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春分陰雨天,春季雨不歇」,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2020-12-24 鄉村波比

今年的春分節氣是2020年3月20日,也就是農曆二月廿七。春分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春分時期太陽黃經達到0°,春分是太陽直射點在赤道上,春分過後太陽直射點開始逐漸往北移,而北方也陸續變暖。春分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節日,人們常說「春分陰雨天,春季雨不歇」,春分下雨好不好呢?

在我國以前農村當中,人們都會通過節氣的時候變化來預測後期天氣狀況,特別是在以前天氣預報還還不普遍的時候,農村人們通過日常經驗總結而出,很多人們認為在春分當天如果如果是陰雨天,那麼整個春節會下雨很多,而且一直不停歇。

其實到了春分時節,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已經開始春耕了,這時候也是需要雨水最多的時候,同時隨著氣溫的回暖、萬物復甦,各種農作物開始陸續生根發芽,這對於以種植為生的農民而言,良好的時候對於農作物的生長極為重要。

人們常說「春分春分,晝夜平分」,這時候很多地方晝夜時間基本一樣,而春分過後白天時間會逐漸延長,因此這也是一個晝夜時間變化的分水嶺。同時人們還常說「春分有雨是豐年」,這就說明了春分陰雨天氣是比較好,根據往年的經驗,現在正是各種農作物播種、發芽的季節,這個時段雨水的到來是不可或缺的。

由於春分時節受到低壓移動引導冷空氣南下,北方大多數會發生大風天氣,而南方地區受到冷暖氣流交替,這時候就會出現持續的陰雨天氣。這就是南方地區三四月都是陰雨綿綿的時期居多。

春分下雨總體是好的,這也是正常的時候變化所帶來的影響。正所謂「春雨貴如油」,這時候南北各地都要抓緊時間進行春灌,同時澆好拔節水,施好各種化肥,為農作物後期生產提供有力的保障。春分過後,我國南方地區的氣溫就會迅速的回升,基本上平均氣溫將大多數在15到20℃。而高原地區很多冰雪融化,這也為很多水果,比如新疆阿克蘇蘋果澆灌、施肥提供很好的天然原料和營養。

