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晚春釣魚,容易忽略的3個細節,更值得研究!

2020-12-12 野釣集結號

春季是野釣的黃金季節,更多指的是驚蟄之後。與早春「倒春寒」不同,仲春、晚春水溫提升顯著,且穩定。絕大部分的淡水魚不管是果腹的需要,還是為交配、產籽做準備,攝食慾望強烈。不過每個地方地理位置的不同,導致魚情、水情有所區別,筆者以所在的北方為例,聊一聊驚蟄之後,春季垂釣值得注意幾個要點。

仲春、晚春野釣的兩個顯著變化

之所以強調春季是野釣的黃金季節,而不是夏季、秋季都是有原因的。像釣魚人口口相傳的或釣魚節目紀錄片中所展示的大魚,基本是都是春季斬獲的,這都說明春季相對其他季節相比,有明顯的優勢。而關鍵的問題在於幾個重要因素的作用。

首先是水溫的影響。仲春、晚春水溫處於冬季、夏季之間,溫度適宜,對於北方常見的鯽魚、鯉魚而言,是再適合不過的,魚的活性增強,四處遊弋、覓食。再者氣溫、水溫的回升,河流、湖泊岸邊的綠色水草復甦、成長,最終豐盛,浮遊生物、藻類植物、軟體小蟲活躍在水草附近水域,對魚群的聚集,也有明顯的吸引作用。

其次是魚的交配繁殖期。鯽魚、鯉魚等淡水魚產籽的原因,對產籽水域條件要求高。通常選擇水草密集的水域,或者水底有障礙物或不平的水域,兩者都利於魚籽的附著,避免被流水衝散。所以淺灘、水草處是常有大魚的棲息,不過作為一名純粹的釣魚人,還是建議將目魚放生,放生是為了更好的垂釣。

仲春、晚春野釣需要注意的幾個細節

上文對仲春、晚春影響野釣的兩個重要因素,水溫及魚的交配做描述,而這是直接關係到野釣方案、技巧的選擇。下文分享幾個值得注意的細節問題。

首先仲春、晚春如何「釣淺、釣灘」

河流、湖泊的岸邊淺水,並非都有魚的棲息,如果人眼可視水底的情況,那麼魚照樣也能發現岸邊的人,甚至更清楚,所以選擇的淺水,最好水質略渾濁、清澈度低。同時水底不宜光滑、平整,最後有緩坡、溝壑、土坎等,利用魚的嬉戲、逗留。比如最常見的鏵尖,水底緩慢向水中央延伸,這樣的水底如果一直是平坦的緩坡,並不利於魚群長時間逗留,所以多選擇在左右兩側的灣子揚竿,這裡因流水常時間的衝擊,水底環境複雜,也有食物的堆積,窩魚更容易些。

其次前文提到魚交配的原因,多選擇水草產籽,所以選擇水草處垂釣。筆者的經驗是鉤餌入水點,不宜距離水草叢太近,潛伏在水底的大鯽魚或鯉魚會緩慢向水草靠攏,通常會徘徊一段時,確定安全後,在鑽入水草深處。如果在岸邊碰觀察到水草劇烈晃動或聽到魚拍的水草的聲音,此時不建議追逐這類魚,處於交配、產籽期的魚通常比較躁動,而釣魚人的目標魚多是處於交配前期或產籽後期,這兩個時間段的魚,覓食更積極。

其次仲春、晚春如何巧選垂釣時間

與其他季節不同,需要專門挑選合適的垂釣時間,比如夏季多選擇上午10點之前,下午4點以後;冬季多在上午10點至下午3點。仲春、晚春則不同,幾乎一天內哪個時間段,都會有不錯的魚情。不過筆者這次重點要說的是容易被釣友忽略,魚情卻突出天微微亮,通常在5點以後這個時間段。

水體溶氧量與氣溫有關係,氣溫越低,水體溶氧量越高。一般北方一天內最大氣溫就在清晨4/5點左右。而仲春、晚春清晨的水溫並不太低,對魚的活性影響有限,但此時溶氧量相對豐富再者魚有趨光、逐食的特點,天微微亮起,會趁著周圍安靜無人的情況下,遊弋到岸邊瘋狂覓食。等到天完全亮開,又會向遠離岸邊的水域遊動。所以有經驗的釣魚人常利用這個短暫的時間段揚竿,通常會有不錯的魚情。

