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二月不見九,長工難歇手」,啥意思?二月沒九年景好嗎?

2021-01-11 鄉村螢火蟲

咱們的國家從遠古的農耕時代走來,農業也是重要的基礎產業。農業生產免不了會受到氣候條件的影響,農業也與氣候密切相關。氣候和農業分別連著年景,年景也是富於想像的。在眼下日曆已經翻頁到2021年的時候,與年齡相關的某些俗語也自然而然地被人們更多地提起。「二月不見九,長工難歇手」,就是其中之一。

一、咱們中國人為什麼要在冬季數九?

都說數九寒天,而咱們中國人之所以要在冬季數九,不只是為了計算寒冷的日子和時間,更多的應該是來自對陽氣的渴望。咱們中國民眾自古就有對陰陽的信奉和崇拜,崇拜陰陽的思想和做法也早已經滲透到了咱們每一個中國人的骨髓裡,成了念念不忘的事情。

咱們之所以要在冬季數九,也是與這種被古來就信奉和崇拜的陰陽哲學傳統有關係的。「九」在咱們國家古代先民的眼裡,不只是「至陽」之數,也是「至大」之數。在嚴冬裡,用數九的方式,讓「至陽之數」不斷積累,也就意味著陰氣一日一日地隨著數九日子的增加而日漸消減了。數九數到「九個九」,經過九九八十一天之後,數九也就數到頭了。此時如果咱們再看天,應該已經是寒去暖來,春意盎然的時候到了,咱們對陽和暖的渴望隨之也要實現了。

二、數九從什麼日子開始,是固定的嗎?

數九在早前是冬至後逢壬日開始,如今已經變為從冬至節氣的當天開始了。咱們國家古時候的曆法採用的是幹支歷,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天幹和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地支,按照固定的順序兩兩相配。天幹中的甲、丙、戊、庚、壬為「陽」,乙、丁、己、辛、癸為「陰」。地支中的子、寅、辰、午、申、戌為「陽」,醜、卯、巳、未、酉、亥為「陰」。相配的規則是陽配陽、陰配陰。10天幹用6輪,12地支用5輪,相配組合成60個基本單位。由甲子開始,用來循環紀年、紀月、紀日、紀時。

過去,之所以要在冬至後逢壬數九,是因為冬至在氣象學上是咱們所處的北半球冬季真正開始的日子。而咱們國家的民眾又普遍渴望著陽氣的復生。「壬」是「陽」,與「壬」相配的自然也是「陽」,「壬」又是「任」的意思,指陽氣任養萬物之下。所以,數九當初也便被規定為冬至後逢壬開始。

後來的現代人,尤其是年輕人,對原本的冬至逢壬數九的相關記憶越來越模糊,而冬至數九的說法卻不斷言傳。因此,國家在曆法規定上也進行了相應的調整,把數九開始的日子從冬至後第一個壬日改到了冬至當天。每年冬天數九開始的時間也相對固定在節氣進入冬至的當天。

三、不久就要到來的辛丑年二月有九嗎?

2020——2021年冬季數九開始於公曆2020年12月21日、農曆庚子年冬月的初七。具體的數九時間是:

一九:2020年12月21日——2020年12月29日

二九:2020年12月30日——2021年1月7日

三九:2021年1月8日——2021年1月16日

四九:2021年1月17日——2021年1月25日

五九:2021年1月26日——2021年2月3日

六九:2021年2月4日——2021年2月12日

七九:2021年2月13日——2021年2月21日

八九:2021年2月22日——2021年3月2日

九九:2021年3月3日——2021年3月11日

查看日曆可以得知,當數九數到九九結束的2021年3月11日的時候,農曆才是辛丑年的正月二十八,日曆還需翻過2頁也才會進入農曆辛丑年的二月。所以說,農曆辛丑年的二月沒有「九」。

四、俗語「二月不見九,長工難歇手」,啥意思?有道理嗎?

