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進入秋冬季,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全球頻發,旅客來源地構成複雜,口岸疫情排查難度增大,大家要繼續打起十二分精神。加油!」早晨8點,廣州海關所屬廣州白雲機場海關旅檢二處的胡銀寬剛值完12小時夜班,雙眼累得泛紅的他利用早上班前會的時間,又向接班同事重申了一遍海關衛生檢疫流程。
作為全國33名「最美公務員」受表彰者中唯一的一名「90後」,在獲得殊榮的激動之餘,胡銀寬更多感受到肩頭沉甸甸的責任。「黨和國家給了我至高榮譽,疫情防控常態化工作任重道遠,守好國門是海關人的職責,保護人民群眾健康安全、國門防線堅固是我的使命!」
心繫群眾就有毫不畏懼的抗疫決心
胡銀寬一家三代從軍,父親總說「90後的孩子是嬌娃娃」。胡銀寬一直想證明給父親看,保家衛國、不怕苦不怕累也是他血液裡流淌的忠誠。
胡銀寬駐守的「戰場」是廣州白雲機場空港口岸。作為華南地區「外防輸入」的主陣地,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面對迅猛增長的進出境人員與未知的病毒危險,年輕的胡銀寬毅然退掉回家過年的機票,加入第一梯隊衝在了最前列。
深夜是入境航班的高峰期,時有超過600名旅客同時通關,口岸檢疫壓力非常大。胡銀寬和同事們不僅要快速驗核健康申明卡,完成流行病學調查、醫學排查,實施鼻咽拭子樣本採集及轉運疑似病例,還要盡力安撫旅客的情緒,維持現場可控有序。機場人員密集,面對面流調、複測體溫、採集樣本的近距離接觸,可以說跟病毒等各種不確定因素之間就隔著一個口罩、一層面屏。
「去過哪裡?接觸過什麼人?」「有沒有咳嗽、流鼻涕和發燒?」同樣的問題,胡銀寬每天要問近百人,他的嗓子總是沙啞。在穿防護服上崗前,胡銀寬一般會吃兩塊糖,喝一小口水,這樣做是因為有時連續穿著防護服工作11到12個小時甚至更長,期間不吃不喝不上廁所,身體的負荷達到極限,這樣能最大保持體力。他說這是他經過很多次「磨鍊」才總結的「經驗」。
胡銀寬對入境旅客進行流行病學調查
隨著「五個一」常態化疫情防控機制落地,口岸高強度防疫工作進入「持久戰」狀態,日夜連軸的工作運轉,讓才29歲的他身體亮起了「紅燈」,胃痛、暈眩交替出現。但他仍堅守在崗位上,衝鋒在最危險的流調、採樣崗位上。他說,人的一生很難遇到重大考驗,疫情就是一場大考,作為一名海關人,緊急情況衝上去,心裡想著護住身後的一座城一個國、千千萬萬的百姓平安,就會對任何困難毫不畏懼。
不斷探索就能找到科學抗疫的正確方法
「寬哥基本上不回宿舍住,航站樓裡有臨時備勤房,他是裡面的長期住戶!」跟胡銀寬並肩奮戰的廣州海關技術改革小組段澤華對於這段「科技戰疫」攻堅戰的經歷十分感慨。
「科學防控需要嚴密的措施,也需要優化通關速度,既能實現管得住,還能通得快,疫情風險就能再小一點。」胡銀寬加入了廣州海關技術改革小組,在空港口岸實施「分區管控、分級管理、分類處置」衛生檢疫監管模式,怎麼具體落實到海關監管區的每一個區域,現場查驗通道、流調區、採樣室、辦公區、旅檢通道現場、先期機檢區域怎麼分區管理才合理,標籤要怎麼貼才醒目,每個區域需要多少數量的標識......胡銀寬總是在當班完成工作後,主動跑到現場摸查,然後回到辦公室加班趕製需求方案和區域標識計劃。
為徹底解決入境旅客現場紙本填報資料多、錄入麻煩、聯防聯控數據不能共享的問題,胡銀寬積極參與「廣州海關疫情防控作業信息化管理系統」研發工作。他24小時駐守在航站樓,有航班的時候忙著採集數據,沒航班的時候就爭分奪秒地調試系統,跟著測試系統工程師討論實際工作中出現的各種信息採集、特殊信息錄入、採樣信息匹配等問題。穿上防護服,很難蹲下去調試設備,而年輕的他總是整個人趴在地上匍匐著檢查線路、排查接口,有時候趴久了全身僵硬渾身痛,但是他總說自己年輕應該多幹點。
在胡銀寬和他的同事們的共同努力下,廣州海關空港口岸「分區分級分類」衛生檢疫監管新模式為全國口岸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科學參考;「廣州海關疫情防控作業信息化管理系統」僅用21天就正式運行上線,不僅實現入境旅客「一碼通關」,壓縮入境旅客通關時間近1/3,同步推動聯防聯控部門衛生檢疫全鏈條數據共享、全程閉環信息化管理。
胡銀寬總是儘可能地抓緊時間多學習,他說「我深深覺得要更好地為人民服務就要有『工匠精神』,努力成為本職工作領域的行家裡手,擁有敢於創新善於創新的能力」。
勇於擔當作為就是抗疫勝利的有效保障