最後是仲春、晚春餌料使用的技巧

正因為水溫的回升,魚的食性發生了明顯變化。早春水溫接近冬末,像鯽魚、鯉魚依然以腥味的商品餌料或葷餌為主,不過到了仲春、晚春,需更換為香腥或香甜的商品餌料,腥味佔比逐漸減少,乃至消失。另外像鯉魚,特別是大體型的鯉魚,這種魚的食性變化最明顯。冷冬偶爾攝食,也是以腥味濃鬱的商品餌或鮮腥的紅蟲為主,但到了仲春,尤其是晚春,對穀物類食物興趣大增,特別大的鯉魚則對以些本味餌料敏銳。所以晚春野釣時,需要結合目標魚選擇恰當味型的餌料。

前文也提到,水溫回升,魚可攝食的食物量大增,食物充足自然變得挑剔,對於像鯽魚這裡的小體型魚,商品餌料更注重狀態,蓬鬆、適口性佳是目標。

寫在後面

本文從仲春、晚春水情、魚情變化最明顯的因素入手,對3個容易忽略、且有重要的垂釣細節做了描述。正如前文所說,影響最終漁獲的因素很多,但發生的頻率、作用效果有大有小,所以釣魚人這種關鍵的細節應格外注意,但並非不留心其他細微之處,相信筆者在接下來的仲春、晚春會有不錯的漁獲。

