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後散步是潘大爺的一個習慣,2019年6月的一天,他同往常一樣,去馬路上散步,可沒想到,這一去卻再也回不來了。一輛電動三輪車撞上潘大爺後離去,還是路過的行人報的警,並撥打了120救護電話,然而潘大爺因為傷勢過重,最終搶救無效身亡。
當民警到達現場時,只留下了一灘血跡和一地的碎玻璃,因為天色已晚,事發路段沒有安裝監控攝像頭,也沒有目擊證人清楚地見到事發過程,想要找出那個肇事者,將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通過周圍的行人,民警大致了解到,有一輛三輪電動車,在事故現場停頓了一下,之後往後倒從傷者左邊繞過,揚長而去。
通過周邊的公共監控,民警只找到了一個模糊的影像,但這是否就是肇事車輛還有待考據,然而當時現場的證據已被破壞,沒有留下其他有用的證據,民警只能順著這張模糊的影像查下去。不僅警方感覺到案件調查極其艱難,受害者家屬也覺得希望不大。
沒有牌照、沒有具體特徵,調查就像是在大海撈針,然而在案發第二天,一位民警在處理另一起交通事故時,有了一個極其意外地發現!
環衛局繳來的一輛電動三輪車,外觀上與嫌疑車輛極為相似,車前擋風玻璃上用紅色油漆刷了品牌的名字,而從現場的碎玻璃渣上,也檢測出了油漆的成分。於是民警立即在市內挨家挨戶地查找這一品牌電動三輪車的經銷點,然而得到的消息卻是該品牌的車子幾年前就已經退出了宜春的市場,案件調查又陷入了僵局。
另一邊,在對紅色電動三輪車視頻追蹤的民警有了新的發現,在另一卡口抓拍中,發現了一張出現司機正面相貌的照片,然而憑現在的技術也不能辨別出對方的身份,只能模糊地看到是一個穿白色上衣的老人。不過在另一張照片上,清晰地照下了一串電話號碼。民警立即撥打了這個號碼,而這個何老闆,正是幾年前在宜春的經銷商。
何老闆告訴民警,他三年前就去吉安賣車了,幾年前的帳本、發票都銷毀了,他也不記得把車都賣給過誰,而當民警問到他,是否有人從宜春去吉安買車時,何老闆也表示記不住了。
何老闆的回答聽起來合情合理,似乎並沒有什麼問題,不過冷靜分析後,民警很快就感覺到對方似乎有所隱瞞。出現在宜春的車子印的卻是吉安的號碼,這肯定不是在宜春賣的,而一個宜春人又不太可能特意跑去吉安那邊買車,民警懷疑何老闆是不是和買車的人認識。
在民警的解釋勸說下,何老闆最終還是吐露了實情,告訴民警自己認識照片中的老人,對方跑到吉安找他買了車子,還欠著他一萬多塊錢,初步偵查後,民警於6月23日深夜,將肇事嫌疑人周立偉(化名)抓獲。
當時到達周立偉家時,民警就看到了和視頻監控中相符的紅色電動三輪車,並且車子的前擋風玻璃也碎掉了,後經檢查,車上還殘留著血跡。民警基本上就確定肇事司機就是他了。然而周立偉卻否認自己肇事逃逸,他解釋道,玻璃和血跡是他搬運木材弄的。
儘管周立偉百般狡辯、拒不承認,但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在確鑿的證據面前,最終他還是承認了自己肇事逃逸的事實。周立偉交代,當時天色已黑,他的車燈又壞了,一時沒看清楚,結果就撞上了人,當時自己一下子懵了,不知道怎麼辦就開車逃離了現場。
如果事發後周立偉沒有逃跑,而是及時報警求救,也許潘大爺不會一去不復返,而他也只需承擔經濟上的賠償,而如今潘大爺失去了生命,周立偉也將面對法律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