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扶貧政策覆蓋98%貧困戶(權威發布)

2020-12-17 金臺資訊

本報北京12月16日電(記者鬱靜嫻)「產業扶貧已經成為覆蓋面最廣、帶動人口最多、可持續性最強的扶貧舉措。」在16日舉辦的國新辦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劉煥鑫介紹了產業扶貧進展成效。

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和涉農整合資金加大對產業扶貧的投入,用於產業發展的比例超過40%。支持貧困群眾發展生產的扶貧小額信貸累計發放6800多億元。

貧困地區特色產業快速發展。832個貧困縣全部編制產業扶貧規劃,累計建成種植、養殖、加工等各類產業基地超過30萬個,旅遊扶貧、光伏扶貧、電商扶貧等新模式新業態加快推進,每個貧困縣都形成了2—3個特色鮮明、帶貧面廣的扶貧主導產業。

貧困群眾收入水平大幅提高。產業扶貧政策已覆蓋98%的貧困戶。貧困勞動力在本縣內鄉村企業、扶貧車間務工的超過1300萬人,佔務工總人數近一半。在產業扶貧的有力支撐下,貧困戶人均純收入由2015年的3416元,增加到2019年的9808元,年均增長30.2%。

貧困地區產業發展條件顯著改善。扶貧產業的快速發展,為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進入貧困地區提供了載體,也加快推動了交通、物流等配套設施建設。據統計,貧困縣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2.1億畝、農產品初加工設施4.3萬座,培育市級以上龍頭企業1.44萬家,發展農民合作社71.9萬家,創建各類扶貧產業園2100多個,組建4100多個產業技術專家組,招募4000多名特聘農技員,產業發展保障更加有力、後勁明顯增強。

「通過產業扶貧,不僅形成了一系列產業聯農帶貧的有效模式,還激發了貧困群眾不等不靠、自強不息、用勤勞雙手改變生活的精神狀態。」劉煥鑫說。依託訂單生產、土地流轉、生產託管、就地務工、股份合作、資產租賃等方式,72%的貧困戶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立了緊密的利益聯結關係。70%以上的貧困戶接受了生產指導和技術培訓,累計培養各類產業致富帶頭人90多萬人。

貧困地區大多生物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良,發展特色產業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如何避免同質化競爭?「貧困地區產業發展起步晚,同質化往往體現在賣『原字號』農產品。發展農產品加工業,能夠有效促進農產品的轉化增值,拓寬市場空間。」農業農村部總經濟師、發展規劃司司長魏百剛說。

2018年以來,農業農村部舉辦20餘場貧困地區農產品產銷對接活動,幫助700多個貧困縣銷售農產品500多億元。目前,貧困縣登記農產品地理標誌800多個、認證綠色和有機農產品1.1萬個,比2012年增長4倍多,市場競爭力、影響力明顯提升。雲南省農業農村廳廳長謝暉介紹,近年來,雲南積極打好「綠色食品」牌,全省有機茶的認證面積、認證數量位居全國第一,綠色食品產業實現貧困縣全覆蓋。

《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17日 02 版)

