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學」——實用性研究與理論研究

2020-12-17 尋覓中的生活
思想可以抽象,理論必須嚴謹完美

量子力學(Quantum Mechanics),本就分為實用性研究理論性研究,完全區分開來的研究。

實用性研究就是以觀察、實驗結果為依據,進行量子應用。比如:量子通訊、量子計算機研究工作。

理論性研究:就是回答量子力學究竟是一個什麼學問?與我們量子力學之前的物理學有何不同?我們量子力學的理論是什麼?就如何規範到數學範疇。(數學表達式才能架設理論的橋梁。)而,概率論、哲學、不等式等都太過抽象。

不等於與等於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答案:不等於告訴我們只是一種錯誤的結論(方向),等於才是量子力學真實的理論。

貝爾不等式也只是在經典物理層面適用,量子力學本身就不屬於經典物理理論。如何能以貝爾不等式來解釋量子糾纏。只能確定量子力學本身不屬於經典物理學理論。「定域性」理解範疇也是在經典物理裡面,所謂隱變量也在經典物理學範疇。

不在經典物理範疇,就沒有「定域性」?也必須具有「定域性」,沒有「定域性」就沒有我們,為了一個「非定域性」把我們自己包含所有都給否定掉,只剩下了神學。否定量子力學層面上的「定域性」,量子力學就真進入神學領域。(就是理論缺失,大家都是一頭霧水)

實際應用可以根據結果反推使用,但理論研究絕對不是一個兩個確定的實驗結果、結論就可以歸納出量子力學之中的理論的。

理論研究,以思想、哲學為出發。也可以先找尋數學表達式,用數學表達式再反推理論研究。

愛因斯坦他們也只是沒有找尋到一種理論或數學表達支撐,只是因為這個煩躁。(代表了一種物理學追求的完美。)可不是代表了不認可量子糾纏的結論。

想一下,如果長久的不能在理論上支撐量子力學,我們的物理就真的走進了「上帝模式」似是而非的理論框架了。

就當我們是原始人,開始追求使用火。(取暖也好、驅趕野獸也算、煮食熟食也算等)我們都是開始使用的火,慢慢知道了怎麼去保存火,到最後怎麼可以去創造火一樣。就是我們可以創造火以後,我們對火的認知、對它形成的理論也沒有完全形成。只是現代理論才能讓我們明白燃燒的原理。說這個代表了,我們當前的量子力學,都處在一個觀察、模仿階段。理論呢?這與貝爾不等式無關、與我們的常識無關。只是因為我們還沒有發現、觀察、理解到。

