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強產業 促振興 摘窮帽

2020-12-14 每日甘肅

白銀:強產業 促振興 摘窮帽

新甘肅·甘肅農民報記者 侯小寶

「全市37.06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302個貧困村全部退出、5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80萬白銀人民將以昂揚的姿態步入全面小康社會。」12月8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白銀市委書記蘇君如是說。近年來,白銀市堅持把精準脫貧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一手抓產業發展,一手抓鄉村振興,徹底甩掉了「窮帽子」。

聚焦重點 全面實現「兩不愁三保障」

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近年來,白銀市持續推進「3+1」衝刺清零和「5+1」鞏固提升行動,在農村飲水、醫療衛生、住房安全等方面,集中解決了一批老大難問題。

白銀市紮實推進農村危舊房改造,2016年以來,完成危房改造2.65萬戶,農村危房清零任務全部完成,部分特困戶僅花了1萬元就住進了新家。通過自來水入戶、建設集中取水點等方式,白銀徹底解決了123.23萬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在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等政策的幫助下,村民看病難不再是問題,目前,全市3.54萬名慢性病患者、1.93萬名常見病患者被納入到「一人一策」健康幫扶,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保率達100%。

突出特色 農業產業體系拉開架勢

產業扶貧是穩定增收的根本之策。近年來,白銀市立足資源稟賦,培育形成了牛、羊、菜、果、薯、藥和小雜糧、黑毛驢、水產養殖、文冠果「十大特色產業」。通過開展「破三弱、強造血」「兩園兩率兩節點」等產業脫貧行動,建成脫貧產業園330個、特色產業園403個。在「扶貧抓產業、產業抓覆蓋、覆蓋抓達標、達標抓效益」的發展模式下,每家每戶都有了「旱澇保收」的增收渠道,貧困戶依託產業實現增收3165元。

產業融合發展才能走得更遠。白銀市通過大力實施新興經營主體培育、農產品加工業提升和品牌創建行動,有效構建了企業、農戶、市場一體化,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的全產業鏈。目前,這裡已引進新疆潤豐、陝西海升等一大批龍頭企業443家,建成家庭農場1839家;謀劃建設10個百億級農業產業鏈、6個甘味品牌、5個萬畝牧場、4個綠色生態示範帶(地),會寧小雜糧、靖遠羊羔肉、景泰戈壁魚蝦、平川黑毛驢等一批「銀字號」產品享譽全國。

補齊短板 有序有效銜接鄉村振興

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體,銜接轉換至關重要。為確保兩大戰略接力跑的「衝刺交棒」與「起步接棒」,白銀市認真落實「四個不摘」要求,抓好產業、就業和易地搬遷後續幫扶,進一步完善鄉村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加快完善村鎮規劃,補齊短板,不斷夯實鄉村振興基礎。

白銀市以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每年將20%的行政村打造成美麗鄉村和環境整潔村,紮實開展廁所革命、垃圾革命、風貌革命和生態綠化,著力改善人居環境,全面提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大力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打造白銀區「六朵金花」,湧現出了會寧縣丁家溝線川、靖遠縣水韻獨石、平川區古村落小黃灣等一批特色獨具、鄉愁濃鬱的田園綜合體和美麗鄉村。同時,不斷完善鄉村治理機制,培育文明鄉風、時代新風,真正讓農村既有顏值又有氣質。

