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撤縣設區以來,炎方鄉農業產業發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業生產從「靠天吃飯」向質量興農、綠色興農、科技興農全面轉變,農業經濟從「以糧為綱」向糧食、經作轉變。2019年,炎方鄉黨委、政府堅持走綠色產業發展道路,不斷找準農業產業發展方向,科學規劃產業布局,按照「東作農田西花園,南植『金豆』北果香」的發展思路,大力發展「一草一木三朵花,四片葉子兩個金疙瘩」綠色產業(一草:即中草藥,一木:即紅豆杉,三朵花:即萬壽菊、油菜花、鮮切花,四片葉子:即烤菸、銀杏、工業大麻、蔬菜,兩個金疙瘩:即馬鈴薯、土雞蛋),全鄉形成了以銀杏、紅豆杉、工業大麻、烤菸、山地牧業等特色產業與傳統產業交織互補的產業發展格局,描繪了一幅「漫山遍野紅豆杉、條條大路是銀杏、房前屋後栽果樹」的美麗畫卷,打造了「珠江源頭」天然大氧吧。
堅持市場導向 精準選擇產業
銀杏
紅豆杉
炎方鄉產業發展經歷了從傳統種植業到現代新型、特色農業種植的飛躍,多年前雲南希美康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通過招商引資落戶炎方,在來遠、青山、劉麥地等村流轉土地5萬畝種植銀杏及中藥材,建成銀杏烘乾、植物提取、中藥飲片、特色食品加工等4條生物資源加工提取生產線,2019年在希美康公司的帶領下,全鄉發展工業大麻種植5000畝。在希美康給炎方產業帶來蓬勃生機的同時,炎方鄉堅持「主導產業規模化,輔助產業多元化」的發展模式,圍繞產業規劃布局,積極開展綠色產業精準招商,突出招大做強、引小做精,引進一批綠色生態、具備一定科技含量農業企業落戶炎方,引進鴻昊實業有限公司在珠江源周邊流轉山林種植紅豆杉8萬畝、核桃3萬餘畝、油橄欖和珍貴樹種2萬餘畝,就地解決群眾就業600餘人;與區農林投公司合作,依託佰康集團在磨腳、磨嘎新增種植銀杏樹1萬畝,初步建成「山上10萬畝紅豆杉,山下5萬畝銀杏樹」的靚麗風景線;青山萬遠野靈果、鐵皮石斛,西河潤爾中藥材,五拐刺梨等特色產業迅速發展。同時,炎方鄉堅持走農旅融合發展道路,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和觀光農業,2020年全鄉新增流轉規模連片土地5000畝,重點發展中藥材、花卉、林果、蔬菜等產業。
堅持龍頭帶動 優化組織方式
白芨
野靈果
石斛
堅持「強龍頭、創品牌、帶農戶」的思路,採取「黨政主導型」模式,依託公司、合作社,大力推廣「黨支部+公司+合作社+貧困戶+基地+市場」的發展模式,搭建一條龍的「產、供、銷」服務平臺,逐步探索建立銀杏產業扶貧聯合體,由村黨總支牽頭將全村建檔立卡的貧困戶作為社員加入合作社或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在公司長期進行用工服務的社員有586戶724人,其中有貧困戶52人,人均年勞務收益達3620元。同時,雲南希美康公司發展產業流轉土地4.826萬畝,涉及農戶984戶,其中流轉18戶貧困戶土地397畝,戶均增收11027.7元;潤爾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種植中藥材白芨、花卉、蔬菜等,流轉土地1800多畝,其中種植白芨600多畝,用工涉及貧困戶8戶,120人次,付工時費9600元;青山萬遠合作社流轉土地263.8畝種植中藥材,流轉4戶貧困戶土地9.8畝,每畝租金700元,實現收入6860元,戶均收入1715元,同時這4戶有勞動力8人就近務工,實現年收入25000元,人年均收入2777元;母官村嚮往合作社流轉土地1214畝種植辣椒,其中64戶貧困戶共流轉土地153.4畝,每畝租金700元,到合作社務工收入4000元,戶均增收6000元以上。
堅持「三聯三爭」 完善利益聯結
烤菸
工業大麻
蔬菜
按照突出重點,典型示範,整體推進的思路,實行「三聯三爭」平臺搭建、資源整合、運營模式、利益分配、平臺管理「五統一」。按照發展有產業、收入可持續、兜底能保障的思路,在母官村試點探索推行「三聯三爭」+社會治理扶貧模式,通過土地流轉、發展產業、就近務工、積分獎勵、反承包等方式增加貧困戶收入,落實全員積分管理,激發黨員幹部進取精神和群眾內生動力,協同推動脫貧攻堅、產業發展、人居環境提升、基層社會治理等重點工作,實現產業帶動提質增效。截至目前,全鄉共建立8個扶貧基地,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戶戶均3個以上產業覆蓋,人均純收入全達標。通過發展銀杏、工業大麻、白芨、烤菸等農業產業和土地規模流轉,2019年各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5萬元以上,村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群眾增收效果明顯。圍繞「五面紅旗村」爭創,全鄉成功申報13面紅旗,建成15個「綠幣愛心超市」,群眾通過積分兌換物品價值2萬餘元。
2019年五拐刺梨種植
2019年母官辣椒移栽
2019年母官辣椒採摘
回顧炎方鄉農業產業的發展,儘管艱難曲折,儘管發展不平衡、發展程度不高,但在產業結構調整上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總結了好的經驗,明確了目標和方向。展望未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炎方鄉一定能夠探索出一條具有特色的產業發展、農旅融合、鄉村振興之路,為霑益發展添磚加瓦。
磨腳村農家樂
通訊員:汪麗娟 竇雁虎 張偉 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