相關焦點

  • 3大奇特理論,兩個關於量子力學,它們讓人類難以接受
    筆者:三體-小遙在漫長的探索過程中,直到進入科技時代以後,人類才對宇宙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面對各種奇怪的現象,我們也能夠找到對應的理論。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量子力學的出現給我們帶來了太多驚喜,甚至一些研究很難被人們徹底接受,以下這三大理論就值得我們深入思考。其一,是量子力學中的量子疊加態。薛丁格的貓成為著名的物理學實驗,它的特殊之處就在於發現了這一點。
  • 進化論、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哪個理論對人類文明影響貢獻最大?
    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塊基石,是引領人類在現階段科學研究和進步的最偉大理論。但不管怎樣,這兩個理論只是物理學發展過程中一個階段理論,它既不是起始理論,也不是終極理論。而進化論是人類認識的一個終端和開端,它中斷了愚昧和迷信,開啟了科學的進程。
  • 一張量子物理圖:讓你全面認知量子力學
    現在來看量子物理學的有關學科領域(從左至右):量子生物學研究量子力學在生物系統中的作用,關於能量的傳輸、光合作用的效率、和生物學中有許多過程。離開量子力學理論這些很難解釋,例如鳥類的磁感受導航、我們的嗅覺和視覺如何工作、以及酶如何加速化學反應。冷原子物理學是從凝聚態物理學演化而來,研究了在磁阱或光阱中控制,並通過雷射冷卻將其冷卻至超低溫的氣體,研究許多異質相,如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物和萊德伯格物質,觀察其行為,例如量子相變量子自旋系統。
  • 理察·費曼是如何革命量子理論的,量子力學的時空方法
    包括量子力學路徑積分、量子電動力學理論的發展(包括他著名的費曼圖)、冷液氦超流態、量子計算和納米技術等方面。1965年,他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之一。美籍加拿大理論物理學家勞倫斯·克勞斯在他關於費曼的傳記中引用了他的話:用新的觀點認識舊事物是一種樂趣。——理察·費曼在這篇文章中,我將介紹費曼基於路徑積分的量子理論的新方法。量子力學的舊方法複製原子光譜量化的第一個成功嘗試被稱為矩陣力學。它是由德國理論物理學家維爾納·海森堡在1925年發明的。
  • 【地理觀察】量子力學解釋靈魂轉世,恐怖的量子力學顛覆人類世界觀
    譚師出品 雙縫實驗是量子力學中,最為神奇的實驗之一。該實驗由英國科學家託馬斯·楊在1807年提出的,證明了光波動性;到了20世紀初,量子力學的出現,給雙縫實驗增加了新的解釋。
  • 量子力學有多神?連科學家費曼都被困其中,全世界都搶著研究
    筆者:扶蘇 俗話說「遇事不決,量子力學」,這原本就是一句玩笑話,卻不曾想能夠這麼快就變為現實。因為在最近中國科學家潘建偉成功帶領團隊構建了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它的命名是向我國古代數學研究重要典籍《九章算術》致敬,同時也是利用指定算法實現指數級別的計算加速,是量子力學研究領域的巨大進步。那麼,量子力學究竟有多麼神奇呢?
  • 量子力學究竟「可怕」在哪?科學家的懷疑或許是對的
    作為現代物理學的基石理論之一,量子力學如今正慢慢被普通人所熟知,甚至還誕生了一句非常詼諧幽默的話:「遇事不決、量子力學」。 如今的量子力學已經成為科學探索不可缺少的部分,隨著對它研究的不斷深入,科學家們不僅知道了許多人類之前不知道的事情,同時也推導出了許多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甚至是感到害怕的結論。
  • 沒有人真正理解量子力學,包括你
    這個方案讓我們對量子測量有了物理上的理解,並有望藉此改進量子理論。修正量子理論將成為物理學家們努力解決物理學中其他問題和尋找量子技術新應用的驅動器。量子力學無處不在到目前為止,物理學家和哲學家都認為,有缺點的不是量子力學,而是我們對它的理解。
  • 我國量子力學泰鬥潘建偉,為何總是被人攻擊?
    最近在悟空問答上又看到一個專題:《池昭新是什麼人,為什麼這麼反對潘建偉的量子成就?》老實說,潘建偉在近幾年受到我國不少「著名」人士的攻擊,本人不是量子力學的專家,從另一個角度來給大家捋捋都有哪些人在攻擊。第一類人,是我國著名的「民科」人士。
  • 最新研究:我們日常生活裡的冷熱跟量子糾纏相關
    最近,都柏林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 Dublin)的理論物理學家和計算機學家發現,量子力學最引人注目的特徵——量子糾纏與物體熱化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繫,通過這種微觀熱化過程,物理物體與周圍環境達到了熱平衡。他們的題為「本徵態熱化假設中的多部分糾纏結構」的研究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物理評論快報》上。
  • 我們能做出量子計算機,卻至今摸不透量子力學