「我記得第一次帶隊上崗的那晚,本來銀寬下班可以回去休息,但是他不放心,主動留下來幫忙,不厭其煩地教我,真是太『暖』了!」科裡的「95後」莫寒說。胡銀寬所在的旅檢二處衛生檢疫科是一個很「年輕」的科室,科裡面的骨幹都是「90」後。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年輕同志心裡難免有些慌張害怕。那段時間胡銀寬總是主動留下來幫助以前較少獨自帶隊的年輕同事。他大部分時間住在航站樓裡,工作有疑難缺人手,一個呼叫他「隨叫隨到」。他說現在是抗疫的特殊時期,自己沒有成家沒有負擔,下班回宿舍的路途時間不如留下來多做一件事,幫幫身邊的同事。「我們每個人堅守自己的崗位,再多做一點,就更能減少疫情傳播的機會,把風險攔在口岸,給人民保住平安。」胡銀寬說。
一次,在對入境旅客健康申報卡進行初篩時,其中一名旅客的申報內容引起了胡銀寬的注意,資料顯示該旅客稱曾接觸過一名有呼吸道症狀的人員。通過仔細詢問,他獲知這名有呼吸道症狀人員可能也在這趟航班上,但當時整個航班沒人反映自己有類似情況。胡銀寬意識到可能有人存在瞞報行為,他一邊冷靜思考一邊拿起對講機呼叫攔截。當找到這名有症狀的旅客後,胡銀寬隨即進一步詳細詢問。該旅客剛開始一再強調自己是如實填寫,但經過多輪耐心的教育警示、詢問引導後,最終承認了自己曾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並服用退燒藥物的事實。經採樣送實驗室化驗,這名旅客被證實確為新冠肺炎核酸陽性。
胡銀寬將發熱旅客帶至負壓排查室並進行交接
隨著境外疫情日益嚴峻,很多在國外工作、學習的人員搭乘十幾個乃至幾十個小時的航班回國。在經海關衛生檢疫後被判斷需要轉院時,旅客多數會表現出脆弱和恐慌,有的甚至會極度抗拒。胡銀寬會一直陪著他們耐心解釋衛生檢疫要求,感同身受地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安慰他們。他還會在航班到達前提前翻看旅客信息,細心地聯繫南航地勤,「您好,這裡是海關,待會抵達的飛機會有一些兒童和老人,麻煩提供一些礦泉水和餅乾過來,謝謝」。勞累又緊張的旅客們給他點讚,對他說,海關人讓遊子的旅途有了回家的「溫暖」。
集體力量就是最強大的抗疫力量
此前胡銀寬獲評「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時說:「我是一名很普通的公務員,身上並沒什麼特別的地方。」樸實踏實的胡銀寬,始終覺得自己只是千千萬萬海關抗疫人中的平凡一員,榮譽不僅僅屬於他,更屬於集體。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在海關總署的領導下,廣州海關成立前線指揮部和36個戰時黨支部,725名幹部主動請纓奔赴口岸一線;35個進口疫情防控物資快速通關專用窗口及綠色通道,海關黨員24小時電話服務。現在疫情進入常態化防控階段,胡銀寬和他的戰友們仍然戰鬥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同時還要嚴防秋冬季疫情疊加的風險。如何應對不斷變化的疫情,確保國門安全和百姓平安,胡銀寬和他的同事們同心協力,不斷思考優化口岸疫情防控流程。他們每天班前對當天的航班情況進行全面梳理,依託「大數據」集中研判可能存在的入境風險隱患。針對秋冬季旅客增長和發熱咳嗽人員增多的情況,研究推出「固定基本盤+統籌機動盤」的輪班模式,根據航班密集程度調配人力;對超過400人的入境「大航班」進行科學分流,確保每位旅客都能經過最精密的篩查;投入應用行李光波消毒機對入境旅客行李進行全面消毒,協調機場口岸相關部門對航站樓內的公共空間行進高頻次消殺。就在立冬的那一天,胡銀寬所帶的班組從入境航班中查獲了一例罕見的輸入性瘧疾病例——卵形瘧原蟲瘧疾,這是今年以來廣州白雲機場口岸首次截獲此類輸入性病例。
胡銀寬說,我們雖然都是肉眼凡胎,但是長期的鍛鍊和集體的智慧,就能幫我們練就發現風險的「火眼金睛」,鍛造出堅不可摧的國門長城。
空港航站樓裡的日子,無論颳風下雨、寒來暑往,熙熙攘攘的人潮總有國門衛士的守護,胡銀寬就是這些國門衛士中的一員。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胡銀寬所在的廣州白雲機場海關已檢疫監管入境旅客近200萬人次,檢出新冠肺炎陽性病例數在全國口岸名列前茅。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廣東頻道】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