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豪擲38億美元購下銳步14年後,阿迪達斯還是沒能實現強強聯合的美好願望。僅佔總營收7%的現狀,讓銳步在阿迪達斯的版圖裡顯得有些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在外界四起的流言裡,阿迪達斯似乎還在猶豫,到底要不要忍痛,畢竟在當下這個零售業寒冬裡,到了競爭對手陣營裡的銳步,仍然有可能會成為日後刺向自己的利刃。
事實證明,阿迪達斯打算出售銳步的想法不是空穴來風。當地時間12月14日,阿迪達斯在官網發布聲明,稱正在為其子公司銳步(Reebok,鞋類品牌)評估替代選項,可能包括出售這塊業務。不過,阿迪達斯也表示,潛在的選項也包括保留銳步。
根據安排,阿迪達斯將會在2021年3月10日公布公司新戰略時,決定銳步的命運。無疑,這是阿迪達斯是對近期外界猜測的回應。
最近,越來越多的小道消息與此有關。早在10月下旬,就有傳聞稱,第一批被曝有意收購銳步的團體包括Vans母公司威富集團。上個月,《金融時報》報導稱,私募股權集團Permira和Triton有意接盤。日前,據彭博社報導,阿迪達斯研究出售銳步,估值大概在15億-25億歐元之間。
對於傳聞的真實性等相關問題,阿迪達斯相關負責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到目前為止公司還沒有做出任何決定,由於也可能決定繼續擁有銳步,因此公司不打算對潛在買家或銳步業務的潛在售價進行推測。
雖然到明年3月,一切才會揭曉,但在此之前,銳步之於阿迪達斯的意義,外界早有定論。
「收購銳步是公司發展歷程當中最昂貴的錯誤之一。」阿迪達斯CEO卡斯珀·羅斯特曾一語中的。
二者正式「結緣」是在2006年,阿迪達斯以38億美元價格收購了總部位於美國波士頓的銳步。阿迪達斯的想像很美好,希望通過強強聯合與美國最大競爭對手耐克爭奪市場。
彼時,比阿迪達斯還要「年長」53歲的銳步,在幾經沉浮之後,產品銷售和利潤收入從榜首滑落,位居阿迪達斯和耐克之下,成為世界排名第三的運動鞋品牌。而在收購前一年,耐克的市場佔有率為36.6%,阿迪達斯的市場佔有率為22.2%。
不過,後來的發展卻並未如阿迪達斯所願。模糊的定位加上略過時的設計,讓銳步的發展不盡如人意,轉型沒有太大起色,虧損也一直如影隨形。直至2018年,銳步才終於扭虧為盈。
這與2016年上任的卡斯珀·羅斯特德不無關係。彼時,他定下目標要在2020年恢復銳步的盈利,並表示對待阿迪達斯和銳步會一視同仁。之後銳步啟用了新的LOGO,定位在健身行列,終於銳步在2019年初重新獲得利潤,業績也有了緩慢的增長。
根據上述負責人給的數據,銳步在2019年恢復了收入增長,主要受北美地區在2019年實現兩位數增長的推動。以歐元計算,2019年銳步的收入增長了4%,達到17.48億歐元。
即便出現了增長,但在阿迪達斯的整體版圖裡,銳步17.48億歐元的營收,僅佔阿迪達斯當年236億歐元總營收的7%。
到了今年,疫情的突襲讓事情再次出現了轉變。11月10日,阿迪達斯發布的前三季度業績顯示,淨銷售額同比下降了18%,營業利潤同比大幅下滑了78%至5.26億歐元。
對於利潤暴跌的原因,阿迪達斯表示是受疫情影響,公司支出增加所導致的,其中主要包括大中華區的產品回收、採購訂單取消、庫存增加和壞帳準備金的增加,以及與零售門店和銳步相關的損失。其中,前三季度銳步品牌營收下降了20%。
具體到第三季度財報,雖然當期阿迪達斯整體的收入出現了回升,但仍同比下降7%,其中阿迪達斯品牌銷售額同比下降2%,而銳步品牌銷售額同比下降了7%。
另外,從品牌自身的價值來看,銳步也大不如前。2019年,阿迪達斯將銳步的帳面價值較2018年減記近一半至8.42億歐元,相較於收購時的價格更是相去甚遠。
雖然「甩包袱」可能會讓阿迪達斯更輕鬆,但值得一提的是,在潛在的收購對象裡,威富集團剛剛拿下了「萬物皆可Supreme」的潮流品牌Supreme,這意味著如果銳步被拿下,對於阿迪達斯的威脅也不容小覷。(來源:新浪財經)
搜索更多: 阿迪達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