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圈|福布斯:歐洲汽車行業受重創 中國車企可加大併購步伐

2021-01-09 騰訊汽車

[摘要]歐洲汽車行業遭受疫情嚴重衝擊使中國迎來併購機會,成為贏家,將受到重創的歐洲汽車製造業收入囊中。

北京時間7月6日消息,據《福布斯》報導,歐洲汽車行業遭受疫情嚴重衝擊,德國6月份銷量暴跌40%,創下30年來最低水平。業內預測也許不會有哪家公司會消失,但有些知名汽車製造商可能會因此而留下嚴重的創傷,而中國車企可能會迎來一個加大併購步伐的好時機。

中國將成為贏家,某些遭受重創的歐洲汽車製造商也許將成為中國車企的囊中之物。

即使是像法國雷諾這樣的大型製造商也可能會陷入困境,而捷豹路虎母公司塔塔可能急於與資金雄厚的中國車企達成交易,梅賽德斯-奔馳的母公司德國戴姆勒在利潤縮水之際處於守勢,但最危險的仍是英國阿斯頓·馬丁和麥拿輪這樣的小型專業豪華車製造商。

另外,在歐洲汽車製造商面對疫情衝擊之際,歐盟仍堅持普及電動汽車,雖然消費者對廉價內燃機汽車抱有很大的牴觸情緒,但這將為中國車企打開第二道防線,而後者一直渴望並願意打破這到防線。

GlobalData等行業預測機構指出,今年全球航空業將遭受巨大打擊。該公司最新預測稱,到2020年全球汽車和SUV市場將下降17.2%,至7360萬輛。

GlobalData分析師卡倫·麥克雷表示:「這是一次比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更大的一次衝擊。」但隨著下半年的到來,汽車市場將出現轉機。中國是最先遭到衝擊的國家,也是最先走出危機的國家。

中國輕型車市場5月份上漲8%,韓國市場上漲近10%。得益於政府推出的新車購買衝擊,歐洲汽車市場也開始有所改善。

德國6月銷量創30年來最低水平

儘管歐洲的汽車製造商正在走出低谷,但這種復甦也無法阻止疫情帶來的嚴重衝擊。來自歐洲最大汽車市場德國的數據顯示,6月份新車銷量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40%,至22萬輛,創下30年來最差表現。最新預測顯示,歐洲汽車銷量今年將下降近20%,比一個月前預計的30%至32%有所改善。

德國汽車管理中心主任斯特凡·布拉澤爾教授指出,歐洲汽車工業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前已陷入困境。 目前,許多汽車製造商的情況相當危急,尤其是規模較小的汽車製造商,因為歐洲和其他地區的停產導致這些汽車製造商資金耗盡。疫情加劇了業已存在的結構問題,尤其是在歐洲,產能大於需求。

布拉澤爾進一步透露,「我們在疫情爆發前已經關注的歐洲市場不再增長,因此一些公司將不得不削減產能,其中包括雷諾和菲亞特等大型製造商。日產也遇到很多困難,甚至歐洲市場份額領先的大眾也遇到了問題。但疫情過後,德國公司最終將成為贏家。」

如果能夠通過歐盟監管機構的反壟斷調查,菲亞特-克萊斯勒可能會在2021年第一季度與法國標緻雪鐵龍合併。

JATO Dynamics全球汽車分析師費利佩·穆尼奧斯也認為,將會有車企成為疫情的犧牲品,而且在疫情爆發之前,問題已經開始出現。

穆尼奧斯直言:「這個問題並不是從疫情爆發

才開始顯露,實際上汽車行業早已出現問題。大型汽車製造商在去年的利潤和銷售都不算好,中國市場停止增長。因此,在開始時處境不佳的汽車製造商已經岌岌可危,最弱的公司可能會被其他大型中國企業收購。許多公司將被迫削減各自的車型陣容。」

穆尼奧斯並不確實是否會有車企就此告別歷史舞臺,但他認為在這一過程中必將發生一些重大的事情,隨著中國企業加入和收購,將發生巨變。

早在去年有報導稱,中國長城汽車正與捷豹路虎的所有者、總部位於孟買的塔塔就一項潛在收購進行討論。但捷豹路虎中國公司隨後闢謠,駁斥媒體有關長城正與塔塔談判收購這家英國汽車製造商的報導。

