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印記衡南|柞市鎮陽興村:「貧困村「變「興旺村「 產業苗種出...

2020-12-24 瀟湘晨報

編者按:為展示衡南縣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所取得的輝煌成就,智慧衡南推出「扶貧印記」主題報導,聚焦15個村的扶貧故事,記錄精準扶貧以來的鄉村巨變,讓普通大眾跟隨記者的鏡頭,感受脫貧攻堅路上,奮鬥者們的別樣芳華和人與土地根脈相連的深厚情感。

在柞市鎮陽興村,一棟棟小洋樓依偎在群山懷抱中(謝瓊軼攝)

村民在稻蛙共育的稻田裡勞作(謝瓊軼攝)

改建後的陽興村村部煥然一新(謝瓊軼攝)

晌午時分,陽興村隨處可見辛勞耕作的人們,背朝烈日,身俯大地,汗水浸溼衣褲,喜悅爬上眉梢。曾經的「貧困村」如今在豔陽下熠熠生輝,成了有產業支持、有智力扶持、有志氣堅持,不斷壯大發展的「興旺村」。

陽興村地處柞市鎮西北部,距柞市鎮3.5公裡,由原陽興村、桃園村合併而成。全村38個村民小組,共820戶3246人,其中有貧困戶91戶310人,2014年被列入「省級貧困村」。目前,陽興村已脫貧83戶291人,2020年預脫貧8戶19人。

陽興村百姓從前最主要的經濟來源便是種植水稻,春夏時節,片片田野都是一派綠油油的景象,而大片山地雜草叢生,無人問津。2017年,衡南縣自然資源局駐村扶貧,陽興村的脫貧之路迎來轉機。

在鎮村幹部和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引導下,村裡湧現一批率先發展湘黃雞、玫瑰香豬、黑山羊等新產業的貧困戶,一張產業新藍圖在陽興村的土地上徐徐展開。隨著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和產業規模的壯大,貧困戶們脫貧摘帽的智力、志氣也都隨之增強,周和平就是「脫貧先進」代表之一。

早年間,周和平在從事建築工作時因事故致殘,妻子兒女均患輕度精神疾病,家裡失去了大部分勞動力,日子一天不如一天。生活重壓之下,他把「上訪」當作重獲新生的捷徑。現如今,周和平種植16畝水稻,家裡還增添了豬、羊、牛、馬等多位家庭成員,村幹部為他找到銷路後,小產業逐漸鼓起了這個家庭的錢袋子。「奮起反抗」過後,壯志脫貧是他回應命運的態度。「現在日子過得好,我心裡很開心、很滿意。」

劉信長和周和平遭遇相似,但生活重擊並不曾打敗他們「心心向富」的鬥志。自精準扶貧以來,劉信長在村幹部和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開始養殖黑山羊和湘黃雞,三年下來,黑山羊和湘黃雞養殖規模分別擴大至300餘只、40多頭,現年收入超過五萬元。「我現在不僅可以把欠下的債還清了,富餘的錢還能繼續發展產業。」

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陽興村以產業為「門把手」,通往小康生活的大門正在向他們開啟。除了發展山下的養殖經濟,山上的林地經濟也不容忽視。2019年,村級產業發展沃柑50畝、黃桃120畝、檸檬100畝、油茶200畝,產業基地可帶動70餘名貧困戶就業。投產後,全村91戶貧困戶全覆蓋分紅。「我們在這裡的工作待遇是150塊一天,家裡也照顧到了,基本生活更有保障了。」

如果說,發展產業是致富關鍵,那麼基礎建設就是脫貧基礎。幾年來,陽興村完成村組公路硬化6.5公裡,公路加寬1.4公裡,累計完成易地搬遷14戶38人,危改11戶23人,改廁101個,清理淤塘12口,打深井24口,解決貧困戶飲水困難48戶。同時,陽興村已建成並投入使用60千瓦光伏發電工程,年收入3萬餘元。

「說起扶貧,我心裡感到非常的自豪,陽興村這幾年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以來,確確實實各個方面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陽興村黨支部書記羅春生看來,產業扶貧、基礎扶貧、智力扶貧三管齊下才是長久之策,才能使陽興村的貧困家庭走上自我發展、永久脫貧的健康發展之路。

豔陽之下,陽興村喜換新衣,村子裡產業一時一日蓬勃發展,老百姓生活一天一面展現新顏。山林裡碩果纍纍,村莊內和和睦睦,百姓勤勤懇懇,人心安安樂樂。這個曾經種下產業苗的「貧困村」已經收穫幸福,興旺日子正悄然而至。

