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下午,貴州東西部扶貧協作成果主題採訪活動黔西南分團走進普安縣,對盤水街道紅星村和南湖街道保衝村的兩個長毛兔養殖基地進行深入採訪。 普安縣長毛兔養殖是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對口幫扶的一個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產業項目,是普安縣「一紅一白」的主打產業,正逐漸成為支撐縣域經濟發展的增長極。 紅星村養殖基地建有兔舍33棟,可容納長毛兔總量11880隻,現有兔存欄4778隻。保衝村養殖基地現有兔舍48棟,兔存欄10103隻,產值達140.4萬元,戶均增收1.23萬元。 肖廣田是紅星村的村民,由於身體殘疾、子女上學等原因導致了家庭生活困難。2017年11月,他利用政府補助的100隻成年兔和5000元的飼料從事長毛兔養殖,目前養有兔子250隻。 「從養殖到現在,賣兔子和賣兔毛已經讓我淨賺了60000多元,生活比以前好過多了,養殖長毛兔也不累,我還要繼續擴大養殖規模,增加收入。」肖廣田喜笑顏開的說。
據悉,為保證農戶收益,紅星村結合當地實際,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運營模式」,與新普科技有限公司籤訂產銷協議,公司提供培訓、種兔、飼料、藥品、提技術服務,回收兔毛按照優級毛90元/斤、一級毛80元/斤或統毛82元/斤保底收購,小兔按120元/只回收。 「在紅星村,我們還探索出了多種利益聯結機制,第一種是貧困戶用『特惠貸』資金入股小區,每年按12%保底分紅;第二種是貧困戶用幫扶資金購買100隻長毛兔,自己入駐小區養殖;第三種是貧困戶用幫扶資金2萬元購買100隻成年長毛兔和5000元飼料入股新普科技有限公司,由公司邀請能人集中代養;最後一種是農戶用土地入股分紅,這些機制有效的帶動了農戶增收。」普安縣草地畜牧中心主任鄧德偉介紹。 同樣是養殖長毛兔,但由於每個村的實際情況不同,運營模式與利益聯結機制也有所差異,紅星村和保衝村就是明顯的例子。 「以前我們採取的模式和紅星村類似,後來按照有關領導的指示精神,借鑑東部地區鄉村振興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成功經驗,按照「黨建引領、減貧帶富」的基本思路,2019年9月,我們再次投入東西部協作幫扶資金300萬元用來打造南湖街道長毛兔產業示範村,探索創新了「黨建+龍頭企業+村集體經濟合作社+農戶」的農業產業扶貧模式。」保衝村村支書張忠鎮告訴記者。
據他介紹,在新的模式下,基地由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統一管理運營,農戶通過到基地務工等方式增加收入。同時,採取「73」利益聯結模式,集體經濟合作社所獲利潤按7:3比例分配,70%用於壯大村集體經濟和擴大再生產,30%用於增加入社農戶收入,合作社幾乎覆蓋了保衝村的所有村民。 「我現在在基地上班,每個月工資是2100元,幹得好還有額外的獎勵,算下來能拿到三千多,又是在家門口,比種莊稼或者外出打工划算多了。」農戶劉麗開心的說。 據悉,普安縣已建成長毛兔養殖小區199個,長毛兔存欄18.6886萬隻,覆蓋帶動貧困戶1833戶6271人。目前,已有9個鄉鎮(街道)的養殖企業、合作社、養殖能人對796戶貧困戶提前進行了分紅,共計分紅127.36萬元。 為推動長毛兔產業在普安的跨越式發展,2019年3月24日在西城區啟動集長毛兔種兔繁育、兔毛加工、紡紗、針織、梭織、服裝為一體的長毛兔產業園建設,建成以後可以徹底消除長毛兔養殖風險高、兔毛收購價格波動大的後顧之憂。
「普安長毛兔產業的發展,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功不可沒,2018年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投入資金2744萬元,其中500萬元用於飼料補貼和兔毛保底收購,24萬元用於地瓜鎮崗坡養殖小區基礎設施建設,剩餘2220萬元用於小區建設。2019年又共計投入資金3164萬元,其中,貧困戶扶持資金1566萬元,飼料補貼和兔毛保底價收購548萬元,培訓資金50萬元,示範村建設1000萬元,這是真金白銀的幫扶,真的很感謝他們。」鄧德偉真誠地說。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劉義
見習記者 陳義編輯 胡銳編審 晏海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