相關焦點

  • 甘肅白銀苦瘠之地廣育「特色農產」 37萬人多徑「摘窮帽」
    甘肅省白銀市委書記蘇君表示,白銀市精準脫貧實現不漏一戶不落一人。圖為來自全國各地客商及遊人到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田間地頭體驗採摘枸杞。(資料圖) 劉玉桃 攝「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甘肅省白銀市專場新聞發布會8日在蘭州召開。
  • 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江西南昌縣政協與貧困戶齊心"摘窮帽"紀事
    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江西南昌縣政協與貧困戶齊心"摘窮帽"紀事 2020-12-04 09: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甘肅白銀:摘掉貧困「帽子」 拉開鄉村振興架勢
    白銀市委書記蘇君在甘肅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上說。 白銀市是甘肅省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所轄會寧縣、靖遠縣、景泰縣、白銀區、平川區5個縣區均為「三西」農業建設縣,會寧、靖遠、景泰3縣為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縣,平川區和白銀區為省定插花型扶持縣區。
  • 臨澤板橋鎮:黨建引領謀發展 夯實基礎促振興
    通過機構改革、幹部調整、輪崗交流、跟蹤培養等措施,加大優秀年輕幹部和「三方面」幹部選拔使用力度,抓住村「兩委」換屆契機,大力選拔思想政治素質好、道德品行好、帶富能力強、協調能力強,公道正派、廉潔自律,願幹事、真幹事、幹成事,熱心為群眾服務的優秀人員進入村「兩委」班子,鍛造引領鄉村振興的班子隊伍。  著眼創建提標整頓三個重點,不斷築牢戰鬥堡壘。
  • 精準扶貧摘窮帽 腳步鏗鏘奔小康
    作為粵桂兩省區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育工程試點縣,「十三五」期間,上林縣大力實施培育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育扶貧產業;帶動貧困戶增收脫貧,帶動貧困村發展產業;促進農村基層黨建,促進本土人才回引創業等六大行動。通過兩廣、兩培、兩帶、兩促「四兩撥千斤」,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致富帶頭人減貧帶貧路子。
  • 【交通扶貧】交通打頭陣 產業強支撐 就業促增收
    近年來,在交通運輸部的大力關心支持下,黑水縣堅持交通打頭陣、產業強支撐、就業促增收,脫貧攻堅取得階段性勝利。黑水縣平均海拔3544米,面積4356平方公裡,轄3個鎮14個鄉123個村5個居委會,共6.2萬人。
  • 扶貧日特別策劃丨吉安:產業扶貧鼓了「錢袋子」摘了「窮帽子」
    扶貧道路千萬條,產業興旺第一條。產業扶貧是脫貧的根基,只有產業的崛起,才能徹底拔掉「窮根」,摘掉「窮帽」,實現穩定脫貧。在脫貧攻堅中,吉安各地因地制宜、因戶施策,注重把貧困戶帶入產業中,將「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產業興了,山村活了,荒山綠了,農民的腰包鼓了......
  • 打造產業新業態,促宅梧鄉村振興!市政協主席馮偉華帶隊到宅梧調研
    打造產業新業態,促宅梧鄉村振興!,實地考察當地產業振興項目建設運營情況,並通過積極建言資政,勉勵山區鎮化疫情挑戰為發展機遇,堅定農旅產業發展信心,不斷提升當地鄉村振興工作水平。
  • 馬空:生態扶貧摘窮帽 苗山處處傳笑聲
    通過一次次調研,一次次思考,馬空對融水的短板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基礎設施條件差、貧困程度深、部分幹部和群眾主動意識不強。攝影/梁立明面對這些「短板」,馬空與四套班子成員充分討論,形成了破解的共識: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全縣發展大局,將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旅遊發展、新型城鎮化、生態工業和招商引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等有機結合,深入實施產業扶貧、就業扶貧、農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貧搬遷、基礎設施建設、政策兜底保障等措施。
  • 【中國的脫貧智慧】齊心摘窮帽 小康夢可期 ——宕昌縣脫貧摘帽...
    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宕昌縣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全縣工作「一號工程」,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目標,堅持問題導向,反覆找短板、強弱項、抓整改,全力以赴促脫貧、阻致貧、防返貧,推動全縣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凝心聚力抓產業自從摘掉了貧困戶帽子,宕昌縣哈達鋪鎮召藏村農民楊旭忠幹起活來都渾身有勁兒。他在哈達鋪扶貧產業園務工,每天忙忙碌碌。
