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女人的戰爭:斷送豐臣家250年基業,讓德川家康坐收漁利

2020-12-14 雨田觀史海

豐臣家之所以二代而亡,除了是因為豐臣秀吉崛起較快,沒有足夠的貴族底蘊和譜代家臣之外,更多的還在於豐臣秀吉本人或者說是他在子嗣問題上。本身豐臣家的本家木下或者羽柴家就是一個末等的小武士家庭,人丁不旺,再加上豐臣秀吉的兩個兒子又先後早夭,讓本就血脈薄弱的豐臣家更加雪上加霜,無奈之下豐臣秀吉只能選擇將自己的外甥——能力平庸的豐臣秀次選為候選人,同時還收養了小早川秀秋、宇喜多秀家等一眾養子。

豐臣秀吉戎裝圖

而正當很多人覺得豐臣氏政權要要過度給的秀次的時候,晚年豐臣秀吉居然生了一個兒子,這個兒子就是由側室茶茶生的兒子就豐臣秀賴。不過豐臣秀賴的出生也導致了豐臣家後院起火,最終在豐臣秀吉去世後,以側室茶茶和原配寧寧為首的豐臣家勢力的分裂,最終讓德川家康坐收漁翁之利。

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澱殿茶茶和兒子秀賴

寧寧:豐臣家尾張派

寧寧作為戰國三夫人之一,雖然看似一個女流之輩,但實際上卻很有自己的手腕,當年她以貴族之女自願嫁給還是足輕的豐臣秀吉,就足以看出她的眼光。在生活中的寧寧也是一個不怕事的主,有一次豐臣秀吉的在剛城主後居然飄飄然起來,主動瞞著寧寧納妾,還和當時的寧寧發生了矛盾,於是寧寧直接一封書信寫給了織田信長,最后豐臣秀吉讓織田信長給臭罵一頓。

而在豐臣家掌權之後,因為本身沒有子嗣,所以豐臣秀吉收養了很多養子,而這些人多多少都和寧寧有關係,豐臣秀次雖然是秀吉的外甥,但卻和這個舅媽很親,甚至在公開場合還以母親之禮對待寧寧,小早秋秀秋從小就是被當成人質放在豐臣家,也是從小就是由寧寧帶大的(小早川是的寧寧的侄子)。至於豐臣秀吉政權中少壯派武將的代表——福島正則和加藤清正等人也皆是寧寧一手帶大。

在那個的講究道義的戰國社會,寧寧對於的他們的恩情並不弱於豐臣秀吉。

北政所寧寧在開導小早川

在豐臣秀賴沒有出生的時候,豐臣秀吉確實是想要和寧寧關係很好的秀次接班,同樣也想提拔寧寧的一眾養子們,所以在攻打朝鮮這個「簡單任務」的時候,讓這些少壯派的二代們領兵獨當一面,也是想幫他們積累戰功,震懾德川家康等關東勢力。通過養子和近臣們鞏固豐臣家的勢力。

不過因為制衡原因,這些二代勢力因為和石田三成等文官勢力不對付。所以他們要圍繞在大房的寧寧身邊,這些人除了已經被處死的豐臣秀次,多數還是以和豐臣秀吉親自提拔的二代們為主(宇喜多秀家雖然參加西軍,但不屬於任何派系)。除了賤嶽七本槍、小早川秀秋,黑田長政因為和三成的矛盾也加入到裡面來。

這些皆是豐臣家發跡的尾張國出身,因此可以稱之為尾張派。而聚集在寧寧身邊,除了抱團取暖,因為這些人組成武斷派與石田三成的矛盾之外,也是這些人本身就想借著寧寧的影響力,推翻三成執掌豐臣家。

小早川秀秋和寧寧的關係情同母子

茶茶:近江派

和圍繞的在寧寧身邊的武將相比,茶茶本身作為織田信長的外甥女,勢力很弱而為了保護自己的孤兒寡母他們更傾於和幕僚派和家臣們組成的石田三成合作。而石田三成和茶茶組成的近江派系,因為控制了大阪城和豐臣秀賴,實際上也代表著豐臣家的正統。

不過在近江派系裡面的,石田三成和茶茶並非是鐵板一塊,本身家臣們的實力並沒有養子們和武斷派的實力強,雖然娘家織田家還有點的兵力但是明顯說是不夠看,再加上的三成等人的「脅迫」,茶茶最終走向了和寧寧的對立面。在關原合戰的時候的三成等人因為實力不夠,為了能對付德川家康,他們以茶茶的名義給西軍的毛利和織田家承諾了大量的封地。