前面咱們已經說過,當數九數到九九結束,應該已經是寒去暖來,春意盎然的時候了。

就2021年來說,數九結束的農曆三月,正是雨水過後的驚蟄節氣。而驚蟄是反映自然物候現象的節氣,驚蟄的物候是: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鳴;三候鷹化為鳩。此時,原本蟄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種動物已經被變暖的天氣驚醒,時節進入仲春,桃花紅、梨花白,黃鶯鳴叫、燕飛來。按照正常的氣候規律,驚蟄前後咱們國家各地的氣溫都已升高,天氣已經轉暖,雨水也相應漸多,大部分地區都該進入春耕春種春管的關鍵時刻了。

在事涉或決定一季甚至是一年收成的春耕春種春管的大忙季節,別說過去幫人做活的「長工」,就是如今給自家種田的咱們農民難以找到歇手的時間和空閒也是再正常不過了。也許有人會說,那如果是發生倒春寒呢?且不說這種讓咱們農民反感的災害有沒有,就算有,咱們農民不也是要為了自己心中那念念不忘的豐收,而加緊在那種災害性天氣來臨的前後,忙著採取措施加以規避和補救嗎?真要是那樣的話,本來就辛苦不易的咱們農民想歇手不就更難了嗎?

與2021年緊緊相伴的農曆辛丑年是牛年,「牛馬年,好種田」,期盼!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雷打正月節,二月雨不歇」,啥意思?今年年景怎樣?
    農村俗語:「雷打正月節,二月雨不歇」,啥意思?今年年景怎樣?生活中很多不起眼的東西往往能發揮大作用,就拿天氣預報來說,智慧型手機沒普及前很多人每天七點半準時鎖定央視一套,為的就是看看這幾天的天氣如何。可這事在古代簡直不可思議,人們只能靠生活經驗來安排生產,比如俗話說「雷打正月節,二月雨不歇」,正月打雷到底好不好?打雷是常見的自然現象,按照現在的科學理論解釋,這種現象是由於上升的氣流與雲層摩擦產生剩餘電荷,分別帶有正負電荷的兩片雲碰撞在一塊就會使電荷間產生巨大吸引,然後瞬間將電流釋放出來。
  • 俗語二月沒九餓死豬狗說的啥意思 今年2月有九嗎?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俗語二月沒九餓死豬狗說的啥意思 今年2月有九嗎?時間過得是真快,雖然天天宅在家裡不能外出,每天感覺有點無聊,但是春節的小長假也已經結束了,並且馬上就要迎來正月十五元宵節了.在正月十一這天,也就是公曆2月4日,24節氣之首的立春也到了.很多人都知道2020年是鼠   原標題:俗語二月沒九餓死豬狗說的啥意思 今年2月有九嗎?
  • 2021牛年將至,二月不見九,餓壞豬和狗啥意思?明年二月有九嗎
    咱們這兒農村裡數九歌這樣說:「一九二九懷裡揣手;三九四九凍死老狗;五九六九隔河看柳;七九六十三,路上行人把衣擔;九九八十一,莊稼老漢把田犁」。從交九到出九整整八十一天,大家翻閱曆書可以看到,出九是在2021年的國曆3月11日,也就是農曆正月二十八,所以2021年的農曆二月已經沒有「數九」了。咱村裡老人說:「二月不見九,餓壞豬和狗」,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 馬上春分了,今年哪天出九?俗語「二月沒九,餓死雞狗」啥意思?
    摘要:春分將至,今年「出九」了嗎?俗語「2月沒九,餓死雞狗」啥意思文/農夫也瘋狂今天已經是3月11日了,三月份又將過去一半了。那春分節氣就要到了,今年「出九」了嗎?俗語「二月沒九,餓死雞狗」是啥意思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1)春分馬上到了,今年哪天「出九」?現在出九了嗎?
  • 農村俗語:「二月沒九,餓死豬狗」啥意思,鼠年二月有「九」嗎
