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桐柏縣:大力發展林果經濟促群眾增收

2020-12-22 瀟湘晨報

曾賞雪花滿枝頭,今飄果香更豐收。

金秋時節,河南省桐柏縣優質富硒雪梨陸續成熟,其果實圓形、肉嫩多汁,個大品質高,口感細膩,富含有多種維生素,品嘗後讓人讚不絕口。在黃崗鎮核桃樹村萬畝富硒雪梨基地,今年剛上市,就供不應求。

這是桐柏縣大力發展林果經濟,引導群眾增加收入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桐柏縣立足山區優勢,因地制宜,引導群眾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林果、林茶、林下種植等多種產業模式,在培育生態產業、助力脫貧攻堅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在黃崗鎮核桃樹村優質富硒雪梨基地,滿山遍野套袋的富硒雪梨碩果纍纍,正在採摘果實的農戶滿臉都是收穫的喜悅。近幾年來,該鎮按照「公司+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在大金山林果種植合作社帶領下,輻射帶動連片發展近萬畝優質富硒梨套種花生基地。目前該基地富硒雪梨畝產4000斤,收入8000元左右,林下套種花生一畝增收1000元左右。該基地引導當地貧困戶進入基地務工,將貧困戶變為產業工人,帶動當地貧困農戶500多人,每人每年可收入6000元。

(通訊員 楊玉紅 賈德軍)