原創:野釣集結號

相關焦點

  • 春季釣魚怎麼選釣位?早春、晚春差距明顯!
    深水區:像有些河流、湖泊水深能達5/6米,但早春垂釣深度在3米左右即可。之所以選擇這個深度,這是因為3米水深的位置,受外界陽光輻射、冷空氣的影響較小,水溫穩定,容易有魚群的聚集,特別是水底有障礙物、溝壑、陡坡這樣的水域,魚群聚集性明顯。
  • 早春、仲春、晚春,3點分解「春釣灘」
    本文就從春季的三個階段,和釣友們探討一下:春季如何搶灘!一、早春釣什麼樣的灘早春的氣溫、水溫還比較低,魚兒在一整冬的體能消耗後,剛剛開始向近岸活動。由於氣溫、水溫較低,近岸淺水區的溫度還是低於深水區。這時的魚兒在活動覓食時,不會太靠近近岸淺水區,特別一些較緩的淺灘,更不會有魚靠近!
  • 春季不同節氣與鯽魚活性,從初春、仲春、晚春來詳細分析
    它是由其中的幾個節氣組成。比如:立春、驚蟄、仲春、晚春。這幾個階段的氣候條件,應該講差距大且不同。同時,氣候條件直接導致水溫與魚情的轉變,都有直接的關聯。對魚活性與覓食性的關乎更重要了。畢竟,釣魚是以氣候條件、溫差情況、風向風力、水溫程度息息相關。對釣魚線組配置和用餌味型與是釣靈還是鈍,或者釣深與釣淺的擇定,都起到關健的指導判斷作用。
  • 早春到晚春,釣魚注意這些技巧上的變化,應對得當才能連竿上魚!
    春季是釣魚的黃金季節,春季通常被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早春,仲春和晚春,階段不同,氣候特點差異較大,導致釣魚技巧上有非常大的差別。春季亂釣魚,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雖然釣無定律,關鍵自安於適應,但是氣候條件的差別還是有規律可以尋找的。進入了春季,自然聊天春釣的話題。
  • 春天想要「狂拔」鯽魚,搞懂早春、仲春、暮春3個時期釣法是關鍵
    春季又分為早春,仲春,暮春三個時期,特別是仲春和暮春的交接時期,又被釣友人稱之為「釣魚的第一個黃金季節」。春天的這三個時期,實際上都是好釣鯽魚的,但需要方法對路才行的。春天的這三個季節是氣溫由冷向暖轉變的一個過程,但這個過程並不是穩定的,常常伴隨著冷暖交替,氣溫變化大的特點。所以,在春季想要釣好鯽魚是需要注意這點的。
  • 早春和仲春,水情和魚情的差異,才決定了釣位的選擇
    春季是一個天氣變化多端的天氣,因為受冬季的影響,在早春的時候,殘冬的勢力還有所掌控,在仲春的時候,甚至時不時的來一場倒春寒。那麼在春季釣魚,天氣的選擇其實是很重要的,氣溫逐漸升高,就以已經度過的春季的2個自然時間來說明吧。
  • 春釣水草處,分清早春、仲春、暮春3個時期的3種釣法,才對路
    水草對於魚兒來講是很重要的:春釣水草,結合早春、仲春、暮春3個時期釣法,才是「爆連」關鍵1,水草處食物較為豐富2,水草處為魚兒提供天然的屏障3,水草在光合作用下能夠釋放氧氣春天分為初春,仲春和暮春。我們在春天作釣選擇水草處的時候,這三個時期的作釣方式是有所區別的,因為這三個時期氣溫是不同的。
  • 春天水庫釣魚,一天十多條大鯉魚是這樣釣的,會的人真不多!
    春天一到,水庫可以說是釣魚人選擇的熱門釣場,不僅僅是因為水庫裡面魚的質量好,更因為水庫裡的魚類品種多,魚類數量也打,可以給不少釣魚人帶來更好的作釣體驗。通常所釣的淺灘不能超過3米以上,要是在早春和仲春的這段時間,那麼建議把水深選擇在2米左右更加合適,到了晚春水深應該是在3米以內,太深的話不利於聚集鯉魚。
  • 東南西北風,到底是哪一種風向,對釣魚更有利!
    釣魚圈子裡,關於風向和釣魚,有兩種認知,第一種,認為只要是迎面風,不管東西南北風,都是有利於釣魚的。第二種,則認為北風和西北風更適合釣魚,東風和南風則效果差很多,至於西南風,則完全不適合釣魚。
  • 是不是忽略了這3個細節
    隨著中日貿易地不斷往來,日語成為了熱門專業,很多國人主動開始學習日語,但是在學習過程中,大部分人都會忽略幾個細節,以至於自己始終無法突破學習日語的瓶頸,今天知行翻譯就和大家說說那些被忽略的細節。容易望文生義開頭的時候提到,日語和古代漢語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在很多日語中我們會發現古代漢字的身影,因此有些人會在學習日語的過程中,容易將中文的含義帶入到日語學習過程中,殊不知日語中的那些「漢字」和中文的意思迥然不同,比如日語中的「愛人(あいじん)」,在中文裡是指配偶,而日語卻是指情人,再比如「娘(むすめ)」,它在中文裡是指母親,娘親的意思,而日語中卻是「女兒」,最後再說一個大家熟知的
