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扶貧」小薯尖、大產業

2020-12-15 湖南24小時

株洲新聞網11月6日訊(通訊員 肖霜)「300畝薯尖,每畝產量8000斤左右,每斤2元,在這上班每天還能領到150元左右的工資,年底還能根據合作社收益進行股份分紅……」望著綠油油的薯尖,淥口區朱亭鎮龍鳳村村民譚根深喜形於色。

「以前,像我這樣的貧困戶,想都不敢想能當上股東。」在株洲市淥口區朱亭鎮龍鳳村的新益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曾經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譚根深感慨萬千。現在的譚根深具備了多重身份,既是淥口區新益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股東,又是合作社的員工。

譚根深的蛻變,源自於他的不認命,源自於幫扶後盾單位因地制宜的幫扶模式。

譚根深今年44歲,因患腰椎間盤突出症,多次微創手術,勞動力不強。2015年,譚根深家因病致貧,一家5口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2017年,父親譚伯橋,因病去世,這個打擊對譚根深來說猶如晴天霹靂。很長一段時間內,他都無法接受父親離開的現實,變得一蹶不振。家庭的羈絆,就像一把束縛他人生的枷鎖。

為了幫助譚根深轉變消極思想,激發內生動力,淥口區農業農村局幫扶工作隊和幫扶幹部多次登門,苦口婆心地向譚根深宣講產業扶貧等政策。在區農業農村局幫扶責任人和駐村工作隊的出謀劃策和牽線搭橋下,聯繫了龍鳳村產業幫扶基地——淥口區新益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合作社股東會上,譚根深入股3萬元,成為合作社中的一員,憑著孤注一擲的決心開始發展產業。

與此同時,譚根深還承包了近8畝的水塘養魚、15畝水田種植優質水稻,散養了30隻雞、50隻鴨等。這些增收渠道在譚根深的產業發展之路上,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2018年,根據貧困戶生產獎補辦法,譚根深享受了貧困戶生產獎補3000元;2019年,根據貧困戶產業發展指導員制度,安排了時任蔬菜辦主任的農藝師李建河擔任他的技術指導員,上門開展技術指導和政策宣傳;2020年,省級龍頭企業株洲明揚農業科技股份公司為扶持合作社,鼓勵貧困戶增收,在合作社發放工資的基礎上每人增加20元一天;2020年,在疫情影響下,農產品的銷售出現了空前的低迷,為降低疫情影響,鼓勵譚根深樹立信心,區農業農村局向其發放了3000元的疫情補助。同時,鼓勵他學習直播帶貨,銷售自己合作社的產品。

據了解,近年來,淥口區著力開展產業扶貧,創新扶貧扶志方式方法,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為打好脫貧攻堅戰注入鮮活動力。截至目前,全區3197戶9107名貧困戶,其中有產業發展能力和產業發展意願貧困戶1095戶3777人,通過直接幫扶、委託幫扶、生產獎補等模式,實現全區貧困戶、邊緣戶享受產業幫扶率100%。

