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量子悖論:量子力學的恐怖,皆來源於人對「真實」的認知

2020-12-15 量子認知

悖論,英語:Paradox,亦稱為佯謬或詭局,是指一種導致矛盾的命題。通常從邏輯上無法判斷正確或錯誤稱為悖論,有時候違背直覺的正確論斷也稱為悖論。悖論的英文paradox一詞,來自希臘語paradoxos,意思是「未預料到的」、「奇怪的」。 如果承認它是真的,經過一系列正確的推理,卻又得出它是假的;如果承認它是假的,經過一系列正確的推理,卻又得出它是真的。

古今中外有不少著名的悖論,它們震撼了邏輯和數學的基礎,激發了人們求知和精密的思考,吸引了古往今來許多注意力。解決悖論難題需要創造性的思考,悖論的解決又往往可以給人帶來全新的觀念。

打個簡單比方說,如果一根針掉在地上,沒有人能聽到。會發出聲音嗎?有人說,不會有聲音。如果有人聽到此聲音呢?如果認為這實際上是可以發出聲音的,則「針落無聲」的認知需要修改為「針落有聲」,如此提出了一個「落針的悖論」。

最近在《自然-物理》上發表的一篇重磅論文,提出了一個新的量子悖論,再次使量子力學這門公認的與其它任何科學不一樣的科學、看起來更為奇特、怪異、與恐怖,目前在國際科學界引起了廣泛的熱議。

量子力學的恐怖,皆來源於人的測量的認知,《自然-物理》上所發表的這一新的量子悖論,現在更具體地揭示:量子力學的恐怖,皆來源於人對「真實」的認知。這一新的量子悖論使所觀察到的物理現實的基礎受到質疑。

這篇論文研究是迄今為止對於量子力學中一系列發現的最強烈的描述,這些發現顛覆了我們對「真實」的認知。要了解為什麼它如此重要,這得從量子力學的歷史簡單說起。

量子力學可以很好地描述微小物體的行為,例如原子或光粒子(光子)。但是,這種行為是……非常怪異。

在許多情況下,量子理論無法給出諸如「該粒子現在在哪裡?」之類的問題的明確答案。取而代之的是,它僅提供觀察粒子時可能在何處發現的概率。

一個世紀前該理論的創始人之一玻爾認為,這並不是因為我們缺乏必要的信息,而是因為諸如「位置」之類的物理屬性實際上不是真實存在的,除非對其進行測量。而且,由於無法同時完美地觀察粒子的某些屬性(例如位置和速度),因此無法同時實現它們的真實性。

愛因斯坦認為這個認知站不住腳,在1935年與理論物理學家波多爾斯基和羅森的論文中,他認為,「真實」不只是量子力學所能描述的。在這篇稱為「EPR佯謬」的著名論文中,考慮了處於特殊狀態的一對遙遠粒子,現在稱為「糾纏」狀態。當對兩個糾纏的粒子測量相同的屬性(例如,位置或速度)時,結果將是隨機的,但每個粒子的結果之間將存在相關性。

例如,測量第一粒子位置的觀察者可以完美地預測遙遠粒子位置的測量結果,甚至無需觸摸它。或者觀察者可以選擇預測速度。愛因斯坦認為,這是很自然的解釋,「真實」的性質在測量之前就已經存在,這與玻爾的認知相反。

但是,在1964年,物理學家貝爾發現,如果對這兩個粒子進行不同測量的更複雜的組合,愛因斯坦的論點就不成立了。貝爾表明,如果兩個觀察者隨機且獨立地在測量其粒子的一種或另一種性質(例如位置或速度)之間進行選擇,則平均結果無法用任何理論將位置和速度都預先存在的局部性質加以解釋。

這看起來令人難以置信,但是實驗現在已經證明了貝爾的相關性確實存在。對於許多物理學家來說,這是玻爾正確的證據:物理性質只有在進行測量後才存在。

這提出了一個關鍵的問題:「測量」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觀察者」、「觀察到」等,到底意味著什麼?

