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四川瀘州,一名學生留下了一張絕命字條後從樓上跳了下去,目前,120感到時孩子已經沒有了生命體徵,孩子已經被送往醫院,公安機關也已經介入調查,具體情況有待進一步通報。
這是個沉重的話題,所謂「哀莫大於心死」,從這張字條的內容中,我們不難體會出孩子在寫下這些文字時的那種絕望,筆者衷心的祈盼奇蹟能夠降臨在這個孩子身上,能給他自己也給他的父母一個重新來過的機會。
今年6月,呼和浩特的一名六年級學生同樣選擇跳樓自殺,遺書中稱自己已經患上抑鬱症,像這樣的案例筆者已經聽見看見的太多了。根據《中國自殺兒童報告》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兒童的自殺率高居世界第一,比國際上的平均水平高2.3倍,這是多麼觸目驚心的數據啊。
同時統計中也表明,兒童自殺的原因大都是家庭矛盾、教師衝突、學業壓力和同學欺辱。學業壓力和家庭矛盾是最主要的原因,我們也著重說一下這兩方面。這兩個原因也是家長對孩子愛得太多和愛的太少的體現,反映出了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家長和孩子的那種無奈。
學業壓力多半來自於家長對孩子愛的太多了,家長們都希望孩子以後能成龍成鳳,所以各種的補習班就報起來了,希望孩子能通過大量的學習,將來一飛沖天。但這無形中給孩子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要知道我們的傳統文化中「孝」是佔很大比重的,孩子學習如果搞不好,那孩子就會認為對不起父母,那種內疚就會讓孩子某些時候覺得累,覺得絕望,巨量的愛也會壓垮孩子脆弱的心靈。
家長恰恰忽略了孩子的感受,這也是學業壓力中家長對孩子愛的太少的體現,家長只關注於孩子的學習了,而孩子自身的好惡很容易就被家長忽略了。我們家長應該反思一下,是否在孩子取得成績的時候缺少了讚美,是否在孩子表達情緒的時候缺少傾聽,又是否壓制了孩子自己的興趣愛好,所有的這些都會讓孩子越來越不快樂,喪失對學習和生活的興趣。
而家庭矛盾則全部都是家長對孩子愛的太少的緣故,如果愛孩子就應該給他一個溫暖祥和的家庭,這個家可以不富裕甚至是貧窮,但是這個家裡不能充斥著互相指責和謾罵,甚至是家暴,孩子小小的心靈承受不了這樣的事情,這回讓孩子懷疑自己生存的意義。
我們這些家長往往是走著走著就忘記了我們教育的初心是什麼了,我們教育孩子的目的不是為了讓孩子成為解題高手,孩子也是有自己思想的,我們不能剝脫孩子思考和說話的權利,我們除了要把培養成一個有知識有學識的人,還要培養成一個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的人,也要注重挖掘和培養孩子自身的興趣和天賦。
我們不能因為好心就忽略問題的存在,如果我們的家庭和學校教育不能以孩子為主,不反思我們教育中出現的這些實實在在的問題,四川這樣的悲劇可能還會出現,這也是我們都不願意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