【來源:紅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扶貧印記·海報|衡南餘嶺篇·「笑」出幸福新生活
    編者按:衡南老百姓的錢袋子鼓了、日子富裕了,幸福生活也要曬一曬。智慧衡南推出「笑臉2020」系列海報,我們走進15個扶貧記錄村,拍攝最樸實老百姓的開懷瞬間。這一組組照片,也記錄了一個個激勵人心的脫貧故事,燦爛的笑臉,是他們幸福生活的最好詮釋。
  • 給貧困村送去「陽光產業」——對青海光伏扶貧項目的調研
    核心閱讀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倒淌河鎮的光伏產業園區,是國內大型光伏發電基地之一,為當地脫貧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在光伏扶貧項目的帶動下,青海省1622個貧困村實現村集體經濟「破零」。既增加了當地群眾收入,也形成了產業與生態良性循環。
  • 扶貧印記·海報|衡南朱雅篇:微笑,是有了新奔頭
    編者按:衡南老百姓的錢袋子鼓了、日子富裕了,幸福生活也要曬一曬。智慧衡南推出「笑臉2020」系列海報,我們走進15個扶貧記錄村,拍攝最樸實老百姓的開懷瞬間。這一組組照片,也記錄了一個個激勵人心的脫貧故事,燦爛的笑臉,是他們幸福生活的最好詮釋。
  • 給貧困村送去「陽光產業」
    核心閱讀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倒淌河鎮的光伏產業園區,是國內大型光伏發電基地之一,為當地脫貧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在光伏扶貧項目的帶動下,青海省1622個貧困村實現村集體經濟「破零」。既增加了當地群眾收入,也形成了產業與生態良性循環。
  • 扶貧印記·組圖|柞市陽興篇·笑出幸福,喜迎小康
    村子裡產業一時一日蓬勃發展,老百姓生活一天一面展現新顏。山林裡碩果纍纍,村莊內和和睦睦,百姓們勤勤懇懇,人心裡安安樂樂。這個曾經種下產業苗的「貧困村」已經豐收幸福,興旺日子正悄然而至。看她兩老勤勞肯幹,結合家庭實際情況,駐村幫扶工作隊和村支兩委商議將扶貧下發的24頭玫瑰香豬由她來養,她和丈夫決定用傳統的方法來養這些豬,每天清早起來煮豬食,不到3個月,其中的一頭母豬就生了12頭小豬,老兩口高興得不得了,幹得更起勁了。到目前為止,已經有9頭母豬生了小豬,現在欄裡的豬大的有100多斤,小的也有50多斤,預計今年的收入可達2萬元。她逢人就說:「感謝國家的好政策,圓了我的脫貧致富夢!」
  • 扶貧印記|海利集團:只為苗鄉換新顏
    編者按:「扶貧印記」短視頻,以第一時間、第一現場、第一人稱視角講述湖南21地、21支國資國企扶貧工作隊的鮮活故事,真實再現湖南國企扶貧故事的「此時此地」。補抽村2018年退出貧困村序列,53戶282人已脫貧,剩餘1戶2人各項脫貧指標均已達標,將於2020年內完成脫貧。當下進入深秋,農作物迎來收穫,在補抽村吊瓜基地裡,一顆顆火紅、金黃的吊瓜掛在枝丫上,惹人喜愛。龍志國、麻紹芝夫婦正忙著採摘成熟的吊瓜。
  • 產業興旺、鄉村如畫 「扶貧印記」渝北區脫貧攻堅攝影活動走進統景...
    近日,由渝北區扶貧辦主辦、大美渝北影像中心承辦的「扶貧印記」——渝北區脫貧攻堅攝影活動在統景鎮前峰村正式啟動,來自大美渝北影像中心的20多名攝影家用鏡頭記錄該區的脫貧攻堅工作。接下來,拍攝組將奔赴該區有脫貧攻堅任務的鎮,把鏡頭對準該區實施「兩不愁三保障」工作,推進農村危房改造、飲水安全、人居環境整治和消費扶貧等方面,用鏡頭記錄脫貧攻堅帶來的新變化。
  • 順德幫扶徐聞16條省定貧困村全部脫貧
    徐聞視窗訊在廣東省新時期精準扶貧工作中,徐聞縣共有25條省定貧困村,其中,佛山市順德區對口幫扶徐聞縣9個鎮16條省定貧困村。在四年多的幫扶中,順德區扶貧工作組圍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攻堅目標,全面推進「產業發展扶貧」、「基礎設施建設扶貧」、「勞動力就業扶貧」、「社會保障扶貧」、「教育文化扶貧」、「醫療救助扶貧」、「農村危房改造扶貧」等多項扶貧工程,切實增加貧困戶收入,改善貧困村環境。經過一系列實實在在的幫扶措施,對口幫扶的16條省定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
  • 「扶貧印記」河北青龍龍潭村:貧困村「蝶變」特色旅遊村
    2020年6月11日,河北省青龍滿族自治縣龍潭村,實施易地扶貧搬遷的村民已經遷入住新房。龍潭村共有325戶、1247口人。雖然離縣城僅25公裡且村內風景優美,但由於過去的土路不好走,一直少有外人「光顧」。
  • 產業造血建機制 南海扶貧「見真章」(2)
    受訪者供圖 扶貧之路4 建設扶貧車間變輸血為造血 貧困戶實現「在家門口就業」 引入產業載體,做實扶貧產業
  • 河南如何走出產業扶貧特色之路?
