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章縣如何發展特色產業,持續穩定促農增收?這個新聞發布會給出答案

2020-12-16 天眼新聞

「2020年,赫章縣大力發展以核桃為代表的經果林產業、以半夏為代表的中藥材產業、以香蔥和食用菌為代表的蔬菜產業和以生豬和蛋雞養殖為主的生態畜牧業四大產業體系,惠及3.6萬戶14.91萬農民群眾,實現戶均增收9000元。」。12月16日,赫章縣舉行「發展壯大特色產業持續穩定促農增收」新聞發布會,赫章縣政府督查專員金進向記者介紹。

發布會上,金進對2020年赫章縣產業發展情況做了總結。

2020年,赫章縣縣共完成各類農產品種植141.6萬畝,其中馬鈴薯65.73萬畝、蔬菜(含辣椒)30.31萬畝、食用菌3210畝(萬棒)、桑樹5萬畝(其中改造1.5萬畝)、茶葉5200畝、其它蘋果、李子、櫻桃等經果林13.51萬畝、中藥材15.89萬畝;豆類、蕎麥、向日葵、高粱等其它作物10.32萬畝。

赫章核桃

2020年,全縣蛋雞、生豬、食用菌等項目分紅資金3527.96萬元,覆蓋貧困戶9796戶41785人。

2020年,全縣共計投入各類財政資金10.5億元用於農業產業發展。

2020年,全縣累計銷售農產品13.49萬噸,銷售額16.15億元。

赫章縣是「開發扶貧、生態建設」畢節試驗區的發祥地,境內山高坡陡、溝壑縱橫、物產豐富、生態良好,造就了「一山有四季、十裡不同天」的獨特氣候和優質、生態的農特產品。

赫章半夏

近年來,赫章縣大力推進「農產富縣」戰略,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口碑良好的農特產品,赫章核桃品種優良、赫章香蔥品質上乘、赫章可樂豬遠近聞名、赫章半夏量多質好、赫章雞蛋營養豐富。

在回答記者提問「今冬明春赫章將發展壯大哪些特色產業,目前進展如何」時,赫章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嶽遠春說,赫章縣立足於資源稟賦、產業發展基礎,以穩定糧食生產為前提,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緊扣產業發展「八要素」,瞄準「五個三」,推進「四大產業」體系提質增效,鞏固提升特色產業扶貧成果,大力發展山地特色高效農業。

赫章縣松林坡鄉香蔥基地

「目前,完成蔬菜種植4萬畝、中藥材1.5萬畝、早熟馬鈴薯3萬畝、食用菌0.03萬畝(300萬棒)、飼草3萬畝。備足春耕生產物資6.38萬噸,其中馬鈴薯等種子2.66萬噸,化肥3.7萬噸、地膜0.0215萬噸。同時,做好在田作物的除草、施肥、剪枝等方面的田間管理,抓好農業生產安全工作。」嶽遠春介紹。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王星