【來源:中國縣域經濟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張掖市大力發展林果產業助力脫貧攻堅
    我市大力發展林果產業助力脫貧攻堅每日甘肅網12月7日訊據張掖日報報導(記者錢曉萍)近年來,我市林業系統堅持以經濟林果產業發展為抓手,不斷加大林業重點生態政策項目向貧困鄉鎮傾斜力度,科學選擇適宜當地發展的特色優勢林果樹種
  • 鶴壁市山城區:以金融「貸動」促增收、穩脫貧、保小康
    今年以來,山城區把金融扶貧作為扶持產業發展和帶動群眾脫貧的有效支撐,始終聚焦資金高效利用,精準落實貧困戶小額信貸和企業扶貧信貸政策,實現金融「貸動」促增收,奮力譜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篇章。 一、穩定政策促增收。堅持後脫貧時代金融扶貧策落實不動搖。依託金融扶貧政策「四大體系」和「三級」金融扶貧機構,持續加大政策落實力度。一是摸家底、大兜底。
  • 南陽市桐柏縣:農民學校讓群眾富了「腦袋」鼓起「錢袋」
    靈活教學「接地氣」按照鄉黨委的統一部署,城郊鄉16個村把農民學校設在村部會議室,在授課時,改變傳統「大水漫灌」的教學模式,採用「精準滴灌」的授課方式,晚飯後在村部集中授課,農忙時走進田間地頭現場教學,農閒時帶領有發展特色種植意願群眾到外地參觀學習,農忙時邀請專家到村入戶指導。
  • 瓜州:特色林果豐富群眾「果盤子」
    在園區裡不僅有火龍果、香蕉、獼猴桃、木瓜、百香果等熱帶水果也陸陸續續搬進了這個新家,開花結果,在寒冷的冬日為群眾送去一絲甘甜,沁人心田。瓜州縣西湖鎮田園綜合體高標準日光溫室大棚中特色水果種植為全縣設施林果業探索發展邁出了關鍵一步,相比其他產業,火龍果帶來的高收入,讓康俊芳收穫了沉甸甸的「幸福」。
  • 貴州大力實施國儲林項目帶動群眾增收
    為國儲良材 為民謀福祉貴州大力實施國儲林項目帶動群眾增收不沿海不沿邊,深處西南山區的貴州,是「兩江」上遊重要的生態屏障。而「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先天條件,決定了貴州林業肩負著生態建設和助力百姓脫貧的時代使命。
  • 和碩縣:發展庭院經濟 村民不出門也能增收致富
    抱著對新生活的美好嚮往,和碩縣烏什塔拉鄉沙梁灣村返鄉村民馬琛藉助庭院整治的大好契機,搶抓農事,發展庭院種養殖增加收入,從此在家就能把錢掙,日子過得有滋有味。沙梁灣村村民馬琛五年前就外出務工,養家餬口。去年回鄉後發現村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家家戶戶的庭院裡滿是瓜果蔬菜和家畜,既豐富又整潔,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 河南方城:美麗鄉村,美了生活
    近年來,方城縣袁店回族鄉堅持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不斷拓展農村增美、農民增收有效途徑,著力推進鄉村振興,一幅幅美麗鄉村新畫卷徐徐展開。林果產業是袁店回族鄉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重點產業之一,通過採取政府引導、示範帶動、效益牽動、技術推動等措施,助推林果產業持續快速發展,真正把好風景變成「好錢景」。 「俺搬到這山上種果樹已經有三十多年了,現在已經有175畝,主要是杏、桃、李梅、板慄等。一年到頭,也有不少收入。」種植大戶馬桂甫說。
  • 方城縣清河鎮第一書記王明建:抓黨建助發展 促群眾脫貧困
    三年前,工作於縣菸草公司的王明建被組織部委派到清河鎮雙河村任駐村第一書記以來,他一心撲在工作上,抓黨建促脫貧攻堅,想辦法發展經濟,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讓村民富起來。自從第一書記到雙河村後,雙河村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他帶領村「兩委」人員,積極學習黨的政策,抓黨建實現了規範化、制度化,精準扶貧戶的信息核實準確無誤。
  • 全國首家村級紅二十五軍長徵主題展覽館在南陽桐柏縣建成開館
    6月12日,一名年過七旬的老黨員,在參觀完位於河南省南陽市桐柏縣新集鄉磨溝村的紅二十五軍長徵轉戰南陽展覽館後,心情格外激動。 桐柏縣是當年紅二十五軍長徵轉戰南陽的第一站,對這支先期到達陝北迎接黨中央的「長徵先鋒」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意義。紅二十五軍到達桐柏縣境內後,決定初步目的地由桐柏山區向伏牛山區轉移;設立了臨時軍部,分析了敵情,做出了正確的戰略選擇。
  • 【交通扶貧】交通打頭陣 產業強支撐 就業促增收
    黑水縣位於四川省西北部,地處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腹心,是深度貧困地區,貧困點多、面廣、程度深、易反覆,交通滯後是制約縣域經濟發展的最大瓶頸。近年來,在交通運輸部的大力關心支持下,黑水縣堅持交通打頭陣、產業強支撐、就業促增收,脫貧攻堅取得階段性勝利。黑水縣平均海拔3544米,面積4356平方公裡,轄3個鎮14個鄉123個村5個居委會,共6.2萬人。
  • 勤政公心贏公信 發展產業促增收 —尼西鄉新陽村村主任上吹批
    看田、看路、看村民,找發展「路子」是他一年四季的生活常態。入戶走訪,對群眾家中的牛羊雞等家禽上心,哪家田埂塌方,哪裡道路出現問題,鄰裡出現糾紛……上吹批都第一時間帶領村委會及時處理,切切實實把群眾掛在心上,實實在在為群眾解難題,謀出路。經過多年的工作,上吹批在村民心中的分量越來越重,「上吹批主任是位很有公心的人,從來以村集體利益為重,老百姓對他也很是信服。
  • 旺蒼縣嘉川鎮落實防控不鬆勁搶抓經濟促發展
    008450030/2020-02639 關 鍵 詞 旺蒼縣嘉川鎮落實防控不鬆勁搶抓經濟促發展
  • 赫章縣如何發展特色產業,持續穩定促農增收?這個新聞發布會給出答案
    「2020年,赫章縣大力發展以核桃為代表的經果林產業、以半夏為代表的中藥材產業、以香蔥和食用菌為代表的蔬菜產業和以生豬和蛋雞養殖為主的生態畜牧業四大產業體系,惠及3.6萬戶14.91萬農民群眾,實現戶均增收9000元。」。
  • 魯山縣堯山鎮:「馬路經濟」成為助貧增收新亮點
    河南經濟報記者 吉娜 通訊員 雷小軍 喬金磊7月29日,驅車行走在堯山鎮,與綠樹紅花秀美景色相伴的是入眼可見的道路兩旁鱗次櫛比的各色攤位,入耳可聞的此起彼伏的各種叫賣之聲,「馬路經濟」成為貧困群眾增收新亮點。
  • 長葛市後河鎮:扭住穩定增收「牛鼻子」 鼓起貧困群眾「錢袋子」
    發展產業促增收。通過產業搭橋、企業指導、農戶受益的方式,建設佔地58畝的產業扶貧基地,其中6戶貧困戶貸款聯合承包了1個蔬菜大棚,目前已經收到了收益金,增加了收入,嘗到了甜頭。 小額貸款政策促增收。
  • 河南如何走出產業扶貧特色之路?
    ·特色農業打造優勢特色品牌  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四優四化」為重點,大力發展優質小麥、花生、草畜、林果等十大優勢特色農業,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打造優勢特色品牌,促進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脫貧。
  • 岑鞏天星:大力發展太子參種植 拓寬群眾致富路
    「今年我和村民楊治松合作,把這100餘畝老茶園開挖整理出來種太子參,老百姓第一年不收取租金,種完太子參後馬上又套種上油茶,發展雙產業。太子參種植、除草、施肥、收穫及油茶種植、管理這些我們都找周邊的老百姓來做,這一年下來要幾千個活路(工人)。」太子參種植戶簡世銀介紹道。
  • 荔波黎明關水族鄉:特色產業促增收
    今年以來,荔波縣黎明關水族鄉緊緊圍繞產業革命「八要素」,全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大力打造農旅一體化發展模式。與此同時,積極探索農旅一體化發展模式,將壩區產業發展和當地紅色旅遊結合起來,帶動更多群眾增收致富奔小康。吉爾斯水家桑羊德門養殖項目是黎明關水族鄉於2019年12月引進貴州省吉爾斯循環農業有限公司實施的項目。
  • 霑益炎方:發展綠色經濟 打造大健康產業
    自撤縣設區以來,炎方鄉農業產業發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業生產從「靠天吃飯」向質量興農、綠色興農、科技興農全面轉變,農業經濟從「以糧為綱」向糧食、經作轉變。2019年,炎方鄉黨委、政府堅持走綠色產業發展道路,不斷找準農業產業發展方向,科學規劃產業布局,按照「東作農田西花園,南植『金豆』北果香」的發展思路,大力發展「一草一木三朵花,四片葉子兩個金疙瘩」綠色產業(一草:即中草藥,一木:即紅豆杉,三朵花:即萬壽菊、油菜花、鮮切花,四片葉子:即烤菸、銀杏、工業大麻、蔬菜,兩個金疙瘩:即馬鈴薯、土雞蛋),全鄉形成了以銀杏、紅豆杉、工業大麻、烤菸、山地牧業等特色產業與傳統產業交織互補的產業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