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時宜的故事:張愛玲《傾城之戀》

2020-12-24 劉絕糧

01巧合的時間與不合時宜的故事

《傾城之戀》發表於1943年9月,次年12月張愛玲將此作品改編成舞臺劇在上海新光大戲院公演。

這是個不合時宜的故事。《傾城之戀》發表前一個月,張愛玲發表了《封鎖》這篇令胡蘭成從南京到上海探訪張愛玲的小說。在《傾城之戀》公演的四個月前,三十八歲的胡蘭成和二十八歲的張愛玲結婚,就是胡張兩人相戀成婚的時段裡張愛玲寫出了《傾城之戀》。現在可以先透露此小說的結尾:「到處都是傳奇,可不見得有這麼圓滿的收場。胡琴咿咿啞啞拉著,在萬盞燈的夜晚,拉過來又拉過去,說不盡的蒼涼的故事──不問也罷!」張愛玲給自己筆下少有的圓滿故事拖帶上蒼涼的尾巴。這是她對胡蘭成「歲月靜好,現世安穩」承諾的不安。

這是巧合的時間——至少有以下幾人曾在愛情修成正果前後寫出了悲涼的故事。沈從文在和張兆和結婚前後寫下了悲劇《邊城》,曹禺在同鄭秀熱戀時寫下悲劇《雷雨》,這悲劇的來源是什麼?看來在追求異性的過程中最應該擔心的不是不成功該怎麼辦,而是萬一成功了怎麼辦?說來荒誕,想來不謬。

《邊城》與《雷雨》都講過,《傾城之戀》的悲劇性介於兩者之間,比《邊城》殘酷一點兒,比《雷雨》溫和許多。《傾城之戀》延續了張氏傳統:愛和不愛都不那麼純粹,都摻雜了一些其他東西,都要衡量一下,三思而行,機關算盡也只是為了那一點點真情,一絲安穩。

《傾城之戀》是一個始於心酸,坎坷其中,始終悲哀不減的故事。故事以白流蘇已離婚的丈夫的死訊傳到白家開始,哥嫂惡言相對,嫌棄流蘇說她不該離婚,成了娘家的負擔。流蘇本想找母親主持公道,可母親一句安慰的話都沒有,只有正為妹妹寶絡親事忙碌的徐太太上樓安慰了她幾句,並說要為她找個丈夫。

徐太太為流蘇找的是海關一個剛剛亡妻且有五個孩子的姜姓先生。另一邊在徐太太安排下寶絡和流蘇以及兩對哥嫂去相親,男方正是範柳原。在舞廳範柳原和白流蘇一起跳了三次舞,觸犯眾怒。回家後被嫂子罵街式地數落,寶絡一言不發。 徐太太再去白家就說她要去香港,以讓流蘇替自己帶孩順便相親為由帶流蘇一起去香港。一到淺水灣賓館就遇到了範柳原,其實白流蘇早有預料。接下來兩人分別施展三十六計,白流蘇不甘做範柳原的情婦,兩人算是打了個平局。白流蘇要回上海,範柳原不強留,只要去送她。

同時的白家卻以為流蘇和範柳原同居,沒有得到什麼好處,就被送回來了,甚至還制定了「家醜不可外揚」的策略。十一月底,範柳原發電報要流蘇去香港,範柳原在細雨迷夢的碼頭迎接她。當天晚上兩人便有了親密的接觸(書中並無關於性的描寫,暗示性已經足夠)。次日範柳原說要去英國,流蘇只能不情願地住在範柳原在丙巴頓道租下的房子裡等他,但馬上香港就成了戰地,因此範柳原並未登船去英國,而是回去陪流蘇一起逃到淺水灣飯店。停戰後兩人開始了「貧賤夫妻」般的生活,一起買菜時遇到了薩黑荑妮,範柳原介紹流蘇時說流蘇是她妻子。