    如何走出河南產業扶貧特色之路?如何確保貧困群眾短期能脫貧、中期能致富、長期可持續?11月18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河南省「決戰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系列新聞發布會——產業扶貧專場,介紹河南省產業扶貧相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 新疆福海縣:產業扶貧增收入
    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她家的貧困問題,當地政府與企業結合她家的實際情況,決定從產業上對她進行幫扶,變「輸血」為「造血」,幫她打開致富之門。 「剛開始引導努爾巴哈提走出來學技術的時候,她有很多顧慮,擔心不能很好地適應工作環境,在我們的引導下,她終於鼓起勇氣來到廠裡工作,現在各方面都挺好的。」新疆豐吉爾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海霞笑呵呵地說。 功夫不負有心人。
  • 湖北孝感東橋村:貧困村變美麗鄉村
    三汊鎮東橋村休息長廊2015年東橋村受自然條件影響,基礎設施薄弱,人均耕地面積少,無產業、無資金,京廣鐵路將其一分為二,交通極其不便,被納入省級建檔立卡貧困村。幾年來,經駐村扶貧工作隊、村「兩委」幹部的共同努力,這個曾經「一年只有半年糧,有女不嫁東橋郎」的窮山村,如今華麗變身「綠富美」。產業強、村民富、鄉風好、管理精、看得見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一個美麗而充滿活力的村莊盡情展現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
  • 奔小康·移動印記①|盤活資源 龍山縣汝池社區跑出扶貧「加速度」
    在定點扶貧方面,湖南移動承擔126個貧困村脫貧攻堅任務,定點扶貧村總數位居中央駐湘企業前列,累積實施了200餘個扶貧項目,直接投入幫扶資金近3000萬元,帶動7萬餘名建檔立卡貧困群眾順利脫貧,為全省脫貧攻堅貢獻了移動力量。
  • 推行五大產業發展模式 千方百計增加群眾收入——貴港市產業扶貧...
    推行五大產業發展模式千方百計增加群眾收入——貴港市產業扶貧工作掠影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貴港市積極探索、創造性開展農業產業扶貧工作,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心謀劃,摸索並創新推廣五大產業扶貧發展模式,實現了扶貧產業持續提升、帶貧成效逐步凸顯、示範引領作用進一步增強,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基礎
  • 【農業特色產業扶貧我們在行動】五河縣雙忠廟鎮產業扶貧典型案例...
    為從根上解決貧困戶增收難題,實現持續穩定脫貧,雙忠廟鎮從發展特色產業入手,依託本鎮一家合作社為龍頭,帶動種植大戶、貧困戶發展泰國豔紅辣椒生產,實行訂單生產,開闢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產業扶貧道路。
  • 致敬奮鬥者|夯實基礎發展產業 貧困村舊貌換新顏
    寶安區審計局派駐河源市龍川縣鐵場鎮和田村第一書記於小雨欣慰地說,在黨建引領下,如今,村子變美了,村民幹勁足了,生活都有奔頭了。」脫貧攻堅是第一民生工程。2二是開展結對共建共同研究推進扶貧工作和田村黨支部積極與寶安區審計局黨支部開展結對共建活動,商討研究扶貧工作中的困難問題,調動資源,形成合力,聚焦聚力推進扶貧工作。在強大的黨建戰鬥堡壘作用下,和田村11個自然村逐漸改頭換面,彰顯出蓬勃發展的風貌。
  • 山西光伏扶貧實現貧困縣貧困村全覆蓋 累計結算收益34.35億元
    來源:國務院扶貧辦網站原標題:累計結算收益34.35億元 山西光伏扶貧實現貧困縣貧困村全覆蓋 山西作為全國光伏扶貧首批試點省份,從2014年試點以來,在國務院扶貧辦、國家能源局、財政部、國家電網等部門和單位大力支持下
  • 扶貧印記/肖永明:拼命「三郎」 踏破「鐵鞋」
    扶貧印記/祁東最美扶貧人——肖永明肖永明,男,1963年4月出生,1984年8月參加工作,大學文化,1988年7月入黨。四明山國家森林公園管理處,總面積36.5平方公裡,森林面積31.8平方公裡,森林覆蓋率87%,主峰騰雲嶺海拔1044米,是祁東縣的最高峰,騰雲嶺村因此峰而命名,全村437戶,1334人,有貧困戶176戶,貧困人口585人,在祁東縣的最西端,距離縣城80公裡,是湖南省省級貧困村。
  • 累計結算收益34.35億元 山西光伏扶貧實現貧困縣貧困村全覆蓋
    139萬千瓦,累計結算收益34.35億元,惠及9823個村、69萬貧困人口,實現貧困縣貧困村全覆蓋。據悉,在山西光伏扶貧讓「靠天吃飯」有了新註解,扶貧效應正在全面顯現:一是開闢了產業扶貧新業態。發揮山西省貧困地區光照資源豐富、荒山荒坡廣闊優勢,光伏扶貧彌補資源匱乏的短板,打破「種養加」傳統農業產業格局,擺脫市場風險、自然風險羈絆,收益持久穩定,逐漸成為產業扶貧新業態,貧困群眾增收新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