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9月,故宮進入展覽活動黃金期,年度重磅展覽基本上在這月與公眾見面。
故宮日前宣布,2017年度大展《千裡江山:歷代青綠山水畫特展》已經進入布展尾聲,一大批珍貴的青綠山水畫名作,將在故宮集中亮相。最引人關注的,要屬宋代天才畫家王希孟18歲時完成的巨幅青綠山水畫《千裡江山圖》。
一陣緊張而有序地忙碌後,長達11.9米的傳世名作《千裡江山圖》,全部打開並安放在特製的展櫃中,等待9月15日正式開展後與世人見面。
不同於黑白色調的水墨畫,青綠山水畫因用石青石綠色的礦物質顏料繪成而得名。這幅長達11.9米的畫卷,絢麗的青綠色調交織,描繪著千裡江山的錦繡恢弘:山峰層巒疊嶂,奔騰起伏;江水煙波浩渺,平遠無盡。山水間有屋舍村落、橋梁渡口、樓閣亭榭,細微處可見眾多畫中人物活動,有幽居、捕魚、觀水、遊玩等。畫作古意與創造兼備,實景與想像並融,成為存世青綠山水畫中最具代表性作品。
2009年和2013年時,這幅畫也曾展出過,但是當時的展出櫃較小,畫沒有完全打開。這次特製了一個展出櫃,《千裡江山圖》也得以從頭到尾打開。
這樣一幅氣象萬千、用筆精細的傳世名作,是北宋宮廷畫家王希孟在18歲時畫成。專家介紹,王希孟18歲時在宋徽宗的畫院學習,得宋徽宗親自傳授後,不到半年就畫成《千裡江山圖》,也是他唯一的傳世作品。
故宮博物院書畫部副研究館員 王中旭:
這是石青石綠、即礦物質顏料塗在上面,敷染而成的。顏料比較厚,很難保存得比較好。而《千裡江山圖》不光用色非常純淨,從宋代到現在900多年,能保存得這麼好、這麼新,是很難得的。
作為年度大展,展品以故宮博物院藏品為主,並有上海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院和敦煌研究院的藏品,總計86件套。以《千裡江山圖》為中心,還有展子虔《遊春圖》、宋人《江山秋色圖》等作品。
在籌劃《千裡江山圖》布展的同時,故宮的武英殿正在展出「趙孟頫書畫特展」。
本次展覽將先後展出的100餘件珍貴書畫,以元代著名畫家、書法家趙孟頫的作品為核心。趙孟頫書法擅長楷、草、行、隸、篆諸體,針對南宋筆法大壞的頹勢書風,主張效法王羲之以及唐宋名家,形成結構端穩、神態安詳的風格,開創了元代書畫清新雅正的時代新風。
故宮博物院書畫部副研究館員 汪亓:
非常重要的一件藏品,就是趙孟頫的《秀石疏林圖》,它既有藝術主張,同時還有藝術實踐。他的書法有飄逸的一面,也有雄厚,同時把書法的用筆融入到繪畫裡。形成了文人畫的重要的特點。
趙孟頫處在宋亡元興的時代變遷下,反對南宋院體繪畫的纖弱俗豔,將書法用筆融入繪畫創作,筆下的蘭竹形神兼顧,完成了從畫蘭竹到「寫」蘭竹的飛躍,成為古今鮮有的藝術大師。《富春山居圖》的作者黃公望就師從趙孟頫,唐伯虎、文徵明、董其昌均受其影響。
專家介紹,清乾隆皇帝對趙孟頫的書畫更是青睞有加,並有較多的臨摹之作,以至於趙孟頫的書畫風格風靡一時。
故宮博物院書畫部副研究館員 汪亓:
他的出現使整個中國書畫史產生了巨大的轉折。他使元代的書法繪畫有了一個新的方向,走了一個新的時代,他是轉折時期的藝術巨匠。
包括這兩個精彩展覽在內,9月故宮展覽活動再次進入黃金期,一個月內推出7項展覽。
9月6日至12月5日,武英殿展出《趙孟頫書畫特展》。趙孟頫及其相關書畫大家100多件珍貴書畫,讓你認識一個雅正氣度重塑的時代。
9月15日至12月14日,午門雁翅樓重磅推出《千裡江山:歷代青綠山水畫特展》。包括《千裡江山圖》在內,眾多青綠山水畫名作將驚豔亮相。午門雁翅樓展廳也已進行獨特設計,在青綠色調的空間中欣賞明麗山水。
9月19日起,暢音閣、閱是樓升級為「戲曲館」。這裡原是清代宮廷一處完整的三層「大戲院」,升級改造後,觀眾在這裡可以看到宮廷「大劇場」後臺扮戲、前臺演戲、專座看戲的全套過程,體會宮廷戲曲的獨特魅力。
9月26日至2018年2月底,永壽宮上線《天祿永昌:故宮藏瑞鹿文物特展》。金秋時節,故宮用鹿角椅、鹿頭尊等近70件珍貴文物,講述一場有關鹿的故事。屆時,9隻梅花鹿還將入駐慈寧宮花園。
9月28日至2018年1月3日,神武門迎來《茜茜公主與匈牙利:17—19世紀匈牙利貴族生活展》。電影《茜茜公主》中的那個少女和匈牙利貴族的奢華文物,要來故宮了,這也是匈牙利文物首次在故宮展出。
9月29日至2018年2月28日,齋宮、誠肅殿奉上《明代御窯瓷器:弘治、正德瓷器對比展》。明代景德鎮出土的落選品與故宮收藏的傳世品同臺展示,有對比也沒傷害,這可是了解明代景德鎮御窯出品的好機會。
2017年9月下旬,端門亮相《發現﹒養心殿——主題數字體驗展》。養心殿目前還處在大修中而暫時關閉。端門數字館通過虛擬實境等技術還原養心殿,還能體驗「與重臣商國是」的情景,老傳統增添新時尚,或許這樣的故宮會更好玩。
7項展覽,觀眾持故宮入院門票,全部免費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