兩人的結婚啟示登在報刊上,兩人也回了上海。四奶奶決定和四爺(流蘇的四嫂和四哥)離婚。婚後的範柳原從不跟流蘇鬧著玩,省下俏皮話說給旁的女人聽。

——以上是《傾城之戀》主要的故事情節。

02求生欲與求愛心

《傾城之戀》被拍成了電影,後來也被拍成了電視劇。電視劇中飾演白流蘇的陳數是我覺得最漂亮的女星之一,張愛玲若是看到她演的白流蘇大概會給她寫信,像錢鍾書寫信稱讚陳道明讓他看到了一個活的方鴻漸一樣稱讚陳數。優雅的旗袍,古典的髮型,我覺得白流蘇就應該是陳數那樣。可鄒靜之好沒趣,偏偏將只有一部電影容量的短篇小說擴展改編成電視劇,似一碗好粥中加了些白開水!

說完文本,再說作者,前面列舉了張愛玲的一些資料,近來突然又想到一人對張愛玲的評價:張愛玲該是今日中國最優秀、最重要的作家。僅以短篇小說論,她的成就堪與英美現代女文豪如曼斯菲爾德、安妮·波特、韋爾蒂、麥卡勒斯之流相比,有些地方,她恐怕還要高明一籌。——這是夏志清對張愛玲的評價。我很喜歡夏志清,他有自己獨特的視角和偏好,他不說無關痛癢的話,不發無根據的讚美,不講無理由的批評。是他最早倡言張愛玲、沈從文和錢鍾書的文學價值。

有本文學史中寫道:張愛玲的筆下,女性在面對「謀生」與「謀愛」的選擇時,生存始終被放在第一位。——這是一本正經地胡說。可能是最近看了幾本李敖之的書,遂有了天王老子都敢罵一罵的勇氣。自己知識匱乏,就權且坐井觀天,又有何妨。

寫這段話的人大概像郭德綱演電影——不看劇本,友情客串而已。「謀生」與「謀愛」的掙扎在白流蘇身上只能視為「勢均力敵」:白流蘇在未遇到範柳原之前,確有「謀生」的壓力。這是時間順序上的先後而不是人物心理抉擇的偏向。遇到範柳原之後,白流蘇並未只想依靠範柳原而衣食無憂,她在積極謀求成為其擁有名分的妻子,這最多只能算得上「謀生」與「謀愛」各佔一半。白流蘇曾為範柳原「不能決定自己」而離開香港——她似乎不想在「謀愛」不成的人身上「謀生」。那麼在面對「謀生」與「謀愛」的抉擇時,生存始終被放在第一位的說法是從何說起的?或許《傾城之戀》這部在張愛玲小說中地位不高的作品並未被納入上面的體系,若是這樣,「始終」一詞未免把話說得太滿了。

文藝評論家寫出的話語並不關於審美,他們只是將一份從森林裡採回的蘑菇做成菜而已,他們有的只是「廚藝」『』精湛的「廚藝」固然讓人讚不絕口,但這也遮蓋了「蘑菇」的真味。《傾城之戀》這朵「蘑菇」的故事很動人,更具體地說,《傾城之戀》最動人的有三個方面:白流蘇之命運、白範愛情之一波三折和範柳原的情話。

白流蘇之命運起伏扣人心弦。從一個沒落的家族離婚少婦又嫁給範柳原這個「貴族」,這個過程值得揚眉吐氣,算是對命運完成了復仇,這次勝利來自於賭:「流蘇的手沒有沾過骨牌和骰子,然而她也是喜歡賭的,她決定用她的前途來下注。如果她輸了,她聲名掃地,沒有資格做五個孩子的後母。如果賭贏了,她可以得到眾人虎視眈耽的目的物範柳原,出淨她胸中這一口氣」。一個女子把命運都寄托在一個若即若離的人身上,令人深覺悽苦。

