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管得越多孩子成績越不好,如何才能正確放手?

2020-12-16 山水看教育

父母管得越多,孩子成績越可能不好。

養育孩子,給了他強壯體魄,營造安全環境,可沒有激發出孩子內驅力,就像汽車沒有安裝發動機,雖說也能靠著外力前行,終究跑不快。

管得越多,孩子越無法激發內驅力。如同嬰兒學習走路,如果始終有人在旁給予幫助,嬰兒學習速度反而很慢,因為會心存依賴。

親戚的孩子一放學回到家中,就打開電視看動漫,沒有任何自主學習的念頭。學習要盯著,聽課要管著,稍不留神,他就溜去玩遊戲。

一些成績好的孩子,父母管得沒那麼多。今年有位考上北大的女孩,父母都在外省工作,沒法看管。記者採訪時,母親坦言自己壓根不知道如何管孩子,只是孩子自己勤奮,願意學習。

管教太多不好,但不等於放任不管。有位母親就遇到這種問題:孩子上了初中,他跟母親說,自己已經長大,學習事無需你操心,我自己學習就好。

母親一聽,很欣慰,任由他自行安排學習。結果出乎意料,期末成績一塌糊塗,原來孩子說的主動學習都是幌子,每次關上房門,不是為了學習,而是為了能悄悄玩遊戲。

正確的放手是,給予孩子充分的選擇和尊重

首先,父母要學會欣賞孩子的優點。《自驅型成長》一書甚至把這點視作,養育中最重要的事情。

越關注孩子的缺陷,越無法做到心平氣和地溝通。激發內驅力的關鍵之一是「歸屬感」,孩子能否感受到父母的愛。

見過一位母親,整天忙著數落孩子:太懶惰,不知道主動幹家務活;沒耐心,遇到丁點困難就想退縮;沒禮貌,有零食就想著獨食……

孩子整天聽著母親的責備,早就心生厭煩,叛逆之心油然而生——越讓我學習,我就越不去做。

多欣賞孩子的優點,不要把每次的親子溝通變成批鬥大會。

其次,讓孩子能選擇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激發內驅力的第二招是「自主選擇」,簡單來說,就是能讓孩子有「自己說了算」的事情。

小到看動漫,玩積木的時間,大到每周的學習安排,如果能放手讓孩子自行制定,效果可能會更佳。

孩子初期可能沒法完成得很好,可如果能報以耐心,父母在旁細心呵護,不幹預內驅力的生長,不需要多長時間,他就可以做得很好。

最後,預期設定的標準要合適。激發內驅力的第三招是——勝任感,即「我能做得到」。

比如,孩子數學只考到60分,母親卻非要他一個月後考到90分以上,標準可能就偏高。

學習需要循序漸進,做題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完美。如果標準設得太高,孩子會覺得反正都實現不了,乾脆自暴自棄得了。

