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德國的汽車工程師Alex Voigt在其發表的文章標題所寫的:
There Will Be Blood,We All Did Sleep.
(接下來會很血腥,因為我們都在沉睡。)
特斯拉用它的「武器」——軟體,正悄然地改變汽車圈。儘管如今看來,汽車並不能完全靠軟體定義,但很顯然,汽車廠商們的數位化轉型時代正在來到。
華為+傳統車企
打造「全場景」智慧生活
最近,
關於華為是否造車的言論一直在盛傳。
前不久,一份疑似關於華為造車的內部文件在網上流傳,其中指出:華為不造車,而是要聚焦ICT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成為智能網聯汽車的零部件提供商,並指出以後誰再建言造車,幹擾公司,可調離崗位,另外尋找崗位。
此番表態可以說是很強烈,但細看文件下面有一行小字:本文從發文之日起生效,有效期為3年。
華為自身是否造整車,今天我們暫且不論,但不難發現,華為有心利用自身的智能技術,與車企共同提升汽車的「軟」實力。
據了解,華為自2019年5月宣布成立智能汽車BU後,到2020年9月份,與30多家車企達成合作,其中大部分為傳統車企。從已經公布的華為Hi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來看,華為Hi被集中劃分出三個域控制器:智能座艙、智能駕駛、智能電動,分別對應智能座艙作業系統(HOS)、智能駕駛作業系統(AOS)、智能車控作業系統(VOS)。
有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這就意味著,華為承包了一輛智能汽車核心的基礎軟體和平臺系統,主機廠商只需聚焦在為用戶實現差異化體驗的上層應用軟體即可。
而作為一直走在時尚前沿的成都來說,
市民們就已經接觸有機會接觸到
華為應用在汽車內的智能「黑」科技啦!
據成都商報報導,12月6日,華為旗艦店在成都萬象城C館開幕。成都商報記者在店內看到,不少市民都到店親身體驗「全場景」智慧生活。
作為首款在生產階段就與華為合作的比亞迪「漢」汽車,消費者可親身坐進車裡體驗。手機就是「車鑰匙」,不僅能用手機開車門,進車後,還能將手機「託管」到車機,繼續手機上的操作,如音樂續聽、地圖繼續導航等。
其次,還可實現行程實時提醒、語音查天氣、查百科、查限行,語音開空調、關車窗……HUAWEI HiCar還可通過華為智慧生活APP,設置日常居家場景,控制生活場景下的各種智能家居產品。
華為與傳統車企的合作,
是車企與網際網路企業深度合作的體現,
但這並不是第一次。
比亞迪+滴滴
定製化造車的雙贏開局
上月,滴滴在開放日活動中聯合比亞迪,發布了行業首款定製網約車D1。
D1為車輛運營設計做了很多優化,注重內部使用空間,基於安卓深度定製的系統並為司機運營場景進行了專門的設計,在後座放了兩塊乘客娛樂用的車機屏,可以接入如唱吧一類的娛樂服務,將右側後門改為電動滑門。
比亞迪與滴滴的合作,很明顯是一個雙贏的局面。從滴滴的角度來看,D1充分考慮網約車使用場景,對於司機和乘客來說,對於滴滴平臺的體驗無疑都提升了。
對於比亞迪來說,在D1進入滴滴的體系後,比亞迪在網約車領域的地位也將大幅提升,而能夠讓更多的人接觸和體驗到品牌的車型,無形中提升了在用戶中的展示效果,更快、更高效地提升了用戶粘度。
中汽研+聯通
打造5G+遠程駕駛平臺
近日,聯通(天津)官方宣布,與中汽研(天津)汽車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於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總部籤正式籤約,雙方共同發布了5G+遠程駕駛平臺。
據悉,聯通於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園區成功搭建5G混合專網,通過5G+MEC技術將端到端時延由4G網絡的300毫秒降低至10毫秒,為高速移動場景提供有力支撐,滿足了遠程駕駛在低時延、移動性、數據速率等多方面的技術要求。
同時,雙方將繼續提升5G在車聯網領域的創新應用能力,推動完善行業標準、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構建上下遊貫通的產業鏈生態。
上汽集團+阿里巴巴、浦東新區
打造百億量級的汽車科創公司
同樣是車企與網際網路企業合作的,還有前不久發布君為大家報導的「智己汽車」。它由上汽集團、浦東新區、阿里巴巴集團三方,共同打造的全新汽車品牌。
在之前的文章中,發布君就提到過:智己汽車的定位是一家汽車科創公司,根據上汽對這一品牌的規劃,智己汽車將重構傳統汽車行業的生產模式和營銷模式,專注於產品和技術創新。
戴姆勒+英偉達、微軟
提升軟體實力
除此之外,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全球頭部車企——戴姆勒集團的執行長康林松日前透露,公司將進一步減少購買電子元器件,轉而使用人才、軟體和計算成本來取代供應商的開發成本。
戴姆勒此舉,足以見得如今汽車「軟」實力開發的重要性。
此外,戴姆勒也一直注重與網際網路科技企業的合作。據了解,為了加速智能化與電氣化,戴姆勒已投入與人工智慧技術公司英偉達的合作,專注於開發一種能夠實現自動駕駛的架構。
戴姆勒還與微軟在雲計算方面合作,而隨著戴姆勒在軟體業務上不斷發力,日後還將與多家公司建立合作關係,特別是在車內導航和信息娛樂等領域。
「微信上車」
早已成趨勢
除了最新的合作典型,其實國內的頭部網際網路企業——騰訊,早在2018年底開始研究微信的車載版。
有數據顯示,目前,已有20餘款具備微信車載版的新車上市,傳統車企和造車新勢力們都爭相讓「微信上車」。同時,奧迪、寶馬、瑪莎拉蒂等豪華品牌也都在布局搭載微信車載版。
……
正如汽車工程師 Alex Voigt其文章中說:「股東們理解並認為特斯拉已經成為世界上最有價值的汽車製造商,原因之一是反映未來利潤的軟體專有技術,而利潤就是公司的估值。」
在數字科技時代,以用戶為中心,通過數據的積累,讓用戶說話,讓數據定義產品是大勢所趨。而網際網路公司離數據更近,為了能夠造出滿足市場需求的車,汽車廠商與網際網路公司的合作可謂是雙贏選擇。
關注我們
深挖汽車猛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