此外,吉利也在今年1月初被曝正在與阿斯頓·馬丁談判,可能投資該品牌。事實上,吉利已經收購沃爾沃和路特斯,雙方談判的結果可能更接近吉利與戴姆勒的收購模式,即擁有大量股份,但並不佔絕對多數。但後來,億萬富翁勞倫斯·斯特羅爾以1.82億英鎊收購阿斯頓·馬丁16.7%的股份。

卡迪夫商學院商業與可持續發展教授彼得·威爾斯則指出,汽車行業在用新技術和不同汽車理念重塑自身的過程中,還必須解決其他問題。

巨變即將發生

威爾斯表示,「隨著政府嘗試在汽車領域採取一些措施,設立無車區,以及公司使用更多數字解決方案,這將意味著通勤、商務旅行和交通需求大幅減少,變化將是巨大的。而這將打擊汽車業務,儘管人們將不願重新使用公共運輸,但市場不會僅僅反彈。」

威爾斯對英國汽車行業的未來深表擔憂,並且對PSA和FCA合併的可行性持懷疑態度。福特和大眾正逐步加強合作,戴姆勒和寶馬將生存下來,但阿斯頓·馬丁和邁凱倫的未來仍是個問號。

福特和大眾在麵包車、皮卡和電動汽車方面達成了合作協議,而豪華跑車和即將成為SUV製造商的阿斯頓·馬丁早在幾年前已陷入困境。該公司最近解僱了執行長安迪·帕爾默,換了新東家。麥拿輪面臨流動性緊縮,最近又得到了新融資的紓困。

投資銀行Landesbank Baden-Wuerttemberg表示,儘管人們認為德國汽車製造商是最健康的,能夠生存下來,但由於電動化和數位化等不可阻擋的趨勢導致的轉型,德國將失去大約10萬個工作崗位。

這也將使軟體行業的領導地位變得至關重要,來自科技企業的威脅日益嚴峻。德國汽車工業目前就業人數高達83萬人次。

該行在一份報告中指出,「疫情不會阻止汽車行業的大趨勢,反而會令這些趨勢加速。這種結構性變革的另一面是,德國汽車工業將在未來幾年中至少損失10萬個工作崗位。既然變革不可避免,參與其中的每個人都應該面臨這些挑戰。」