既不能大包大攬,又不能完全放任,就像園丁種下花朵,悉心澆灌,又不去打擾花朵的自行生長。

相關焦點

  • 給的越多,孩子脾氣越大,如何避免養出白眼狼?這三點父母要注意
    然而這樣的場景卻並不陌生,在很多家庭都有上演,我們對孩子越好,孩子反而越不懂得珍惜和感恩,甚至會變本加厲,如果你家孩子是這樣,那麼就離白眼狼不遠了。避免養出白眼狼,父母就要注意這三點。01、獨立和尊重我想很多家長都曲解了獨立和尊重的意思,很多家長讓孩子思想獨立,想法獨立,唯獨不讓孩子生活能力獨立。孩子擁有了獨立的思想,認為自己很厲害,很了不起,一邊跟父母爭吵,一邊享受父母的恩惠,這不是獨立,這是不懂事。
  • 父母學會放手,孩子才能真正長大
    父母學會放手,孩子才能真正長大 2021-01-13 09: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愛孩子就要學會「放手」,父母運用「狐狸法則」,培養孩子獨立性
    比如吃飯的時候就得等著爸爸媽媽把筷子遞到手邊,甚至有時候就等著大人喂。還有自己的內衣,襪子等衣服,也都需要父母來幫忙洗。在家裡凡事兒靠父母也就算了,都上了小學,處處也都要麻煩身邊的同學,因為孩子獨立性很差的問題,被老師找了好多回,騰飛作為家長也非常的頭疼。
  • 高中老師孩子成績差?把「別人家孩子」送上大學,教不好自家娃?
    第二種:經濟條件上等家庭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到了高三是一個查缺補漏的過程,遇到不會的難題,就需要找家教補課了,這是一筆不小的費用,只有經濟條件好的家庭才能支付起,所以一般有錢人家的孩子學習成績不會調差,更有可能考上985.
  • 孩子越大越不好管,你真的去了解孩子了嗎?
    很多做父母的都發現這麼一個問題就是孩子變得「越大越不好管」了!而且還發現自己越來越不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所以很多家長都會懷疑,孩子是不是早戀了?是不是被人欺負了?這個時候很多家長就會想盡辦法的去「了解」孩子,比如說偷看孩子的日記本,找孩子的學了解情況等等。
  • 為什麼孩子越催越慢,趕緊住手,父母別再成為孩子磨蹭的推手
    換位思考下,如果是我們的父母催我們回家,5分鐘一個電話,連續四五個,即使是脾氣再好的人,估計也會炸毛。更別說一個孩子,他們控制大腦中控制理性的部分需要等到25歲才能完全發育成熟,所以孩子更容易情緒化。為什麼我們的孩子越催越慢?細細想來,錯還真的不在孩子身上,而在父母身上。
  • 五歲孩子越管越逆反,孩子小時候沒在身邊,父母如何破冰
    孩子回來沒幾天,小林就變得非常煩躁,她跟我吐槽孩子沒法管,越管越逆反。春節幾個同事視頻,小林忍不住訴苦,說著說著就流下了眼淚,把我給嚇壞了,小林可是那種流血不流淚的女漢子,上千萬的項目處理起來都神閒氣定,不知怎麼讓他兒子給搞成這樣了。
  • 孩子越努力成績越差?了解「羅森塔爾效應」,幫助孩子獲得進步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是能遇見各種各樣的孩子,有調皮叛逆的,也有乖巧聽話的。但是在這些孩子中,可能會出現讓人意想不到的結果,比方說乖巧的學生成績不好,而調皮的學生成績卻很好。
  • 孩子越管越叛逆,父母如何避免「海格力斯效應」家長要懂以柔克剛
    記得美國的黑人作家鮑德溫說,孩子從來不會很乖地聽爸媽的話,但是他們一定會效仿大人的言行。當孩子犯錯後,面對爸媽嚴厲的指責,而且每天如此,孩子就會變得叛逆起來,不受管教。一、為什麼孩子越管越叛逆?1、孩子的天性愛自由,不受約束人的天性都是極其嚮往自由,追求自由的,自然孩子更是如此,孩子們的天性更是喜愛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感覺,隨著自己的意願去玩耍,去與人相處,不受父母和他人的管教。因此,當父母對於孩子的管教越嚴格時,孩子就會變得越叛逆。
  • 孩子越管越叛逆?父母不妨試試「魚缸法則」,比你吼一萬句都有用
    相信許多家長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都會遇到「越管越叛逆」的情況,比如要孩子不要看電視了,在父母說第一遍的時候,他們就像沒有聽見一樣,第二遍就會很不開心地把嘴巴嘟起來,而第三遍的時候他們還會在那裡磨磨蹭蹭,非要把家長的耐心耗盡,挨頓罵和懲罰之後,才會按照父母的意思去做,而且還表現得非常不情願。
  • 成年後的生活,父母該不該放手
