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校長盧坤建:升本後如何不迷失方向?

2020-12-27 大洋網

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創建87年以來,憑藉鮮明特色,躋身國內高職院校第一方陣,文理類、藝術類高考錄取分數線均高於本科控制線。亮眼成績的背後有哪些秘訣?近日,校長盧坤建作客「教育名家面對面」,予以解析。「職業院校必須增強社會服務能力。」他指出,僅強調雙師型隊伍的比例是很不夠的,而應該以產教科的有效融合倒逼教材、教學和教法改革。

校企合作就像談戀愛

廣州日報:對於職業教育的遠期發展,您怎麼看?

盧坤建: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創新發展的新時代。我們要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實現創新發展,需要讓產教融合成為社會的基本生態。不僅是職業高等學校,其他類型的高校,也要聚焦技術和知識創新,通過產教融合,讓知識和技術發展跟產業發展和諧、同頻、同步,整個社會才能產生新的創新動力機制。「十四五」 規劃建議中提到要增強職業教育的適應性,也是要求職業教育要更多跟社會、產業緊密結合,其本質還是融合的要求。職業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要聚焦技術知識,順應產業發展的現實要求。即使像北大這樣的名校,非常多名教授都喜歡跑企業。我在深入企業的過程中發現,產業一線才是知識創造、技術創新的源頭,專家、學者必須在回答產業一線問題的過程中履行自己的責任。

廣州日報:在這樣的產教融合背景下,我們如何定位校企合作雙方的角色?

盧坤建:產教融合就像婚戀關係。結婚之後的短時間內還只是一起生活的兩個單獨的個體,一般等到有了孩子,兩口子之間的關係就會突然改變,彼此逐漸成為各自生命的一部分。對一個家來說,孩子是重要組成部分;對校企合作中的學校來說,有企業能用得上的人才、企業需要的研發成果也尤為重要,否則校企合作關係穩定性差、更難以持久。大企業做產教融合更多是出於社會責任的考量,但更多中小企業的現實性、發展性的研發訴求非常迫切,難以做到投入太多的研發資金,他們必須考慮投入產出比。這種情況下,有實力的高職院校就成為他們的首選對象。以我們學校為例,學校鍛造了產教融合的「152模式」:打造一大平臺,即產教科有效融合多元協同一體化智能平臺;形成五大合作,即做優混編師資團隊、構建共享教學資源、提質學生就業創業、增值多元社會培訓、做實技術研發服務;實現兩大提升,即提升學校人才培養水平高質量發展的能力、提升學校滿足和導引企業利益訴求的能力。良好且特色的產教融合模式是落實校企雙方角色密切關係的重要載體。

探索中高等職教一體化

廣州日報:大家對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的縱向貫通與橫向融通討論相當熱烈,學校在這方面有什麼計劃?

盧坤建:今後產業的發展,需要本科層次的技術技能人才。要想適應社會,從學歷角度來講,大專和中專肯定是不夠的,否則一些高精尖的技術你學都學不進去。職業教育作為一個類型,應該是由上到下的整體體系。職業教育目前沒有碩士、博士,我們必須創辦本科層次以上的職業教育,真正把職業教育的上頭打通,學生經過10年左右的時間來完成,而且很有出息,家長就願意把孩子送進來讀。我們計劃未來展開中高等職業教育一體化,也就是7年制的職業教育,以這樣的模式來培養人才。

廣州日報:但是職業教育都升格為本科以後,各個學校如何不迷失方向?

盧坤建:這個要分兩個方面來看。首先,有一定基礎的傳統本科院校,立足點始終還是基礎創新,但產教融合的出發點和歸屬是不一樣的。

其次,職業教育始終是密切面向行業和崗位培養人的,不同教育類型具有不同的辦學特點。職業院校如果有明確的辦學定位、清晰的發展思路、堅定的職教操守和強大的職教傳統,是不會迷失方向的。

以產教科融合倒逼「三教」改革

廣州日報:高校吸引優秀教師競爭激烈,您怎麼看雙師型隊伍的建設成效?

