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嬰和秦始皇的關係之謎:父子?祖孫?叔侄?

2021-01-15 騰訊網

事實上這個問題也困擾了很多人,目前史學界都還沒有統一說法。

01

祖孫關係

《史記》中只留下了短短的一句話: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嬰為王。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胡亥被殺後,趙高擁立了胡亥兄長的兒子 嬰即位為秦王。立二世之兄 子(特殊含義,兄子就是兄長之子,如果子是嬰的前綴名字,那就是胡亥之兄)|

公子(稱謂) | 嬰(名字)為王, 至於是他哪位兄長,都沒有確切定論,傳統說法是胡亥長兄-扶蘇的兒子。所以這樣看秦始皇就是子嬰的祖父。

02

父子關係

但是考慮到始皇壯年 病逝,在秦始皇死四年後,子嬰已經和自己兩個兒子合謀誅殺趙高。對於此事件,《史記.秦始皇本紀》也有所載:

齋五日,子嬰與其子二人謀曰:「丞相高殺二世望夷宮,恐群臣誅之,乃詳以義立我。我聞趙高乃與楚約,滅秦宗室而王關中。今使我齋見廟,此欲因廟中殺我。我稱病不行,丞相必自來,來則殺之。」高使人請子嬰數輩,子嬰不行,高果自往,曰:「宗廟重事,王柰何不行?」子嬰遂刺殺高於齋宮,三族高家以徇鹹陽。

按照古代的結婚年齡也不現實。如果我們設想秦三世名字叫子嬰,拆解立二世之兄 | 子 |公子|嬰為王。

這麼來看就是胡亥的哥哥,秦始皇和子嬰就是父子關係。

03

叔侄關係

兄弟也區分很多種,除親兄弟之外還可以是五服以內的堂兄弟。考慮到秦二世胡亥殘暴無道,在登基初期幾乎屠盡兄弟。《史記.秦始皇本紀》也有云:

乃行誅大臣及諸公子,以罪過連逮少近官三郎,昆弟三人皆流涕拔劍自殺。宗室振恐。

所以子嬰作為胡亥的堂兄可能性極大,另外始皇帝還有一位異母弟為成蟜,《史記.李斯列傳》有詳細記載:

徐廣曰:一本曰:『召始皇弟子嬰,授之璽』。

意思就是召 來秦始皇弟弟的兒子傳授他玉璽,讓他即位。

所以綜合子嬰即位時的年齡(畢竟可以和兩個兒子合謀殺死趙高)、秦二世屠盡兄弟、子嬰其名不顯(也許因為生父是投降趙國而獲罪的始皇之弟長安君)來看,他最有可能是長安君成蟜的兒子,和秦始皇為叔侄關係。