編輯 顧野靈

編審 李凱

相關焦點

  • 河南如何走出產業扶貧特色之路?
    如何走出河南產業扶貧特色之路?如何確保貧困群眾短期能脫貧、中期能致富、長期可持續?11月18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河南省「決戰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系列新聞發布會——產業扶貧專場,介紹河南省產業扶貧相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 耒陽大和圩鄉:發展「特色蔬菜」產業 讓貧困戶穩定增收
    紅網時刻衡陽3月23日訊(通訊員 何佳峰 李秋良 記者 石珊)抓緊農時育苗施肥、平田整地……3月21日,在耒陽市大和圩鄉樟田村綠康種植合作社的蔬菜和藥材基地,一派繁忙的春耕生產景象。與往年春耕生產不同的是,該村扶貧工作隊隊員時刻叮囑大家分散勞作,在努力做好生產管理的同時也要做好疫情防控。
  • 吳英傑:立足本地實際發展特色產業 確保群眾穩定可持續增收
    他強調,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將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及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與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開發、西藏工作的重要論述結合起來,緊緊圍繞推進新時代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繼續發揚連續作戰的優良作風,立足實際發展特色產業,確保群眾穩定可持續增收,紮實鞏固拓展好脫貧攻堅成果,積極配合省際間交叉考核工作,用實際行動體現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絕對忠誠
  • 荔波黎明關水族鄉:特色產業促增收
    今年以來,荔波縣黎明關水族鄉緊緊圍繞產業革命「八要素」,全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大力打造農旅一體化發展模式。「公司十合作社十農戶」的利益聯結模式,直接帶動當地243戶930人(其中貧困戶137戶540人)參與就業、增收致富。與此同時,積極探索農旅一體化發展模式,將壩區產業發展和當地紅色旅遊結合起來,帶動更多群眾增收致富奔小康。吉爾斯水家桑羊德門養殖項目是黎明關水族鄉於2019年12月引進貴州省吉爾斯循環農業有限公司實施的項目。
  • 四川廣安引入東部地區特色產業促增收
    四川廣安引入東部地區特色產業促增收 2020-12-21 13:54:48 參與互動   四川廣安引入東部地區特色產業促增收
  • 【關注「河北省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新聞發布會③】張北縣:四大...
    4月2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河北省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新聞發布會。圖為發布會現場。  在4月21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河北省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的新聞發布會上,張家口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北縣委書記郝富國介紹說,作為曾經的河北省十個深度貧困縣之一,張北縣把發展產業作為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把產業聚集和就業擴面作為主攻方向,實現了產業精準全覆蓋、穩定増收可持續的目標,達到了「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的目的。
  • 河北灤州:特色種植助農冬閒增收
    近年來,河北省灤州市榛子鎮注重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結合市場需求,引導和鼓勵農民在冬閒時節利用現代設施農業的優勢發展特色香菇種植,通過「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模式擴展銷售渠道,有效帶動種植戶冬季增收。近年來,河北省灤州市榛子鎮注重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結合市場需求,引導和鼓勵農民在冬閒時節利用現代設施農業的優勢發展特色香菇種植,通過「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模式擴展銷售渠道,有效帶動種植戶冬季增收。
  • 滴滴啟動「橙心助農」計劃 助力鄉村振興農民增收
    1月7日,滴滴旗下社區電商橙心優選發布橙心助農計劃,建立促生產、保流通、助消費的扶貧助農體系,助力鄉村振興和農民增收。目前,橙心優選小程序已上線「橙心助農」專區,實現全國貧困縣200多種助農產品的對接銷售,「從鄉野到餐桌,消費扶貧,讓每一份耕耘都有收穫。"
  • 鄭州市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之產業扶貧專場
    歡迎參加由鄭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的新聞發布會。產業扶貧是貧困地區內生發展活力和動力的「推進器」,是脫貧攻堅穩定和持續發展的根本路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產業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