白流蘇和範柳原的戀愛是我讀過的愛情故事中,將肉慾降低到最低的一類,兩人大概屬於精神戀愛(書中提到了「精神戀愛」這個詞語;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中渡邊徹和直子的愛情同樣給人這種感覺)——這種說法放在現實裡怕要被批評——哪有什麼精神戀愛?「哪有什麼愛情,只不過是生殖衝動!」(《圍城》中方鴻漸語)範柳原說:婚姻就是長期的賣淫(這並不是範柳原的觀點,不過借他口說出而已)。或許這句話還不準確,婚姻應該是長期的合法賣淫。

女孩子談戀愛一定要找一個範柳原式的人,他對誰也都沒什麼惡意,只是玩世不恭,善耍點小手段。他開口閉口都是情話,他和白流蘇說月亮,說花朵,說覆滅,說永恆——他應該是一個很有才華而懂得學以致用的人,《詩經》的字句信手而來——柳原不語,良久方道:「《詩經》上有一首詩——」流蘇忙道:「我不懂這些。」柳原不耐煩道:「知道你不懂,若你懂,也用不著我講了!我念你聽:『死生契闊——與子相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我的中文根本不行,可不知道解釋得對不對。我看那是最悲哀的一首詩,生與死與離別,都是大事,不由我們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們人是多麼小,多麼小!可是我們偏要說:『我永遠和你在一起;我們一生一世都別離開。'————好像我們自己做得了主似的!」

這情節拿到現實中可稱為傳奇了,可以品味品味一輩子,驕傲矜誇一輩子,無論結果如何,他都是心頭的一顆硃砂痣,一束白月光,因為山河歲月有更改而詩篇永不變更。梁思成曾說,和才女林徽因相伴很辛苦(不知這是梁思成另結新歡時的花言巧語,還是經驗之談),據此可知和範柳原式的男子相伴也是費力的。範柳原像一盞燈出現在白流蘇的世界裡,出現得刺眼,讓她心潮澎湃打擾了睡眠,可若哪一天這盞燈熄滅了,白流蘇可要失眠了。

張愛玲為故事留下了個最後一個波折:婚後的範柳原又開始拈花惹草。男人自是男人,女人自是女人,在片刻的愛情中兩者都會帶上面具,將自己全部的審美幻覺注入眼前的軀體中去感受。而之後呢?就像白流蘇感嘆以後如何打發餘生無聊的時光一樣,如何面對兩個人的無聊?一個人的無聊可以獨自處理,無論如何都沒有負擔,兩個人的無聊卻常常引發互相嫌棄,嫌棄便容易被其餘誘惑,男也好,女也好,老也罷,少也罷,大概如此。——然而這只是常例,總有漏網之魚。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有了「無聊」就要想辦法「有聊」,有了「誘惑」就要想辦法除去。我所見之人大致採取兩種方法:閉關鎖國法和「太監」法。

使用「閉關鎖國法」的是比較博愛的一類人,他們將兩人之愛情推而廣之施於四海,把世界看成二人世界:世上只有一個男人便是「他」,世上也只有一個女人「她」,此外更無他物。「他」對女性竊竊地虎視眈眈,對所有男性都不屑一顧;「她」對漂亮的女人都心懷嫉妒,也將其餘男人的優點竊竊地與「他」相比。

「太監法」就比較有趣了,使用者似乎比前者更有水平。太監者,下部沒有了也!見到什麼情景也沒有性的衝動,即便上天眷顧,也不能有實施衝動的能力。太監法者,互相待之以「太監」:兩人民主且理智,互訴如何如何平凡,承認自身之種種不足及他人之美,且不排斥另一半欣賞自己性別的其他人。似乎兩人成了「第三性」,能跳出男女外,不在兩性中。等到「民主與理智」降服不了肉之審美,「太監」就要煥發第二春了。