盧坤建這裡面有些誤區,絕大多數學校都會講雙師型的比例,這沒有意義。我認為核心的問題是基於產教科的有效融合來抓「三教」改革。職業教育的發展,不能缺少專業群建設的歷史沉澱和專業師資隊伍的沉澱。如果高職院校變成了產業發展的跟班,就沒有辦法為之開展有效服務。以前講產業發展到哪裡,專業建設就到哪裡,導致有的學校有100多個專業,這很嚇人。專業長時間以來沒有形成合力,所以學校的社會服務能力比較弱。有了產教科的有效融合,那麼校內的教師跟企業的工程師,就能在這個平臺上共同進行研發。在這個過程當中,校企的混編教師的雙師素質自然就提高了,企業的研發周期頻率跟你的人才培養周期頻率同頻共振。同時,從企業帶回來的場景對教法教材改革帶來巨大推動。產教科的有效融合,能倒逼「三教」改革,否則永遠是在學校裡面打轉,根本就走不出去。

廣州日報:近來,教師評價改革受到熱議,學校會有哪些措施?

盧坤建:學校堅持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根本標準,深化教育評價改革,全面提高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一是把師德師風作為第一標準,在職稱評審、職務晉升、考核評價中把師德師風、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情況作為評價的重要內容,實行教師考核師德師風一票否決制,推動師德師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二是改進教師科研評價。按照教學型、科研型和教學科研並重型對教師分類評價,突出質量導向,以能力、質量、貢獻評價人才。三是強化教師一線學生工作,要求教師參與到班主任、招生就業工作中,利用教師的專業優勢服務學生。四是堅持「以評優教」,將課堂教學評價改革作為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牛鼻子」,推動課堂教學評價從指揮棒升級為推進器,從檢測站轉型為加油站,激發課堂教學活力,帶動教師隊伍成長,帶動教學質量整體提升,為促進學校內涵式發展創造了更多新動能。

服務國家戰略打造「三個高地」

廣州日報:學校在服務區域發展方面有什麼設想?

盧坤建:學校立足粵港澳,服務國家戰略,面向廣東「雙十」產業集群,提供人才保障與智力支持。具體表現在打造「三個高地」。

一是人才培養高地,橫向上對接輕工業全產業鏈聚焦建設「2+8」專業集群,縱向上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技術教育,聚力培養行業轉型升級急需的「高素質、重基礎、強能力、善創新」技術技能人才。二是科研與社會服務高地,打造「國際數字創意谷」「粵港澳大灣區產業發展研究中心」「輕工協同創新中心」等集科技研發、技術孵化、創新創業、成果轉化為一體的產教科融合創新服務平臺和高端智庫,強化面向粵港澳中小微企業的應用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服務。三是打造職業教育培訓高地,聚合廣東「一帶一路」職教聯盟資源,成立「國際職業技能培訓中心」,面向粵港澳「雙十」產業員工開展高水平教育與培訓服務,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地區外國企業及中資企業開展國際化職業培訓,輸出「廣輕職教」模式。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曾俊
圖:受訪者提供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吳婉虹