這也從側面上說,依附於茶茶的近江派系或者新豐臣家,在實力比不上豐臣家老一代。

石田三成劇照

兩女相爭,德川漁利

豐臣家後來以大房寧寧和側室茶茶的鬥爭,最初還是本家人的鬥爭,不過在中間人前田利家去世後,雙方也徹底撕破臉,賤嶽七本槍因為新仇舊恨要除掉三成,他們選擇引入德川家康(天真的以為德川家康是豐臣家的忠臣),於是雙方爆發了關原合戰。寧寧等人推薦德川家康為東軍司令,但參加作戰的主力大多數的豐臣家的尾張勢力(福島正則、加藤清正、黑田長政等人),而西軍的石田三成和大谷吉繼則是的茶茶的勢力。

最後這場決定戰國走向的關原合戰,更像是兩個女人在背後主導。

石田三成被選擇就義

當然了,這場戰爭無論誰勝利,原本鐵板一塊的豐臣家都受到了重創,失敗的西軍裡面石田三成和小西行長,這兩個豐臣家的鐵桿家臣被處死,領地被回收,豐臣秀吉最忠心的養子宇喜多秀家被流放八丈島。但即使勝利的加藤清正和福島正則也是元氣大傷,後期被德川家康架空,而黑田長政更是坑爹的代表。

關原合戰劇照

雨田君說

總之因為豐臣秀吉的子嗣問題,再加上前期自己沒有譜代家臣,在他去世之后豐臣家就逐漸分裂為寧寧和茶茶的矛盾,武斷派和幕僚派的矛盾,武將和文官的矛盾也是愈演愈烈,最終的被德川家康坐收漁人之利。

