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大壩高質量機制砂原料的「綠色糧倉」!

2020-12-21 騰訊網

三峽大壩對砂石骨料的選擇卻非常講究。這裡講的砂石,嚴格來講應是機制砂。它的巖性特點要一致,要不含活性成分,還要求其游離雲母含量小於2%。三峽大壩最後一方混凝土完成澆筑後,水電八局砂石分局副局長熊萬祥心中更有特別的情感:「三峽工程75%的砂石都是由我們生產的。如果將這些砂石砌成1米方的長堤,可以在長城上擺個來回。」

創機制砂生產先河

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以前,我國建造水利水電工程所用的混凝土骨料採用的是天然砂石,即從江河的河床中採集河砂和鵝卵石,作為混凝土的骨料。

然而,天然砂石中河砂的數量是有限的,鵝卵石的大小也不規則,不能按照人們的意願組成不同比例(級配)的混凝土,限制了築壩技術的發展。我國的水利水電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在西部,而西部河流的天然砂石料是極其有限,甚至有的河流就根本沒有天然砂石料。

三峽大壩最後一澆的歷史性瞬間

在這種情況下,水電八局成立了科技攻關小組,勇敢地承擔起這項攻關項目。經過科技人員的潛心研究和精心設計,上個世紀70年代初,水電八局在貴州烏江渡水電站工地建成了以石英巖為料源的我國第一座大型機制砂石骨料生產系統,首次運用槽式洗泥機解決了機制砂的含泥問題,為烏江渡水電站建設提供了優質原料,滿足了工程建設的需要,開創了國內採用機制砂拌制混凝土修建大型水電工程的先河。

建「大壩綠色糧倉」刷新砂石生產供應世界紀錄

烏江渡、漫灣、大朝山、二灘、五強溪……一路走來,水電八局機制砂生產技術從成熟走向精巧和自動化。1994年,長江三峽水利水電樞紐工程開始動工興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水電八局以最優的技術方案、最合理的報價,獲得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三峽下岸溪機制砂加工系統的設計、建設、運行和管理任務。

下岸溪人工砂石料場

三峽下岸溪機制砂開採加工系統位於三峽壩址左岸下遊12公裡,佔地面積165萬平方米,安裝配製各類設備1140多臺套,膠帶機76條,總長8.5公裡。系統設計處理能力每小時2400噸,砂石月生產最高強度可達45.2萬立方米。「這是三峽工程所需砂石料的主要供應基地,被稱之為『三峽大壩綠色糧倉』。」熊萬祥自豪地透露,三峽工地上75%的砂石全部由砂石分局提供的,而且砂石分局的水電砂石佔到了全國80%的份額,還三次創造和刷新砂石生產供應世界紀錄,最高達到了日供應4.2萬噸、月供應112萬噸砂石料。

質量優於國標,成本不到其1/10

熊萬祥介紹,天然砂石中含有泥沙,而且大小、繃漲係數都不一樣,機制砂則完全可以避免這樣的情況。熊萬祥自豪地表示,三峽右岸大壩無裂縫的奇蹟,少不了砂石分局的貢獻:「我們的砂石具有較強的抗壓強度,但其拉力小並易產生沁水,質量優於國標,國務院三峽工程質量檢查專家組根據多次對下岸溪砂石料質量檢查結果,將下岸溪的砂石料定為免檢產品。」

不但質量要比天然砂石好,而且能大大降低成本。「1969年在貴州修烏江渡水電站時,曾經不得不用火車將湖南的砂石運到千裡之外的工地。」熊萬祥介紹,用機制砂,成本不到其1/10。

大壩雄偉,更應該敬佩的是那些鮮為人知的幕後英雄

剛進三峽,職工的生活是艱苦的:砂石料場下岸溪遠離壩區,沒有水喝、沒有水用,吃水、用水都要到1000多米以外的長江河裡去打,打上來要經過一天的沉澱後才能使用;洗澡更成問題,要下長江河裡去洗,但洗完後全身粘滿了泥漿。可就在這艱苦的環境中,砂石職工僅用440天就建成了年生產能力超500萬立方米的三峽下岸溪自動化機制砂加工系統,創造了水電行業同類系統建設和安裝的新紀錄。「日本專家說,我們至少要700多天。」砂廠分局下岸溪項目部黨總支書記覃令凡說。

如今你在壩區行走,一眼就能望見下岸溪後山的砂石基地,一片綠色。從環保角度看,當時在機制砂製作過程中也難免造成汙染。但作為一個世界之最的工程,能在近距離找到大壩澆築必需的高質量的取之不竭的砂石料,真乃工程之幸!與日新月異,偉岸崛起的大壩相比,下岸溪的名字和機制砂加工系統鮮為人知。宛若戲劇舞臺,物質的大壩是工程主體,是主角;而機制砂加工系統則是隱匿在臺後的配角,是幕後英雄。人也—樣,下岸溪機制砂加工系統同樣辛勤勞作的職工們,身處偏僻一隅,少有傳媒宣傳和介紹他們;他們與一線建設大軍協同作戰,卻絕少有拋頭露臉的機會一一唯如此,則更令人敬佩。

