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樂:產業扶貧 讓貧困戶變身產業工人

2020-12-22 瀟湘晨報

民樂縣把「產業帶動就業,就業促進產業」作為脫貧的重要動力,依託張掖海升集團開展訂單式免費技能培訓,引導企業充分吸納貧困家庭勞動力和農村其他富餘勞動力,讓群眾就近就地就業,實現農民到新型產業工人的轉變,實現穩定脫貧。

眼下雖然已是寒冬,但在張掖海升集團工業化栽培智能溫室裡卻是暖意融融,在張掖海升一期番茄種植區,定植的第二茬番茄已經逐漸成熟,陸續進入採收。工人們正忙著疏花疏果,開始採摘。

張掖海升集團公司從生產定植到採收都需要大力勞動務工人員,民樂永固鎮樹莊村建檔立卡戶吳天榮2019年搬遷到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圓夢苑小區,住上了樓房,每月有了固定收入,現在夫妻倆都在海升集團上班,說起現在的變化,他們都覺得生活越來越好。

吳天榮的妻子趙雪蓮在海升已經幹了幾個月了,見到她時,正忙著給番茄疏花,從打老葉、剪秧到定植,疏花,現在她已經成了一名熟練的工人,既能每月領工資,還能照顧學生,對現在的生活她充滿信心。

像吳天榮這樣的在海升集團務工的勞動力還有很多,通過到企業就近務工,全日制上班,按月領取工資,實現穩定就業,增加收入。既幫助建檔立卡的貧困戶脫貧奔小康,也極大解決了企業的用工困難。

民樂縣依託民樂生態工業園區176家企業、縣域專業合作社以及各類經濟實體,積極鼓勵各類中小微企業、經濟實體創辦因地制宜建成「居家式」「合作社式」「廠房式」等特色扶貧車間,吸納勞動力、特別是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和生態宜居搬遷勞動力在「扶貧車間」務工,實現就地就近就業和穩定增收。至目前,全縣共建成扶貧車間33家,其中在園區建成「扶貧車間」15家,共吸納2365名勞動力就業,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446人。