1961年,理論物理學家維格納設計了一項思想實驗,以說明認知測量概念的棘手之處。他考慮了一種情況,即他的朋友進入一個密閉的實驗室,並對量子粒子(例如其位置)進行測量。

但是,維格納注意到,如果他用量子力學方程式從外部描述這種情況,結果將大不相同。從維格納的角度來看,朋友所測量的粒子的位置不再是真實的,而是與粒子糾纏在一起並被周圍的不確定性所影響。這類似於薛丁格著名的貓的思想實驗,其中盒子中貓的命運與隨機量子事件糾纏在一起。

對於維格納來說,這是荒謬的結論。取而代之的是,他相信觀察者的意識一旦介入,糾纏就會「坍縮」,使朋友的觀察變得確定。

在這篇重要論文研究中,提出了基於維格納友人悖論的擴展版本。在這種情況下,有兩個物理學家,分別稱為張三和李四,在兩個遙遠的實驗室中與自己的朋友,分別稱為王五和趙六在一起。

王五和趙六現在正在測量一對糾纏的粒子,就像在貝爾實驗中那樣。正如維格納的觀點一樣,量子力學方程告訴我們王五和趙六應該與他們觀察到的粒子糾纏在一起。但是由於這些粒子已經相互糾纏了,理論上,王五和趙六本人也應該糾纏在一起。

這在實驗上意味著什麼?論文所提出的實驗是這樣的:張三、李四、王五、趙六進入他們的實驗室並測量他們的粒子。一段時間後,張三和李四各自投擲一枚硬幣。如果硬幣是正面,他們打開門,問他們的朋友看到了什麼。

按照維格納的計算方式,如果王五與他所觀察到的粒子糾纏在一起,那麼這種不同的測量方法總是會給張三帶來積極的結果。對於李四和趙六也是如此。

但是,無論怎麼測量,他們的朋友在實驗室內觀察到的任何記錄都與外界隔離。王五和趙六不會記得在實驗室裡看到過任何東西。如果他們不記得,是否事情真的發生了嗎?

如果人的直覺認知是正確的,那麼每個朋友都會在實驗室中看到一個真實而獨特的測量結果,而與張三或李四後來決定打開自己的門無關。同樣,張三和王五所看到的東西不應取決於李四的遠處硬幣落地的方式,反之亦然。

研究表明,如果是這種情況,則張三和李四可能期望看到的結果之間的相關性將受到限制。研究還表明,量子力學預測張三和李四將看到超出這些極限的相關性。

接下來,研究團隊進行了一項實驗,通過使用糾纏光子對以確認量子力學預測。每個朋友的測量值的作用由每個光子在設置中可能採用的兩條路徑之一決定的,具體取決於光子的一種稱為「極化」的屬性。即,路徑「測量」的極化。

該研究論文的實驗僅是原則上的證明,因為「朋友」非常小而簡單。但是,這提出了一個問題,即對於更複雜的觀察者來說,是否也會得到相同的結果。

我們可能永遠無法對真正的人類進行這項實驗。但是研究人員認為,如果「朋友」是在大型量子計算機中運行的人類級的人工智慧,有一天可能會做出結論性的演示。

所有這一切意味著什麼?

儘管結論性的測試可能還需要數十年的時間,但是如果量子力學的預測繼續保持下去,這對我們對「真實」的理解將產生深遠的影響,甚至比貝爾相關性更重要。一方面,所發現的相關性不能僅通過說物理特性在被測量之前就不存在來解釋。

現在,對測量結果本身的絕對的真實性提出了質疑。該研究論文的結果迫使物理學家直面測量問題:要麼我們的實驗沒有擴大規模,要麼量子力學讓位給所謂的「客觀坍縮理論」,要麼人的直覺認知中有的假設必須被拒絕。

所有這些並不意味著可以選擇自己的真實。首先,可以選擇要問的問題,但是答案是世界所給出的。甚至在具有相關性的世界中,當兩個觀察者交流時,他們的現實也糾纏在一起。如此,可以出現一個共享的現實。

這意味著,比如所列舉的「落針的悖論」,如果我們倆目睹同樣的一根針掉在了地上,而你說聽不到,你可能只需要一個特殊的助聽器。

參考:A strong no-go theorem on the Wigner's friend paradox, Nature Physics(2020). DOI: 10.1038/s41567-020-0990-x