所以豐臣家的滅亡其實是從自己內部先開始的,或者說是的兩個的女人之間的鬥爭,間接的斷送了豐臣家的江山。

— The end —

相關焦點

  • 豐臣秀吉分化毛利家成功,對德川家康故技重施卻失敗,為啥
    豐臣秀吉分化毛利家成功,對德川家康故技重施卻失敗,為啥? 毛利元就生前確立了「毛利兩川」體制,以吉川家和小早川家作為旁支輔弼毛利宗家。
  • 豐臣秀吉基本統一日本之後,為何沒有發動消滅德川家康的戰爭?
    豐臣秀吉豐臣秀吉基本統一日本、建立桃山政權之前,曾經和德川家康有一場大會戰,耗時將近1年,就是小牧長久手之戰,此戰以德川家康的勝利告終。彼時,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議和,豐臣政權成形。一個是各懷心思的織田元老,他們和德川家康聯手對抗豐臣秀吉,一個是包括德川、北條、毛利以及上杉等等大名們,都是些表面看似恭順的野心家。
  • 為何豐臣秀吉不殺德川家康?
    本能寺之戰後,有望統一日本全境的織田信長被害,其部下由信長的手下重臣豐臣秀吉接管,后豐臣秀吉擊敗了謀殺信長的明智光秀,並採取了先西後東的戰略方針,以武力平定西國諸國,再與原信長盟友的德川家康結成聯盟,共同完成統一大業。
  • 日本戰國時代,他阻止父親傷害德川家康,卻仍逃不過家康的暗算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他阻止父親傷害德川家康,卻仍逃不過家康的暗算慶長三年(公元1598)八月,豐臣秀吉病逝,德川家康的態度也從這個時候開始轉變。而前田利家之所以會被當成對手推出來,除了實力僅次於家康,更重要的是他本身是豐臣秀賴的輔政者,對德川家康公然違反太閤禁令的行為不能置若罔聞。因此前田利家在三大老和五奉行的授意下,在隔年正月,以詰問使的身份被派到德川家康身邊,對他的行為進行彈劾。
  • 德川家康的最後一戰:豐臣滅亡計劃,大阪之陣
    豐臣家雖然向大名們發布徵召令,但在當時的體制下,賜予大名土地的是徵夷大將軍,而非豐臣家,他們效忠的對象自然也是德川家康。對於德川家康而言,這也是他人生中最後一戰,為了準備這次戰鬥,在關原之戰後,他準備了14年的時間,無論是影響力還是實力,絕非豐臣家能夠抵抗。德川家康同樣向大名們發布徵召令,大名們沒有響應豐臣家的召喚,全都向著德川家康聚集而來。
  • 德川家康在關原之戰後,為何等待了14年才滅亡豐臣家?
    摘要:德川家康在關原之戰後,為何等待了14年才滅亡豐臣家?在德川家康成為徵夷大將軍前,一直都是豐臣家臣子,哪怕只是名義上。家康在擔任徵夷大將軍前,這個身份一直無法擺脫,這才是他經過2年努力,最終才從豐臣家獨立而出的原因。擔任徵夷大將軍後,德川家和豐臣家平起平坐,並號令全日本的大名。
  • 豐臣秀吉成為日本霸主後,為何重用德川家康?實在無人可用
    摘要:豐臣秀吉成為日本霸主後,為何重用德川家康?實在無人可用豐臣秀吉在織田信長身亡後,花費數年時間,先後擊敗反秀吉聯盟的所有勢力,成功將織田家權力握在手中。隨後與德川家康進行了一場小牧長久手之戰,之後遭遇地震影響,後勤物資損失殆盡,迫不得已下與家康議和。在之後的日子裡,豐臣秀吉先後平定了日本九州及東北,並成為關白,正式掌控日本。在小田原的北條氏滅亡後,德川家康被移封關八州。具體的移封細節不得而知,但後人認為秀吉是為了將家康驅趕至邊遠地區,但這並非事實。
  • 日本戰國時代,豐臣家真亡於德川家康之手?事情可沒有那麼簡單
    如今,淺野長政東山再起,與石田三成之間的矛盾無疑是綿延數年積怨下的結果。奉行之間的矛盾已然激化,而且他們更各自拉攏與自己親近的大名到自家陣營,豐臣秀吉死後不足半年,豐臣政權內部已經開始四分五裂,只是沒有進一步表面化。但有心人全看在眼裡,諸如德川家康這種老政客,自然不會放過這種機會。
  • 為何豐臣秀吉不殺德川家康,日本戰國對後來的日本產生了什麼影響
    不是不殺而是沒有能力殺德川家康,竊取政權的豐臣秀吉需要一個強力幕僚的支持!本能寺之變後,織田信長命喪黃泉。天下布武的大願終究沒有實現,很快織田信長的得力幹將豐臣秀吉打著為主公報仇的旗幟攻打明智光秀軍隊,並除掉了最大的對手,此時放眼天下能和豐臣秀吉一決雌雄的人就只有德川家康了。
  • 德川家康,豐臣秀吉,織田信長誰更厲害?
    德川家康,豐臣秀吉,織田信長這三個都是日本戰國時,赫赫有名的大人物,都是很了不起的。日本近代以來,抹黑德川家康、鼓吹豐臣秀吉。其中司馬遼太郎的觀點流毒甚廣。什麼「西軍必勝」的段子、「真田日本第一兵」,「前田利家死得早」等等,無疑都是把家康與運氣、怯懦、活得長掛鈎。
  • 歷史上一統日本的豐臣家族為何最後輸給了德川家族?其實早已註定
    歷史上一統日本的豐臣家族為何最後輸給了德川家族?其實早已註定!其實豐臣秀吉的失敗也可以說是自己造成的。在統一日本之後,豐臣發動了侵略朝鮮的戰爭,並且命令日本各地諸侯參加,其中主要的力量是豐臣的直系,而德川家康系卻沒有出徵,沒有在侵略韓戰中損失。