相關焦點

  • 「秦三世」子嬰是誰?他和秦始皇是什麼關係?
    更加重要的是,當時子嬰不具備當皇帝的能力和條件了。天下大部分土地,都已經失去了。他有的也就是秦國原有的地盤。 皇帝是擁有天下的人,秦子嬰並不是像秦始皇和胡亥一樣擁有過整個天下。 所以,子嬰算不上是秦三世,他只是當的是秦王。 那麼,問題來了子嬰和秦始皇是什麼關係呢?趙高又為何會立子嬰當皇帝?
  • 秦始皇與子嬰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為何子嬰還能登基秦王!
    滅了國的子嬰變成沒有國家的國君。項羽想必大家都很清楚,他有勇有謀。他加到鹹陽的大規模破壞和屠殺,而且在那個亂世中官方的史料也出現了嚴重的缺失。那秦始皇跟子嬰到底是什麼關係呢?當時因為這個問題很多人都引起了爭議。對於他們兩個的關係爭論,其實民間流傳著四點:第一點:就是很多人認為他是扶蘇的兒子,扶蘇是秦始皇的兒子,也就是他的孫子。第二點:子嬰為秦始皇的兒子。第三呢就是都說秦始皇是他哥哥。
  • 末代秦王的身份之謎:子嬰是秦始皇的兒子、還是孫子、還是弟弟?
    秦始皇本人13歲繼位,在位37年,50歲時去世。《史記索隱》記載秦二世登基時年僅21歲,假設子嬰是胡亥兄長之子,那么子嬰父親的年紀應該在21歲到50歲之間,接下來我們可以依照文獻看看子嬰之父的年紀。我們首先以最大因素來考慮。假設子嬰之父為秦始皇長子扶蘇,那麼在秦二世自殺之時扶蘇該有多少歲呢?
  • 秦始皇是子嬰的爺爺?專家給出了明確的解釋
    對於完成大一統的秦始皇,所有人都不會陌生,秦始皇嬴政也為中華民族,開創了另一個偉大的時代。不過令人感慨的是,在秦始皇的統治下,秦朝如此的強盛,但這卻僅延續了三世,就迅速地被後世顛覆,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結舌。
  • 欺騙秦始皇,刺殺秦二世,一代奸臣趙高,是如何死在子嬰手上的?
    畢竟欺騙秦始皇,蠱惑秦二世屠盡親信,並將其刺殺,能幹出這些事情的人,做了皇帝,未來的日子將會更不好過,因此大臣們集體反對趙高稱帝。 趙高並不就此放棄稱帝的念頭,而是繞了個彎,立子嬰為帝。
  • 扶蘇離世,晨曦公主和子嬰痛失家父,子嬰為何哭都不能哭?
    扶蘇被趙高殘害以後,扶蘇的兩個孩子——子嬰和晨曦公主,則表現得非常低調。  作為公子扶蘇的兒女,晨曦公主和子嬰,兩人甚是悲傷自己父親的去世,但是兩人卻無能為力,因為如果自己表現出不滿,一定會再次招來殺身之禍。
  • 身世成謎?秦始皇究竟是誰的兒子?原來他們才是親父子
    千百年來,秦始皇嬴政,除了留給我們寶貴的大一統思想外,也是一個身世神秘的帝王。對於他的身世,仍有許多未解之謎。關於其生平,許多學者,大多持兩種不同觀點。他被視為呂不韋的骨肉。另一些人認為,他和公子異才是父子關係。對於這個問題,其實還有一點值得商榷的地方。作者在此做了一些分析,希望對秦始皇的出身有個合理的解釋。
  • 趙高害死李斯,屠盡秦始皇所有後代,為什麼會被子嬰一擊KO呢?
    沙丘之變,矯詔篡位  公元前210年,遍尋長生之法多年的秦始皇還是逃不過人固有一死的自然規律,在第五次東巡的途中病逝了。臨死之前,秦始皇下了一道詔書,命自己的接班人公子扶蘇速回鹹陽主持葬禮,實際是想讓扶蘇即位。  彌留之際的秦始皇不曾想到,自己最信任的近侍趙高和最依仗的丞相李斯會一起背叛了他。趙高親近公子胡亥,而李斯則與公子扶蘇政見不合,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勢地位,兩人合謀矯詔賜死了遠在邊關的公子扶蘇,扶持始皇帝幼子胡亥登上了皇位,史稱「沙丘之變」。
  • 為何胡亥不殺子嬰?為什麼有人會說子嬰是成蟜的兒子
    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統一王朝的開國皇帝,秦始皇毋庸置疑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天驕人物。不過可惜的是,為了追求江山永固和長生不老,秦始皇的苛政,使得百姓苦不堪言。最終,秦朝僅僅延續了15年,就消失在了歷史的舞臺上。而秦始皇自己,也由於對長生的執念,死在了第五次東巡的路上。
  • 「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對飲」究竟是什麼意思,越早知道越好!
