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死伊芙》第一季的核心主題就是,精神分析和女性主義。用一個冷血精神病患者的視角,來展開一個新世界,將「愛」的本意以血淋淋的方式講述出來。編劇作者認為,愛是什麼?愛是傷害,愛是痛苦,這也正是結局捅刀極具戲劇張力的那一幕的目的,把影片最核心的意義演了出來。兩位女主,如果說伊芙是社會性意義上的精神病,那麼薇拉內爾就是生物性意義上的精神病。薇拉內爾的幾個習慣動作讓人感到毛骨悚然,她無比沉溺於口唇的快感,咀嚼時的獸性大發,接吻時的沉醉享受,她的吞咽動作表達了她的緊張,但動作幅度誇張,與其說是吞咽,不如說是在嘔吐。吻伊芙、殺弗蘭克之前都要舔嘴唇,表現出了面對獵物,面對血腥的一種極度興奮,一種原始和本能的表露。那麼伊芙呢?一個辦公桌上擺滿了女性犯罪心理研究的人,她只是表面上符合常理,並沒有表現出薇拉內爾的野獸派行為,但是她同樣「變態」,甚至說,她比薇拉內爾更恐怖,因為她有理性的智慧。薇拉內爾的精神世界是極度自由的,不受任何控制的,但伊芙的精神世界並不自由,她偏離了自己身處的環境模式和文化模式,她的潛在素質和生活中的實際成就,存在差距和脫節。這兩個人都在最後一刀中發生了徹底的改變,前面一切的衝突,一切的鋪墊,都成為了將兩個人推向那個最後房間的力量,伊芙在這裡教會了薇拉內爾如何去愛,在恐怖的血腥中,兩個人都得到了釋放和解脫,從假我走向了真我。----可見,《殺死伊芙》的編劇是個對世界充滿善意的樂觀主義者,他讓兩位女主遇到了對方,他們也就發生了改變。在女性主義,冷血精神病,這樣嚴肅的主題下,營造出了浪漫的氣息,本來是一部血腥暴力的驚悚片,硬是演繹出了治癒系的味道。有的觀眾抱怨故事的格局太小,沒有FBI,沒有KGB也沒有CIA,可是別忘了,這是一部從冷血精神病患者的角度來搭建的電影,她看到的一切,在她的眼神裡,是沒有任何規則束縛,沒有任何人性制約的,一切大格局都被編劇一筆帶過,把更多的篇幅,用來給觀眾展現那個奇異扭曲的世界觀。在接下來的第二部裡,估計仍然會圍繞第一部這樣反社會的、變態式的、「喪」的格調來展開,考慮到第一部的很多故事線還沒有完全鋪開,第二部可能會更加混亂,另外還會加入更多的新角色。但是考慮到英劇慣有的邏輯,我有點擔心第二季會脫離第一季的純粹,也就是對冷血精神病視角看到的「新世界」的描寫,這一點是該影片的命脈,也是它的主要賣點,當編劇偏離了這一主題,這部劇作也就沒什麼特別之處了。你對這部電視劇有什麼不同的評價或見解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我們一起交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