  • 豐臣秀吉死後,德川家康趁機覆滅豐臣政權,奪取天下,算叛亂嗎
    豐臣秀吉死後,德川家康藉機崛起,最終覆滅了豐臣政權,創建了江戶幕府,成為名副其實的天下人。那麼,德川家康的行為算不算是一種叛亂呢?我們來看看。豐臣秀吉之所以能夠成為天下人不也是因為克了織田家嗎?織田信長還對豐臣秀吉有知遇之恩呢,豐臣秀吉有後來的一切,織田信長絕對功不可沒,他還不是奪了恩人的家業。但德川家取代豐臣家談不上以下克上,更談不上叛亂,怎麼說呢?
  • 打敗豐臣秀吉之後,德川家康為何轉而俯首稱臣?
    得到消息之後的豐臣秀吉糾集了12萬大軍,向織田信雄進發。織田信雄勢單力薄,於是就廣泛召集各方勢力要與豐臣秀吉對抗。德川家康在此時做出了響應,也率領著自己的軍隊奔赴前線抵抗豐臣軍。豐臣軍與德川軍在小牧山對峙了一段時間之後,雙方在長久手谷地爆發了多次對戰。由於德川家康對地勢更為熟悉,指揮也機巧靈活,因而大敗豐臣秀吉。
  • 豐臣秀吉為何不除掉德川家康:前期是因為打不得,後期是不敢打
    晚年的德川家康,眼神裡有梟雄的氣質而一心想要統一日本的秀吉自然也不會放過這個統一的障礙,於是他糾合聯軍開始進攻德川家康,自知實力不夠的家康遊說關東各家組成了德川-北條-伊達三家聯盟因此對於豐臣秀吉而言與德川家康的全面戰爭大概率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消耗戰,即使他可以僥倖獲勝,也會造成自己元氣大傷,失去角逐天下的資本,因而在沒有絕對實力之前,對德川家康動手和關東眾人動手不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 人文課堂 | 德川家康如何取得全線勝利,開啟日本「江戶時代」?
    隨後,他繼續織田信長的統一事業,降服各地諸侯,終於在1590年,統一了整個日本。羽柴秀吉擔任「關白」,相當於宰相,後來又號稱「太閤」。天皇賜給他一個姓叫做豐臣,所以歷史上一般叫他豐臣秀吉。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後,對內,重新分配諸侯大名們的領土,要求大名派遣人質到京都。
  • 德川家康統一日本,病逝後為何從久能山遷葬日光東照宮?
    摘要:德川家康統一日本,病逝後為何從久能山遷葬日光東照宮?德川家康是江戶幕府的第一任將軍,也是日本史上最有名的歷史人物之一。他結束長期的戰亂,為持續264年的幕藩體制奠定根基。當時武田信玄為攻進京都而進軍至三河,德川家康在三方原出兵攻擊但慘敗,僥倖死裡逃生。武田信玄死後,家康與信長聯手在長篠之戰中獲勝,擊敗武田勝賴,將駿河收為領地。1582年本能寺之變織田信長身亡後,家康攻下甲斐與信濃,擴大自己的勢力。他一度在小牧長久手之戰與豐臣秀吉對峙,後來向豐臣秀吉稱臣。
  • 從松平到德川,從藤原到源氏,德川家康到底圖的是什麼?
    摘要:從松平到德川,從藤原到源氏,德川家康到底圖的是什麼?1563年,對於日本戰國而言實在是稀鬆平常,各大名們仍然延續自己的策略,要不延續家業,要不擴張領土。經過多年努力,花費了不少金錢後,松平家康終於在1566年改姓,我們熟知的德川家康就此誕生。那麼,為什麼家康要捨棄松平這個姓氏,而換成德川呢?事實上,當時的松平家康在一番努力後,事實上一統三河國,但這只是通過武力方式獲得,三河國內遇到風吹草動,就有可能出現反家康勢力,並最終引發戰爭。
  • 毛利元就晚生30年,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能吃得下飯嗎
    毛利元就在日本戰國時代名氣很大,只可惜他和戰國三英傑織田信長、豐臣秀吉以及德川家康活躍的時間錯開了毛利元就74歲病故之時,上杉謙信41歲,武田信玄50歲,明智光秀43歲,織田信長37歲,德川家康29歲,豐臣秀吉35歲,伊達政宗4歲。那麼,如果毛利元就晚生30年,織田信長、豐臣秀吉以及德川家康能吃得下飯嗎?
  • 為什麼豐臣秀吉死後德川家康就造反?
    他頒布的「天下布武」政策,將一代梟雄豐臣秀吉招致麾下。經過努力豐臣秀吉成為織田信長的重要家臣。豐成秀吉就是發動侵略朝鮮,萬曆戰爭重要的領袖。豐臣秀吉是在自己主公織田信長的基礎上統一日本的,而德川家康實際上並不是織田信長的部下,而是盟友。
  • 他是豐臣秀吉的養子,萬曆朝鮮戰爭任統帥,慘被德川家康軟禁50年
    後來織田信長在公元1582年的本能寺之變中被殺,豐臣秀吉繼承了織田信長生前的一切,他很喜愛宇喜多直家的小兒子宇喜多秀家,把宇喜多秀家收為養子,連自己南徵北戰都帶在身邊,這一年他只是9歲的少年。,所以豐臣秀吉制定周密計劃後,在公元1592年向朝鮮發動入侵戰爭,萬曆朝鮮戰爭就此爆發,他打算徵服朝鮮後作為前哨基地,繼而入侵中國,他本人御駕親徵,而擔任他的軍隊統帥的家臣就是宇喜多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