    ,所以寒冷的冬季才是我們大家喜愛的冬季,數九寒天從冬至開始,一直經歷九九八十一天之後,才會結束,農村諺語:二月沒九,餓死住夠,說的又是什麼意思呢?這句諺語說的是我們數九結束的時間節點,數九是在什麼時候結束,如果是在農曆的二月已經出九了,二月裡面沒有了數九,則是一個不好的年景,其實我國的農諺,很多都是地域性的農諺,每一天的天氣,各地都會有所不同的,尤其是冬季的天氣,各地更是有巨大的差異,所以說二月有沒有九,雖然會有天氣的一些變化,但也是局域性很強,並不能作為大面積的參考使用。
  • 「二月沒九,餓死豬狗」,今年二月有九嗎,年景怎麼樣?該看看
    提要:「二月沒九,餓死豬狗」,今年二月有九嗎,年景怎麼樣?該看看文/二狗對於我國的節氣,或者是天氣情況的農村俗語非常的多,這些農村屬於對於農業的生產或者是人們的生活有一定的指導意義。至少這些農村俗語是祖祖輩輩經過長時間的農業生產或者是天氣觀察總結出來的經驗。這些經驗能夠預示著未來天氣的變化狀況,儘管不是千篇一律的事情,但是概率性發生是非常大的。畢竟過去沒有現在高科技的天氣預報,只能夠靠人們長時間的經驗觀察總結留給後人作為參考的依據,或者是指導農業生產的依據。俗話說「二月沒九,餓死豬狗。」
  • 農村老人說「二月沒九,餓死豬狗」,啥意思,鼠年二月有「九」嗎
    在不同的節氣季節中,就做不同的事,這就好比「穀雨前後,種瓜點豆」是一個意思的。 那麼,農村的老人說「二月沒九,餓死豬狗」是什麼意思呢?鼠年二月有「九」嗎?其中就比如「二月沒九,餓死豬狗」,這句話雖然看上去很簡單,但是實際上卻直接的體現了氣候與農業生產之間的關係。 這句老話總結的比較精煉簡短,要想詳細了解其中涵括的意思,就必須對古代曆法有一定的了解。
  • 農村俗語:「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麥堆堆」,說的啥意思呢
    在我們的農村,對於天氣的變化尤其的敏感,大自然的發生的變化,在農村的俗語、老話之中都有很好的體現,這也是多年的經驗積累,所演變成為大眾所熟知的俗語,在農村被廣為的流傳,根據季節、節氣的交換,什麼季節就應該出現什麼樣的天氣變化,但也有會偶爾出現一些例外,這種不正常的天氣變化,也被村民認為對於整個年景有直接的影響
  • 俗語「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麥堆堆」,啥意思?
    生活在農村的朋友,對一些農村俗語一定相當熟悉,尤其一些上了年紀的老農,他們總是一張口就能說出很多俗語來,而且經常拿這些俗語來教育年輕人。原來在農村,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麥堆堆」,對於打雷,我們都能夠理解,那麼人堆堆和麥堆堆又是什麼意思呢?在過去,人們對打雷的現象還不能科學解釋的時候,出現過正月打雷的現象。
  • 農村俗語:「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麥堆堆」啥意思?準確嗎?
    千百年來農民們通過對天體變化的觀察,總結出了許許多多的農諺和俗語,就算一直到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也還非常的適用!就比喻說,打雷。我們的祖先們就通過了一年四季的打雷的情況,來判斷出來的的農事與年景收成好不好!如,在我們這邊對農曆十月後,打雷閃電天有著這樣一說:雷打菊花黃,老少一起亡。來比喻來年的年景肯定不好,沒有糧食吃,老少能不一起餓死嗎!當然這只是一種比喻而已!
  • 古人說:「二月沒九,餓死豬狗」是何意?老祖宗預測收成的辦法
    ——杜甫《春夜喜雨》鼠年農曆正月初一為2020年2月23日,正好為「八九」第一天,因而2020年農曆二月包括八九和九九,但是並達不到餓死豬狗的情況。而至於農曆二月是否有數九天,過去農人生活和生產基本都是靠天,會在平時的生活中總結一些經驗,這些經驗可以當作一種依據來參考,儘量避免不利年景出現,並及時採取預防措施。
  • 農村俗語「臘月打春過年暖,正月打春二月寒」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二十四節氣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臘月打春過年暖,正月打春二月寒」,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年什麼時候立春呢?