農村俗語:「春分陰雨天,春季雨不歇」,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相關焦點

  • 俗語「春分降雪春播寒,春分有雨是豐年」啥意思?春分下雨好嗎?
    俗語「春分降雪春播寒,春分有雨是豐年」啥意思?春分下雨好嗎?時間:2020-03-20 11:3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俗語春分降雪春播寒,春分有雨是豐年啥意思?春分下雨好嗎? 2019年3月21日,農曆二月十五日,迎來了今年的春分節氣。
  • 明日春分,俗語「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無路行」,啥意思?
    歡迎閱讀農村人事,作者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每天都將為你帶來最新三農資訊。今天為你帶來的是:明日春分,俗語「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無路行」,啥意思?那麼,為啥說「春分有雨到清明」呢?春夏季節雨水多來自南方的暖溼氣流。一般年份,春分時暖溼氣流力量還不強,春分不會下雨。如果春分下雨,說明暖溼氣流較強,其影響會持續一段時間,所以就會出現「春分有雨到清明」的現象。還有句俗語「春分陰雨天,春季雨不歇」,說的也是這個意思。
  • 春分是下雨好還是天晴好 老祖宗留下兩句俗語有道理嗎
    春分是下雨好還是天晴好 老祖宗留下兩句俗語有道理嗎時間:2020-03-20 10:0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春分是下雨好還是天晴好 老祖宗留下兩句俗語有道理嗎 關於春分期間降雨的農諺還有很多,春分是下雨好還是天晴好?
  • 農村俗語「冬至陰天,來年春旱」,有道理嗎?2021年春季會幹旱嗎
    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那麼2021年的春季會不會出現乾旱呢? 冬至陰天,來年春旱,這一俗語其實很好理解,就是如字面意思所說,如果冬至這一天的天氣狀況不好,出現陰天、雨天,甚至雪天的話,那麼來年春季有很大的可能出現乾旱少雨的情況。
  • 農村俗語:「雷打正月節,二月雨不歇」,啥意思?今年年景怎樣?
    農村俗語:「雷打正月節,二月雨不歇」,啥意思?今年年景怎樣?生活中很多不起眼的東西往往能發揮大作用,就拿天氣預報來說,智慧型手機沒普及前很多人每天七點半準時鎖定央視一套,為的就是看看這幾天的天氣如何。可這事在古代簡直不可思議,人們只能靠生活經驗來安排生產,比如俗話說「雷打正月節,二月雨不歇」,正月打雷到底好不好?打雷是常見的自然現象,按照現在的科學理論解釋,這種現象是由於上升的氣流與雲層摩擦產生剩餘電荷,分別帶有正負電荷的兩片雲碰撞在一塊就會使電荷間產生巨大吸引,然後瞬間將電流釋放出來。
  • 農村俗語:「春不撿雞,冬不撿兔」,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春不撿雞,冬不撿兔」,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生活當中都存在著多種多樣的講究,其實很多地方風俗在城市裡已經很難看到了,真正堅持傳統的還是只有農村當中。而農村裡也同樣代代相傳著不少老話,這些話我們將它們稱作是「俗語」,而在諸多的農村俗語當中就有這樣一句話:「春不撿雞,冬不撿兔」為何會這樣說?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其實在很早期的農村生活人們還十分的喜歡狩獵,那就是打野兔和抓野雞,這些野味都是當地人特別受歡迎的食物。每當有客人和重要節日的時候,他們便會拿上各自的工具上山捕獵,滿載而歸之後就又是一頓豐盛的晚餐。
  • 明日春分,農村俗語為何說「春分無雨莫耕田,秋分無雨莫種園」?
    「春分無雨莫耕田,秋分無雨莫種園」,春分到來之際如果還沒有下第一場春雨,說明此時天氣比較乾燥而且還會影響農時。而秋分前後若不下秋雨就不要在園子中種菜了,因為秋分之後天氣越來越涼,不僅不利於種植蔬菜而且還會造成很大損失。雖然這句農諺僅有十四個字但是卻將春分,以及秋分兩個節氣的特徵寫得非常直白。
  • 農村俗語「清明求天晴,穀雨哭求雨」這話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明日穀雨,穀雨是二十四個節氣之一,穀雨排行第六,穀雨也是春天最後的一個節氣,穀雨節氣之後就是都了夏天,夏天的第一個節氣就是立夏了,馬上就要進入到了夏季,那麼這個時候也是雨水比較多的時候,畢竟萬物都是離不開水的,現在也是農作物生長的時候,那麼對於雨水來說也是非常渴望的,在農村裡有句俗語叫
  • 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狀火」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狀火」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裡,留下來了很多的農村俗語,這些農村俗語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智慧,而且字字珠璣,句句屬心。而這句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狀火」就很明確的說了這一點,那麼這句俗語的意思是什麼呢?