  • 雨天適合去釣魚嗎?魚兒真的容易上鉤嗎?
    雨天適合去釣魚嗎?魚兒真的容易上鉤嗎?下雨天到底適合不適合釣魚?要根據雨的大小和天氣是否悶熱來進行分析,雨大一些是不適合釣魚的,但是如果雨小,天氣不悶熱還是比較適合釣魚的。第二,如果雨季很小,或者雨季不會造成魚的漂移,這樣就可以捕魚了,但是只要天氣比較涼爽,這樣就更適合捕魚了,雨水和溫度都不會影響捕魚。第三,雖然雨量不大,但是天氣比較悶熱,此時不宜捕魚,因為魚兒會因缺氧而遊到水面吸氧,所以這種情況也不適合捕魚。
  • 民間傳統抖灰面釣法,仲春野釣大板鯽,這招最給力,比臺釣更靠譜
    仲春到晚春,傳統釣釣友還是比較喜歡釣大板鯽,所以再把這種釣法的注意事項介紹下。抖灰面其實可以分成兩部分技巧,一個是垂釣技巧在於逗釣,第二就是用餌技巧是使用面餌,而其中面餌的配方在民間非常多樣。一、釣組搭配抖灰面釣法以釣淺水,小水域為主,釣點主要以淺灘、地形複雜的釣點為主,這些地方在仲春時節大鯽魚會相對比較多一些。
  • 3點實戰經驗告訴你,到底是晴天釣魚好or陰天釣魚好?
    到底是晴天釣魚好,還是陰天釣魚好?這個問題在釣魚界中多少還是有些爭論的。個人認為:對於這個問題還需要兩個重要的條件作為前提的:晝夜溫差小和連續的晴天或者陰天(氣溫高的時候除外哈),只有在這兩個條件下才是好釣魚的。
  • 恐龍的尾巴是用來「釣魚」的?最新研究表示,它的釣魚技術很強
    根據報導,近期國際著名期刊《當代生物學》刊登了一篇關於遠古恐龍的研究論文,該論文指出來自澳大利亞新英格蘭大學的菲爾·貝爾博士和他的團隊對出土於德國的一具侏羅紀時期的恐龍化石進行研究,並在它身上發現了恐龍皮膚一些不可思議的細節。那麼他們到底發現了什麼呢?該恐龍的鱗片有何特別之處?
  • 聊聊自學大數據flume中容易被人忽略的細節
    前言:老劉不敢保證說的有多好,但絕對是非常良心地講述自學大數據開發路上的一些經歷和感悟,保證會講述一些不同於別人技術博客的細節。01自學flume的細節老劉現在想寫點有自己特色的東西,講講自學大數據遇到的一些事情,保證講一些別人技術博客裡忽略的知識點。
  • 宅家的釣魚朋友,早春野釣窩料製作方法,鯽鯉通殺,下竿必中魚!
    這些天不能出去釣魚,把我多年春天野釣實戰過的釣魚窩料,給大家分享一下,尤其是「早春」效果最好,鯽鯉通殺。只是和沒去掉麩皮的麥粒一樣,有殼的稻穀泡後味更純。在南方的農村釣魚,就經常用粉碎的稻殼(糠),摻和在餌中打窩。5:紅豆
  • 春天三個時期釣魚,餌料味型和狀態2個因素,是真的很關鍵
    對於釣魚來講,餌料味型和狀態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也是釣魚人在實際垂釣過程中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因為餌料的味型和狀態直接關乎著漁獲的多少。餌料味型狀態選擇的對,漁獲相對於就多,餌料味型狀態選擇偏差,漁獲就會少,這是一個永久性的話題。我們都知道,春天分為早,仲,暮三個時期,這三個時期的天氣和氣溫都是有所不同的。
  • 釣魚高手和釣魚菜鳥的區別!2個方面就能輕易判斷!細節很重要
    釣魚高手和釣魚菜鳥的區別!2個方面就能輕易判斷!細節很重要。釣魚技術好不好?到底該以什麼來判斷。我認為不能以魚獲多少來判斷和決定。畢竟釣魚技術的高低和經驗的豐富程度和魚獲多少沒有必然的聯繫,當然肯定是有一定聯繫的。
  • 長三角燈謎丨晚春詩蘊四季青
    圖片來源於網絡 版權屬於原作者公元1751年,乾隆皇帝親自主持更訂「燕京八景」。其中的太液秋風、瓊島春陰、玉泉趵突現在都在海澱區一個叫做「四季青鎮」的地方。陸遊多次寫過晚春,《晚春園中作》《晚春東園作》《晚春感事》《晚春》均膾炙人口。其中有一首《晚春》寫道:莫笑花前醉墮巾,放翁又看一年春。尋巢燕熟頻穿戶,釀蜜蜂喧不避人。楚廟羔豚初散社,稽山筍蕨正嘗新。要知不負年光處,南陌東阡自在身。謎作者擷取「放翁又看一年春」猜「五字旅遊用語,含北京地名」謎底:遊覽四季青 。謎面中「放翁」即陸「遊」。
  • 釣魚:製作鰱魚餌料有技巧,這些細節值得注意!
    鰱魚作為其中的一員,在釣魚領域也扮演重要角色,是許多釣魚人期待的目標魚。釣友的問題「如何自製白鰱餌料」為更全面、更準確回答這個問題,筆者結合多年餌料、窩料配置經驗,從以下幾個方面分別展開描述,具體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