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你的一輩子只為他人而活。學會被別人討厭,讓自己真正自由

2020-12-24 殘疾人的副業生活

世界很單純,人生也人生也一樣。 不是世界複雜, 而是你把世界變複雜了。沒有一個人是住在客觀的世界裡, 我們都居住在一個各自賦予其意義的主觀的世界。——題記

看完心理學大師阿德勒《被討厭的勇氣》,我忽然間明白了一個道理:學會被別人討厭,讓自己真正自由,人生所有的煩惱都是咎由自取。

岸見一郎是研究阿德勒心理學的專家。古賀史健則出版過多部暢銷書。在《被討厭的勇氣》中,兩位作者讓一位煩惱纏身的青年,去拜訪一位智慧的哲學家,通過兩人之間的對話,來闡釋阿德勒的心理學思想在當代社會的應用。

第一,用勇氣主宰人生。

真正決定我們感受的,不是發生在我們身上的客觀事情,而是我們自己對事情的主觀看法。因此,只要我們去改變自己對事物的看法,生活自然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也是獨一無二的。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少能夠尊重這個事實。現實生活中,有些人認為孩子是屬於自己的,所以在孩子的成長中,我們會不斷的掌控他們的生活,不懂得放手,這是我們許多人困擾的緣由,為著孩子格外的擔心。

我記得前不久幫助我的鄰居晶大姐諮詢,這是一位焦慮的媽咪,她認為孩子有抑鬱症,需要和心理醫生每天定期進行溝通與交流。

但是在和雯雯(她的女兒)諮詢中,孩子卻對我說:阿姨其實我很好,是我媽媽有病,她太焦慮了,總是認為我有各種問題。她對我闡述到,自己的媽媽根本就不尊重她,幫她約了各種心理醫生,而不管她是否真正的有需要。那時我忽然間明白了孩子的苦惱。

如果我們知道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如果我們懂得尊重孩子的需求,並學會讓孩子自己做主,孩子就會意識到自己和別人都是獨立的個體。

有時從孩子的角度,恰恰是我們需要療愈自己。我們過於擔心孩子,就會讓孩子也會產生不好的感覺,她不能發現屬於自己的自信,也不能享受自己作為個體權利與自由。

如果我們懂得尊重孩子,把孩子的權利還給孩子,我們就會發現,孩子不僅變得更加自信,而且也會深深感謝你,而你也會從這種困擾中脫身而出。

阿德勒從這一點出發,得出了解釋人們行為的另一套理論,稱為目的論。目的論的觀點是這樣的:我們做任何事情,不是因為過去的經歷,而是因為我們現在有想要達到的目的,所以主動選擇了現在的生活。

我們經常會思考,有哪些方法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但阿德勒的目的論卻告訴我們,在尋找方法之前,我們要問自己想不想改變。而邁出這一步的關鍵,在於有勇氣承擔生活的責任,承認各種問題的根源都在自己身上。只有勇敢地做到這一點,我們才能改變自己對事物的看法,並最終改變生活。

第二,用勇氣擺脫人際關係的煩惱。

生活中煩惱的根本來源,就是人際關係,而擺脫煩惱的關鍵,就是擁有被討厭的勇氣,去改變我們對人際關係的看法。在日常中,許多人際關係的煩惱,是由自卑感和認可欲造成的。

在阿德勒看來,因為自己的能力不足感到自卑,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關鍵是我們要知道,生活中各種煩惱的根本來源,並不是我們能力的不足,而是我們沒有足夠勇氣去承擔起生活的責任。只要有勇氣承認一切問題都來源於自己,就可以讓自卑感成為進步的動力,最終獲得成功。

同時,阿德勒主張徹底放棄認可欲。因為如果一味追求別人的認可,那最終只能活在別人的人生中,無法體驗真正的人生樂趣。想要放棄認可欲,就要擁有被討厭的勇氣,去做到課題分離,把自己和別人的人生課題給分清楚,專注自己課題的同時,也不去幹涉別人的課題。

第三,勇氣的來源。

勇氣來源於自我價值感,想要體驗到自我價值,需要建立「共同體感覺」,把別人看成自己的夥伴,在為夥伴做出貢獻的過程中,體驗到自我價值。為此,我們需要做到三點:

1,自我接納:分清「自己能夠改變的」,和「自己不能改變的」,然後接受不能改變的,改變可以改變的。

2,他者信賴:只有依靠無條件地相信,我們才能和別人建立起真正深厚的夥伴關係。

3,他者貢獻:許多人的煩惱都在於無法喜歡自己,如果能夠為別人做出貢獻,就能感受到自我價值,進而接納自己,喜歡上自己。

阿德勒強調,自我接納,他者信賴和他者貢獻,這三點並不是獨立的,它們之間有著緊密的關聯,只有同時做到,才能建立牢固的「共同體感覺」,感受到自我價值,並獲得改變自己生活的勇氣。

第四、煩惱來自自己的臆想

在讀完《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中,你會發現,原來所有的煩惱都是我們自己臆想出來的。在人際關係上,別人如何評價你,那是別人的課題,你根本無法左右。

太在意別人的視線和評價,才會不斷尋求別人的認可。對認可的追求,才扼殺了自由。由於不想被任何人討厭,才選擇了不自由的生活方式。換言之,自由就是不再尋求認可。比如自卑情結,阿德勒在這本書中講述,這只是我們的一種藉口,也是我們攀比的結果。

因為我們渴望進步,渴望被人認同,有更好的生活,阿德勒把這歸結為我們想要追求優越性的產物。因為我們時刻想要進步,一旦我們沒有達到這種要求,我們就會產生一種自卑感。

自卑人人都有,但是自卑並不是壞事。如果我們願意正視成長從來不是一步登天,而是慢慢積累的,我們只需要保持每天的成長,我們就會慢慢平靜下來,當我們不再把重心和別人比較的時候,我們就會少了很多焦慮,自然內心就不會患得患失,而是以一種更長遠的規劃來面對自己。

人際關係的困擾之所以會成為我們煩惱的根源,也主要是在於我們對他人的期待與要求,如果我們知道,任何期待都可能會造成我們內心的困擾,我們就會真正學會活在當下,而不迷失自我。

我喜歡看這本書,是因為他帶有大量的哲學視角幫助我們認識自己和他人,他也啟發我們,所有的煩惱其實都是源於我們自己想像出來的,如果我們能夠認識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學會尊重她人,了解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課題,我們就不會過多困擾,而是學會更多掌控當下,切實做出自己的努力,人生的路上就會越走越遠。