    簡介 | 探索中華文化之脈絡,聆聽世間百態之心聲作者 | 國學大觀園註:此文原創,更多文章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每日獲取經典好文我們國家地大物博,不但物資品種豐富多彩,其人文景觀更是首屈一指,在林林總總的文化之中,比起耳熟能詳的傳統文化和四書五經,我國的民間文化的底蘊更是尤其深厚
  • 秦二世幾乎殺光了所有的兄弟姐妹,為何卻留下了扶蘇的兒子子嬰?
    一、子嬰的身份其實成疑。 1、史記上並沒有明說子嬰是扶蘇的兒子。只說是二世兄之子,要知道,二世是小秦始皇的小兒子,也就是說,根據史記的記載,二世可是有10個哥哥的,扶蘇是大哥,有6個無名的哥哥直接被殺,有3個(其中一個是將閭)先是被關,然後自殺。
  • 為什麼秦朝未能如秦始皇所願,長遠傳世下去?
    秦始皇的高壓政策秦國之所以能滅掉六國,是因為延續了商鞅變法,主要內容是重刑、弱民、抑商,獎勵軍功和農耕等,很快實現了富國強兵。 秦朝建立後,為避免分裂,沒有採用周朝的分封制,在天下實行了郡縣制,形成高度中央集權。
  • 秦始皇身世之謎
    秦始皇被譽為「千古一帝」,所以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每一個關於他的傳言都會引起人的廣泛關注,除了他在政事上的作為之外,他的身世之謎無疑是最受人津津樂道的,那麼為什麼秦始皇的身世為什麼會有爭議呢?我們來了解一下。
  • 趙高怎樣「指鹿為馬」,如何加速秦朝滅亡,子嬰怎樣除掉趙高?
    秦朝的歷史是很久遠的,我們記得秦始皇統一六國的壯舉,但是也流傳著指鹿為馬的故事,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加速了秦朝滅亡的奸臣趙高,那他是如何一步步獨攬大權,又是如何被子嬰設計殺害年輕的趙高劇照趙高本身擅長察言觀色,逢迎獻媚,很快就得到了秦始皇和公子胡亥的賞識和信任。
  • 古書錄事一則:秦王子嬰遇秦始皇託夢,警告自己剷除趙高
    其實從秦始皇開始,秦朝延續了三代,只不過到子嬰的時候,秦朝已經降低回秦國,子嬰也是秦王的身份而非皇帝。子嬰本身也比較倒黴,剛剛即位不久,就被劉邦攻破關中。他在位唯一的成績大概就是剷除了趙高。而關於這一點,在《拾遺記》中還有一段有意思的記載:子嬰除掉趙高,是受到秦始皇託夢警示。
  • 歷史上的羋月和秦始皇究竟是什麼關係?
    李開元教授的《秦謎:重新發現秦始皇》正是這樣一部歷史著作。他在廣為人知的秦始皇形象之外,以深刻的歷史見解,精妙的考證推理,為我們打開了一個重新理解秦始皇歷史的後門。《秦謎:重新發現秦始皇》書影秦統一前夜的帝國政壇重大隱情我們一般認為,大秦帝國的創建,始於秦孝公變法,奠基於秦昭王,最後由秦始皇帝「奮六世之餘烈」而畢其功。
  • 多年父子成叔侄,親子鑑定惹風波,無奈之下,婆婆道出陳年往事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以前看到這八個字,我多會笑笑過去,大自然的生物鏈與我們現實生活何關?然而最近發生的一件事改變了我的態度,甚至讓我理解了造物主的傳奇,人類始終要對其保持著敬畏之心才好。這裡並非是指小動物,而是人類本身。
  • 扶蘇和胡亥,到底誰才是秦始皇選定的繼承人
    公子扶蘇作為秦始皇的長子,扶蘇從一開始就就被寄予厚望的,從扶蘇之名來看,應該來自於《詩·鄭風·山有扶蘇》,「山有扶蘇。隰有荷華」。在此「扶蘇」有「芳草嘉木」之意。同時,「扶蘇」亦有「兵車藩盾」之意。可以這麼說,始皇三十五年之前,扶蘇一直是當之無愧的首位繼承者,直到始皇三十五年那次父子間的衝突。也是這次衝突,那些支持胡亥的認為,扶蘇由此被排除在繼承人之外,但是我卻不怎麼認為。我們先來看看秦始皇父子的這次衝突。始皇三十五年,被秦始皇派去求取仙藥的方士侯生、盧生空手而回,兩人害怕受到秦始皇處罰,便相約一起逃跑。
  • 秦國名將王齕、王陵、王翦、王賁和王離他們之間有什麼關係?
    如果不是一家人,他們之間又是否存在著一定的關係呢?秦王在將失敗的王陵就地免職後,又改用王齕來代替王陵,只是後來王齕也被趙軍聯合魏國和楚國打敗,從而不得不撤離邯鄲,邯鄲之戰以秦國失敗告終。王翦自不必說,他是繼白起之後的秦國又一名將(位列四大名將第二名),王賁則是王翦的兒子,他們爺倆是秦始皇滅六國時最得力的助手,據統計這兩人加起來幫助秦始皇滅了五國(除了韓國以外,其它五國都是王翦父子滅的),最為難得的是他們父子倆後來都選擇了功成身退,退隱故裡,得到了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