  • 農村俗語「男不摸頭,女不摸腰」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男不摸頭,女不摸腰」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裡面生活都會比較寧靜和平淡一些,因為農村並沒有什麼多餘的娛樂和休閒活動。當在農村還是有一個樂趣的,那就是聽農村老人們說一些老話,這些老話就是農村俗語,都朗朗上口沒特別有趣、其中一些俗語還帶著著一些特別有趣的故事,蘊含著一些道理,到現在都可以讓我們受益匪淺。這些農村俗語其實都是農民老人們在生產生活中對生活經驗的一個總結,對與生活上遇到的一些事情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所以俗語其實也是農村文化的一部分。
  • 農村俗語「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有啥道理?為何時間緊迫?
    我們都知道在民間流傳著很多俗語,他們是老一輩人的長期生活過程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對於指導農業生產有著重要的意義。更為關鍵的是這些民間俗語大多淺顯易懂,很容易讓人理解,不需要過多的文化知識背景就能夠明白其中的道理。也正是因為如此,俗語才能在農村裡面流傳,因為很多農民文化水平不高,讀書不多,但是他們對於農業生產的經驗卻非常豐富。
  • 在農村,俗語「明七暗九,暗九大關口」,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大家好,這裡是「豬友巴巴」,每日點評農村大小事,更有趣味冷知識,想要了解更多三農趣事,農村新鮮事,不妨點擊上方的關注訂閱呀!今天我們談論的話題是:在農村,俗語「明七暗九,暗九大關口」,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八月十五早看天,不用抽籤問神仙,啥意思,有道理嗎
    又是春耕秋收的一個節點,中秋有著承上啟下的意義,中秋意味著秋收的完成,有同樣代表秋播的開始。在靠天吃飯的古代社會,善於總結不同節氣的天氣變化對今後的天氣影響,俗話說,做生意望臘月,種莊稼還得看八月,所以就出現了中秋看天的習俗。農村老人常說:八月十五早看天,不用抽籤問神仙,意思就是說,八月十五看看天氣變化,就能預測來年的旱澇情況。那麼八月十五應該怎麼看天呢?這樣做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閏四月吃樹葉」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吃的又是什麼樹葉
    古老的農曆記時在漫長的變化過程中,與公曆記時產生了「極不相應」的現象,往往就會將農曆記時的某一個月份「再來一次」。在亞洲地區一般兩三年就有一次閏月,是一種大家比較容易接受的調整時間計量方式。▼ 「閏四月,吃樹葉」是什麼意思?
  • 農村俗語「小雪如若見晴天,有雨有雪到年邊。」是什麼意思?
    今天就是小雪節氣了,什麼叫小雪,小雪代表什麼,想必大家都非常清楚,小雪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天氣變冷。雖然北方地區確實下了一場大雪,也確實氣溫下降很多,但是南方地區卻溫度依然較高,一點都沒有冬天的感覺。今年過年比較早,離現在也就2個月的時間了,目前北方較冷,南方太暖和,形成強烈的對比。
  • 農村俗語:「驚蟄有雨並閃雷,麥秸場中如土堆」,驚蟄下雨好麼?
    千百年來不斷指導著農民要「掌握季節,不違農時」,並且通過對節氣的天氣狀況進行觀察,總結出很多與農業生產豐收情況相關的俗語老話。驚蟄是一個與農業生產密切相關的節氣,驚蟄的時候地球表面溫度升高,南方的大部分地區溫度已經穩定在10度之上,真正地進入了春季。
  • 農村俗語「臘月不撿兔,正月不撿雞」是什麼意思?老話有道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的生活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臘月不撿兔,正月不撿雞」,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人勤出寶地,人懶地長草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文/隨風飄散農村俗語人勤出寶地,人懶地長草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有不少人的生活都變好了,而且有些人還買起了房子或者是開起了小轎車,而且現在很多人的思想也開放了很多,不像以前那些人那麼封建迷信,以前因為國家落後,讓不少人都非常迷信,相信很多沒有科學依據的東西,比如說農村有些俗語就是比較封建。
  • 農村俗語:「暴風驟雨,不進寡婦門」,是什麼意思,有何道理呢?
    農村俗語:「暴風驟雨,不進寡婦門」,是什麼意思,有何道理呢?在農村裡是有很多老俗話的,而這些農村俗語和人們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比如有關於天氣的、有關於時節的、還有關於生活的等等,無論是那一方面的俗語,都對我們的生活有實際指導意義。
  • 農村俗語:大屋摞小屋,三年兩篇哭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文/隨風飄散農村俗語:大屋摞小屋,三年兩篇哭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有很多農民的生活都變得非常好,有很多農村家家戶戶都是小洋樓,有的人家甚至還買起了小轎車等等,對於這種情況,很多農民都感到十分開心,但是也有的農民也發現了一個問題,雖然自己的生活變好了,但是以前經常可以看到的東西卻逐漸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