相關焦點

  • 《被討厭的勇氣》:真正的自由不怕被別人討厭
    文|長夜醬關注長夜醬,為您帶來更多精彩!《被討厭的勇氣》是由日本哲學家岸見一郎和作家古賀史健共同創作完成,兩位作者都有自己的獨特風格和研究。岸見一郎研究的是哲學和阿德勒的心理學,同時也在精神科醫院為許多年輕人做指導。作家古賀史健的創作風格以對話創作見長,即你問我答的形式,並且對阿德勒心理學思想感到十分震撼,於是便經常拜訪岸見一郎,向其請教阿德勒的哲學。為何要對兩位作者做如此介紹,如果你閱讀過《被討厭的勇氣》就明白了。
  • 岸見一郎:擁有《被討厭的勇氣》,你才能活出自己
    日本作家岸見一郎說:喪失自我的人是因為「總想要滿足他人的期待,或者擔心讓別人不高興,所以不敢自由表達自己的主張,最終不得不放棄了自我。」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發現喜歡迎合別人的人,或者自己也在不自覺這樣做。面對父母焦急的催促和同齡人的對比,便會在無形的壓力之下選擇忽視自己的內心感受,跟一個「適合」的對象結婚。很多人都對隨波逐流心有不甘,但又缺乏做自己的勇氣。倘若連你自己都不為活出自己的人生而堅持,那還有誰會為你爭取呢?短暫的人生裡,我們可以完全做自己的時間並不多。
  • 當你對自己忠誠,對他人貢獻時,你就獲得了超越外部認可與評價的自由
    我的這位來訪者的心理特點是:活在假想的被評價的關係中。關於自我成長,年輕的她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活在假想的被評價的關係中,這一點在青春期的孩子身上體現得最明顯。青春期的孩子有個假想的舞臺,他們會過度關注自己的形象,認為別人會很關注自己,認為自己在一個燈光四射的舞臺上,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受到別人的關注和評價。
  • 不在意別人的眼光,為自己而活的星座: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
    獅子人不喜歡別人管控他們,也不喜歡別人對自己的生活指手畫腳。你可以參與,但是不能取代他們做決定。他們從來不在意外界怎麼看自己,也不願活在別人的眼光裡,我行我素,只管順應自己的心意而為。也許也會被人評論,指責,可是又如何呢?當自己不放在心上,那些「明刀暗箭」便沒有任何力量,完全影響不了自己。
  • 人不可能永遠依靠別人,終究要學會自己堅強,靠自己才最美
    沒有錢,就沒有做人的底氣;沒有名利,就沒有人願意靠近你;沒有能力,更沒有人願意幫助你。人生只有在落魄的時候,才能看清世間百態,體會人情冷暖,錦上添花多,雪中送炭少。人世一輩子,不要總是指望依靠別人,要學會一切靠自己,經過自己的實力打拼出來的人生,才是真正屬於你的天地。
  • 人這一輩子,多為自己想想
    所以啊,人活這一輩子,多為自己想想吧。夏目漱石曾經說過一句話:在人的世界中,所通用的愛的法則就是,在與自己有利的條件下,則可以愛別人。正如那句話一樣:「救人者,先自救」。我們甚至不具備救自己的條件,又何談救別人呢?然而,這個世界上總有那麼一些人,寧願委屈自己,也要成全別人。
  • 不與別人比,只活好自己,你做得到嗎?
    所以與別人相比後,我會覺得十分失落,焦慮,嫉妒和痛苦。你是否也經常會與他人相比較?與他人比較後,你是否也有這樣的感覺?社會上永遠存在著一個「人比人」的問題。另一方面,比較可能會讓自己羨慕別人,同時會產生為什麼自己如此不幸的想法。其實無論多麼優秀的人,都有自己的苦悶和煩惱。有的人有家庭煩惱,有的人有工作煩惱,有的人有人際關係煩惱等等。你覺得別人比你好,但把你放在他的位置上,你會發現他的煩惱。也許他人「煩惱種子」的數量,比你現在痛苦的事情更多。
  • 祝你擁有,被討厭的勇氣
    ,對一切都持悲觀態度;還有就是太過固執;非常注重別人的想法,而且總是活在對別人的懷疑之中;不能獲得自然,總覺得像是在演戲。 我們的很多心理困擾都來自社會和他人的期待和評價。 「企圖藉助外在權威的力量抬高自己,終究還是活在他人的價值觀和人生中。」 人的價值不能因知識、經驗而決定,我們真正需要做的,是不斷地超越自己。
  • 「餘生,學會為自己而活」:做好這幾件事,才能快意人生
    事不強求,人不強留,有時候你越是在意,便越容易適得其反。為別人活,就只能是一片葉子,再豔麗也只是襯託;為自己而活,你就是一朵鮮花,努力綻放就會獲得精彩。只有取悅自己,忠於本心,為自己而活,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才是人生最快意的活法。
  • 《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哲學課
