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通訊員 徐銘浛)產業扶貧是實現貧困人口穩定脫貧、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根本途徑。作為全省唯一的農業政策性銀行,農發行陝西省分行充分發揮政策性金融優勢,立足特色因地制宜,聚焦產業扶貧用實勁、出實招、求實效。2019年以來,累計向300餘戶企業投放產業扶貧貸款66億元,積極支持貧困地區特色產業提質增效,不斷拓寬貧困人口穩定增收渠道,增強貧困地區造血能力。
聚焦服務糧油全產業鏈發展保供應
農發行因糧而生、伴糧成長,陝西省分行統籌支持政策性收儲和市場化收購,通過多元化收購保障市場收購份額。2019年以來累放糧棉油收購貸款49.74億元,積極打造和樹好「糧食銀行」品牌形象。同時,依託糧食安全和「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大力支持和推進「產購儲加銷」全產業鏈發展,實現了從以糧食購銷儲為中心,向糧食生產和購銷的產業鏈上下遊拓展;積極落實助力企業復產復工相關部署,加大對傳統米麵油、糧食精深加工等行業的信貸支持力度;為促進生豬供應,穩定市場價格,投放生豬貸款3.82億元,支持以飼料生產、生豬養殖、屠宰加工、冷鏈物流為主的生豬全產業鏈發展。特別是在疫情期間,先後發放以糧油為主的購銷儲類貸款16.98億元,既促進農民特別是貧困戶實現了增收,又保障了「米袋子」「油瓶子」「菜籃子」等民生物資的保供穩價,為戰疫、戰貧全程全力「託底護航」。
▲支持陝西糧農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全產業鏈發展。
聚焦服務特色產業鏈發展促脫貧
培育產業是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支持特色產業鏈是帶貧減貧的重要舉措。陝西省分行緊跟各級黨政農業產業政策和發展規劃,圍繞「3+X」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結合特色、因地制宜、分別發力。該行聚焦以蘋果、獼猴桃為代表的果業、以羊乳產業為代表的畜牧業、以棚室栽培為代表的設施農業三大主導產業,著力支持了一批如陝果集團、紅星美羚等產業前景好、產品輻射面廣、帶貧益貧效應突出的行業龍頭企業,並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等發展模式,延伸產業鏈、連接扶貧鏈,促進當地貧困人口增收致富。聚焦茶葉、食用菌、中藥材、富硒農產品等區域特色種植、養殖業,著力支持了北京德青源公司(金雞產業扶貧項目)、紫陽和平茶廠、平利女媧茗茶、商南金絲茶葉、山陽和風陽光生物科技(食用菌研發、生產、加工、銷售)、延安梁家河大山工貿(小雜糧加工)等民營和小微企業,通過工資收入、土地流轉、入股分紅等多重收益參與就業、創收,享受產業發展紅利,真正實現產業扶貧,「造血」富民。
▲投放8750萬元貸款支持紅星美羚羊乳產業發展。
聚焦產業價值鏈利益聯結提服務
作為政策性銀行,陝西省分行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把有效帶動貧困人口脫貧增收作為根本目標,引領全員牢固樹立「支農報國、立行為民」家國情懷,以產業價值鏈為導向,不斷創新信貸支持模式,提升金融服務水平。該行積極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高度重視與各級黨政部門、金融同業、社會團體、龍頭企業等加強協作,聚焦脫貧攻堅的政治、經濟和民生需求,持續強化政策性金融支持模式的創新與應用,探索推出重點建設基金+農村流通體系建設中長期貸款相結合的眉縣國家級獼猴桃批發市場模式,以涉農資金整合為還款來源的商洛山陽金雞產業扶貧模式,以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新型合作社與貧困戶的藍田百村產業提升項目扶貧模式,以重點建設基金+旅遊扶貧貸款相結合的寶雞大水川旅遊扶貧等一系列模式,以產業帶扶貧、擴就業、促增收,推動扶貧開發由「輸血式」「被動式」向「造血式」「聯結式」轉變,大力提升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成效。
▲信貸支持木耳香菇等食用菌產業發展。
同時,堅持「支農支小、讓利於農」原則,加大與各級財政、扶貧部門的合作力度,加快推進「政府增信」機制建設,加強與擔保公司、保險公司合作,致力於破解各類經營主體擔保難題。全面落實各級行「一把手」責任制,層層籤訂服務脫貧攻堅責任書,並實行行領導分片包幹、部門負責人重點包抓國家級貧困縣制度,強化督辦、巡察、約談、考核機制,逐級壓實扶貧工作責任。發揮機構人員優勢,建立省市縣三級行上下聯動、前中後臺各部門協同發力的高效辦貸機制,開闢防疫信貸「應急通道」和復工復產「綠色通道」,全力提升辦貸質效。堅持「融資、融智、融情、融商」服務,持續加大政銀企溝通對接力度,積極落實減費讓利政策,提前輔導幫助企業制定融資方案。大力開展定點扶貧、消費扶貧等多元化扶貧工作,組織幹部職工通過農發易購、微信群、朋友圈等多渠道累計購買和幫助貧困地區銷售洋蔥、手工掛麵、天麻等農產品總額突破293萬元,助推產銷兩旺、增收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