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傳媒網訊(記者張婷婷曹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建區以來,峽山區始終以「保護水源、改善民生、發展經濟」為己任,大力保護生態環境,發展生態經濟,改善民本民生。推進產業轉調創,積極探索出了一條「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路子。
先後榮獲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範區、國家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國家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示範區、國家水利風景區等「國」字號招牌。
如今的峽山區風景秀麗,氣候宜人,現代產業蓬勃發展,經濟活力不斷釋放,一座美麗新城正在崛起。
堅持系統治理,提升全域生態文明建設水平
九月的峽山風光如畫,行走在峽山水庫環湖路上,楊柳垂岸,波光粼粼,水天一色,讓外來遊客讚嘆不已。
護好山與水,兼得富與美。近年來,峽山區著力優化水生態,讓綠水長流,堅持「守水有責」,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積極開展水源地安全保障工作,做到設施完備,管理力量到位,日常監管制度化,水源地保護管理水平得到不斷提升。
投資800萬元建成80公裡的環湖圍網,實現了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全封閉,投資1100萬元建設了峽山水庫視頻監控系統,設置環庫監控點100餘處,實現了水源地全天候、全方位監控管理。
水政漁政和公安特警24小時巡邏,加強水面和沿庫秩序管理。落實「河長制」「湖長制」,大力開展「清河行動」,嚴厲打擊涉河違法行為,確保河清、水暢、景美。通過實施庫內庫外一體化管理,峽山水庫水質穩定保持在地表水Ⅲ類以上。
著力改善大氣環境,讓藍天常在。優良的環境空氣品質,是峽山區的一張靚麗的名片。長期以來,峽山區都把大氣汙染防治工作作為重中之重,嚴格執行行業準入和行政審批制度,對國家禁止類、限制類、重汙染項目一律不予審批,鼓勵和引導無汙染、低排放、低能耗項目引進與開發。峽山區年均空氣優良天數均達到300天以上,空氣品質排名始終位居全市前列。
著力提升綠化水平,讓青山永駐。峽山區高度重視綠化工作,為打造「生態秀水,宜人峽山」城市品牌,不斷創新綠化模式,大力實施「綠滿峽山」造林綠化,峽山城鄉呈現出一派滿目綠色、生機盎然的喜人景象。負氧離子濃度達每立方釐米3000多個,高於世界衛生組織「空氣清新」標準的2倍。通過加快推進綠色峽山建設,奠定了峽山良好的生態優勢,為經濟社會綠色高質量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堅持綠色發展,走出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華以、優渥、新和盛、神州姜窖等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勢頭迅猛,脫毒姜苗育繁推中心、興峽高效農業示範園、峽耕番茄小鎮等重點項目先後落地,優渥有機匯成為全省具有粵港澳大灣區供應資質的三家企業之一……農業龍頭企業的強勢崛起,對峽山區現代農業轉型發展起到了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
醫養健康產業蓬勃發展,澎湖教師康養院、恆信康養小鎮等康養項目籤約落戶,「1126+」智慧養老平臺不斷拓展,全區入住養老機構181人,開展居家護理549人,依託中國艾·大健康運營中心,深入實施全民艾健康行動計劃,全民艾灸知曉率、使用率分別達到90%、70%以上。
高技術產業持續升級,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綠色智谷集聚作用進一步顯現,中鐵國駿智造谷、昊翔科技產業園、龍安泰環保科技加快建設。
文化旅遊產業加速突破,迪夢溫泉小鎮、華安田園綜合體全面推進,國際微電影大賽、迎春燈會、濰水歡樂大舞臺暨消夏夜市活動相繼舉辦。
今年以來,峽山區著眼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發展優勢,大力發展現代高效農業、醫養健康產業、高技術產業、文化旅遊教育產業四大產業,「兩山論」高水平轉化的新路徑越走越寬。
堅持民生為本,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近年來,峽山區堅持「人民利益至上」的發展理念,在保護好生態環境的同時,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民生福祉,群眾幸福指數不斷攀升。
立足生態資源優勢,峽山區大力發展有機農業,探索形成了園區化管理、公司化運營、市場化運作、品牌化營銷的有機農業「四化」發展模式。通過「四化模式」,峽山有機農業實現了規模與質量的齊頭並進,叫響了峽山有機產品的品牌。目前已註冊有機產品商標20個,認證有機產品120多個,20個蔬菜產品順利通過歐盟、美國有機認證。有機農業的蓬勃發展,在增強峽山區域經濟競爭力的同時,提高了農產品的附加值,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堅持生態靚村,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為契機,累計投資2000餘萬元,全面實現「戶戶通」,建設休閒文化和健身廣場4000平方米,改造升級自來水管網,護砌整修排水溝渠,不斷改善村容村貌,打造美麗宜居村莊。
凝心聚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區上下壓實攻堅責任,堅持高標準、嚴要求,打造工作標杆,夯實基層基礎,把抓基層、強基礎作為打好脫貧攻堅戰的固本之策,狠抓整改提升,貧困戶的生活質量、政策落實和產業扶貧項目運營管理等各項工作實現了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