    很多人成年了,父母還是不願放手讓孩子去拼搏,在他們的眼中,不管你有多大,你都是小孩。這雖讓人羨慕,但也帶來了不少的煩惱。我們從小在父母的庇佑下長大,到了成年父母還是不願意放手,這樣只會讓我們成為一個啃老族,不知道爭取,也不知道生活的不易,只會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這樣下去,我們只得淹沒在前進的道路上。
  • 給孩子最好的保護就是放手
    家長們也是拉著孩子的手送到校門口,還叮囑著不要玩冰。這一切都是防止安全事故的發生,一切也那麼習以為常。中午刷微博看到一個不可思議的視頻,天吶!戰鬥民族就是厲害!視頻看完之後真的是倒吸一口涼氣,試想一下我在零下50度的環境下不得凍成冰棍,早上在校門口值班,穿著厚厚的羽絨服都凍得瑟瑟發抖,更何況在這樣冷還夾雜著把人吹倒的寒風中。
  • 該放手時且放手,莫給孩子當馬牛,老年人也得學會斷舍離
    如今男婚女嫁,秀英嫂手頭已無大事可辦,按說生活過得非常幸福才對嘛。尤其是秀英嫂兩口子退休後,每人每月都能領三千五六百塊錢退休金,這在小城裡已經算相當不錯了,經常惹得鄉鄰們豔羨不已,覺得人家兩口子每月能有七千多退休錢,還不是想吃啥吃啥,想咋玩咋玩?
  • 對比短片《鷸》和《包寶寶》:媽媽適時放手,孩子才能獨立成長
    孩子如何學會獨立,父母如何適當放手,對於孩子和父母,都是成長路上不可繞過的一個重要課題。我們能從這兩部奧斯卡短片,得到相應的啟示。孩子有孩子的成長路徑,父母若是一直不肯放手,孩子反而越想逃離。不願放手的父母,還會讓孩子依賴成性,失去生活的技能。《少年說》中,一個叫黃一鳴的男生就吐槽說,媽媽回老家一個月,爸爸沒有給他做過一頓飯。媽媽的回答讓人點讚:爸爸不給你做飯,你為什麼沒有想到給爸爸做?我很想回到小時候,天天帶著你,但是人要學著自己長大,學會走自己的路。
  • 孩子越想學習越做不好?「瓦倫達效應」在作祟,父母要幫他避開!
    當父母的,哪個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未來能有能一番作為,為了幫孩子打好基礎,許多父母從小就給他們報各種補習班,期望孩子的學習成績能有所提高。大多數的孩子也能理解父母的苦心,然而有的時候,孩子越想學習越想進步,卻越做不好! 孩子越想學習進步反而容易失利?
  • 李玫瑾:不放手孩子怎麼成才?父母要做好「兩不管」和「三不慣」
    正是因為這位媽媽不懂得放手,才養出了一個如此心智不成熟、連日常瑣事都不會處理的「巨嬰」。 就像小鳥總要離開巢穴才會越飛越高,父母過度的封閉庇護,與其說是愛,不如說是一種傷害。
  • 家有一年級的小朋友,家長如何做才能讓孩子「跟得上」?
    同事小麗的女兒今年上一年級,小麗說孩子上一年級,怎麼我比孩子還緊張呢?孩子剛上一年級,父母害怕孩子跟不上,害怕孩子在課堂上坐不住等等,因為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小學也是孩子的一個小小的轉折點,所以家長比較緊張也是可以理解的。除了緊張,做父母的還有點焦慮,害怕孩子不能適應小學生活,害怕孩子學不會,害怕成績不好會輸在起跑線上。
  • 睿智燈塔app-孩子太磨蹭怎麼辦,如何應對孩子的磨蹭
    其實很多家長在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上都存在著一些誤區。我們首先要知道孩子為什麼會磨蹭?1、家長管得越多,孩子可能越磨蹭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長都會把孩子的時間打理得井井有條,比如什麼時間吃飯、睡覺、寫作業等等。
  • 在家不聽父母,在校不聽老師,難管的孩子如何管
    即使小區裡的孩子都怕的「冷麵伯伯」故意對他擺出憤怒的表情,他也全當耳旁風,看都不看一眼。該如何對待這樣難管的孩子呢?因為氣質難以改變,而且沒有好壞之分,所以父母首先就要接受他們的先天氣質,讓家庭教育方式和孩子氣質類型相匹配,孩子在正確的愛的環境下才會更加健康茁壯地成長。二、期待合理父母要了解寶貝的氣質類型,知道他們的優點和短板在哪裡。聰聰這種類型的膽汁質寶寶膽大、有主見、勇於探索,但也叛逆、不聽管教。
  • 如何解決爺爺奶奶管不了,父母管不著的留守兒童
    現在對孩子來說,爺爺和奶奶管不住孩子,孩子很容易學壞,因為從小爺爺奶奶都是嬌慣孩子,孩子要什麼就給他買什麼。自己愛幹嘛就幹嘛。爺爺奶奶除了照顧他的生活,其他的也管理不了。爺爺奶奶基本上沒有文化,在學習上無法輔導孩子,當孩子遇到學習上的問題,自己不知道要怎麼做。只能請教老師,這樣使孩子對學習者失去的興趣和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