相關焦點

  • 三峽大壩在哪裡?
    三峽大壩位於中國湖北省宜昌市境內,距下遊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38公裡;是當今世界最大的水利發電工程——三峽水電站的主體工程、三峽大壩旅遊區的核心景觀、三峽水庫的東端。三峽大壩簡介三峽是由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組成。三峽水電站,又稱三峽工程、三峽大壩。
  • 【NO.95】三峽大壩的「銅牆鐵壁」:神秘的三峽水陸衛士
    中外遊客在三峽大壩185觀景平臺遊覽觀光,這裡因海拔185米而得名,站在觀景平臺上,可以平視大壩。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在距離185平臺不遠的三峽大壩壩頭第一哨,正在站崗的23歲哨兵任施吉站姿挺拔,一絲不苟。對投來好奇眼神的遊客,他已經習以為常。從小懷著軍人夢想的任施吉大學畢業後便成為這裡的一員。
  • 三峽大壩高185米,過往船隻是如何翻越大壩的?
    三峽大壩是位於湖北省宜昌市境內,壩頂高程185米,作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發電工程,其氣勢宏大,真正的做到了高峽出平湖,當驚世界殊。三峽一般指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奉節縣白帝城,東至湖北宜昌南津關,全長193公裡,分為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峽兩岸懸崖峭壁陡立,風光秀美。
  • 美國胡佛大壩對比三峽大壩,同樣是水力發電工程,差距可不小
    我國三峽大壩被稱為全球第一大水電工程,胡佛水壩為美國第一大壩,兩者之間有何差距呢?首先看我國三峽大壩,三峽大壩即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位於湖北宜昌市夷陵區三鬥坪鎮境內,距離葛洲壩水利樞紐38公裡,是全球最大的水力發電工程。
  • 三峽大壩旅遊區——高峽平湖 魅力十足
    站在三峽大壩185觀景臺上,看著腳下奔湧的江水,不久前受邀回湖北遊覽的福建援鄂醫療隊隊員王金章忍不住用手機定格下這洩洪的壯觀景象。三峽大壩旅遊區於1997年正式對外開放,2007年被評為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方位展示工程文化和水利文化。現擁有罈子嶺園區、185園區及截流紀念園等園區。
  • 建於1931年的美國胡佛大壩,對比我國三峽大壩,究竟誰更勝一籌?
    我們知道雨量偏多易形成洪澇災害,那麼這時水庫大壩就顯得尤為重要。說到大壩大家一定會想到我國的三峽大壩,三峽大壩是世界第一大的水電工程,而我們把美國的第一大壩胡佛大壩和三峽大壩來做個對比,看看兩者究竟誰更出色。
  • 中國最有名的三峽大壩,和美國的胡佛大壩相比,誰更優秀一些呢?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大禹治水的典故,現代社會為了防治洪水泛濫修建了諸多水壩,而中國最有名的就是三峽大壩。那麼和美國的胡佛大壩相比,三峽大壩優秀在哪裡呢?
  • 三峽大壩有沒有可能被超歷史大洪水衝垮?
    就這個問題的話,我們可以聊一下三峽大壩到底是有多堅固。一直以來三峽水利工程都存有很大的爭議,三峽一直被詬病的其實就是由於建設三峽所造成的移民問題和部分川東的生態問題,但是三峽在防洪、發電和航運上都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三峽大壩竣工距今已經11年,興衰利弊自有後人來評。
  • 大半個中國陷入「砂荒」!
    2018年以來全國陸續出現「砂荒」,部分地區砂石價格漲幅近100%,沿海地區已開始進口河砂。記者調查發現,地方政府對砂石資源認識性不足、新舊動能轉換期存在原料供應缺口,加之可替代的機制砂開採加工能力不足等,共同導致了「砂石之殤」問題的出現。
  • 湖北宜昌,「三峽大壩」橫臥西陵峽,高峽出平湖夢想終於實現
    其中的重慶奉節至湖北宜昌的「三峽」段,河道突然收窄,長江穿行在高山峽谷間,浪惡滔天。雖然對行船是噩夢,卻也造就了長江風景最美的一段,歷朝歷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我心早嚮往之,但種種原因一直不能成行,後來在宜昌西陵峽中段的三鬥坪,建起了世界最大的水電工程,國之重器——三峽大壩。高峽平湖,惡浪馴服了,又是怎樣的一番風景呢,去年國慶假期,相約友人去遊玩了一番。
  • 是什麼機制砂?都有哪些工藝(機制砂、人工砂)?