    人並不是住在客觀的世界,而是住在自己營造的主觀世界裡。你所看到的世界不同於我所看到的世界,而且恐怕是不可能與任何人共有的世界。如何才能不被世間煩擾而煩惱?青年和哲人的對話,在《被討厭的勇氣》為你訴說。當人總是因為要滿足他人期待、得到他人認可而努力時,他便沒有自由可言,這種無形的束縛感只會讓他喘不過氣來。所以,自由往往是被人討厭的,因為當你得到了自由,便意味著可能不再去滿足他人的期待,也不再為了得到他人的認可而去做這個、做那個。而不想被別人討厭,卻是每個人本能的欲望和衝動,正因如此,我們陷入不自由的泥潭裡無法自拔。
  • 人活一輩子,除了自己,誰最心疼你!讀到心酸!
    有句話說得很貼切:「越是笑得燦爛的人,越是被傷的體無完膚」,在別人面前,你總是臉上掛著笑,總是一副滿不在乎的模樣,不斷的告訴自己「我可以」,不斷的說給別人「沒關係」,時間久了,所有人都以為你很堅強,甚至連自己都忘了,你也會受傷。
  • 當你學會善待自己,生活才會善待你
    學會適時適度的麻煩別人,其實是一個人真正成熟的開始。如果知曉自己是討好型人格或者是瀕臨邊緣,一定要心生警惕,加以改正。因為具有討好型人格的人,雖然取悅了別人,但是最後自己結局卻不怎麼美好。電影裡的劉峰面對自己心儀的女孩,表達愛慕之情時卻被定性為「耍流氓」。而曾經那些得到過他幫助的戰友,卻沒有一個人站出來為他說話。他取悅別人,讓別人開心,自己的人生卻不美麗。最後,他還把自己用命換來的,上大學的機會也拱手讓給了他人。
  • 真正聰明的人,往往「令人討厭」
    《被討厭的勇氣》中寫道:「活在這個世界上,努力做到不被別人討厭,其實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你只需要偽裝自己,為了妥協去放棄就夠了;但是明知道會被別人討厭,依舊堅持著自己的道路,才是最難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歡往人多的地方走。從農村到城市,從小城市到大城市。
  • 《被討厭的勇氣》這8個習慣幫你遠離繁雜日常與人際關係的煩惱
    這就是基於橫向關係的鼓勵法,最重要的是不「評價」他人。人在聽到感謝之詞的時候,就會知道自己能夠對別人有所貢獻。如果是因為你的反對就能崩塌的關係,那麼這種關係從一開始就沒有必要締結,由自己主動捨棄也無所謂。活在害怕關係破裂的恐懼之中,那是為他人而活的一種不自由的生活方式。
  • 人生最重要的使命:敢於擺脫別人的期待,活出真實的自己
    01學會擺脫別人的期待人生中,我們可能需要學會區分就是我們的成長是為了別人的期待,還是活出自己,這一點很重要而我們要想活出自己的一生,可能最重要是先要學會擺脫別人對你的期待。我們需要深刻懂得,父母的一生是父母的一生,我們的一生是自己一生。許多人終其一生都活在父母的期待中,亦或是不敢違背父母的意志, 最終自己的人生就慢慢變得平庸起來。
  • 不要一味地替他人著想,人一輩子,總該為自己打算
    他覺得我是在老好人,既然都已經約定好了,為什麼總是為了別人著想,不能多為自己想想,別人的事情重要,難道自己的事情就不重要嗎?質疑得我無力反駁。最後冷靜下來後還是覺得他說的對,大多時候,人還是需要為自己打算的,不能總是一味地地為他人著想。
  • 情感|過自己喜歡的生活,自在自由,無懼他人蜚短流長
    她還表示遭到網絡暴力,對抨擊自己的網友稱:「關你什麼事。」真是可笑,別人生不生孩子又關她什麼事?這樣的人,這樣的話,原本該像風吹過的沙子,不必理會,但是,這樣的評論下竟然有上萬條點讚,這就不是某一個人欠缺常識和素養,而是2020年發生的又一件悲哀的事了。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缺乏分寸感和邊界感的人,竟然這樣公然無理地幹涉和冒犯他人的隱私?
  • 勇敢做自己,不為別人而活的星座,灑脫又自在
    至於別人的想法和意見,他們或許會聽聽,會放在心上,但他們並不會被這些東西支配。因為白羊座的天性就是這樣,他們敢於做自己,敢於擺出一副灑脫又自在的人生態度,不為別人而活。即便因此得罪了一些人,他們也不會太放在心上,因為這個事情上全都是別人,只有一個自己,如果過分在意別人的眼光和想法的話,那麼委屈的只會是自己。
  • 岸見一郎《被討厭的勇氣》:擁有被討厭的勇氣,才能活得更灑脫
    看這本書之前問自己幾個問題:你在意別人的看法嗎?你害怕被人討厭嗎?我們為什麼會自卑?事與願違的時候你覺得是什麼原因?人的一生不外乎就是從前、過去和未來。和別人關係緊張甚至有矛盾的時候,會產生自我懷疑,我們十分害怕別人討厭自己,為了保護自己,就會選擇逃避。這是由於我們對於自我價值認識不清,容易拿自己的短板和別人的長處比較,得出自己事事不如人的結論,進而產生自卑的情緒。
  • 阿德勒《被討厭的勇氣》:你的樣子由你自己決定,不受任何人左右
    看完之後,你絕對可以為你無意義的人生增添美麗色彩的意義。」我看完之後想說:「人活在世,要承擔太多的責任和義務,會展現各式各樣的面孔,有時候身心俱疲。但要學會為心靈鬆綁,因為你的樣子由你自己決定,不受任何人左右;即使被討厭,也要勇敢拒絕被掌控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