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五大產業發展模式千方百計增加群眾收入
——貴港市產業扶貧工作掠影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貴港市積極探索、創造性開展農業產業扶貧工作,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心謀劃,摸索並創新推廣五大產業扶貧發展模式,實現了扶貧產業持續提升、帶貧成效逐步凸顯、示範引領作用進一步增強,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基礎。
推行政府主導引領發展模式,促進產業集群集約發展。通過政府對產業扶貧的規劃和統籌,做好頂層設計,按照「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風險可控」的原則,通過土地流轉,實行統一流轉,統一實施,統一管理,統一銷售,不斷創新、完善「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產業扶貧模式和聯結機制。通過招商引資、「雁歸工程」等途徑,引進農業龍頭企業參與扶貧產業項目建設,採取貧困戶自種、村民合作社帶動、公司訂單收購等多種方式助力脫貧攻堅戰。如桂平市在重點抓好澳洲堅果、低產八角林改造、麻筍、西山茶、蛋雞、稻蝦養殖、牛蛙養殖,實施「七個萬」特色產業大行動。以「公司+基地+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方式,全市「5+2」特色產業覆蓋率達98.28%,帶動貧困戶28228戶。
創新龍頭企業輻射帶動模式,形成產業扶貧輻射效應。堅持圍繞產業特性和優勢延伸產業鏈、整合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每年優選一批帶動能力強、組織化程度高、市場前景好的市場主體,優先指導其進行示範創建,爭取項目扶持資金,持久培育壯大。生豬龍頭廣西漢世偉食品有限公司在覃塘區打造華南地區生豬養殖基地,覆蓋覃塘區45個貧困村和9760戶貧困戶,解決610人就業問題。貴港市港豐農牧有限公司與港北區3個深度貧困村共建和運營瑤山雞養殖基地。目前養殖規模達40000多羽,2019年總收入約37萬元,輻射帶動235戶貧困戶,戶均增收1574.5元。貴港市通達米業有限公司,2019年發動發動農戶種植富硒水稻4000畝,帶動14個村每個村集體經濟收入4.2萬元,帶動貧困戶200多戶,帶動貧困戶增收1000多元。貴港市港豐農牧有限公司與深度貧困村共建和運營瑤山雞養殖基地,輻射帶動235戶貧困戶,戶均增收1574.5元。
創新產業基地覆蓋帶動模式,實現雙贏扶貧新模式。深挖農業資源優勢,建設特色農業產業示範基地,以點帶線成面覆蓋全市貧困地區發展特色產業。全市360個貧困村共培育639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或產業基地(園),帶動20096戶貧困戶。其中264個產業基地(園),帶動9223戶貧困戶。同時依託貴港市獨特的富硒資源優勢,創建富硒農產品生產基地134個,總面積10.79萬畝,覆蓋優質稻、茶葉、蔬菜、中藥材、特色水果、雞、魚等產業,帶動了3000多戶1.5萬多貧困人口發展富硒產業,貧困戶戶均增收達到4000多元;積極探索「一鄉一業」、「一村一基地」模式,實現貧困村全覆蓋帶動發展,如平南縣79個產業基地共帶動6839戶貧困戶、港南區發展特色種植產業(火龍果、柑桔)4萬多畝,貧困戶產業覆蓋率達到95%以上。
創新飛地抱團聯創發展模式,破解產業發展老難題。指導當地相鄰鄉鎮間採取飛地抱團,強強聯合的發展思路,整合相關貧困村開展飛地抱團聯創發展,共同打造特色農業種養基地。如港南區八塘街道、橋圩鎮和新塘鎮總共整合37個村打造白鴿養殖基地,為每個村集體經濟帶來3-7萬元的收入,共帶動2326戶貧困戶發展。
堅持企業結對幫扶模式,為幫扶村產業發展出實招。牽線企業與貧困戶搭建結對幫扶,籤訂就業協議,保障貧困戶生活收入。如平南縣奶茶協會與東華鎮上灣村、丹竹鎮團結村等貧困村代表籤訂了結對幫扶協議,與思旺鎮花玲村淮山種植基地、大坡鎮杏村村百香果基地等基地籤訂了產業結對幫扶協議;引導貧困戶通過幫扶創業、引導就業、支持產業,實現早日致富脫貧。該縣平山鎮依託8家具有自營出口權的竹木芒編企業,實施「特色產業扶貧富民行動」,竹木芒編企業結對幫扶貧困戶,帶動貧困戶持續增收。其中企業結對幫扶貧困戶37戶,與企業籤訂就業協議貧困戶132戶,每戶每年創收1.9萬元左右。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自東方網企業宣傳資訊財經快訊,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