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節,走進興安盟突泉縣寶石鎮寶合村,遠遠就會聽到哞哞的牛叫聲,58歲的王淑蘭屋裡屋外忙個不停。過去,王淑蘭和村中大多數村民一樣,長期靠種地維持生活,年份不好的時候,還要借錢買種子化肥。2017年,村黨支部將兩頭基礎母牛送上了門,至此讓她們一家走上了脫貧路。「去年村上給我2頭扶貧牛,現在已經繁殖到了4頭,之前賣了1頭,我不打算再賣了,留著多多繁殖,好用來養老啊!」王淑蘭意味深長地說。
寶合村是寶石鎮的養牛示範村,經過幾年的發展繁殖,目前,肉牛存欄已經達到4100餘頭,除外出務工人員,全村幾乎家家養牛,達到了人均2.6頭牛的養殖規模,成為了遠近鄉鎮裡小有名氣的養牛專業村。
養牛在自家牛舍添料加水、清理牛舍
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突泉縣聚焦「精準」二字,下足「繡花」功夫,將養殖業作為產業扶貧的重要載體, 創新實施了「扶貧扶產業·牧業再造突泉」工程,把牛產業培育為全縣的主導產業,牛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全縣牛存欄已經從2017年底的2.8萬頭發展到現在的11.2萬頭,牛產業戶覆蓋率達到27%,實現戶均2.8頭牛,帶動1.1萬農戶年增收1.3萬元,3000多貧困戶年增收1.1萬元。
突泉縣寶石鎮寶合村志坤農牧業專業合作社的牛吃飽喝足後在悠閒地曬太陽
要想產業發展好,資金是保障。為此,突泉縣通過「政府+銀行」擔保模式,破解了養殖主體融資難、貸款難問題。縣財政在銀行存入風險保證金,銀行放大5倍後為農戶貸款。按照自願申請的方式,有養殖意願群眾可向銀行申請貸款1—5萬元,其中3萬元部分農戶自付利息一釐,其餘由政府補貼支付,支持農戶發展牛、馬、驢等大牲畜。目前,全縣累計投放養牛貸款7.3億元,為全縣牛產業發展提供了堅強的金融後盾。
內蒙古綠豐泉農牧科技有限公司牛舍全景
家住突泉縣突泉鎮東信村的養殖戶高佔軍,就曾多次撥打過「120」服務中心的求診電話,每次求診都能得到及時滿意的處理。 「這個畜牧『120』真的太方便了,我家這牛有點什麼毛病,只要打個電話,半小時之內獸醫就來了,特別及時。」高佔軍禁不住誇讚到。
做大牛產業,疫病防控是關鍵。為保障產業健康發展,突泉縣成立了家畜改良診療「120」服務中心,在解決養殖戶後顧之憂的同時,也助推了突泉縣「扶貧扶產業·牧業再造突泉」工程的順利實施。自家畜改良診療「120」服務中心成立以來,已出診2.15萬人次,改良大畜3.5萬頭,全縣大畜改良率達到90%以上,通過診療為群眾減少經濟損失近億元,改良間接帶動群眾增收1.5億元。
家畜改良診療「120」服務中心
除了給養殖戶們足夠的資金、過硬的技術外,突泉縣還組建了突泉縣牛產業化聯合體,推動全縣牛產業新型經營主體抱團取暖、合作經營,切實提高全縣牛產業競爭力和綜合效益。目前,聯合體成員已發展大型企業2家、合作社61家、養殖大戶379家。
今年62歲的陳少貴,是突泉縣水泉鎮德泉村的普通村民。2019年,在鎮黨委政府的號召下,他開始與天興奶牛養殖公司合作。通過戶養企育模式,當年3月份,他將10頭3月齡牛犢領回家,經過一年的精心飼養,他又將10頭牛犢賣回了公司,除去成本,一頭牛淨掙4000元。這不,嘗到甜頭的陳少貴,今年又從公司領回了30頭牛進行飼養,他高興的告訴記者說,這又將是一筆不小的收入啊。
天興奶牛牛舍
為帶動廣大農戶積極參與到牛產業發展中來,突泉縣鼓勵企業與農戶採取放母收犢、戶養企育、合作育肥、寄牛分紅、自購自繁等「公司+合作社+農戶」五種模式,與農戶建立穩定的農企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農戶發展肉牛奶牛。
放母收犢模式,即農戶依託「牧業再造突泉」政策進行借貸,向內蒙古綠豐泉農牧科技有限公司購買已孕能繁安格斯基礎母牛,公司將基礎母牛投放給農戶養殖,並回收犢牛。截至目前,公司已發放安格斯牛4530頭,惠及合作社及農戶300餘家,每頭牛年利潤在6000元左右;戶養企育模式,即天興奶牛養殖公司將3月齡公牛犢投放到農戶家中,養到15月齡左右,由企業按照市場價格回收育肥,目前累計帶動256戶農戶,戶均年增收5000元;合作育肥模式,即公司與養殖戶籤訂育肥協議,為養殖戶提供架子牛、技術指導、飼料及防疫等服務,育成後公司負責回收,並向養殖戶分配銷售利潤,切實提高養殖戶經營效益;寄牛分紅模式,即農戶將自家的奶牛寄養在龍頭企業中,實行標準化養殖,將奶牛所得利潤與農戶進行分紅,年均每頭奶牛給農戶分紅3000元,已帶動貧困戶578戶;自購自繁模式,即一般戶享受「牧業再造突泉」貸款政策,貧困戶享受「530」小額貸款政策(即為每戶提供5萬元、3年期、零利息貸款),根據養殖戶自願,可自購、自繁、自育和市場化運作。
天興奶牛自動化擠奶車間
為了延長產業鏈條,提升產品附加值,推動牛產業能夠實現高質量發展,突泉縣鼓勵企業投資建設肉牛肉羊屠宰加工廠。走進投資1.2億元的突泉縣綠豐泉肉牛肉羊屠宰加工項目,150餘名工人在各自的崗位上忙的不亦樂乎,有的在砌築抹灰,有的在安裝設備,目前,項目主體已完成,預計11月底全部完工。建成投產後,不僅延長產業鏈條,還將提供提供150個就業崗位,並帶動醫藥、食品、包裝、運輸、維修等相關產業發展。
來源:草原雲客戶端
編輯:格日勒
審核:侯倓
聲明:轉載請註明來源於「興安廣播電視臺」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