相關焦點

  • 一張量子物理圖:讓你全面認知量子力學
    量子物理學是現代物理學的重要基礎理論,在許多學科和近代技術中得到廣泛應用,量子物理學的基石是量子力學,它相當複雜,許多人對其眾多概念及其聯繫感到頭疼。這張量子物理圖,讓你對量子力學有一個全面的認知。貝爾定理是另一個重要的基礎概念,它證明了量子力學中的不確定性,不是對隱藏變量的認知不足所引起的,而是宇宙的基本組成部分,這也導致了非定域性的概念。然後是對能量進行量子化,這就像電子這樣的物體只能具有確定的能量的地方,這是量子力學中量子這個名稱的起源。
  • 量子力學是如何改變時間軸的?解決時間悖論問題
    這是量子力學平行世界的解釋。 然而,你可以認為,由於量子波函數的性質,量子力學的任何解釋都可以解決這個悖論。畢竟,解釋是理解測量的方式,而不是預測理論。每一種量子解釋都假設同樣的預測。 時間旅行的量子撞球
  • 【地理觀察】量子力學解釋靈魂轉世,恐怖的量子力學顛覆人類世界觀
    譚師出品 雙縫實驗是量子力學中,最為神奇的實驗之一。該實驗由英國科學家託馬斯·楊在1807年提出的,證明了光波動性;到了20世紀初,量子力學的出現,給雙縫實驗增加了新的解釋。
  • 「量子力學」——實用性研究與理論研究
    實用性研究:就是以觀察、實驗結果為依據,進行量子應用。比如:量子通訊、量子計算機研究工作。理論性研究:就是回答量子力學究竟是一個什麼學問?與我們量子力學之前的物理學有何不同?我們量子力學的理論是什麼?不等於與等於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答案:不等於告訴我們只是一種錯誤的結論(方向),等於才是量子力學真實的理論。貝爾不等式也只是在經典物理層面適用,量子力學本身就不屬於經典物理理論。如何能以貝爾不等式來解釋量子糾纏。只能確定量子力學本身不屬於經典物理學理論。
  • 追龜問題的量子解釋:普朗克長度解決一切類似的悖論
    悖論一直是科學論壇有趣的一個話題,各種縝密而又不合常理的問題往往讓人懷疑眼前真實的世界。其中追龜問題是一個明顯違背常識而又看似毫無破綻的悖論,那麼為什麼古希臘神話中的神會跑不過一隻普通的烏龜呢?追龜問題,又叫阿基裡斯悖論。
  • 量子力學究竟「可怕」在哪?科學家的懷疑或許是對的
    作為現代物理學的基石理論之一,量子力學如今正慢慢被普通人所熟知,甚至還誕生了一句非常詼諧幽默的話:「遇事不決、量子力學」。 如今的量子力學已經成為科學探索不可缺少的部分,隨著對它研究的不斷深入,科學家們不僅知道了許多人類之前不知道的事情,同時也推導出了許多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甚至是感到害怕的結論。
  • 量子力學有多神?連科學家費曼都被困其中,全世界都搶著研究
    因為在最近中國科學家潘建偉成功帶領團隊構建了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它的命名是向我國古代數學研究重要典籍《九章算術》致敬,同時也是利用指定算法實現指數級別的計算加速,是量子力學研究領域的巨大進步。那麼,量子力學究竟有多麼神奇呢?
  • 書單|量子科技火了,究竟什麼是量子?如何用量子理論重新定義世界?
    量子科技的基本原理也就是量子力學,從薛丁格的貓到去年風靡某教育機構的「量子波動速讀」,聽上去一套一套的,但是不理解真的很容易被人輕易收割一波智商稅。那什麼是量子?我們生活中的可以見到的、感知到的事物,包括光和能量的最小單位都能稱之為量子。簡單來說,就是我們遠處看魚群是烏央烏央的一大片,但放大了看就是一隻一隻的魚,這就可以說是魚群的量子。
  • 量子力學是如何拯救愛因斯坦的自由意志的?
    尼爾斯·玻爾和維爾納·海森堡關於量子波函數不確定性原理等奇異概念的理論席捲了整個物理世界。就愛因斯坦而言,量子力學要成為宇宙的「完整」理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問題是量子力學是用數學表達的,不符合我們用來討論貝特曼的襪子的隱變量的概念。相反,它表明,在量子宇宙中,如果我們看到一隻襪子是綠色的,另一隻襪子不一定要有特定的顏色。
  • 真懂科學的人,會對你這樣講量子力學
    網絡上,一提到量子力學的科學性就會惹來很多質疑,然而真正稱得上科學質疑的,在學術圈內幾乎沒有。當然了,這是在把弦理論排除在外的前提下,因為老郭也是弦理論的質疑者。為什麼圈內和圈外會有這麼大的反差,量子力學中究竟有哪些人神共憤的東西,就是本文要與諸君探討的問題。
  • 通俗解釋:量子力學基礎知識
    量子力學是一門令人感到深奧、違反直覺的理論,但這個理論並不是所想像的那麼神秘與不可思議。如果你了解下面的量子力學基礎知識,你會覺得量子力學更容易理解。量子力學量子力學是物理學的一個分支,也稱為量子物理學或量子理論。
  • 打破谷歌量子霸權!一文看懂什麼是量子力學