相關焦點

  • 產業扶貧政策覆蓋98%貧困戶 建30萬個產業基地
    本報北京12月16日電 (記者鬱靜嫻)「產業扶貧已經成為覆蓋面最廣、帶動人口最多、可持續性最強的扶貧舉措。」在16日舉辦的國新辦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劉煥鑫介紹了產業扶貧進展成效。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和涉農整合資金加大對產業扶貧的投入,用於產業發展的比例超過40%。
  • 陽山2019年貧困戶退出率98.09%,如何做到的?
    陽山2019年貧困戶退出率98.09%,如何做到的?據扶貧雲系統統計,全縣2016年至2019年累計投入扶貧資金超過4.5億元,在全市八個縣(市、區)中位列第三,2019年全縣有勞動能力相對貧困戶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5793元,截至去年12月,陽山縣全部貧困戶均達到脫貧標準,98.09%的貧困戶有序退出。目前,陽山縣正在推進第二批退出工作,預計在4月底,全部貧困戶貧困村均100%退出。
  • 通許縣厲莊鄉:產業扶貧鼓起貧困戶「錢袋子」
    映象網訊(記者 崔學慶 實習生 王山峰)近幾年,通許縣厲莊鄉緊緊抓住產業扶貧這個關鍵,使產業扶貧挑起了脫貧攻堅的「大梁」,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廣大貧困戶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得到了很大提高,一批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和合作社成長起來。
  • 讓貧困戶端穩「飯碗」!長沙鋪排產業扶貧項目595個,新建就業扶貧...
    記者今日從市農業農村局了解到,唱好產業扶貧「重頭戲」,今年以來,長沙共鋪排產業扶貧項目595個,確保了有產業發展能力和意願的貧困戶至少參與1個產業扶貧項目。貧困戶家門口就業,全市新建就業扶貧車間56家,增設1200多個公益性崗位,零就業貧困家庭實現動態清零。消費扶貧放大招,今年全市預計投放12000個消費扶貧智能櫃,已先行在天心區青園街道試點投放200臺。
  • 推行五大產業發展模式 千方百計增加群眾收入——貴港市產業扶貧...
    推行五大產業發展模式千方百計增加群眾收入——貴港市產業扶貧工作掠影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貴港市積極探索、創造性開展農業產業扶貧工作,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心謀劃,摸索並創新推廣五大產業扶貧發展模式,實現了扶貧產業持續提升、帶貧成效逐步凸顯、示範引領作用進一步增強,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基礎
  • ...產業支撐 政策兜底 電商扶貧 精神脫貧追尋脫貧攻堅的「民和...
    不僅如此,民和縣投資2.295億元,扶持42058名貧困人口發展到戶產業項目,並借力扶貧產業項目,因村因戶發展葡萄種植、奶牛養殖、牛羊肉加工、犛牛養殖、馬營陳醋、油用牡丹、飼草加工、中藥材種植、肉驢養殖等十大特色產業,貧困戶「造血」功能不斷增強。
  • 從貧困戶到投入百萬當「種糧大戶」 產業扶貧中的德陽「密碼」
    江賢俊說,從老師的授課中,他除了學到農業技術知識,更了解到產業規模化發展的重要性。產業扶貧,在德陽創新走出多條路徑。是大農業企業催化的「種糧大戶」江賢俊,也可以是產業帶動就業的王小雲;是稻蝦共養基地土地流轉帶來的紅利,還可以是高坪鎮家庭農場創業園的創新實踐。當然,這裡還有更多的「密碼」。
  • 「脫貧攻堅看沂蒙」臨沂羅莊區:產業扶貧 帶動貧困戶持續增收
    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19日訊日前,走進山東太平洋印刷包裝有限公司的扶貧車間生產現場,工人們忙著對紙箱進行穿繩、打包,這條於去年開始實施的手提袋加工項目,是由29個項目產權村聯合授權臨沂市羅莊區盛莊街道辦事處,統一實施的資金託管類項目,每年資金收益固定金額20
  • 句容茅山風景區「扶貧政策」送上門
    中國江蘇網7月21日鎮江訊「原來我家老房子都快倒了,後來享受了危房改造的好政策,現在可算知道這個政策怎麼來的,標準又是什麼,感謝黨和政府讓我住上新房子。」聽完政策介紹,句容李塔村建檔立卡戶60多歲羅光宏老人激動地拉著政府工作人員說出自己知心話。
  • 民樂:產業扶貧 讓貧困戶變身產業工人
