬!

聽到這話,秦始皇就不開心了,六十萬軍隊,你要是趁機造反,我可怎麼辦?於是嘲笑道,將軍老了,這事還是交給年輕人吧!

秦始皇就派李信帶二十萬軍隊去攻打楚國,而王翦這隻老狐狸一看情況不妙,就稱病回鄉了。

三、王翦重出江湖

李信果然還是太年輕,沒有經受過社會的毒打,他雖然打進了楚國,卻被楚國大軍包圍,慘敗而逃。

秦始皇慌了,這不僅沒有滅了楚國,還引火上身,楚軍反過來向秦國進軍了。

於是秦始皇也顧不了什麼顏面了,親自跑到王翦的老家,向他賠禮道歉,請他出山。

王翦這時候揚眉吐氣了,昨天你對我愛答不理,今天的我你高攀不起!

不過在秦始皇真誠的道歉後,王翦當然是選擇原諒他了。畢竟秦始皇是什麼人他很清楚,不原諒他的話,自己絕對會死的很慘!

不過王翦還是對秦始皇說,給我六十萬人!

秦始皇也沒辦法,只能聽他的話,親自為他餞行。

但王翦卻很聰明,知道自己雖然有六十萬軍隊,但他們絕對不敢造反,畢竟他們的父母妻子都在秦國。

於是王翦只能忠誠於秦始皇,但怎樣才能讓秦始皇相信自己不會造反呢?

四、王翦的智慧

王翦出兵時,向秦始皇索要很多上好的田地、房子、花園、池塘等。

秦始皇說,你就去打仗吧,還怕我不賞賜你?王翦卻說,給大王當兵,即使有功也封不了侯,不如多要點土地,給子孫留下點家財。

秦始皇聽了這話,不僅沒生氣,反而哈哈大笑。

而王翦在出兵的路上,還派人多次向秦始皇索求良好的田地。

有人對他說,將軍你也太貪心了吧,一直索要良田,是不是有點過分了?

王翦卻說,你懂個屁!秦王這人從來不會信任別人,現在我帶著六十萬大軍,他怎麼會放心?只有向他索要良田,他才會相信我是為了子孫,沒有造反的念頭。

要是我啥也不要,他才更懷疑我是不是想謀反!

五、命運

王翦果然很聰明,秦始皇看到他索要良田不僅不生氣,反而更放心了。

人家就是想要點良田而已,又不是想謀反,怕啥?

而得到秦始皇信任的王翦,得以全力發揮,最終滅了楚國,還殺了項羽的爺爺

王翦和兒子王賁過的都挺好,只不過後來秦朝覆滅,王翦的孫子王離被項羽打敗。

這也算是命運的捉弄吧!