    龍信重工前言:一、機制砂(石)生產都有哪些種類?答:目前有客戶諮詢風化巖制砂是否可以?但是不建議用在建築上,也存在有強度和用途的差別機制砂石(碎石)制砂原料通常用花崗巖、玄武巖、河卵石、鵝卵石、安山巖、流紋巖、輝綠巖、閃長巖、砂巖、石灰巖等品種。其製成的機制砂按巖石種類區分,目前後者的幾種比較常見,也是硬度比較高的。
  • 三峽大壩,盛世豐碑,堅固程度可抗核打擊!網友:鑽地彈呢?
    「三峽大壩,當驚世界殊!」三峽大壩是如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世界名壩,它的誕生,打破了很多世界紀錄!我們都知道,修建三峽大壩的想法最早是由孫中山提出的。當時他想利用三峽大壩實現航運,以及通過水利資源來發電,向現代化強國的目標邁出重重一步。只可惜的是,在那個內憂外患的年代,再美妙的設想也是難以實現的幻夢。
  • 高峽出平湖,暢遊三峽大壩,近距離感受宏偉的項目
    三峽大壩景區是國家5A景區,主要由三峽工程相關景觀組成,三峽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三峽大壩是世界上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壩。宜昌市區域和三峽大壩景區之間的距離不遠,距離左右公裡。通往換乘中心的道路稱為三峽大壩專用道路,為了安全起見,您需要在開車前逐一申請「通行證」,然後排隊辦理(駕駛證,駕駛證,需要車輛保險文件)。在換乘中心,有三條路線:A、B和C。如果你早起,建議你玩兩行C和A行,不要考慮B行,最好不要看屈原的家鄉。
  • 三峽大壩會不會被超大洪水衝毀?動畫演示潰壩過程
    我國的三峽大壩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全長約為2355米,壩高約185米,而蓄水水位就達到了175米,容量為39.3億km。三峽大壩使用了冰水泥,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溫度,從而能在蓄水洩洪的同時,也能發電。然而有人就疑惑了,這麼大的水利工程,會不會被超大洪水衝毀呢?
  • 著名的水利工程三峽大壩並沒有高峽出平湖的感覺
    當時背詩,象和尚念經,象背乘法口訣,雖然朗朗上口,還很有節奏感,但能理解的確實很有限,高峽、巫山、神女都出現,至少看過《神女峰迷霧》理解神女指什麼更容易點;三峽來到頭腦裡,第二應該是列入課本古文部分的酈道元《三峽》吧,也是要求背的,真的不太理解,比那首現代詩還要難理解,「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 全球最長的大壩,投資16億美元耗時五年,堪稱尼羅河上的「三峽」
    說到「大壩」的話,估計很多人第一反應想到的就是三峽水電站,首先三峽大壩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力發電工程。大壩全長約3335m,工程總投資為954.6億人民幣,1994年正式修建直到2006年才正式修建成功。2018年發電量突破1000億千瓦時,每年能創造出巨大的利潤。
  • 蔡英文把雄風飛彈放出來了,「給三峽大壩拍灰塵」夠格嗎?
    作者:年負 近段時間,因為時節所造成的洪澇災害,三峽大壩屢被抹黑造謠。「潰堤、洩洪、變形」,「臺獨」和「反中」總樂於在這個大工程上做文章。在輿論氣氛渲染之下,有人異想天開,竟然提出了用「臺灣之光」雄風飛彈來炸毀三峽大壩。
  • 三峽大壩修建多年,長江裡的魚有多大?有沒有什麼「大傢伙」?
    三峽大壩是新中國成立之後,舉全國之力,大型修建的一座世界超大型工程,三峽在防洪、發電以及航運方面有著重要作用。    在當時,三峽大壩的電量足以提供全國近一半人口的用電量,儘管三峽大壩有一定弊端,比如淹沒一些名勝古蹟,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周圍生態環境,大量人口被迫疏散遷移等等,相比三峽給我們帶來的好處,這些問題可以忽略不計。
  • 實拍三峽大壩景區,感受高峽出平湖的壯闊,國家5A景區,門票免費
    到宜昌不能錯過兩個5A景點,一個是三峽人家,包括西陵峽,燈影峽,石牌,還有巴王宮,龍津溪等看點。還有一個就是三峽大壩了,它是當今世界最大的水力發電工程,距離葛洲壩是38公裡。我是從重慶朝天門坐船,四天三晚,到了三峽大壩這裡旅遊。
  • 新疆的「三峽工程」:大壩高達164米,建成後新疆百姓有福了!
    新疆的「三峽工程」:大壩高達164米,建成後新疆百姓有福了!三峽工程是中國最大的水利工程,同時也是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峽大壩全長3335米,壩高185米,總發電量超過1000億千瓦/小時。新疆也有大型水利工程,專家稱之為「新疆三峽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