    民樂縣把「產業帶動就業,就業促進產業」作為脫貧的重要動力,依託張掖海升集團開展訂單式免費技能培訓,引導企業充分吸納貧困家庭勞動力和農村其他富餘勞動力,讓群眾就近就地就業,實現農民到新型產業工人的轉變,實現穩定脫貧。
  • 武漢市市場監管局精準扶貧助貧困戶脫貧摘帽
    武漢市市場監管局定點幫扶肖家壠村後,局黨組高度重視,每年專題研究精準脫貧工作至少兩次,成立了專門的脫貧領導機構,精準施策、逐戶幫扶,貧困戶收入逐年提高,至2019年底,所有貧困戶實現脫貧。村級集體經濟也從原來的空白,到現在每年僅光伏發電項目收入達12萬元。「這主要得益於黨的扶貧政策和武漢市市場監管局的精準扶貧。」
  • 給貧困村送去「陽光產業」——對青海光伏扶貧項目的調研
    這裡,就是國內大型百萬千瓦級光伏發電基地之一——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倒淌河鎮的光伏產業園區。在這片沙化土地面積佔比曾高達98.5%的「不毛之地」上,清潔能源如何以「光」生「金」養「綠」,助力脫貧攻堅?本報記者日前隨財政部經濟建設司黨支部「根在基層」調研組進行了實地調研。
  • 青岡探索實踐產業扶貧「2+N」方式
    東北網綏化12月16日訊(青委辦特約記者段洪偉)自脫貧攻堅以來,青岡縣以產業扶貧為主攻重點,探索實踐「2+N」方式,保障每戶貧困戶至少2項以上增收項目,最多達6個。今年,全縣產業扶貧收益資金實現1.03億元,帶動所有貧困戶戶均增收7458元、人均增收3105元。
  • 「產業扶貧」小薯尖、大產業
    2015年,譚根深家因病致貧,一家5口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2017年,父親譚伯橋,因病去世,這個打擊對譚根深來說猶如晴天霹靂。很長一段時間內,他都無法接受父親離開的現實,變得一蹶不振。家庭的羈絆,就像一把束縛他人生的枷鎖。為了幫助譚根深轉變消極思想,激發內生動力,淥口區農業農村局幫扶工作隊和幫扶幹部多次登門,苦口婆心地向譚根深宣講產業扶貧等政策。
  • 「跑步雞」、合作社……河北武邑產業扶貧築牢致富根基
    【決勝2020】「跑步雞」、合作社……河北武邑產業扶貧築牢致富根基  11月19日,中央網信辦「決勝2020」網絡主題活動河北站媒體採訪團來到河北省衡水市武邑縣。  「真散養的柴雞,吃原糧,足日齡出欄。」「京東生鮮」上幾句簡短的介紹,讓產自河北省武邑縣的「跑步雞」在今年「雙節」期間再次俏銷。
  • 大足探索黑山羊產業扶貧 帶領貧困戶發「羊財」
    新華網 劉文靜 攝  新華網重慶12月9日電(劉文靜)大足黑山羊產羔率高、肉質鮮美,是重慶大足區帶動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如今伴隨著大足黑山羊的品牌效應不斷提高,市場行情好,越來越多的養殖戶開始擴大養殖規模,發起了「羊財」。
  • 吳錫鋒率調研組到鎮遠縣開展產業扶貧調研
    吳錫鋒率調研組到鎮遠縣開展產業扶貧調研發布時間:2018-06-20   作者:朱自堂   來源: 本站原創   瀏覽次數: 內容提要: 6月
  • 「我的扶貧故事」把貧困戶當親人,把貧困戶的事當家事|都勻市交通...
    我是都勻市交通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工作人員楊曼,2017年,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後,我所結對幫扶的貧困戶是居住在平浪鎮石龍鄉共和村上壩組的羅祖芝和耿明登兩戶。因當時還未完善扶貧醫療保障報銷制度,為幫助老人解決墊付住院費的難題,我努力在多家單位協調相關手續。楊曼(右)走訪慰問貧困戶老人康復出院後,我向多方專業人士求教解決老人贍養問題的辦法,並應邀見證共和村村支兩委協調老人贍養事宜。
  • 安丘市新安街道:扶貧增收靠產業,提質增效有門路
    據了解,自2017年以來,新安街道累計實施光伏電站、扶貧大棚特色種植產業項目8個,培育出具有品牌特色的大櫻桃種植產業,累計產生項目收益94.5459萬元,每個貧困戶都有1個以上項目覆蓋,直接帶動貧困人口穩定增收,個人年收益最高增加6673元,連續收益達10年以上。設置34個扶貧公益崗位,幫助貧困群眾增加就業機會。
  • 「我的脫貧故事」好政策圓了大學夢,我從貧困戶變成扶貧幹部丨獨山...
    我叫吳澤爽,是獨山縣基長鎮水巖村村民,我曾是貧困戶子女,現在是一名扶貧幹部。  因家中上學的孩子多,2015年,我家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在駐村幹部的幫扶下,我們一家先後享受了教育資助、產業分紅等扶貧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