本文由@公子商君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大秦王翦的下場,遇到秦始皇是幸運,隱退是大智慧,後裔崛起漢唐
    秦始皇和王翦,因滅楚的兵馬數量勾心鬥角秦滅六國,王翦和兒子王賁直接參與了其中五國的攻伐,是當之無愧的,秦朝建立的首功之臣。不過,也因此,秦始皇一度非常擔心王翦功大不好制衡,所以,當王翦提出滅楚國需要六十萬兵馬時,秦始皇猶豫了。秦始皇在第一次伐楚時,沒有支持王翦,選擇了李信和蒙恬,兵馬也只用了二十萬。
  • 秦始皇手下五大名將排名,章邯倒數,蒙恬第二,第一心服口服
    章邯是秦朝最後一個大將軍,每次帶兵出戰都屢戰屢勝,陳勝起義弄得秦朝上下恐慌,秦二世也實在是沒辦法了,這時章邯站出來帶兵平叛了這場起義,章邯一人撐起了秦朝這片殘破的天,無奈被趙高算計,最終迫於生計投靠了項羽。項羽很看重章邯,就封他雍王,只可惜楚霸王最後敗了,章邯在劉邦的軍隊城破之時拔劍自刎,一身傲氣就這樣被終結。章邯暫時就排個倒數了,看看下一位將軍是不是比章邯要好點。
  • 簡述秦始皇手下的將領,你知道的還有哪些?
    作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身邊的文臣武將紛紜。下面就簡單的來介紹一下秦始皇手下的一些著名的秦軍將領。王翦王翦與白起、李牧、廉頗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他從小就對軍事很感興趣。在秦王嬴政剛剛親政不久開始擔任秦軍的主將。在秦始皇統一天下的戰爭中,王翦先率秦軍攻破趙國,掃平三晉之地。再率秦軍攻破燕國滅掉楚國。他和兒子王賁是秦始皇平定天下時最大的功臣。
  • 秦國大將王翦的優點與缺點
    王翦,少年時就好兵,事秦始皇。先來看看王翦的功績。始皇十一年,王翦攻趙闕與,破之,拔九城。十八年,拔趙,趙王降,盡定趙地為郡。明年,燕荊軻刺秦王,秦始皇使王翦攻燕,燕王喜逃到遼東,王翦定燕地而回。可見,王翦功勞是非常大的,破趙,燕兩國。不愧是戰國名將。
  • 王翦手握60萬秦國精銳,如果造反的話會成功嗎?說了你可能不信
    要知道當時秦始皇要對付最難纏的楚國時,向王翦、蒙恬等一眾將領詢問,王翦回答說要60萬大軍,但是一個年輕將領李信卻只要20萬人,於是秦始皇啟用李信,結果被楚將項燕打的打敗,無奈之下秦始皇向王翦道歉並給了他60萬大軍攻打楚國,那麼此時手握60萬大軍,還都是秦軍精銳的王翦,如果想要自立為王造反的話,率軍回師有沒有可能成功呢?
  • 秦朝滅亡時,名將王翦為什麼就忽然間消失匿跡了?
    畢竟王翦是服務了四代秦王的四朝元老,他如果活能到陳勝吳廣起義時,憑藉他的政治影響力和地位,不可能一點記載都沒有。另外我個人認為,即便秦末那會兒王翦還活著,他也不大可能有大多的作為。因為首先,假設王翦能活到秦末,他的年紀已經很大了。他第一次見於史書記載是獻計逼死魏齊。雖然史書上對於魏齊是死於長平之戰前還是長平之戰後沒有準確記載。
  • 秦朝滅亡時名將王翦去了哪裡?他為什麼沒有出現
    他為什麼沒有出現   王翦是戰國四大名將,其功勳可比肩白起。如果說白起幫秦昭王鬆動了六國的牆角,那麼王翦則可以說是幫秦始皇將六國連根拔起。  根據《史記》記載,公元前221年,王翦急流勇退,告老還鄉,資料顯示他病逝於公元前208年,此後關於他的事跡不見於史籍。
  • 王翦到底有多厲害?秦滅六國,有三個國家都是他消滅的!
    與此相對應的是,王翦則獲得了善終的結局。當然,王翦之所以能夠善終的結局,不僅是因為他具有比較高的情商,敢於急流勇退,也是因為他在秦滅六國之戰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很多人看來,秦王嬴政所建立的天下,大部分都是王翦率軍打下來的。對於秦滅六國來說,王翦更是親自率軍消滅了三個國家。
  • 秦始皇滅六國重用的名將,為何在項羽滅秦時,沒人出手救秦國?
    但作為秦始皇背後的強大支撐,王翦、王賁、蒙武、蒙田們才是秦始皇成功背後的最強助攻。在公元前207年的時候,秦朝的三世子嬰面對強大的「劉氏集團」,只得投降,子嬰的「窩囊」投降也就宣告著秦朝的滅亡。作為當時轟動一時的大將們,他們凱旋後的歸宿究竟是怎樣的呢?
  • 秦滅六國,為何打楚國需要出兵六十萬?王翦:這事你們學不來
    我想很多人都會說不是,因為就同戰國四名將李牧來比吧,王翦在他手下就輸了兩次,從這就可以看出李牧的才能高於王翦。但是王翦的厲害不在於此,戰國四名將之中為什麼只有王翦能夠善終呢?這恰恰說明了王翦高超的政治才能,其他三個,李牧和白起被君王猜忌被逼自殺,廉頗也同樣因為功高震主而落得個客死他鄉,只有王翦能夠善終,就算是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後王氏家族一直是朝堂的功勳,其孫王離在名將蒙恬死後接手長城軍團。而王翦更高的智慧就在於滅楚之戰中能夠打消秦始皇的疑慮,坐擁天下兵馬卻讓秦始皇對他放心,這是王翦的厲害之處。