  • 「二月沒九,餓死豬狗」什麼意思?明年年景怎樣?
    農村有句老話「二月沒九,餓死豬狗」,是指農曆二月和數九寒天的時間差而產生的老話說法,由於在傳統陰曆月份中是沒有四季變化的,也就不能直接體現天氣冷暖變化。 為此,過去人們主要是藉助一年之中的二十四節氣和當地的一些氣象農諺老話來預判天氣變化情況,既然這句老話能傳承至今,肯定會有其存在的道理和價值哦!
  • 2021年是寡婦年,俗語說:「寡婦遇上牛,驢馬不得歇」啥意思
    :「寡婦遇上牛,牛馬不得歇」啥意思?下面先解釋一下,並不是說會出現許多寡婦,而是陰曆的2021年沒有立春,沒有立春即沒有陽氣的意思,而男人代表陽,所以民間就稱沒有立春的年為寡婦年,又叫寡年。過去的2020是鼠年,我們贏了2021牛年,牛年又是無春年,所以說是寡婦遇上牛。
  • 俗語「二月無三卯,農人吃不飽」,今年莊稼難豐收?聽農民咋說!
    大傢伙兒一邊幹著農活一邊閒聊,當有人提起今年收成的時候,農民老廖接過了話茬,說道:「今年的收成不會太好,依我看,整不好會欠收!」這聊老頭平日裡可不太喜歡開玩笑,他為什麼冒出這麼一句話?依據是什麼呢?細問之下老廖給出了兩句農諺,一起來看看吧!
  • 二月二龍抬頭是什麼意思?二月二龍抬頭微信勵志希望祝福語大全
    二月二龍抬頭是什麼意思?農曆二月初二夜空會出現一顆新星,叫「龍角星」,傳說它是龍的眼睛蟄伏了一冬的龍,睡懶了遲遲不肯醒。把身體緊緊地藏在地平線下,對你眨眨眼又睡去。人們無奈只得布香案、焚香禱告,請他早日回歸。神龍聽到了人們的心願抬頭醒來,沖天而飛,行雲布雨,於是,這天就稱為「龍抬頭」。
  • 鄉村諺語「三月不見九,餓暈豬和狗」是什麼意思?俗話說得好嗎?
    鄉村諺語「三月不見九,餓暈豬和狗」是什麼意思?俗話說得好嗎?光陰似箭,今天是二九的第四天,天氣也一天天變冷了。古人用九九來算寒天到春暖花開的日子,老人常說「三九寒,三伏熱」,三九天全年最冷,三伏天最熱。除了計算時間的方法外,數九還可以用於指導農民耕種。
  • 明日春分,俗語「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無路行」,啥意思?
    今天為你帶來的是:明日春分,俗語「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無路行」,啥意思?今天是3月19日,明日就是今年的第四個節氣,春分。春分是一個特殊的節氣,這一天全世界晝夜等長,智慧的古人早就發現了這一現象,總結出了「春分秋分,晝夜平分」的俗語。春分意味著春天已經完全到來,這個時候和風送暖、桃紅柳綠、鶯歌燕舞。
  • 立春到了,俗語「立春下雨是反春」是啥意思?立春下雨有啥說法?
    摘要:立春到了,俗語「立春下雨是反春」是啥意思?立春下雨有啥說法?不知不覺中,春節就要過完了。在2月4日,也就是正月十一日就要迎來今年的第一個節氣——立春了。在過去立春不僅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而且還是很重要的節日。
  • 農村俗語:「春分陰雨天,春季雨不歇」,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今年的春分節氣是2020年3月20日,也就是農曆二月廿七。春分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春分時期太陽黃經達到0°,春分是太陽直射點在赤道上,春分過後太陽直射點開始逐漸往北移,而北方也陸續變暖。春分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節日,人們常說「春分陰雨天,春季雨不歇」,春分下雨好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