通過政策支持、龍頭帶動、自主發展產業,充分利用自身優勢並結合當地實際發展產業,譚根深正在致富的路上越走越遠。

【來源:株洲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珠醫著力產業扶貧 立體增強茂坡村「造血」能力
    產業基地提升貧困群眾「造血」能力珠海市人民醫院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促進貧困戶脫貧致富的主要抓手。為進一步擴大產業扶貧覆蓋面和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充分發揮村「兩委」在產業扶貧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按照「村『兩委』領辦、村『兩委』主管、集體與貧困群眾雙贏」的要求,著力打造綜合性扶貧產業基地,既激發了貧困戶參與產業發展的動力,又達到了增收的目的。致富帶有人鍾勇飛充分運用靈活的商業觸覺和創新的運營手段,目前扶貧產業基地發展蒸蒸日上,產業收益也節節攀升,鄉親們都打趣的稱其為「泥鰍書記」,只要有一點賺錢的機會,他馬上就能「鑽進去」把握機遇,只為了能讓貧困戶多增收一些。
  • 「實踐新論」實現「四個轉換」,促進扶貧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產業發展是富民之本。作為開發式扶貧的核心內容,產業扶貧利用「涓滴效應」,對實現貧困人口脫貧,提高貧困戶的自身發展能力發揮了重大的作用。產業在鄉村發展中同樣具有重要的作用。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 方大集團北方重工:產業扶貧的領路人
    截至2020年10月底,北方重工援建的甘肅嘉鑫鋼結構有限公司扶貧車間就業人數已達到125人,2020年9月員工人均應發工資達到4077元,北方重工用行動詮釋了產業扶貧,助力當地經濟發展的扶貧之路。  找項目:因地制宜尋找扶貧項目  為堅決響應黨中央的號召,貫徹落實甘肅省省政府和林鐸同志有關做好產業扶貧工作的要求,方大集團以產業扶貧的方式對口扶貧甘肅省臨夏州東鄉族自治縣,深入東鄉縣推進產業扶貧的工作。
  • 2020中國健康產業「陽光」獎榮譽榜單隆重揭曉
    2020年9月26日,由數位化智庫型財經媒體領跑者《21世紀經濟報導》主辦的「2020(第四屆)中國大健康產業峰會」在廣州隆重舉行。會上,隆重揭曉了「2020中國健康產業「陽光」獎」榜單。  2020中國健康產業「陽光」獎榮譽榜單  社會責任&標杆企業類  2020中國健康產業「陽光」獎——行業標杆企業獎  華東醫藥股份有限公司  獲獎理由:華東醫藥(000963,股吧)深耕專科
  • 新田黃公塘村:小紅薯成就扶貧大產業
    今日永州訊(通訊員 溫小林)「在揭牌儀式上,通過現場籤約和網絡預售,1個多小時接到了3035件紅薯粉購買訂單,由於打造了種、加、銷全產業鏈,今年紅薯產值可超200萬元,小紅薯成就了百萬大產業。」近日,新田縣驥村鎮黃公塘村扶貧車間正式揭牌開工,市委宣傳部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村第一書記周秋平興奮地介紹。黃公塘村過去無集體收入,群眾無合適的產業發展項目。
  • 精準施策 實現產業扶貧與產業振興有效銜接
    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關鍵,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點,推進產業扶貧與產業振興相銜接,是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核心任務,需要及時謀劃、精準施策、創新推進。確保資產銜接,發揮產業扶貧資產最大效益。一是全面梳理清查精準扶貧以來各類扶貧資金及其形成的扶貧資產。
  • 民樂:產業扶貧 讓貧困戶變身產業工人
    民樂縣把「產業帶動就業,就業促進產業」作為脫貧的重要動力,依託張掖海升集團開展訂單式免費技能培訓,引導企業充分吸納貧困家庭勞動力和農村其他富餘勞動力,讓群眾就近就地就業,實現農民到新型產業工人的轉變,實現穩定脫貧。
  • 昌都市文化產業扶貧速寫
    類烏齊縣雅倉嘎赤派工藝有限責任公司的文化產業扶貧,只是昌都市眾多文化產業扶貧工作中的一個縮影。    昌都市文化局黨組書記德嘎旺姆介紹說,昌都市作為文化資源較為豐富的地區,長期以來都在思考如何將文化資源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 推行五大產業發展模式 千方百計增加群眾收入——貴港市產業扶貧...
    推行五大產業發展模式千方百計增加群眾收入——貴港市產業扶貧工作掠影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貴港市積極探索、創造性開展農業產業扶貧工作,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心謀劃,摸索並創新推廣五大產業扶貧發展模式,實現了扶貧產業持續提升、帶貧成效逐步凸顯、示範引領作用進一步增強,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基礎
  • 「脫貧攻堅看沂蒙」臨沂羅莊區:產業扶貧 帶動貧困戶持續增收
    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19日訊日前,走進山東太平洋印刷包裝有限公司的扶貧車間生產現場,工人們忙著對紙箱進行穿繩、打包,這條於去年開始實施的手提袋加工項目,是由29個項目產權村聯合授權臨沂市羅莊區盛莊街道辦事處,統一實施的資金託管類項目,每年資金收益固定金額20