  • 秦始皇一生未娶嗎?他到底是怎樣一個人?
    他的兒子最知名的就是公子扶蘇,還有後來即位的二世胡亥。這些都是足以證明,秦始皇是有女人的。我們先說為何秦始皇的女人不出名,他不立皇后。秦始皇的女人有很多,到底有多少呢?但是,秦始皇建立秦朝之後,他採納了李斯的建議,只把自己的江山讓給一個兒子,其他的兒子不讓他們幹政,只讓他們吃喝玩樂,也不讓他們留名。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防止秦朝不要像周朝一樣,一開始把土地分給自己的兒子,但是,幾百年之後,大家的關係就不親了。
  • 秦始皇重用的那些名將,在劉邦項羽滅秦時,為何沒有出手幫助秦國
    這要是換成其他人,早就被皇帝給滅了,為啥?因為他們的這種功勞,壓根就沒法再封賞了,總不能把皇位讓給他們老王家坐吧?可王翦就很聰明,他每次出去滅了一個國家以後,立馬回來把兵權交還給秦始皇,並且表示自己實在是老邁了,帶不動兵了,這是最後一次。
  • 讀二十四史——《史記》173:戰國四大名將之王翦
    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王翦是頻陽東鄉人,他少年時就喜好軍事,是秦始皇時代最有名的將軍。秦始皇十一年,王翦帶兵攻打趙國閼與,破之,並拔九城。秦始皇十八年,王翦再攻趙國,用一年多的時間最終攻佔了趙國都城,趙王投降,盡定趙地為郡。
  • 秦朝滅亡時,那些秦軍和老秦將都去哪了?為什麼不出來救國?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隨著大澤鄉一句豪言傳唱開來,秦朝也唱響了帝國最後的絕響。可當義軍風起雲湧般血戰巨鹿、挺進函谷關時,昔日一統六合的大秦精銳為何都銷聲匿跡了? 早前,有人曾質疑:「王翦滅楚後,60萬秦軍為何不北上固守王土?」
  • 王翦出徵時不停向皇帝要賞,兒子勸他低調點,王翦:我是在保你命!
    秦始皇吞滅六國是歷史上最精彩的一場大戲,韓、趙、魏、楚、燕、齊原本都是不遜於秦國,而這六國中,最強大最難攻破的一個那麼又非楚國莫屬了。秦國差一點就折戟在了楚國,而最後帶領秦軍攻滅楚國的,便是戰國時期四大名將之一的王翦。
  • 秦始皇手下的五大名將,章邯僅排第五,蒙恬排名第二
    今天我們說一說秦始皇手下的五大名將1、大將王翦王翦,生卒年不詳,頻陽東鄉(今陝西省富平縣東北)人,秦代傑出的軍事家,是繼白起之後秦國的又一位名將。與其子王賁在輔助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戰爭中立有大功,除韓之外,其餘五國均為王翦父子所滅。
  • 秦始皇多活十幾年,能否避免秦朝的覆滅?
    其實在秦始皇一統天下之時,秦國選擇接納了大量的六國舊貴族。秦國在統一六國之時,大量賄賂六國的貴族官員,使他們倒向秦國。那麼問題來了,秦國滅掉這些人的國家之後,該怎麼對待他們。直接殺了,以後誰還會相信秦國的話,而且你滅一個國家的時候可以,後面的幾國的官員還會接受你的賄賂?就像一個經常殺俘虜的將軍,還會有士兵向他投降嗎?
  • 戰國四大名將之首,並非秦始皇手下大將
    戰國四大名將之首,並非秦始皇手下大將秦始皇統一全國,除了自身的能力之外,還有前人打下的基礎,戰國四大名將光秦國就佔了兩個,白起和王翦之中,白起又身為四大名將之首。提到白起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他坑殺的四十萬趙兵,而且秦始皇統一全國有加上白起的名氣,人們總是會產生一種錯覺,認為白起是秦始皇嬴政手下的大將,然而這只是一種錯覺。
  • 秦始皇手下名將大盤點,章邯僅排第五,第一居然是他?
    而蒙驁更是歷經了秦國四個朝代,為四位君王效力的期間,他先後在與韓國的戰爭中奪取了十多座城池,趙國三十多座。而對魏國他居然收穫了五十多座城池,戰鬥力可以說是爆表,最後讓秦國直接與齊國相接,也為秦始皇統一偉業打下了非常紮實的基礎。後來70多歲的時候去世,他的孫子也是赫赫有名的秦國大將。能排上第三的王賁。他沒有他父親有名,但他一生也為戰爭而生。
  • 王翦為秦始皇開疆拓土,對秦國功績卓著,秦朝滅亡後其家族命運如何?
    之後王翦又南徵百越之君,平定江南之地,此後王翦失去了史料記載,王翦之子王賁在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在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隨同始皇東巡,並南登琅邪,始皇在此留有「琅邪刻石」,之後王賁在史料中也失去了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