  • 防城港做強「海邊山」文章 以產業振興帶動鄉村振興
    央廣網防城港7月23日消息(記者許大為)記者今天從防城港市了解到,為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防城港緊抓產業振興,按照「海邊山聯動、做特做精做優」的思路,在特色產業、精品農業和優質農業方面下功夫,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以產業振興帶動鄉村振興。
  • 「農文旅」融合促振興 ——舒城縣春秋鄉文衝村發展見聞
    「農文旅」融合促振興 ——舒城縣春秋鄉文衝村發展見聞 2021-01-08 10:11:52   來源:六安新聞網
  • 紅色革命老區黨員幹部齊心合力摘窮帽 譜寫脫貧致富動人樂章
    裕安區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舉全區之力,聚全民之智,攻堅克難,奮勇直上,譜寫出一曲齊心摘窮帽、合力拔窮根的動人樂章。陳必喜在扶貧車間檢驗產品。在脫貧攻堅全面收官的關鍵階段,裕安區廣大黨員幹部頻道不換,靶心不散,萬眾一心,攻堅克難,切實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落到實處,擼起袖子加油幹,彰顯共產黨人的硬核擔當。
  • 奏響鄉村振興前奏曲 推動鄰水縣脫貧攻堅與經濟社會發展互促共進
    鄰水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聚焦群眾關心關注的急難愁盼問題,傾注真情實意,投入真金白銀,用力真抓實幹,全力推進社會民生持續改善,讓群眾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鄰水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發展機遇,深入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把強縣和富民統一起來,把改革和發展聯動起來,把城鎮和鄉村貫通起來,與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統籌推進,協調發展,探索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新模式,釋放「脫貧攻堅+」乘數效應,奏響鄉村振興前奏曲,推動脫貧攻堅與經濟社會發展互促共進。
  • 白銀會寧:冬小麥種植促增收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會寧縣党家峴鄉依託區域優勢,圍繞產業興旺下功夫,按照「穩定面積、改善品質」的要求,努力將冬小麥打造成為特色產業,有效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助力群眾實現小康夢。小雪雪滿天,來年必豐年。
  • 「三個三」模式興業富民促脫貧 嶺南師院:扶貧組合拳拔掉「窮根子」
    原標題:「三個三」模式興業富民促脫貧 嶺南師院:扶貧組合拳拔掉「窮根子」「村裡的路燈越來越多,晚上新修的道路也越來越亮堂了,鄉親們在路燈下健身、跳舞。」談起幫扶後村裡的變化時,廣東湛江吳川市覃巴鎮沙田村村民譚華祥滿懷感激地說,自己也是嶺南師範學院幫扶的受益者。
  • 新聞發布會丨白銀:以嶄新的風貌 全面開啟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新徵程
    開展「破三弱、強造血」「兩園兩率兩節點」等產業脫貧行動,建成脫貧產業園330個、特色產業園403個,總結推廣「扶貧抓產業、產業抓覆蓋、覆蓋抓達標、達標抓效益」和「守住一頭子、多做幾樣子」的發展模式,讓貧困群眾種上了「搖錢樹」、拔掉了「窮根子」,每家每戶都有了「旱澇保收」的增收渠道,貧困戶依託產業實現增收3165元,佔4000元脫貧指標的79.13%。
  • 民樂縣永固鎮黨建引領助脫貧發展產業促振興
    甘肅張掖網民樂訊 民樂縣永固鎮西村黨支部在鎮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充分發揮基層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全力打造西村中藥材產業扶貧典型示範區,以「六區」建設為重點,帶動落實中藥材標準化生產基地400畝,新建中藥材扶貧加工車間一座,全力推行「三鏈富民」模式,做到了「黨建+產業+脫貧攻堅」融合發展的新模式
  • 鄉村振興中的僑界力量 ▏田坎上的「布衣書記」
    近年來,山東省僑聯積極引導和推動廣大海內外僑胞、僑商僑企和具有「僑」特色的村鎮把最美鄉愁轉化為回饋桑梓的最強動力,通過智資回歸、產業扶持、公益奉獻、嘉言懿行、宣傳推介等措施,主動融入鄉村振興、扶貧攻堅,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貢獻僑界獨特力量。
  • 準扶貧摘窮帽 步履鏗鏘奔小康——納章鎮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59名村「兩委」幹部、5名第一書記、16名駐村工作隊員、317名幫扶幹部衝鋒在脫貧攻堅最前沿,用真情、動真心、下真功夫服務引導幫扶貧困群眾,通過開展精神扶貧、扶智扶志,引導貧困群眾正確看待發展的優勢和劣勢,著力轉變「眼界不寬」「發展緊迫感不強」及「等靠要」等被動發展觀念,從根本上幫助貧困群眾挪窮窩、拔窮根、摘窮帽,激發出貧困群眾「要脫貧」「要致富」的強大信念,為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