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興號:發展海棠產業 助力群眾增收

2020-12-14 貴陽網

我叫廖興號,是白雲區沙文鎮對門山村駐村工作組組員。

對門山村位於沙文鎮政府東北面,全村總面積5.18平方公裡,其中,耕地面積1310畝、海棠種植面積1000餘畝,轄村民組5個,共234戶、891人,有黨員23名。過去,村集體無經營性收入,還因為信訪矛盾問題突出、海棠種植管理不善,導致村集體經濟發展滯後,產業發展後勁不足。

駐村工作組從建強支部戰鬥堡壘著手,幫助對門山村配強支部班子,使班子的面貌煥然一新,形成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團結氛圍,大大增強了班子的組織力、戰鬥力和發展力,全面提升了全體黨員的凝聚力、行動力和服務力。

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如何圍繞現有的海棠產業資源做文章、帶領群眾增收致富,成了我們駐村工作組亟須解決的問題。

通過走訪摸排、舉行座談會,充分聽取黨員幹部、村民對村集體經濟發展、群眾增收致富的意見建議,大家一致同意推行「支部+」模式,圍繞海棠產業做文章,譜寫「三色海棠」美篇(圍繞「紅海棠美篇」推進組織建設、圍繞「綠海棠美篇」加強社會治理、圍繞「金海棠美篇」拓寬發展渠道)。全村圍繞「三變」改革、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以發展海棠種植產業為主導,深化「黨支部+合作社+黨員+群眾」模式,打造集苗木種植、花果銷售、海棠果深加工、鄉村旅遊為一體的現代農業項目,拓寬銷售渠道,最大化保障村集體、村民的利益,實現集體經濟增長、群眾致富。

同時,在社會民生方面,對門山村以農村環境整治為契機,美化人居環境,舉行寓教於樂的文藝表演,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強治安巡邏,不斷完善矛盾糾紛調處機制,定期排查矛盾糾紛,加大調解工作力度;通過為群眾辦好事實事凝聚民心,切實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發揮了密切聯繫群眾的紐帶作用——

協調區交運局將原白雲客車站至沙子哨客車站的公交車調整延伸到蒙臺、對門山一線,大大方便了群眾出行。

協調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市政管理所為對門山村鍋底灘水庫壩區安裝80米防護欄。

協調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公園辦為對門山村海棠基地進行除草、修枝等。

走訪慰問殘疾人,協助村支兩委開展垃圾分類、肺結核預防等宣傳宣講活動,與村支兩委上門為70歲以上老人送老年乘車卡。

……

如今,對門山村生態環境良好、道路完善,信訪矛盾化解率達100%,群眾滿意度穩步提升。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梁婧 整理