相關焦點

  • 疫情重創歐洲車企,誰會被中國企業收購?
    設計 / 杜 凱 來源 / 福布斯,作者Neil Winton 冠狀病毒肆虐全球之際,各國的汽車行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衝擊,而在疫情前就已外強中乾的歐洲車企們被病毒無情地捅破了最後一層窗戶紙,成為了疫情中受傷最重的那一批。
  • 銷量狂飆的歐洲新能源市場,能給中國什麼啟示?|汽車產經
    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也曾表示憂慮: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不應該「起了個大早,但是趕了個晚集」。 當然,盲目地爭奪世界第一可能並無太大意義。但是,像德國滲透率從7%到20%僅用半年這樣的發展速度,對於將新能源視為汽車行業「彎道超車」機遇的中國來說,想必不缺少一定的參考意義。
  • 銷量狂飆的歐洲新能源市場,能給中國什麼啟示|汽車產經_易車網
    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也曾表示憂慮: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不應該「起了個大早,但是趕了個晚集」。當然,盲目地爭奪世界第一可能並無太大意義。但是,像德國滲透率從7%到20%僅用半年這樣的發展速度,對於將新能源視為汽車行業「彎道超車」機遇的中國來說,想必不缺少一定的參考意義。都是「胡蘿蔔+大棒」,歐洲為何更奏效?
  • 賣車還是講故事,車企出海是噱頭嗎?
    頭圖來源 | pixabay文 | 吳曉宇當車企出海之路漸寬,越來越多的企業將目標瞄準海外市場。在中國市場大殺四方後,國產特斯拉的鐮刀開始揮向歐洲。今年1、2月,長城汽車接連拿下通用汽車位於印度和泰國的工廠。而比亞迪則在厄瓜多、美國、巴西、匈牙利、法國擁有5座大巴工廠。哈弗F7 來源:哈弗官方對於部分財大氣粗的車企來說,併購也成為實現出海的另一條路。而自主車企的出海大計,也從傳統的亞非拉等中低端市場,轉向歐美國家的高端市場。
  • 新能源車爆發風口再起,歐洲大國剛剛宣布重磅措施
    從全球需求分布的角度看,2020年Q1歐洲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消費地區,從供給的角度看,歐洲傳統車企集團已經在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中佔有較多份額。2020年Q1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46.05萬輛,同比下滑6%,歐洲地區以22.89萬輛的銷量佔據49.71%的市場份額,而中國以13.14萬輛(特斯拉1.74萬輛+其他11.4萬輛)的銷量佔據28.53%的份額。歐洲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區域銷售市場。
  • 疫情橫掃大小車企 江鈴救護車銷售一枝獨秀
    來源:一財網遭遇疫情襲擊,汽車行業集體受重創。今年第一季度,中國汽車整體銷量下滑超過40%,出現歷史上最大跌幅,已公布業績的24家A股上市整車企業無一倖免,無論是乘用車還是商用車板塊,營業收入皆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
  • 歐洲七大車企將在重點發展氫能源、電池技術和清潔燃料
    在中國,2019年海南省宣布從2030年開始全面禁售燃油車,成為中國第一個提出清潔能源化目標並給出時間表的省份。 百年歷史的燃油車時代,即將走向終結。 純電動車企特斯拉的年銷量今年應該在50萬輛左右,成為了乘用車市場不可忽視的力量。在特斯拉的影響下,全球乘用車車企在電動化領域,都制定了非常激進的規劃,並且大量推出純電動車企。 以大眾為首的歐洲乘用車車企,更是計劃在電動化領域千億歐元級別的資金,並且計劃推出百款級別的車型。大眾純電動平臺MEB的車型已經開始量產,ID.3甚至坐上了歐洲純電動車企第一的寶座。
  • 中國造車新勢力紛紛計劃出海歐洲 有戲麼?
    但儘管在這些新勢力頭部車企的引領下,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逆勢增長8%,達到了130萬輛。但新能源車型似乎在歐洲市場得到了更大的釋放,使得歐洲新能源市場已經完成了對中國新能源市場的反超。當然,歐洲新能源市場迎來爆發態勢的同時,也讓中國的造車新勢力看到了無限機遇。
  • 中國第一車企易主!史上最大泡沫誕生?
    新能源車再次「飆車」!隔夜特斯拉大漲6.58%,市值逼近5000億美元;「三劍客」蔚來、理想、小鵬齊漲,市值一夜增超1700億元。今晚美股盤前,蔚來繼續上漲,市值超越比亞迪,成為中國第一車企。有券商表示,未來5至10年是新能車的黃金十年,但也有專業人士認為,新能車泡沫之大是空前的。
  • 「殭屍車企」為何不死?
