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強產業 促振興 摘窮帽
新甘肅·甘肅農民報記者 侯小寶
「全市37.06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302個貧困村全部退出、5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80萬白銀人民將以昂揚的姿態步入全面小康社會。」12月8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白銀市委書記蘇君如是說。近年來,白銀市堅持把精準脫貧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一手抓產業發展,一手抓鄉村振興,徹底甩掉了「窮帽子」。
聚焦重點 全面實現「兩不愁三保障」
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近年來,白銀市持續推進「3+1」衝刺清零和「5+1」鞏固提升行動,在農村飲水、醫療衛生、住房安全等方面,集中解決了一批老大難問題。
白銀市紮實推進農村危舊房改造,2016年以來,完成危房改造2.65萬戶,農村危房清零任務全部完成,部分特困戶僅花了1萬元就住進了新家。通過自來水入戶、建設集中取水點等方式,白銀徹底解決了123.23萬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在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等政策的幫助下,村民看病難不再是問題,目前,全市3.54萬名慢性病患者、1.93萬名常見病患者被納入到「一人一策」健康幫扶,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保率達100%。
突出特色 農業產業體系拉開架勢
產業扶貧是穩定增收的根本之策。近年來,白銀市立足資源稟賦,培育形成了牛、羊、菜、果、薯、藥和小雜糧、黑毛驢、水產養殖、文冠果「十大特色產業」。通過開展「破三弱、強造血」「兩園兩率兩節點」等產業脫貧行動,建成脫貧產業園330個、特色產業園403個。在「扶貧抓產業、產業抓覆蓋、覆蓋抓達標、達標抓效益」的發展模式下,每家每戶都有了「旱澇保收」的增收渠道,貧困戶依託產業實現增收3165元。
產業融合發展才能走得更遠。白銀市通過大力實施新興經營主體培育、農產品加工業提升和品牌創建行動,有效構建了企業、農戶、市場一體化,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的全產業鏈。目前,這裡已引進新疆潤豐、陝西海升等一大批龍頭企業443家,建成家庭農場1839家;謀劃建設10個百億級農業產業鏈、6個甘味品牌、5個萬畝牧場、4個綠色生態示範帶(地),會寧小雜糧、靖遠羊羔肉、景泰戈壁魚蝦、平川黑毛驢等一批「銀字號」產品享譽全國。
補齊短板 有序有效銜接鄉村振興
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體,銜接轉換至關重要。為確保兩大戰略接力跑的「衝刺交棒」與「起步接棒」,白銀市認真落實「四個不摘」要求,抓好產業、就業和易地搬遷後續幫扶,進一步完善鄉村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加快完善村鎮規劃,補齊短板,不斷夯實鄉村振興基礎。
白銀市以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每年將20%的行政村打造成美麗鄉村和環境整潔村,紮實開展廁所革命、垃圾革命、風貌革命和生態綠化,著力改善人居環境,全面提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大力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打造白銀區「六朵金花」,湧現出了會寧縣丁家溝線川、靖遠縣水韻獨石、平川區古村落小黃灣等一批特色獨具、鄉愁濃鬱的田園綜合體和美麗鄉村。同時,不斷完善鄉村治理機制,培育文明鄉風、時代新風,真正讓農村既有顏值又有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