相關焦點

  • 四川華鎣:「美麗產業」助力脫貧攻堅
    近年來,華鎣市把發展「精品農業」、「美麗產業」作為山區群眾持續穩定增收的重要內容,因地制宜在多個鄉鎮、街道發展起菊花、蘭花、海棠、紫薇、玫瑰等種植產業,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近年來,華鎣市把發展「精品農業」、「美麗產業」作為山區群眾持續穩定增收的重要內容,因地制宜在多個鄉鎮、街道發展起菊花、蘭花、海棠、紫薇、玫瑰等種植產業,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 肇東發展特色產業帶動貧困群眾增產增收
    加快推進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產業項目4個,發展扶貧車間2個、省級扶貧龍頭企業3個;在綏化恆大文化旅遊康養城項目區建立扶貧就業創業基地,開發扶貧商鋪110個;外出務工3409人,公益崗位就業2257人;特別是通過創新昌五鎮直播小鎮、姜家鎮扶貧市場、人大代表訂購、政協委員認購等消費扶貧方式,建設宋站鎮合勝村笨雞肉羊、鐵西村中藥材、肇東鎮萬有村豬場、德昌鄉育民村木耳等扶貧產業基地,實現「蓋被產業」雨後春筍、「
  • 吳英傑:立足本地實際發展特色產業 確保群眾穩定可持續增收
    他強調,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將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及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與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開發、西藏工作的重要論述結合起來,緊緊圍繞推進新時代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繼續發揚連續作戰的優良作風,立足實際發展特色產業,確保群眾穩定可持續增收,紮實鞏固拓展好脫貧攻堅成果,積極配合省際間交叉考核工作,用實際行動體現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絕對忠誠
  • 鍾靈鎮紅砂村:創新利益聯結機制 助力群眾增收致富
    秀山網訊 在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役中,鍾靈鎮紅砂村立足該村實際,因地制宜,通過不斷創新、完善「7+2+1」的利益聯結機制,做實做好銀花、茶葉和蜂蜜三大特色產業文章,助力群眾實現增收致富。開展培訓。為充分調動村民主動性和積極性,幫助產業實現快速發展。從建立專業合作社之初,村裡便定製了一個「7+2+1」的利益聯結機制,由專業合作社進行技術指導、保底收購、產業加工和產品銷售,村民只需要進行管護。也正是如此,紅砂村在短短三年內發展到約1200餘畝的銀花種植面積,預計年產值約360萬元。管護銀花。
  • 宜秀區羅嶺鎮妙山村:發展特色產業,助力脫貧增收
    宜秀區羅嶺鎮妙山村:發展特色產業,助力脫貧增收
  • 河南桐柏縣:大力發展林果經濟促群眾增收
    這是桐柏縣大力發展林果經濟,引導群眾增加收入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桐柏縣立足山區優勢,因地制宜,引導群眾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林果、林茶、林下種植等多種產業模式,在培育生態產業、助力脫貧攻堅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在黃崗鎮核桃樹村優質富硒雪梨基地,滿山遍野套袋的富硒雪梨碩果纍纍,正在採摘果實的農戶滿臉都是收穫的喜悅。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盧龍劉家營鄉:調整產業結構 助力農民增收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盧龍劉家營鄉:調整產業結構 助力農民增收 2020-08-10 17: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七星關區青場鎮發展特色農業 推動群眾增收
    七星關區青場鎮發展特色農業 推動群眾增收 發布時間:2020-12-04 11:10:56      來源:畢節日報   近年來,七星關區青場鎮緊緊圍繞群眾持續增收主線
  • 新疆拜城縣:發展肉鴿產業 促進村民增收
    原標題:新疆拜城縣:發展肉鴿產業 促進村民增收   11月1日,筆者在拜城縣託克遜鄉布隆村「拜城縣巴依布隆肉鴿養殖
  • 「353」模式發展林下菌藥產業助農增收
    吳修飛介紹,今年以來,晴隆縣樹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探索「353」模式(發展路徑——「三結合」,工作落實——「五到位」,帶貧成效——「三增收」),依託普晴林場優秀的自然條件,選擇交通便利、地勢平坦,林地相對集中連片的地區因地制宜發展林下食用菌產業。
  • 推行五大產業發展模式 千方百計增加群眾收入——貴港市產業扶貧...
    推行五大產業發展模式千方百計增加群眾收入——貴港市產業扶貧工作掠影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貴港市積極探索、創造性開展農業產業扶貧工作,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心謀劃,摸索並創新推廣五大產業扶貧發展模式,實現了扶貧產業持續提升、帶貧成效逐步凸顯、示範引領作用進一步增強,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基礎
  • 勤政公心贏公信 發展產業促增收 —尼西鄉新陽村村主任上吹批
    不僅如此,上吹批還帶動全村上下實現了村莊亮化和綠化,建設了村民活動室,推動人畜分離工作,進行「廁所革命」……發展產業才能脫貧致富對上吹批來說,僅僅服務好群眾是不夠的,長久的發展之計才能讓大家真正脫貧致富。但推動群眾增收致富並不是件一蹴而就的事情,7年的時光裡上吹批深有體會。
  • 瓜州縣「四駕齊驅」拓寬群眾增收路
    今年以來,瓜州縣緊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總目標,認真貫徹中央、省市決策部署,全面落實「四不摘」要求,不斷創新工作方法,促進群眾實現多渠道增收,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一是堅持園區示範帶動,打造富民增收合力。
  • 拉薩曲水縣才納鄉淨土健康產業園發展特色產業助力農民增收
    近年來,拉薩市曲水縣才納鄉淨土健康產業園大力發展特色產業種植,提升農產品附加值,群眾增收成效顯著。  近日,曲水縣才納鄉淨土健康產業園區進入採摘期,記者從拉薩市區出發驅車半小時到達園區藍莓種植基地。
  • 【巾幗脫貧在行動】提升產業發展 助力脫貧攻堅——古浪縣西靖鎮乾...
    【巾幗脫貧在行動】提升產業發展 助力脫貧攻堅——古浪縣西靖鎮乾宏供銷合作社 2020-07-14 18: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七星關區清水鋪鎮:發展獼猴桃種植助農增收
    為全力做好產業結構調整的工作,助力脫貧攻堅,七星關區清水鋪鎮大地村鎮村幹部積極帶領當地群眾在獼猴桃基地開展除草、施肥等管護工作。「種獼猴桃比我們以前種苞谷好的多,我們來勞動一天就有80塊錢。據了解,清水鋪鎮大地村今年在原先種有300畝瓜蔞的中藥材基地上套種獼猴桃,通過增加種植品種,以提高產業效益。同時,為了讓產業發展帶動脫貧,基地採用土地流轉和務工兩種方式,幫助群眾群眾實現產業增收。「現在正是農忙的時候,一天大概有50個村民在合作社務工,其中有30人左右是貧困戶。
  • 山西陽城紅薯產業助力農民增收致富
    山西陽城紅薯產業助力農民增收致富 2020-06-29 07: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張掖市大力發展林果產業助力脫貧攻堅
    我市大力發展林果產業助力脫貧攻堅每日甘肅網12月7日訊據張掖日報報導(記者錢曉萍)近年來,我市林業系統堅持以經濟林果產業發展為抓手,不斷加大林業重點生態政策項目向貧困鄉鎮傾斜力度,科學選擇適宜當地發展的特色優勢林果樹種
  • 荔波黎明關水族鄉:特色產業促增收
    黎明關水族鄉將板寨壩區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的示範壩區,通過種植以百香果為主、套種其它經濟作物的方式,著力打造板寨壩區千畝百香果示範基地。引進山水貴客、荔波金投公司主導壩區百香果發展,成立板寨百香果基地建設服務工作專班,壓緊壓實企業主導、政府服務的管理模式,為百香果產業又好又快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 貴州大力實施國儲林項目帶動群眾增收
    為國儲良材 為民謀福祉貴州大力實施國儲林項目帶動群眾增收不沿海不沿邊,深處西南山區的貴州,是「兩江」上遊重要的生態屏障。而「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先天條件,決定了貴州林業肩負著生態建設和助力百姓脫貧的時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