通訊員 呂重鵬

【來源:中國甘肅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通許縣厲莊鄉:產業扶貧鼓起貧困戶「錢袋子」
    映象網訊(記者 崔學慶 實習生 王山峰)近幾年,通許縣厲莊鄉緊緊抓住產業扶貧這個關鍵,使產業扶貧挑起了脫貧攻堅的「大梁」,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廣大貧困戶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得到了很大提高,一批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和合作社成長起來。
  • 新疆福海縣:產業扶貧增收入
    2014年,努爾巴哈提家被納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她家的貧困問題,當地政府與企業結合她家的實際情況,決定從產業上對她進行幫扶,變「輸血」為「造血」,幫她打開致富之門。 「剛開始引導努爾巴哈提走出來學技術的時候,她有很多顧慮,擔心不能很好地適應工作環境,在我們的引導下,她終於鼓起勇氣來到廠裡工作,現在各方面都挺好的。」
  • 產業扶貧政策覆蓋98%貧困戶 建30萬個產業基地
    本報北京12月16日電 (記者鬱靜嫻)「產業扶貧已經成為覆蓋面最廣、帶動人口最多、可持續性最強的扶貧舉措。」在16日舉辦的國新辦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劉煥鑫介紹了產業扶貧進展成效。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和涉農整合資金加大對產業扶貧的投入,用於產業發展的比例超過40%。
  • 產業扶貧政策覆蓋98%貧困戶(權威發布)
    本報北京12月16日電(記者鬱靜嫻)「產業扶貧已經成為覆蓋面最廣、帶動人口最多、可持續性最強的扶貧舉措。」在16日舉辦的國新辦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劉煥鑫介紹了產業扶貧進展成效。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和涉農整合資金加大對產業扶貧的投入,用於產業發展的比例超過40%。支持貧困群眾發展生產的扶貧小額信貸累計發放6800多億元。貧困地區特色產業快速發展。
  • 「脫貧攻堅看沂蒙」臨沂羅莊區:產業扶貧 帶動貧困戶持續增收
    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19日訊日前,走進山東太平洋印刷包裝有限公司的扶貧車間生產現場,工人們忙著對紙箱進行穿繩、打包,這條於去年開始實施的手提袋加工項目,是由29個項目產權村聯合授權臨沂市羅莊區盛莊街道辦事處,統一實施的資金託管類項目,每年資金收益固定金額20
  • 讓貧困戶端穩「飯碗」!長沙鋪排產業扶貧項目595個,新建就業扶貧...
    記者今日從市農業農村局了解到,唱好產業扶貧「重頭戲」,今年以來,長沙共鋪排產業扶貧項目595個,確保了有產業發展能力和意願的貧困戶至少參與1個產業扶貧項目。貧困戶家門口就業,全市新建就業扶貧車間56家,增設1200多個公益性崗位,零就業貧困家庭實現動態清零。消費扶貧放大招,今年全市預計投放12000個消費扶貧智能櫃,已先行在天心區青園街道試點投放200臺。
  • ...產業村長「扶貧記」丨安順市西秀區雙堡鎮軍馬村產業村長呂東君
    我們榕昕牧場的奶牛聽著音樂、喝著山泉水、還有工人做按摩。我們的企業進駐安順後,算是填補了安順市奶牛畜牧業的空白。我叫呂東君,是青島榕昕集團貴州榕昕康樂生態有限公司總經理,也是安順市西秀區新聯會理事、雙堡鎮軍馬村產業村長。
  • 天津援疆產業扶貧精準發力
    加大產業扶貧重點招商引資15.1億元,打造庫爾班扶貧手工坊帶動800人脫貧,百萬隻羊項目二期開工實現剩餘貧困戶完全脫貧,打造「和田夜市」名片經濟推動就業消費脫貧同時實施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這裡是脫貧攻堅戰的主戰場、主陣地,是中央掛牌督戰的重點。產業脫貧攻堅決戰決勝,天津援疆進入脫貧攻堅最後衝刺。
  • 從貧困戶到投入百萬當「種糧大戶」 產業扶貧中的德陽「密碼」
    江賢俊說,從老師的授課中,他除了學到農業技術知識,更了解到產業規模化發展的重要性。產業扶貧,在德陽創新走出多條路徑。是大農業企業催化的「種糧大戶」江賢俊,也可以是產業帶動就業的王小雲;是稻蝦共養基地土地流轉帶來的紅利,還可以是高坪鎮家庭農場創業園的創新實踐。當然,這裡還有更多的「密碼」。
  • 惠州惠東八維村:扶貧先扶志 貧困戶變身致富達人
    由於位置偏遠,缺少經濟支柱產業,三分之二的村民選擇外出務工,空心化嚴重,被列入省級貧困村。經過幾年的扶貧工作,八維村的變化翻天覆地。2019年底,該村全部貧困人口穩定實現「兩不愁三保障」以及「八有」要求,100%達到脫貧標準。
  • 扶貧「小香薯」變身增收大產業
