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鼠皇帝首席村婦的心裡,去山東泰安,可以不登泰山,但必須要去岱廟。
岱廟位於泰山南麓,俗稱「東嶽廟」,與北京故宮、山東曲阜三孔、承德避暑山莊的外八廟一起搞了個組合,叫「中國四大古建築群」,看定位就知道都和皇家有關係:故宮是皇帝996上班打卡的地方,三孔是上學念書的地兒,外八廟乃私家度假勝地,岱廟感覺最厲害:確定皇帝人設處。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岱廟是歷代帝王用來舉行封禪大典和祭拜泰山神的地方。
啥叫封禪?封為「祭天」,禪為「祭地」,古人認為群山中泰山最高,為「天下第一山」,因此人間的帝王在此祭過天帝才算受命於天。這是古代帝王的最高大典,而且只有改朝換代、江山易主,或者在久亂之後的天下太平,才有資格封禪天地,向天地報告重整乾坤的偉大功業,同時表示接受天命而治理人世。
第一個做這件事的是秦始皇,他滅六國實現統一之後,認為自己功高至偉,但囂張如他,也需要完成「君權神授」的套路,於是親臨泰山進行封禪,在他的偶像效應下,至宋真宗止,共有六帝十次封禪了泰山,武則天也舉行過這種儀式,不過她特別一點,為了區別男權政權,她選擇了嵩山。
因為有如此重要的使命,所以岱廟的布局與構建都採用了帝王宮城式樣,布局上按照祠祀建築中最高標準修建,採用三條縱軸線為主、兩條橫軸線為輔、均衡對稱、向縱橫雙方擴展的組群布局形式,只是建築體制略有簡化而已。
岱廟最早建於漢代,至唐朝時已是殿閣輝煌,等到宋真宗大舉封禪,又大加拓建,最終形成岱廟南北長405.7米、東西寬236.7米、總面積達96000平方米的宏大規模,廟內擁有各類古建築公150餘間。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岱廟也是,在岱廟的建成歷史上,掛著一長串帝王的名字。
天貺殿
岱廟的主體建築是天貺殿,這裡是東嶽大帝的神宮,建在中軸線偏後點,位於高大的雙層品級臺上,面闊九間,重簷廡殿頂,等級最高;東環廊的中間為鼓樓,西環廊的中間為鐘樓,這也是岱廟裡唯一一處不允許拍照的地方,工作人員解釋說是因為大殿內有巨幅壁畫《泰山神啟蹕迴鑾圖》,長62米,高3.3米,描繪泰山之神出巡的盛況。整個畫面計675人,加以祥獸坐騎、山石林木、宮殿橋涵,疏密相間,繁而不雜,是中國道教壁畫傑作之一。
兩側各有一座御碑亭,立的是乾隆皇帝拜謁岱廟時刻的詩碑。
漢柏院
漢柏院位於廟東南隅,有古柏5株,傳為漢武帝東封時所植,如今扭結上聳,蒼勁蔥鬱若虯龍蟠曲,雖已膚剝心枯,卻新枝繼生,古人譽為「漢柏凌寒」,村婦贊其不愧是見識過世面的老樹。樹下有清康熙年間河道總督張鵬翮題《漢柏詩碣》。
院內存歷代碑碣90塊,僅乾隆皇帝登岱傳作就有26塊,詩30首,亭臺及東牆內嵌70餘塊,有張衡《四思篇》、曹植《飛龍篇》、陸機《泰山吟》、米芾《第一山》、乾隆帝《登岱詩》等。
不過,所有名人大家的風流文採都在那塊鮮紅的廣告牌免籤敗下陣來......
東御座
東御座位於漢柏院北,原為清代皇帝駐蹕之所,如今大殿按清宮設置作了復原陳列,有龍墩、龍椅、立櫃、方桌等紫檀古木家具及各種大理石花飾掛屏,主要用來提供拍攝寫真之用,只需花5塊錢,就可以坐上寶座享受當家作主天下我有的快感......
李斯泰山刻石
岱廟是國家級文保單位,1987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此廟真正的鎮廟之寶不是藏有巨幅繪畫的天貺殿,也不是漢代武帝親手種的柏樹,而是東御座門前一塊很不起眼的李斯碑。
李斯碑也被稱為秦朝泰山刻石,似方非方,四面不等,材質堅硬,銘文共計144字,用以宣揚始皇帝的豐功偉績,不過這個早已經消失不見了。能看見的是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命李斯在原石背面加刻的79字詔書——中的10個字。不要小看這十個字,這是秦始皇封禪泰山唯一保存下來的實物,乃泰山現存最早的刻石,李斯的小篆歷來評價奇高,被世人譽為「天下名碑之最」,堪稱稀世珍寶!
老鼠皇帝首席村婦是4月18號造訪的岱廟,除見識了上述種種令人激情澎湃的寶物,還見識了花花綠綠的臨時建築,據說是因為時值泰山老奶奶生日,所以岱廟要舉行隆重的廟會,讓我們想不通的是各種茶葉攤、酒攤、小玩意攤和珍貴文物混雜,腳手架和石碑僅相距咫尺,不僅影響旅遊體驗,更重要的是:主辦方真的不擔心一個萬一砸到那些寶貝嗎?
上圖這塊碑是宋代的文物。
換一個角度,可以更清晰地看到這塊珍貴的石碑已被雜貨攤包圍,距離最近的金屬架子最多也就2米遠。
泰山作為五嶽之首,岱廟作為世界遺產,對很多遊客尤其是國際遊客來說,一生也許只能來一次岱廟,若趕在這段時間來,豈不太慘?歸根結底,影響的是一個大國的形象。文化搭臺經濟唱戲這種說法可以提,但一定要注意形式和尺度!
岱廟的門票確實很便宜,只要20塊,而且60歲以上的老人還可以憑身份證免費參觀,但是這就可以成為在文物保護單位裡舉辦如此混雜的、對文物不進行任何預防保護措施的大型廟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