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唱山歌樂陶陶,壯家兒女最逍遙;黨的政策好得多,危房改造挪舊窩;蓋起新房來居住,兒女讀書獲補助;黨的恩情多又好,脫貧致富靠雙手……」11月20日,天晴氣爽,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陸川縣烏石鎮陸選村的一個山坡上,一名村民一邊放養黑山羊,一邊哼唱著山歌。
唱歌的人叫劉亞海。「這樣的好日子,過去想都不敢想。」每每談起自己的生活變化,劉亞海心裡總是美滋滋的。在黨的政策幫扶下,他不僅兩三年時間辦起了黑山羊養殖場、發展了養蜂事業,還建起新樓房,摘掉了貧困帽,成為村裡貧困戶脫貧路上的「領頭羊」。
可就在四年前,劉亞海家還是一貧如洗。他父親患有冠心病,每個月需要四五百元醫藥費;妻子無一技之長,常年在家務農;3個孩子分別讀初中、小學和幼兒園,正是花錢的時候。但家裡靠著幾畝薄田,一年到頭收入不到5000元,生活舉步維艱。2016年,劉亞海家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生活也在這一年迎來了轉機。
由於陸選村山多地少,草木茂盛,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非常適合發展養殖業。幫扶幹部了解了劉亞海家情況後,便鼓勵他發展黑山羊養殖。「你就只管好好幹,有啥困難了找我們。」在幫扶幹部的動員下,劉亞海說幹就幹。選址、建羊圈、買種羊……各項準備工作有序進行,劉亞海的「羊倌」夢也一步步變成現實。
誰知,30頭黑山羊羊苗養了3個月後,接二連三倒地,短短兩三天時間就死亡近10頭。「這下子完了!全虧了,以後的生活費怎麼辦,孩子的學費怎麼辦?」劉亞海心如刀割,愁得茶飯不思。幫扶幹部獲知情況後,立即帶領鎮獸醫趕過去。原來,這些黑山羊因水土不服患上了羊腸敗血症,如不及時治療就會因病死亡。
在獸醫的救助下,劉亞海總算挽回了一些損失。隨後,幫扶幹部又幫他請來了經驗豐富的養殖戶,手把手傳授養殖經驗。同時,還根據有關政策幫他向政府申請了3.8萬元扶貧小額信用貸款,鼓勵他養殖黑山羊。有了這次經驗教訓,劉亞海深感技術的重要性。他不僅買來《黑山羊養殖技術大全》《山羊高效養殖與疾病防治》《羊病診療與處方手冊》等書籍潛心學習,還在網上同全國各地的養羊能手專家在線交流,並參加了縣裡組織的養殖技術培訓班。不到一年時間,他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摸索出了一整套適合當地環境和氣候的黑山羊養殖技術方案,成為遠近聞名的養羊「土專家」。經過悉心管理,劉亞海飼養的黑山羊膘肥體健長勢喜人,養殖規模也從原來的30頭補欄到50頭,每年養羊收入達80000元左右,2018年底終於順利脫了貧。
但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住進新樓房的劉亞海有了更大的目標,他說自己要帶領更多群眾一起奔小康。「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說到做到,劉亞海採取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模式,發動貧困戶和周邊群眾加入到養羊行列中來,共發「羊財」。2020年,他爭取到了當地政府的95萬元投資,建起了黑山羊養殖基地,羊舍面積擴建到1000平方米,黑山羊增至400多頭,成立了黑山羊養殖專業合作社,為村集體經濟增收2.85萬元,並帶動4戶貧困戶養殖山羊,6名貧困戶就業,每人每年收入6000元以上。同時,劉亞海還利用當地得天獨厚的優勢發展了養蜂事業。目前,他共養有30多箱蜜蜂,僅此每年可增加收入30000元左右。
「黨的幫扶政策好,我們也要努力向前跑。下一步我們打算打好黑山羊品牌,發展以黑山羊飲食為特色的農家樂自助遊,鞏固好來之不易的脫貧成果。」談到未來的發展,劉亞海信心滿滿。
編輯 | 嚴雪瑩
來源 |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來源:廣西紀檢監察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