    ▲西龍崗村第一書記廖曉鋒在填寫和整理貧困戶「幸福帳單」。盛夏時節,記者隨」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組來到上饒市廣信區湖村鄉西龍崗村,這裡到處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省交通運輸廳建管處副處長、駐上饒市廣信區湖村鄉西龍崗村第一書記廖曉鋒最近開始填寫和整理貧困戶「幸福帳單」,看到農戶的一項項收入,他不禁感嘆:扶貧「小香薯」,甜入農戶心。
  • 「產業扶貧」小薯尖、大產業
    2015年,譚根深家因病致貧,一家5口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2017年,父親譚伯橋,因病去世,這個打擊對譚根深來說猶如晴天霹靂。很長一段時間內,他都無法接受父親離開的現實,變得一蹶不振。家庭的羈絆,就像一把束縛他人生的枷鎖。為了幫助譚根深轉變消極思想,激發內生動力,淥口區農業農村局幫扶工作隊和幫扶幹部多次登門,苦口婆心地向譚根深宣講產業扶貧等政策。
  • 「山海協作」守望相助 廈門精準幫扶臨夏州壯大扶貧產業
    「扶貧扶長遠,長遠看產業。」記者近日跟隨廈門市委宣傳部組織的媒體團到臨夏實地採訪發現,按照「臨夏所需、廈門所能、協作見效」的原則,廈門精準引進、建設了一批扶貧車間、工廠和園區紮根臨夏,讓當地貧困戶在家門口就業脫貧的同時,也助推臨夏扶貧產業持續發展壯大,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 推行五大產業發展模式 千方百計增加群眾收入——貴港市產業扶貧...
    推行五大產業發展模式千方百計增加群眾收入——貴港市產業扶貧工作掠影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貴港市積極探索、創造性開展農業產業扶貧工作,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心謀劃,摸索並創新推廣五大產業扶貧發展模式,實現了扶貧產業持續提升、帶貧成效逐步凸顯、示範引領作用進一步增強,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基礎
  • 精準施策 實現產業扶貧與產業振興有效銜接
    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關鍵,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點,推進產業扶貧與產業振興相銜接,是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核心任務,需要及時謀劃、精準施策、創新推進。確保資產銜接,發揮產業扶貧資產最大效益。一是全面梳理清查精準扶貧以來各類扶貧資金及其形成的扶貧資產。
  • 大足探索黑山羊產業扶貧 帶領貧困戶發「羊財」
    新華網 劉文靜 攝  新華網重慶12月9日電(劉文靜)大足黑山羊產羔率高、肉質鮮美,是重慶大足區帶動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如今伴隨著大足黑山羊的品牌效應不斷提高,市場行情好,越來越多的養殖戶開始擴大養殖規模,發起了「羊財」。
  • 張谷英古鎮產業扶貧「串串香」
    張谷英古鎮產業扶貧「串串香」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通訊員 黃怡 鍾皓張谷英古鎮因600多年前遵循「耕讀繼世、孝友傳家」的隱士張谷英而得名,張氏族人聚居在5.1萬平方的連片老屋裡,傳承27代,男耕女織、阡陌交通,來過的人都知道這裡的古風新韻,卻很少有人目睹大山裡貧困的現實
  • 【農業特色產業扶貧我們在行動】五河縣雙忠廟鎮產業扶貧典型案例...
    為從根上解決貧困戶增收難題,實現持續穩定脫貧,雙忠廟鎮從發展特色產業入手,依託本鎮一家合作社為龍頭,帶動種植大戶、貧困戶發展泰國豔紅辣椒生產,實行訂單生產,開闢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產業扶貧道路。
  • 昌都市文化產業扶貧速寫
    近年來,在縣文化局的組織引導下,公司走上了「非遺+扶貧」的惠民路。    公司創始人其美次丁是嘎瑪呷瓦金銀鐵打造工藝第五代傳承人。他告訴記者:「截至目前,公司在類烏齊縣共培訓民族手工藝學徒100餘人次,其中25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學徒順利就業,有了穩定收入。」
  • 「我的脫貧故事」貧困戶「變身」產業大戶︱龍裡縣洗馬鎮哪嗙社區...
    同年,我家被評為貧困戶,列入貧困戶後,我家多了一位「親戚」——我的幫扶幹部陳有富。  認了「親戚」後,他常常到家中了解生產生活情況,鼓勵孩子讀書,指導我發展產業,種植刺梨、果樹等經濟作物,家庭經濟狀況慢慢得到改善。在政府的幫扶下,家裡兩個孩子都享受了國家的教育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