  • 產業扶貧政策覆蓋98%貧困戶 建30萬個產業基地
    本報北京12月16日電 (記者鬱靜嫻)「產業扶貧已經成為覆蓋面最廣、帶動人口最多、可持續性最強的扶貧舉措。」在16日舉辦的國新辦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劉煥鑫介紹了產業扶貧進展成效。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和涉農整合資金加大對產業扶貧的投入,用於產業發展的比例超過40%。
  • 廣元昭化:小果子撬動扶貧「大產業」
    2014年,塔子村將核桃產業作為富民鄉村產業之一,目前該村共種植核桃6000餘畝,其中2社種植800餘畝。與此同時,該村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出「企業 專合社 農戶」等產業發展新模式,不僅壯大了村集體經濟,農民增收效果也日益明顯。「塔子村的土壤和氣候適合種植核桃,但是以前都是我們自個小打小鬧,不懂管護技術,也沒有銷售門路,賣不出好價錢。
  • 「特色產業扶貧深度系列報導之五」薯產業:小土豆華麗轉身——甘肅...
    2018年以來,省委省政府結合甘肅實際、因地制宜確定了「牛羊菜果薯藥」六大扶貧特色產業,甘肅馬鈴薯產業發展迎來新機遇——馬鈴薯種植面積、產量持續穩定增加,品質不斷提升,產業鏈不斷完善延伸,馬鈴薯產業全面升級。
  • 河南如何走出產業扶貧特色之路?
    如何走出河南產業扶貧特色之路?如何確保貧困群眾短期能脫貧、中期能致富、長期可持續?11月18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河南省「決戰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系列新聞發布會——產業扶貧專場,介紹河南省產業扶貧相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 產業扶貧系列觀察① | 小「草」迎風長 產業「牛」起來
    產業扶貧系列觀察① | 小「草」迎風長 產業「牛」起來 2020-05-18 06: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特色產業扶貧深度系列報導之六」藥產業:開出治窮「好方子」
    【特色產業扶貧深度系列報導之六】藥產業:開出治窮「好方子」——甘肅推動實施「六大特色農業產業」精準脫貧追蹤報導之六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楊唯偉甘肅素有「中藥材產業是甘肅特色優勢產業之一。(圖片說明)隴西縣柯寨鎮張家灣村田間地頭隨處可見大片藥材種植。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張子恆然而長期以來以隴西、渭源、岷縣、宕昌等地為核心的道地藥材主產區,貧困面大、貧困發生率高,也是我省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
  • 扶貧「小香薯」變身增收大產業
    省交通運輸廳建管處副處長、駐上饒市廣信區湖村鄉西龍崗村第一書記廖曉鋒最近開始填寫和整理貧困戶「幸福帳單」,看到農戶的一項項收入,他不禁感嘆:扶貧「小香薯」,甜入農戶心。該村也屬於典型的茗洋湖水庫水源保護地,全村80%以上的土地屬於生態公益林,可用耕地只有1000餘畝,產業發展基礎很薄弱。全村90%以上的勞動力在外務工,留在村裡的大部分都是老人和兒童,加上種植傳統農作物並不怎麼賺錢,村民缺乏增收手段。「一直以來,我們村除了政策性資金之外,村集體收入基本為『零』,是典型的集體經濟『空殼村』。」
  • 「東西部扶貧協作」普安:長毛兔產業助推農戶增收
    10月22日下午,貴州東西部扶貧協作成果主題採訪活動黔西南分團走進普安縣,對盤水街道紅星村和南湖街道保衝村的兩個長毛兔養殖基地進行深入採訪。  普安縣長毛兔養殖是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對口幫扶的一個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產業項目,是普安縣「一紅一白」的主打產業,正逐漸成為支撐縣域經濟發展的增長極。
  • 新疆福海縣:產業扶貧增收入
    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她家的貧困問題,當地政府與企業結合她家的實際情況,決定從產業上對她進行幫扶,變「輸血」為「造血」,幫她打開致富之門。 「剛開始引導努爾巴哈提走出來學技術的時候,她有很多顧慮,擔心不能很好地適應工作環境,在我們的引導下,她終於鼓起勇氣來到廠裡工作,現在各方面都挺好的。」新疆豐吉爾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海霞笑呵呵地說。 功夫不負有心人。
  • 藍山扶貧故事丨消費扶貧專館:小麵條大產業 線上銷售新路子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編者按:產業興,則經濟興;產業富,則百姓富。近年來,永州市藍山縣按照「一縣一特、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和「四跟四走」的發展思路,積極探索「1234」模式,即完善扶貧產業規劃,促進貧困戶和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雙增長,健全貧困戶、村集體、企業三種模式,強化政策、資金、黨建、後勤四大保障,走出了一條發展產業促進穩定脫貧致富的特色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