    1905年,愛因斯坦在普朗克研究的基礎上,認為光的傳播也是「一份一份」的,並且愛因斯坦給出了極其充分的數學證明,證明存在所謂的「光量子」。在此之前光作為一種波,已經被人們廣為接受。在新的理論面前,光的波動說與微粒說之爭以「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結論落下了帷幕。
  • 我們能做出量子計算機 卻至今摸不透量子力學
    雖然生活中、新聞裡經常會聽到量子力學這個詞,但很多人到現在都不清楚量子力學究竟是一門怎樣的學問。  量子不是一個實體  一聽量子,很多人會以為它跟電子一樣是一個實體。其實,這個理解是錯的。  量子這個概念最早由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提出。
  • 新的量子悖論:量子力學的恐怖,皆來源於人對「真實」的認知
    量子力學的恐怖,皆來源於人對「真實」的認知。這一新的量子悖論使所觀察到的物理現實的基礎受到質疑。這篇論文研究是迄今為止對於量子力學中一系列發現的最強烈的描述,這些發現顛覆了我們對「真實」的認知。要了解為什麼它如此重要,這得從量子力學的歷史簡單說起。量子力學可以很好地描述微小物體的行為,例如原子或光粒子(光子)。但是,這種行為是……非常怪異。
  • 關於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
    不好說離散性是量子世界最本質的特徵,但是,它的確觸發了量子力學的發展。量子的概念由普朗克提出,而量子力學的創立則歸功於海森堡和薛丁格。量子力學一開始就是以公理表述的形式出現的。01 經典物理學回顧任何物理理論都不僅僅描繪事實,它們包含由經驗延伸出的假設和觀念。經典物理學大致包含四個分支:力學、電磁學、熱力學和統計力學。
  • 什麼是量子導航?為什麼要研究量子導航
    量子定位系統(QPS)是在量子力學理論和量子資訊理論的基礎上近些年發展起來的新一代導航定位技術。 該系統中信息的產生、測量與傳輸均有量子的參與,因其具有量子糾纏、量子壓縮等現象,在信息傳輸的保密性、安全性和測量精度等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解決傳統導航系統中存在的問題。
  • 心靈感應或是一種量子糾纏現象,研究發現特殊的聯繫
    現代物理學中的量子物理學,無疑是一門新興的學科。隨著科學從宏觀進入微觀世界,我們對於宇宙和科學又有了新的認知。要知道,量子物理擁有非常神奇的特性,比如說量子糾纏,這一種無法用科學來解釋的現象。其指的是如果把一對量子相互分開,就算隔離上萬公裡的距離,只要一個量子發生變化,那麼另一個量子會同步進行變化,這就是量子糾纏,科學家把量子糾纏這種特性應用在了通信和計算機上面,我們發現這是一個跨時代的產物,如果可以完全應用的話,我們的生活將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那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沒有量子糾纏的例子呢?
  • 連愛因斯坦都被困其中,量子力學到底有多厲害?
    連愛因斯坦都被困其中,量子力學到底有多厲害?量子力學有多可怕?連愛因斯坦都被困其中,正常人要是能弄懂它,改變命運只在分秒之間。它為他們多年來關於量子力學的爭論提供了重要的歷史數據。總之,對於愛因斯坦的攻勢,玻爾可以見招拆招,愛因斯坦被困其中。量子力學是研究原子、分子、凝聚態物質、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結構和性質的基礎理論。它與相對論一起構成了現代物理學的理論基礎。如今,量子力學已經成為科學探索至關重要的一部分。
  • 波爾,量子力學三大巨頭之一
    20世紀20年代初,一所貌不驚人的理論物理研究所,在丹麥的哥本哈根拔地而起,一個全新的學派,在這裡被悄然孕育出來,他們主攻量子理論,尤其是量子力學方面的科學研究,提出的相關解釋被稱為是,量子力學的,在很長一段時期內代表了,量子力學方面的世界頂級水平,這一學派就是享譽世界的,'哥本哈根學派
  • 量子計算研究的裡程碑,「九章」閃亮問世!
    我是A微說科學,今天我們講講關於量子計算方面的知識,據央視新聞今天報導了一個爆炸性的新聞,我國科學家在2020年12月4日宣布構建了76個光子(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團隊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構建了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實現了具有實用前景的「高斯玻色取樣」任務的快速求解。
  • 打破谷歌量子霸權!一文看懂什麼是量子力學
    所以,量子力學幾乎構成當前包圍我們生活各式各樣電子產品的基礎科學理論。然而,人類實際上,到目前為止仍然還沒能真正理解量子力學背後的原理。為了研究這樣一種神奇現象,量子力學才得以構建。之所以說這是一種神奇現象,因為在這個理論提出來之後,馬上就有人敏銳的意識到,假如一切粒子就具有「波粒二象性」,那麼豈不是說由這些粒子構成的宏觀物質,包括我們人類本身,同樣也是「既是波,也是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