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安秀正在查看自家養殖場裡的黑山羊。新華網 劉文靜 攝
新華網重慶12月9日電(劉文靜)大足黑山羊產羔率高、肉質鮮美,是重慶大足區帶動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如今伴隨著大足黑山羊的品牌效應不斷提高,市場行情好,越來越多的養殖戶開始擴大養殖規模,發起了「羊財」。
村裡最大養殖場險些關閉
高升鎮先進村的劉安秀養殖黑山羊已經三年了,說起今年養羊的坎坷,這個一向堅強能幹的貴州媳婦到現在都心有餘悸。
2017年,劉安秀在家附近的荒地上蓋起了黑山羊養殖場。因為效益不錯,她擴大了養殖規模,去年建成了一座佔地600平方米的現代化養殖場。該養殖場總投資70多萬元,其中包括大足區畜牧漁業中心的專項補助35萬元,以及5位貧困戶的5萬元投資。「他們每人投入了1萬元,一年會有700元的分紅。」除此之外,羊場裡常年還有3至5名貧困戶在此工作。
然而就在擴大規模的過程中,意外發生了。由於引種出現了瑕疵,對新進場的羊檢測不到位,導致200多隻精品母羊染病,最後只能撲殺。「一下子損失了幾十萬,四五年的積蓄一夜之間都沒有了,當時是真的想放棄。」這一場打擊讓劉安秀幾近崩潰。
鎮村幹部和專家了解到情況後,多次前往劉安秀的羊場進行走訪,積極提供技術和政策上的支持。
如今,劉安秀的養殖場已經恢復往日的生機,又有了200多隻精品黑山羊。她說,自家的羊從來不愁銷路。「貴州、湖南、江西都有我們的老顧客。明年還會再慢慢擴張規模,這次我有信心。」劉安秀笑著說。
「領頭羊」全方位解決養殖難題
在劉安秀重建羊場的過程中,大足區政協委員、重慶騰達牧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德利向她提供了不少技術上的幫助。
作為有著多年畜牧獸醫站工作經驗的農技人員,黃德利可以說是畜牧養殖領域的專家。近年來,他牽頭累計培訓養殖人員5000人次,帶動1000餘戶農戶從事大足黑山羊養殖,實現養殖增收5000萬元以上,被廣大養殖戶視為大足黑山羊產業的「領頭羊」。
與此同時,黃德利牽頭實施以點帶面的產業發展模式,大力推動大足黑山羊借養產業扶貧。 「我們採取『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的合作模式,讓公司與合作社、貧困戶籤訂合作協議,並提供三重保障。」一是統一供應優質大足黑山羊種羊,保證羊只健康,品種純正;二是統一技術培訓,全程免費指導服務;三是統一保底價回收。全面解決了貧困戶養殖的後顧之憂,保障貧困戶養羊不僅能養得活、養得好,而且能掙錢。
通過一年多的努力,黃德利在大足石馬、珠溪、龍石等鎮街發展貧困戶約200戶飼養大足黑山羊,飼養羊只2000餘只。根據大足黑山羊「兩年三胎,一胎平均提供兩隻羔羊」的生產性能,每戶都增收了5千至1萬元,讓不少貧困戶嘗到了甜頭。
靠養黑山羊脫貧的唐成剛信心滿滿
因學、因病致貧的唐成剛一家,是村裡靠養黑山羊脫貧的典型。以前,作為家裡唯一勞動力的唐成剛只能靠種地和打零工掙錢。現在,他除了在村子裡做環衛工作,還在家裡養了20隻羊。只要有空,唐成剛就會去鎮上參加黑山羊養殖培訓。他還打算過年之前打算再賣幾隻羊,估計能拿到上萬元。「黑山羊很好賣。所以只要養得好,我以後都會繼續養。」 唐成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