相關焦點

  • 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08屆玩具設計專業學生作品展
    本次作品聯展將展出天津科技大學、廣東商學院、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湖北孝感學院等四所高校2011年學生畢業設計作品。同時,我們還邀請了一些資深的從業人員對作品進行點評  【中外玩具網 · 玩具設計】繼去年的「廣輕玩具設計專業畢業設計展專題」獲得成功後,今年中外玩具網與《中外玩具製造》雜誌兩大玩具業主流媒體獨家策劃、玩具設計論壇合作支持的「2011全國玩具專業學生畢業設計作品聯展
  • 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教師參加2020第三屆全球無人系統大會及智能...
    2020第三屆全球無人系統大會及智慧機器人教育產教融合高峰論壇於11月22-23日在珠海召開,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電子信息與自動化學院教學負責人李娜、工業機器人技術教研室主任於玲、教師陳良及科研處工作人員張如意參加了此次會議及平行論壇——智慧機器人教育產教融合高峰論壇。
  • 廣東職業技術學院與高明區人民政府、高明區重點...
    12月4日,廣東職業技術學院在高明校區與高明區人民政府、高明區重點企業舉行政校企合作籤約儀式及政校企合作系列活動。高明區全面深化與廣東職業技術學院的戰略合作,既是高明深化與高校人才智力合作、產學研合作,加快構建產業人才供給體系、科技創新體系、打造先進位造業集群的重要舉措,同時對廣東職業技術學院建設一流專業學科、紡織服裝特色高水平高職院校、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產業化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 江蘇高職與獨立學院「聯姻」 組建「職業技術大學」
    「高職院校發展長期面臨『斷頭路』問題,教育主管部門對於高職升本『卡』得很死,近兩年隨著職業大學的概念提出,才有所鬆動。」南京一所高職院校校長告訴記者,包括他們學校在內,不少高職院校在其「十二五」「十三五」規劃中都提出了「升本」的目標,但僅僅依靠高職院校的辦學實力直接升格為職業大學,可能在硬體等方面有欠缺。
  • 省科學院測試分析所與廣東職業技術學院籤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12月2日,省科學院測試分析研究所(中國廣州分析測試中心)黨委書記李宏榮、副所長冉文清受邀出席廣東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廣職院)召開的首屆科技工作大會,廣職院黨委書記劉科榮、校長吳教育、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劉朝剛、重大項目企業籤約代表、廣職院相關負責人和教職工共500
  • 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在「第五屆中國服裝創意設計與工藝教師技能...
    12月11日至13日,第五屆中國服裝創意設計與工藝教師技能大賽在杭州職業技術學院舉行,共有來自全國65所院校的135名教師同臺競技。經過激烈角逐,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藝術工程學院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教師孫嘉慶在服裝拓展設計項目中獲得銅獎,張婷老師在合體小禮服創意立裁項目中獲得優秀獎。據了解,本次大賽由中國紡織教育學會、全國紡織服裝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主辦,浙江省杭州職業技術學院承辦。
  • 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和廣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的區別,別再分不清
    在廣東,有許多大學的名字都非常接近。而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和廣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這兩所大學的名字只差一個字,經常會被大家弄混。而今天,小編好好分析這兩所學校,同學和家長們不要再弄混啦。廣州五羊01廣東工程技術職業學院
  • 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第一屆藝術工程學院大學生創意服裝設計比賽...
    近日,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第一屆藝術工程學院大學生創意服裝設計比賽總決賽舉行。服裝設計與工藝教研室針對當前緊張的社會就業形勢,為提高在校大學生自主動手實踐能力,增強學生的社會競爭力,培養學生勇於創新意識特舉辦此次比賽。
  • 2020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招聘74人公告
