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扶貧系列觀察① | 小「草」迎風長 產業「牛」起來

2020-12-19 澎湃新聞

產業扶貧系列觀察① | 小「草」迎風長 產業「牛」起來

2020-05-18 06: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作者: 許保疆 微視河南融媒中心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尤其是特色種植養殖產業,已經成為我省不少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好門路。紫花苜蓿被譽為「牧草之王」,發展苜蓿產業,對於我省調整種植業結構,推進優質草畜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我省沿黃草業帶發展勢頭良好,逐漸形成了規模發展、種養一體的產業新模式,日益成為貧困農戶實現持續穩定增收的支柱產業。

電商助農。在內黃縣首屆電商直播節上,網絡主播正在為當地農產品直播帶貨

苜蓿品質佳牛羊吃得好

「飼料好不好,養牛羊的最知道。」近日,在蘭考縣河南花花牛農牧科技有限公司紫花苜蓿基地舉行的「規模化紫花苜蓿高產高效生產技術示範暨現場測產會」現場,河南花花牛農牧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戩告訴記者。

苜蓿蛋白質含量高,是餵牛羊的好飼料。經專家組現場測產,該苜蓿基地示範田苜蓿長勢較好,病蟲害少,平均鮮草產量每畝為1700.35公斤,青乾草產量每畝為404.85公斤,按第一茬佔比35%折合年乾草產量每畝為1.157噸,呈現出優質高產的特點。

在寧陵縣石橋鎮呂新莊產業扶貧基地裡,果農種植反季水果走上致富路

蘭考縣毗鄰黃河,土壤性質主要是瘠薄沙地,偏鹼性,漏水漏肥現象突出,制約當地的牧草產量與質量。2017年,該基地與省農科院畜牧研究所「牽手」,成為「四優四化」優質牧草示範基地。

在省農科院畜牧研究所草業研究室主任馮長松團隊的指導下,該基地開展品種換代、測土配方施肥、高效適期灌溉,優化了病蟲草害高效防控、青乾草加工調製、苜蓿倒茬等技術方案,不斷加強技術成果轉化應用,有效提升了牧草產量和質量。去年,基地全年苜蓿乾草畝產達到了900公斤,粗蛋白平均達18%以上。

要想養好牛,先得種好草。優質苜蓿已經成了奶牛場的「標配」。近幾年,該基地全年生產苜蓿草產品優良率達91.5%以上,供應自有牧場的高產奶牛,奶蛋白含量達到3.48%,乳脂率達到4.18%,平均每頭年產奶量達到9.5噸。

種養一體化綜合效益高

距離苜蓿基地不遠,就是牧場的另一個核心區——奶牛養殖基地。這裡目前存欄荷斯坦良種奶牛1600頭,設有擠奶工坊、奶牛月子中心、牛犢區等。「近年來,我們致力於發展集有機奶牛養殖、生態循環牧草種植於一體的種養結合生態農牧基地。」趙戩說。

隨著進口苜蓿供應日益緊張,實現優質苜蓿本地化生產、就近供給成為我省各大牧場發展的必然趨勢。據省農業農村廳飼草站站長李鵬飛介紹,圍繞牧場周邊發展苜蓿種植,實現糞汙還田、飼草供應,可以有效緩解養殖場糞汙處理難、飼草料採購緊張的狀況,改善養殖場髒亂差的形象,進一步樹立綠色循環、生態養殖的理念,不斷完善種養一體發展模式。

遊客在尉氏縣崗李鄉扶貧產業園採摘櫻桃

種好小牧草,撬動大產業。「發展優質牧草,可以帶動養殖、加工等多個環節,可以延伸整個草畜產業鏈,帶來很好的經濟效益。」省農科院畜牧研究所所長徐照學說,隨著優質牧草的發展,畜產品質量在得到提升的同時,畜產品加工也會隨之轉型升級,將會有更多優質畜產品走上大市場。

產業有前景增收不用愁

近年來,我省大力發展苜蓿產業,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為契機,以高產優質苜蓿建設項目為抓手,持續推進黃河灘區優質草業帶建設,培育了20餘個苜蓿專業化生產企業,連片種植面積10多萬畝,全省苜蓿乾草、苜蓿裹包青貯等產品開發能力不斷加強,年產商品化苜蓿乾草約15萬噸,規模奶牛場基本實現苜蓿飼餵全覆蓋,畜牧產業前景看好。

孟津縣魏家坡古村落景區依託清代建築,走出了一條鄉村遊致富路

蘭考縣將產業脫貧作為主攻方向,推進畜牧業轉型升級與農民實現全面小康相結合,充分調動和發揮貧困群眾的主體作用,把畜牧業培育成為貧困農戶實現持續增收和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支柱產業。

記者從蘭考縣畜牧部門了解到,近年來,該縣按照「龍頭企業做兩端、農民群眾幹中間、普惠金融惠全鏈」的產業發展扶貧模式,打造雞、鴨、牛、羊、驢和飼草「5+1」產業體系,加快轉變生產方式,積極構建現代畜牧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促進畜牧業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融合化轉型升級。

