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森林》系列電影是根據漫畫家五十嵐大介的同名人氣漫畫改編,根據電影應對的不同季節,分為「夏秋」和「春冬」兩篇。豆瓣評分9.0,位於豆瓣電影年度榜單上。
電影的形式有一點像紀錄片,講述女孩市子因為不適應都市的生活,從城市回到家鄉小森,在這座安靜的小村莊裡,一個人勞作、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生活的故事。
如果只是通過簡介去了解這部電影,大概會以為這部電影肯定很枯燥。但事實是,有太多人在這一人一日三餐中的生活畫面中,得到了治癒。
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電影中出現的人物也不多,但正是這樣的簡單,展示了食物的魅力:再簡單的食材,只要用心,也可以創造生活中的幸福感。食物當中藏著生活的本味,一個人也要好好吃飯啊。
電影是按照時間順序來進行的,在不同的季節裡,主人公市子會種下不同的食物,也用當季的食材為自己準備飯食,每一道菜品的出現,都意味著時間的流逝,同時也意味著對時間的珍惜。
胡頹子的果實在光陰的逝去中變得成熟,每一顆果實都是在認真地生長,但當它們掉落在地,如果沒有被人撿起,就只能在每一個日子的過去中慢慢腐爛。
這時候,市子出現了,她將掉落的胡頹子們拾起,將它們做成果醬,果子煮了會變酸也沒關係,只要加入足夠多的砂糖,就能變成甜甜的果醬。
這不正是生活嗎?經歷生長、成熟、腐爛的胡頹子是時間的化身,它的不同階段都代表著時間永不停歇的腳步。而市子將掉落在地的它們拾起,意味著市子對於時間的珍惜和把握,她看到它們的價值,她珍惜它們的價值。
煮了會變酸的果肉也像生活,在經歷成長和蛻變的日子裡,難免會有心裡覺得孤獨和迷茫的時刻,但沒關係,砂糖的加入會將酸酸的果肉變成甜甜的果醬。而食物正是市子生活裡的「砂糖」,讓她的生活變得有儀式感,有成就感,一個人的生活,好好吃飯,也可以過得像詩一樣。
胡頹子果醬之外的食物也是如此,無論是西紅柿鹽水罐頭、帶著香氣的核桃飯還是甜甜的糖水慄子和番薯幹,每一樣食物都是根據當季的食材來準備。每一樣認真生長的食物都不曾被辜負。
市子總是根據不同的節令運用不同的食材,她見證著時間的逝去,但並沒有無動於衷,時間藏在食物裡,而她用食物將時間留得久一些。她不會在冬天吃夏天的西瓜,而是在雪天去做凍蘿蔔乾,用火爐去烤地瓜,她懂得活在當下,這是珍惜時間的最好方式。
生活中的我們也當如此,不如把腳步放得慢一些,慢到懂得從落葉中欣賞時間的路過,慢到懂得從當季的食物中感受不同季節的氣質。當我們懂得觀察時間的流逝,我們會更懂得珍惜時間,也會更懂得生活。
市子每次做飯的食材都很簡單,是我們生活中可以輕易獲得的食材,有些還是電影中市子自己通過勞動獲得的食材。但是不管是多麼簡單的食材,市子都會認真地對待,在菜品完成之後也會認真地品嘗。無論是準備還是品嘗的過程,都能傳遞給人一種治癒的感覺。這種治癒,源於市子認真的生活態度。
電影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道菜是市子做的酸米酒,需要的食材很好準備,製作過程也不複雜,但市子在做酸米酒時專注的表情卻始終留在我心裡。
適合夏天的酸米酒總是在晚上被市子享用,這時候的市子,往往已經經過一天的勞作,汗水被揮發在夏日的烈陽裡,所以抱著酸米酒享用的她總是分外滿足。
而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正是市子在製作酸米酒時的專注和品嘗酸米酒時的滿足。因為認真生活,所以總是專注,因為熱愛生活,所以容易被滿足。
反觀現實生活中那些容易不快樂的人,是很難被一瓶酸米酒滿足的,他們整日忙忙碌碌,追求著自己可能都不確定的東西,沒有時間去感受自然,也沒有時間去感受自己,更難停下來去感受一瓶酸米酒的美好。
當我們都能認真對待自己的生活,當我們懂得熱愛生活,我們更能從平凡日子裡發現自己的快樂,也更懂得去體會簡單事物的純粹和美好。
電影中的市子是一個獨居的人,總是一個人面對生活的瑣事、農田裡的繁忙,也一個人吃飯、一個人處理心情。看電影的我們或許會覺得她孤獨,但卻不會覺得悲傷,因為她用自己的生活展示著,一個人的生活也可以不單調,一個人的生活,也能夠充滿幸福感。
而從市子的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避免生活中的「邊際效益遞減」和通過食物與工作為自己創造「幸福感」,即使是一個人,也可以把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邊際效益遞減是一個經濟學原理,它是指在一定時間內,在其他商品的消費數量保持不變的條件下,當一個人連續消費某種物品時,隨著所消費的該物品的數量增加,其總效用雖然相應增加,但物品的邊際效用(即每消費一個單位的該物品,其所帶來的效用的增加量)有遞減的趨勢。
簡單來說,就是:你吃第1個冰淇淋可能覺得幸福,但如果你連著吃7個冰淇淋,你的對冰淇淋的好感就會下降。市子便很巧妙地避免了「邊際效益遞減」,她會不斷地創造和嘗試新的菜色,所以她始終都會有「吃第1個冰淇淋」時的快樂。
我們在生活中也需要如此,每天都重複相同的生活會讓我們覺得疲憊和無聊,不斷地為自己的生活尋找和創造新鮮感,注入新的色彩,保持對世界的好奇,這樣,我們的每一天,都會有不同的快樂。
幸福感是指人類基於自身的滿足感與安全感而主觀產生的一系列欣喜與愉悅的情緒。而讓人覺得舒適的生活,是不能缺少幸福感的。
我們在市子每次進食時,都能夠從她臉上看到慢慢的滿足感。而在她勞作和做飯時,我們從她專注的動作和神情中,也可以感受她內心的平靜和充實。
食物避免了人的飢餓,工作避免了人的空虛,當一個人吃飽時,他會更容易獲得安全感,當一個人專心工作時,他也能夠為自己創造滿足感。
所以,當我們感覺到不太幸福的時候,不如去吃一些美味滿足自己的胃,或者專心地投入工作,為自己創造成就感和滿足感。
作家維吉尼亞·伍爾夫說:「人如果吃不好,就不能好好思考,好好愛,好好休息。」
食物對於人的作用,並不只是填飽人的肚子。它還能安慰生活中的失意與孤獨。讓人有力氣去思考、去愛、去好好休息。而一個獨自生活的人,好好吃飯,便意味著好好生活。
願我們都能從《小森林》中感受到食物的力量,感受到時間的流逝,懂得珍惜;願我們都可以從食物中找到對生活的熱愛;願我們都能在好好吃飯中學會認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