    今天有一個挺讓人振奮的新聞,那就是我們自己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九章量子計算機,目前還只是原型機只能處理「高斯玻色取樣」這樣的單一任務,距離真正可編程的通用量子計算機還有相當遙遠的距離。所以我們能在「量子計算機」這個未來算力突破的至關重要領域,取得階段性的世界領先地位,是十分振奮人心的,這是踏出長徵之路的第一步,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考慮到很多人對於「量子力學」這個神秘科學領域仍然還是十分陌生,雖然大多數人都聽過量子力學,但基本都不清楚量子力學是個什麼東東。
  • 我們能做出量子計算機,卻至今摸不透量子力學
    最近幾天,我國量子計算機「九章」處理高斯玻色取樣的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快100萬億倍的新聞刷屏。雖然生活中、新聞裡經常會聽到量子力學這個詞,但很多人到現在都不清楚量子力學究竟是一門怎樣的學問。量子不是一個實體一聽量子,很多人會以為它跟電子一樣是一個實體。其實,這個理解是錯的。量子這個概念最早由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提出。1900年,普朗克在研究「黑體輻射」的時候,提出一個假說:能量的傳輸不是連續的,而是「一份一份」的。
  • 我們能做出量子計算機 卻至今摸不透量子力學
    雖然生活中、新聞裡經常會聽到量子力學這個詞,但很多人到現在都不清楚量子力學究竟是一門怎樣的學問。  量子不是一個實體  一聽量子,很多人會以為它跟電子一樣是一個實體。其實,這個理解是錯的。  量子這個概念最早由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提出。
  • 薛丁格的貓:科學界最出名的貓,憑一貓之力解釋量子力學!
    薛丁格的貓可謂是科學界最出名的貓了,因為它憑藉一貓之力,靠著自己的生死為大家解釋了讓人迷惑的量子力學。我們先來說一說到底什麼是薛丁格的貓,它是如何為我們解釋量子力學的。首先,薛丁格這隻貓並不是一隻真實存在的貓,而是薛丁格為了解釋量子力學而提出的思想實驗中假設的一隻貓。那這個薛丁格又是誰呢?
  • 量子力學世界與你
    今天來講量子力學。量子力學就是微觀世界的物理學。宏觀世界的物理學和微觀世界的物理學非常不一樣。比如說在現實世界裡有一堵牆,你肯定穿不過去,但是微觀世界你就能穿過這堵牆。量子力學剛提出來的時候沒人相信,但是經過100多年不斷的實驗,科學家們不斷地證實,微觀世界就是這樣的。我們印象當中的電子,就在原子核周圍瘋狂的轉,它終究有個速度或者有一個所在的位置,但是發電子你不看它的時候,它在哪你不知道,你看它就停在了那個位置,好幾個人看,每個人看的都不一樣。就是它會同時在好多地方。
  • 關於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
    文章抽選關於量子力學基本原理的幾個題目,包括量子力學與經典物理學的對比、量子概念的產生、薛丁格方程的出現、全同性原理和量子路徑積分等,作些說明。目的在於激發讀者思考量子力學的本質在哪裡。量子力學是在經典力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以微觀世界為主要對象。「量子」說的是離散性,20世紀前後有一系列直接的實驗證據顯示微觀世界的量子性。不好說離散性是量子世界最本質的特徵,但是,它的確觸發了量子力學的發展。量子的概念由普朗克提出,而量子力學的創立則歸功於海森堡和薛丁格。量子力學一開始就是以公理表述的形式出現的。
  • 能預知宇宙未來的拉普拉斯妖,真的是量子力學的終結者?
    拉普拉斯妖的問世,也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人們的關注點主要集中在拉普拉斯妖能夠預知未來宇宙狀態的能力,拉斯拉普妖與後來出現的量子力學形成了對立面,雙方都對對方造成了威脅。我們想天空中拋出一個物體,物體在達到一定的高度後就會往回落,我們的力度決定了物體的拋出高度,而物體的高度又決定了物體下落的速度,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只需要知道其中的任何一個數據,就能推出其餘的數據,這就是拉普拉斯妖的認知設定。
  • 沒有人真正理解量子力學,包括你
    鳩佔鵲巢在鳥類世界是真實的嗎?......這個方案讓我們對量子測量有了物理上的理解,並有望藉此改進量子理論。修正量子理論將成為物理學家們努力解決物理學中其他問題和尋找量子技術新應用的驅動器。量子力學無處不在到目前為止,物理學家和哲學家都認為,有缺點的不是量子力學,而是我們對它的理解。
  • 謠言:量子力學隨機性被推翻了
    咱們先搞懂量子力學的隨機性說的是什麼,再看看這篇論文做了什麼。根據數理雙修的大師馮諾依曼的總結,量子力學有兩個基本的過程,一個是按照薛丁格方程確定性地演化,另一個是因為測量導致的量子疊加態隨機塌縮。薛丁格方程是量子力學核心方程,它是確定性的,跟隨機性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