「截至目前,多家涉牧龍頭企業積極參與扶貧帶貧,通過入股分紅、土地流轉、訂單收購、安置就業、直接參與等方式開展產業扶貧,直接帶動貧困戶實現增收。」蘭考縣畜牧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

編輯:微視河南融媒中心 付佳佳

√免責聲明

原標題:《微視河南:產業扶貧系列觀察① | 小「草」迎風長 產業「牛」起來》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千喜鶴:讓精準扶貧的農戶「牛起來」
    每日凌晨2點,當牛們還沉浸在貪婪「夢鄉」,工人們已緊張地忙碌起來了——鍘草、拌料、倒入飼料槽餵食……一直忙活到早上6點40分左右,牛起「床」吃過早餐,工人們這會兒才能長舒一口氣。「給牛準備餐食,也像烹飪一樣,」基地趙師傅說,第一步是配料——把乾草料鍘好,把蛋白粉、豆粕、酒糟等各種營養配料備好,然後倒入攪拌罐和著少許熱水攪拌均勻,就可以倒入食槽餵牛了。
  • 「我的扶貧故事」產業立起來 群眾富起來丨關嶺自治縣花江鎮蓮花村...
    同時,我按照 「農業要強、農村要美、農民要富」的要求,把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促鄉村振興的工作抓實、抓細,充分利用好剩餘勞動力,實行產業發展和就業幫扶「兩條腿」走路的模式,帶動貧困戶200戶,發展關嶺牛及其配套產業;真正做到扶真貧,真扶貧。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發展養牛產業讓群眾生活「牛」起來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發展養牛產業讓群眾生活「牛」起來 2020-11-16 12: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牛」勢騰飛牧歌揚——「扶貧扶產業•牧業再造突泉」工程發展...
    「去年村上給我2頭扶貧牛,現在已經繁殖到了4頭,之前賣了1頭,我不打算再賣了,留著多多繁殖,好用來養老啊!」王淑蘭意味深長地說。 寶合村是寶石鎮的養牛示範村,經過幾年的發展繁殖,目前,肉牛存欄已經達到4100餘頭,除外出務工人員,全村幾乎家家養牛,達到了人均2.6頭牛的養殖規模,成為了遠近鄉鎮裡小有名氣的養牛專業村。
  • 【牛勢牧歌】牛產業成為鄉村振興「金鑰匙」
    【牛勢牧歌】牛產業成為鄉村振興「金鑰匙」 2020-12-17 2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產業村長「扶貧記」丨安順市西秀區雙堡鎮軍馬村產業村長呂東君
    我叫呂東君,是青島榕昕集團貴州榕昕康樂生態有限公司總經理,也是安順市西秀區新聯會理事、雙堡鎮軍馬村產業村長。青島與安順是東西部扶貧對口協作城市,2016年3月,我帶領團隊在安順市西秀區雙堡鎮大壩村建了生態農牧產業園。項目總投資1.5億元,規劃用地2000畝我以奶牛生態養殖、生態休閒觀光旅遊為主線,通過產業融合,推進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經營,大大延長產業鏈。
  • 精準施策 實現產業扶貧與產業振興有效銜接
    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關鍵,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點,推進產業扶貧與產業振興相銜接,是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核心任務,需要及時謀劃、精準施策、創新推進。確保資產銜接,發揮產業扶貧資產最大效益。一是全面梳理清查精準扶貧以來各類扶貧資金及其形成的扶貧資產。
  • ——新鋼創新產業扶貧模式小記
    更讓人欣慰的是,從項目確定、培育種植再到市場銷售,這一扶貧項目已經形成「一條龍」的產業發展模式,讓鄉親們真真切切得到了產業扶貧帶來的實惠和收益。  上松村下轄9個村小組,全村有930戶3768人,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44戶140人。從2017年開始,新鋼把定點精準幫扶重點放在產業扶貧上,出資幫扶上松村委建了小龍蝦養殖基地。
  • 產業扶貧政策覆蓋98%貧困戶 建30萬個產業基地
    本報北京12月16日電 (記者鬱靜嫻)「產業扶貧已經成為覆蓋面最廣、帶動人口最多、可持續性最強的扶貧舉措。」在16日舉辦的國新辦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劉煥鑫介紹了產業扶貧進展成效。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和涉農整合資金加大對產業扶貧的投入,用於產業發展的比例超過40%。
  • 渝北:產業扶貧精準施策 村民增收「細水長流」
    人民網重慶12月18日電 一處處水果產業基地,促進了貧困戶增收;一個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帶動了貧困戶致富……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渝北區因地制宜推進「雙十萬工程」建設,通過一戶一策為貧困戶量身定製產業發展計劃,大力發展農村集體經濟,走出了一條符合渝北實際的、有特色的產業脫貧致富路,讓老百姓的腰包越來越鼓,日子越過越紅火。
  • 扶貧「小香薯」變身增收大產業