    這一點從去年的汽車生產情況中也可以得到證實,《中國汽車工業產銷快訊》(2020年第1期)統計數據顯示,在被列入統計的77家汽車企業中,共有13家車企2019年全年的產量低於1000輛,其中只有1家車企的全年產量為零,遠低於今年。事實上,由於疫情,全球尤其是歐洲「殭屍企業」的數量也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
  • 海外銷量近18萬輛,佔中國車企1&3!上汽8月銷量數據亮了_易車網
    近年來,我國汽車企業不斷加快「走出去」步伐,出口量呈現逐年攀升狀態。作為國內A股市場最大的汽車上市公司,上汽集團在海外市場的表現則依靠喜人的海外出口數據增長,當好了國內車企「大哥」的形象。
  • 汽車史:美國1500車企最後剩4家,「大魚吃小魚」是否在中國上演
    看看世界上幾個發達國家,美國只有大型車企4家,日本也只有9家,但是你再看看中國,大型車企真的是遍地開花,竟然有十幾家!這是為什麼呢?今天我們就從歷史的角度和大家來聊一聊那些汽車企業的故事。這些還沒有算貨車、摩託車和新能源汽車,簡單來說中國共有車企46家。車企爆炸是歷史發展必然階段這就很奇怪了,汽車工業比我們發達的歐美日,車企數量卻不如我們多。
  • 機械設備行業2020年中國市場前瞻分析
    我們認 為,2020-25 年全球新能源車銷量有望持續增長,將主要得益於:1)特斯拉的鯰魚效應 倒逼全球車企加速電動化;2)歐洲排放標準趨嚴疊加政策利好,傳統車企紛紛轉型;3) 中國雙積分政策推動,加之新能源車供給改善,銷量有望穩定增長。特斯拉的鯰魚效應倒逼全球車企加速電動化。
  • 中國智造「歐洲攻勢」 說明了什麼?
    10月20日,上汽集團正式啟動歐洲自營航線,近1800輛MG新能源汽車從上海港駛向歐洲。該航線的開通,將為中國車企發力歐洲市場奠定基礎。數據顯示,通過搶抓新能源市場發展機遇,今年1-9月份上汽MG和MAXUS新能源汽車在歐洲銷量近1.2萬輛,創下歷史新高,未來5年市場將要達到「10萬輛級」。在上汽啟動歐洲航線之前,國內今年已經有多家車企開始加速布局歐洲市場。5月,愛馳汽車出口歐盟定製歐版愛馳U5已經發往歐洲。小鵬汽車100輛小鵬G3i也預計將在11月完成首次交付。
  • 去年上市物企併購60餘次
    信息時報訊(記者 羅莎琳)行業發展趨於規範健康的大背景下,對於一些不規範的中小型物業企業將面臨淘汰,「優勝劣汰」將在未來幾年成為行業常態,克而瑞物管數據顯示,2020年TOP10物業服務企業市場集中度10.35%,TOP30市場集中度16.56%,TOP50市場集中度19.31%。
  • 中韓疫情左右夾攻,現代汽車供應鏈「交叉感染」受重創
    受本次停產的影響,現代方面評估,Porter的生產將因此立刻受到影響,而其他車型雖然有備用的供應商,但產量及生產速度將受到一定影響。此外,根據韓國汽車工業協會(KAMA)方面的數據顯示,位於慶尚北道靈川郡(縣)的現代汽車一級供應商申榮(音譯)集團也因為公司內部出現疑似新冠肺炎病例,自24日起停止生產。
  • 特斯拉、寶馬、奔馳 車企布局再加碼!未來動力電池供應鏈話語權在哪?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與車企電動化加速,而電池供應商難以滿足其產品要求等因素直接相關。 車企「觸電」持續加碼從BBA和特斯拉等主流車企持續加碼,可以看到車企自建電池廠有多迫切。
  • 受疫情影響 日本八大車企都將暫停本國生產線的汽車生產
    &nbsp&nbsp&nbsp&nbsp人民網東京4月1日電 據《朝日新聞》網站報導,日本斯巴魯(SUBARU)汽車公司1日發布消息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將暫停其日本國內以及美國主力工廠的車輛生產。
  • 「殭屍車企」僵而不死 地方政府難辭其咎
    這一點從去年的汽車生產情況中也可以得到證實,《中國汽車工業產銷快訊》(2020年第1期)統計數據顯示,在被列入統計的77家汽車企業中,共有13家車企2019年全年的產量低於1000輛,其中只有1家車企的全年產量為零,遠低於今年。事實上,由於疫情,全球尤其是歐洲「殭屍企業」的數量也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
  • 全球知名車企上海加速「本土化」進程 中國製造「駛向」歐洲
    題:全球知名車企上海加速「本土化」進程 中國製造「駛向」歐洲  中新網記者 陳靜  從建廠到量產,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只用了不到一年時間,創造了令人驚訝的「中國速度」。  陶琳坦陳,中國改革開放的方向一直沒有變過,趨勢還在不斷加強。中國進一步改革開放,包括深化各種貿易層面的創新、服務業的創新,給特斯拉的一線業務帶來了很多變化。陶琳指出,電動車、智能車行業是新興的產業,「無論是從技術路線上、管理規範,還是生產的準入,都需要有創新的想法,需要政策制定者前瞻性預判什麼樣的政策能夠去幫助大家能夠更好的去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