    具體崗位及資格條件詳見《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2020年非事業編制工作人員招聘計劃表》(附件1)。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人事處收到查分申請後,將在3個工作日內向申請人作出書面答覆。經核查需要更改成績的,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人事處將在3個工作日內更改公布的成績,並通知因成績更改受到影響的考生。4.確定面試人選:在筆試合格人員中從到低分,按1:5的比例分崗位確定參加面試人選,如果成績合格人數未達上述比例要求則按實際人數進行面試。
  • 現在的專科全叫「職業技術學院」,是為什麼?看完後你就明白了
    相信只要提起「職業技術學院」,相信大家腦海中跳出來不是山東省的「某翔挖掘機」就是「新某方廚師烹飪學校」吧?為什麼以前都是某某高等專科學校,現在全是職業技術學院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問題,以前的專科學校都是以「某某高等專科學校」作為後綴命名的,但是現在的專科學院卻全是用「某某職業技術學院」來作為後綴。為什麼現在專科學院的後綴都改了?一些同學對此表示:「叫職業技術學院總是能想起『某翔』和『某東方』,感覺自己的學校一下就LOW了不少!」
  • 廣東女子職業技術學院(中專部)宿舍條件
    廣東女子職業技術學院(中專部)宿舍條件 2020-12-15 | 來源:網絡 https://www.eol.cn/ceici/
  • 廣東電視臺廣東新焦點報導—順德職業技術學院設計學院
    在多種教育形態中,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產業轉型升級關係尤為密切,如何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全面提升學生的核心技能,更好服務於產業急需,是職業院校內涵發展的核心要素。今天節目將要聚焦順德職業技術學院設計學院,他們在2020年全國行業職業技能競賽中拔得頭籌,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他們的的創新發展之路。
  • 懷德致遠離崗不離心 繼往開來踐行新使命——上海東海職業技術學院...
    懷德致遠離崗不離心 繼往開來踐行新使命——上海東海職業技術學院召開全體教師大會宣布黨政主要領導調整決定   中國教育在線訊 9月5
  • 大手拉小手,祖國在心中——廣東松山職業技術學院走進中小學開展...
    為積極貫徹 《中共教育部黨組關於教育系統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施意見》、廣東省教育廳「大手拉小手」國旗護衛隊結對共建的相關文件精神,大力弘揚愛國主義,加強國防教育,2020年12月18日,由廣東松山職業技術學院與韶關市曲江區人民武裝部、曲江區小坑鎮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大手拉小手,
  • 300多名技工院校校長齊聚廣州,共話技能人才培養新方向
    除主論壇外,分設「院校治理體系+治理能力建設」、「職業技能提升+技能等級認定」、「技能競賽+成果轉化」、「職業素養+技工院校發展」、「大灣區建設+技能人才培養」五大平行分論壇。來自全國各地的技工院校校長、專家學者等共同探討技能人才培養新方向。近年來,國家對技工教育越來越重視。「技工教育迎來了大發展,千千萬萬的年輕人將利用技能改變命運。」
  • 廣東很好的四所專科院校,分數不高專業強!就業待遇超本科!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廣東省最好的4所專科學校,他們專業強就業好,就業待遇不輸本科!一起來看看。第一所: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廣東省輕工職業技術學院與1999年成立,是有廣東省教育廳直接管轄,前身可追溯到1933年的廣東省立第一職業學校。
  • 爭鳴:高職生熱衷升本,怎麼看?
    ---------------正方高職生升本不違辦學方向李洪渠武漢職業技術學院今年2264名畢業生報名參加專升本考試,1873人被錄取,錄取率高達82.73%。此事經學校官網報導後,引來業內外許多關注。大家在欣慰之餘,也擔心有違職業教育辦學方向,甚至擔心高職辦成了「升學教育」。筆者認為,高職學生繼續深造是應該鼓勵和支持的,並不違背高職教育辦學方向。理由有三:其一,有利於促進學生高質量就業。
  • 廣東華航航空職業學院招聘信息
    廣東教師考試網提供以下廣州教師招聘信息:廣東華航航空職業學院招聘信息,報名時間:即日起,更多關於廣東華航航空職業學院教師招聘,廣州教師招聘考試的內容,請關注(廣東教師招聘考試頻道/廣東人事考試網)!
  • 2020年全國珠寶玉石檢測製作職業技能競賽在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黨委常委、中國輕工珠寶首飾中心主任劉江毅,中國財貿輕紡菸草工會副主席郭振友,中國輕工珠寶首飾中心副主任林旭東,原解放軍藝術學院政委、將軍李永龍,原空軍政治部副師級幹部、中國著名工筆畫大師謝呈祥,中國財貿輕紡菸草工會輕工菸草工作部副部長楊棟國,中國輕工珠寶首飾中心發展合作處副處長謝昭華,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技能鑑定中心主任孫興旺、副主任李燁,嘉定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婁慶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