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日本正式入侵中國,而九一八事件更是在全國掀起了抗戰的序幕。中國在遭受八年的侵略後,日本終於作為戰敗國在投降書上簽字了。在這八年中,中國人民遭受了巨大的苦難,蒙受了巨大的損失。
但是雖然是戰敗國,日本卻對他曾經做過的事情毫無悔意。著名的東京大審判上面,很多著名的戰犯絲毫不知悔改,依然是一副理直氣壯的樣子。
而同樣作為戰敗國,德國一直在支付著賠償金,直到90年代才償付完畢。並且德國總理勃蘭特在訪問波蘭的時候,主動在猶太人紀念碑前面下跪,向在二戰中死去的猶太人懺悔。
日本不僅毫無悔意,還給了那些戰犯很好地待遇,在日本的靖國神社,供奉著多為二戰中甲級戰犯的牌位,日本前後多任首相都去參拜,以鼓勵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名義表達自己的立場。
日本投降的時候並不是無條件投降,而是包括保留天皇制在內的有條件投降。並且戰後的德國遭受了四個國家的佔領,並且由於美蘇冷戰的關係,連首都柏林都被一分為二,可以說這種分裂的狀態讓德國的老百姓對戰爭中犯下的錯誤有深刻的領悟。
而日本,美國則因為冷戰的需要採取了緩和的態度,比如東京審判並沒有把天皇列為戰犯,而且將一些重要戰犯宣布無罪,隨後又把一些判刑的戰犯釋放,這就助長了日本右傾主義的發展。
所以在日本,有一名91歲的老兵就說過,如果日本要再次入侵其他國家,他還是會選擇參戰。這其實有三個原因:
一是他們覺得自己在為天皇效力,為日本的榮譽而戰,所以在戰爭中並沒有做錯什麼。這其實也是東京審判遺留下來的後果,因為沒有把天皇列為戰犯,所以在客觀上就等於是在為天皇開脫罪責,所以天皇也不用發表一些道歉書。
因此,日本天皇從來沒有提過日本在戰爭中犯下的錯誤。而對於日本民眾來說,這讓他們也有了心理安慰,既然天皇都沒有受到譴責,所以他們也就自我原諒了。
而且既然天皇沒說日本做錯了,所以就不是做錯了。而為什麼東京審判沒有將天皇列為戰犯呢?
這其實就是美國出於自身利益,因為當時的麥克阿瑟說過,如果把天皇列為戰犯,那麼引發日本人情緒上的抗爭,美國最少也要增員百萬大軍,才能重新穩定日本。
二是因為美國對日本投下了兩顆原子彈。
在二戰末期,因為這兩顆原子彈,日本民眾也遭受了很重大的傷亡和汙染,所以日本認為自己也是受害者,甚至有人提出要美國對日本無辜的民眾進行賠償。
所以,美國生怕自己的一定要求會刺激到日本的情緒,並沒有完全剷除日本的軍國主義思想,也沒有要求日本公開道歉。
而美國的這種態度讓日本人覺得美國人理虧,所以會覺得大家都是受害者,而戰爭的本身是沒有正義非正義一說,誰發動的戰爭並不重要。所以日本人只覺得自己是受害者,從而模糊的戰爭的性質。
三是日本軍部給這些老兵一大筆退休待遇,變相支持他們。
在日本有這樣一筆政策,如果日本士兵聽從指揮那麼在退役的時候可以領取到一大筆補償金,很多日本士兵就要靠這筆補償金生活。如果在公開場合發表日本道歉之類的言論,是得不到這筆補償金的。
日本的這種不認錯的態度,也影響了日本的年輕人,因為在歷史課本中,日本會迴避這段歷史,並且將南京大屠殺、731部隊進行細菌實驗等內容進行篡改或者刪除。
所以,很多日本人根本不清楚二戰時期日本所犯下的錯誤和這場戰爭的性質。對於日本,我們要始終保持警惕之心,用錯誤的歷史觀教出來的人民是無法有責任感和正義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