    省交通運輸廳建管處副處長、駐上饒市廣信區湖村鄉西龍崗村第一書記廖曉鋒最近開始填寫和整理貧困戶「幸福帳單」,看到農戶的一項項收入,他不禁感嘆:扶貧「小香薯」,甜入農戶心。廖曉鋒告訴記者,為了破解這一局面,扶貧工作隊與村「兩委」的黨員幹部、貧困群眾代表一起探討最適合本地種植的新興經濟作物,邀請省農科院專家到村裡調研,並多次組織黨員幹部、貧困群眾代表到鄰近的發達地區學習產業扶貧先進經驗,依託西龍崗村的高山土壤和氣候優勢,最終決定因地制宜,種植經濟效益較高的靈山「小香薯」等扶貧作物,帶動當地扶貧、脫貧、奔小康。
  • 鄭州市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之產業扶貧專場
    今天我們在這裡召開鄭州市「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系列新聞發布會,向大家重點介紹我市產業扶貧工作開展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感謝各位對鄭州市產業扶貧工作的關心和支持。下面我向大家介紹一下鄭州市產業扶貧工作有關情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產業扶貧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產業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之路」。
  • 洪河橋鎮:小小貓爪草 帶動扶貧大產業
    貓爪草,又名金花草、三散草,因其塊根酷似貓爪而得名,具有散結、消腫、清熱、解毒之功效。是一種較好的抗腫瘤、解毒、散結的藥材。 對於洪河橋鎮洪河橋村的貧困戶李培坤來說,近些年他們家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得益於鎮裡發展貓爪草種植產業,自己家種植了10多畝貓爪草,每年都獲得較好的經濟收入,他還靠著種植貓爪草摸索的經驗,開了家農資門店,日子越過越紅火。
  • 特色產業到戶 送來增收門路
    特色產業到戶 送來增收門路(決戰脫貧攻堅一線故事·我們脫貧了①)  開欄的話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12月3日召開會議,聽取脫貧攻堅總結評估匯報。已經脫貧的地方怎樣通過建立防返貧機制和發展產業持續鞏固脫貧成果?本版今起推出「決戰脫貧攻堅一線故事·我們脫貧了」系列報導,聚焦今年貧困地區的脫貧故事、奮鬥故事,敬請關注。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2019年末,全國僅剩52個未摘帽縣。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瀘水市就位列其中。今年以來,衝刺攻堅,瀘水最終實現如期脫貧,經過了什麼樣的努力?
  • 抓「三鏈」 興產業 助脫貧 陝西省分行聚焦產業扶貧再發力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通訊員 徐銘浛)產業扶貧是實現貧困人口穩定脫貧、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根本途徑。作為全省唯一的農業政策性銀行,農發行陝西省分行充分發揮政策性金融優勢,立足特色因地制宜,聚焦產業扶貧用實勁、出實招、求實效。
  • 河南如何走出產業扶貧特色之路?
    如何走出河南產業扶貧特色之路?如何確保貧困群眾短期能脫貧、中期能致富、長期可持續?11月18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河南省「決戰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系列新聞發布會——產業扶貧專場,介紹河南省產業扶貧相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 漢陰:為產業扶貧插上科技「翅膀」
    新品種給產業發展拓新路「我們合作社引進了優良肉牛品種西門塔爾,目前村裡的許多群眾已經開始養殖了。」在平梁鎮蔡家河村,村民牛少軍最先引進西門塔爾肉牛,這種牛比以前養殖的本地黃牛長得更快、體格更壯。看到西門塔爾肉牛的優勢,村裡的群眾心動了。
  • 一個都不能少|「小蘑菇」鋪就產業扶貧路 自貢自流井蘑菇產業正...
    正是靠著蘑菇產業的帶動,舒平已經實現脫貧,一家人過得其樂融融。近年來,自流井區充分發揮商會會員企業作用,以「小蘑菇」帶領貧困戶鼓起腰包,走出產業扶貧的新路徑。全區多家商會會員大力發展蘑菇產業,年銷售收入達1000餘萬元,帶動20餘戶貧困戶實現穩定高質量脫貧。
  • 「產業扶貧」小薯尖、大產業
    為了幫助譚根深轉變消極思想,激發內生動力,淥口區農業農村局幫扶工作隊和幫扶幹部多次登門,苦口婆心地向譚根深宣講產業扶貧等政策。在區農業農村局幫扶責任人和駐村工作隊的出謀劃策和牽線搭橋下,聯繫了龍鳳村產業幫扶基地——淥口區新益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合作社股東會上,譚根深入股3萬元,成為合作社中的一員,憑著孤注一擲的決心開始發展產業。
  • 「我的扶貧故事」黨建引領產業興,助農增收促脫貧|施秉縣牛大場鎮...
    我叫王忠平,2006年參加工作,歷任黔東南施秉縣牛大場鎮牛大場村文書、副主任,現任牛大場村黨支部書記。2019年,在所有駐村幹部和村支兩委的共同努力下,牛大場村實現51貧困戶全部脫貧摘帽。同時,全村產業發展日益興旺,在2020年成功入選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億元村,更加堅定了大家發展產業致富增收的信心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