  • 赫章縣輔處鄉打造萬畝維C之王——小產業大發展助力脫貧攻堅
    近日以來,地處烏江發源地的赫章縣輔處鄉,田間地頭呈現出一番豐收的景象。刺梨、辣椒、半夏、烤菸、桑葉等產業都已經到了採收期,到處都是農民們忙活的身影,臉上都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據了解,輔處鄉為加快轉變產業支撐不足、群眾收入單一、脫貧致富門路狹窄的困境局面,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產業結構調整「八要素」,下大力氣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掀起產業結構調整高潮,努力實現村村有特色產業,戶戶有增收門路,確保貧困戶實現產業扶貧全覆蓋,穩定增收脫貧。刺梨是該鄉推動產業結構調整的一個主打產業。
  • 宜秀區羅嶺鎮妙山村:發展特色產業,助力脫貧增收
    宜秀區羅嶺鎮妙山村:發展特色產業,助力脫貧增收
  • 肇東發展特色產業帶動貧困群眾增產增收
    加快推進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產業項目4個,發展扶貧車間2個、省級扶貧龍頭企業3個;在綏化恆大文化旅遊康養城項目區建立扶貧就業創業基地,開發扶貧商鋪110個;外出務工3409人,公益崗位就業2257人;特別是通過創新昌五鎮直播小鎮、姜家鎮扶貧市場、人大代表訂購、政協委員認購等消費扶貧方式,建設宋站鎮合勝村笨雞肉羊、鐵西村中藥材、肇東鎮萬有村豬場、德昌鄉育民村木耳等扶貧產業基地,實現「蓋被產業」雨後春筍、「
  • 拓寬致富好門路 特色農業促增收
    在延安市蘋果、小麥等傳統農作物喜獲豐收的同時,特色農業也倉箱可期。食用菌、花卉栽種植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注入了新活力,也拓寬了農民的致富好門路。 十月的延安,老百姓談農事、曬幸福,喜上眉梢說豐年。在寶塔區河莊坪鎮萬莊村的特色食用菌栽培基地,香菇、靈芝、黑木耳喜獲豐收。靈芝種植大棚裡,養殖戶李軍正小心翼翼地呵護著他的「寶貝們」。
  • 我市召開發展現代特色農業新聞發布會
    12月10日 ,我市召開發展現代特色農業新聞發布會,市農業農村局領導介紹了北流市現代特色農業發展情況。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股室負責人,市農業企業代表,以及市對外宣傳和新聞管理中心、市委網信辦、市廣播電視臺、大美北流客戶端記者出席新聞發布會。
  • 白銀:強產業 促振興 摘窮帽
    白銀:強產業 促振興 摘窮帽新甘肅·甘肅農民報記者 侯小寶「全市37.06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302個貧困村全部退出、5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80萬白銀人民將以昂揚的姿態步入全面小康社會12月8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白銀市委書記蘇君如是說。近年來,白銀市堅持把精準脫貧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一手抓產業發展,一手抓鄉村振興,徹底甩掉了「窮帽子」。聚焦重點 全面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
  • 白銀會寧:冬小麥種植促增收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會寧縣党家峴鄉依託區域優勢,圍繞產業興旺下功夫,按照「穩定面積、改善品質」的要求,努力將冬小麥打造成為特色產業,有效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助力群眾實現小康夢。小雪雪滿天,來年必豐年。
  • 紅花崗區海龍鎮:搶抓農時促春播 產業發展固成效
    當前正值一年中農作物播種的最佳時期,海龍鎮搶抓農時、積極生產,全力推進春耕春播工作,大力支持特色產業發展,為今年農業增產增收打下堅實基礎,不斷鞏固脫貧成果。  清明前後,正是水稻育苗的最好時節,海龍鎮貢米壩區的田間地頭理一派繁忙。
  • 長葛市後河鎮:扭住穩定增收「牛鼻子」 鼓起貧困群眾「錢袋子」
    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的工作中,後河鎮對症下藥,靶向治療,始終把如何鼓起貧困人口的「錢袋子」作為工作重點,開對「藥方子」,拔掉「窮根子」,千方百計解決「怎麼扶、如何退」的問題。 發展產業促增收。
  • 陽曲縣搭上電商「快車」助農增收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為推動解決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下農副產品的銷售問題,穩定脫貧群眾增收渠道,夯實扶貧產業發展基礎,進一步增強帶貧益貧能力,陽曲縣以打造優質農產品為目標,積極搭建合作平臺,著力搶抓電商發展機遇,全面加快陽曲特色農產品發展新步伐。
  • 一平浪鎮:5千餘畝晚秋作物套種促農增收
    目前,該鎮烤菸地裡套種的5300畝晚秋作物長勢良好,種植的花豆、無筋豆、大豆、白菜陸續上市,拓寬了群眾的增收路。此前,為實現晚秋作物生產提質增效,一平浪鎮按照「糧經並舉、穩定面積、優化結構、強化科技、提高效益」要求,認真總結近年來晚秋作物生產經驗,根據全鎮14個村(社區)的自然條件和產業優勢,因地制宜,在種煙村(社區)創新套種模式,重點抓好烤菸生產後套種市場前景好的蔬菜等作物的種植,最大限度促農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