——這也是常例,總有漏網之魚。

這不是演戲,可以掐掉平凡的頭,去掉慘烈的尾,而是從頭到尾都要自己好好演好「自己」這個角色的,不會有卸妝下臺或中場休息的機會。

03《傾城之戀》精彩語句

1、她知道寶絡恨雖恨她,同時也對她刮目相看,肅然起敬。一個女人,再好些,得不著異性的愛,也就得不著同性的尊重。女人們就是這點賤。

2、範柳原真心喜歡她麼?那倒也不見得。他對她說的那些話,她一句也不相信。她看得出他是對女人說慣了謊的,她不能不當心──她是個六親無靠的人,她只有她自己了。床架子上掛著她脫下來的月白蟬翼紗旗袍。她一歪身坐在地上,摟住了長袍的膝部,鄭重地把臉偎在上面。蚊香的綠一蓬一蓬浮上來,直薰到腦子裡去。她的眼睛裡,眼淚閃著光。

3、流蘇的手沒有沾過骨牌和骰子,然而她也是喜歡賭的,她決定用她的前途來下注。如果她輸了,她聲名掃地,沒有資格做五個孩子的後母。如果賭贏了,她可以得到眾人虎視眈耽的目的物範柳原,出淨她胸中這一口氣。

4、流蘇道:「我什麼都不會,我是頂無用的人。」柳原笑道:「無用的女人是最最厲害的女人。」

5、柳原道:「你放心。你是什麼樣的人,我就拿你當什麼樣的人看待,準沒錯。」流蘇做出安心的樣子,向車窗上一靠,低聲道:「真的?」他這句話,似乎並不是挖苦她的,因為她漸漸發覺了,他們單獨在一起的時候,他總是斯斯文文的,君子人模樣。不知道為什麼,他背著人這樣穩重,當眾卻喜歡放肆。她一時摸不清那到底是他的怪脾氣,還是他另有作用。

6、你……你如果認識從前的我,也許你會原諒現在的我。

7、她安慰著他,然而她不由得想到了她自己的月光中的臉,那嬌脆的輪廓,眉與眼,美得不近情理,美得渺茫,她緩緩垂下頭去。柳原格格的笑了起來,他換了一副聲調,笑道:「是的,別忘了,你的特長是低頭。

8、晚上他們常常出去散步,直到深夜,她自己都不能夠相信,他連她的手都難得碰一碰。她總是提心弔膽,怕他突然摘下假面具,對她做冷不防的襲擊,然而一天又一天的過去了,他維持著他的君子風度,她如臨大敵,結果毫無動靜。她起初倒覺得不安,仿佛下樓梯的時候踏空了一級似的,心裡異常怔忡,後來也就慣了。

9、流蘇臉上一僵,笑也不是,不笑也不是,只得皺著眉向柳原睃了一眼,低聲道:「他們不知道怎麼想著呢!」柳原笑道:「喚你範太太的人,且不去管他們;倒是喚你做白小姐的人,才不知道他們怎麼想呢!」流蘇變色。柳原用手撫摸著下巴,微笑道:「你別枉擔了這個虛名!」

10、他對她始終沒有一句紮實的話。他的態度有點淡淡的,可是流蘇看得出他那閒適是一種自滿的閒適——他拿穩了她跳不出他的手掌心去。

11、範柳原在細雨迷的碼頭上迎接她。他說她的綠色玻璃雨衣像一隻瓶,又注了一句:「藥瓶。」她以為他在那裡諷嘲她的孱弱,然而他又附耳加了一句:「你就是醫我的藥。」她紅了臉,白了他一眼。

12、十一月尾的纖月,僅僅是一鉤白色,像玻璃窗上的霜花。然而海上畢竟有點月意,映到窗子裡來,那薄薄的光就照亮了鏡子。

13、柳原已經光著腳走到她後面,一隻手擱在她頭上,把她的臉倒扳了過來,吻她的嘴。發網滑下地去了。這是他第一次吻她,然而他們兩人都疑惑不是第一次,因為在幻想中已經發生過無數次了。從前他們有過許多機會——適當的環境,適當的情調;他也想到過,她也顧慮到那可能性。然而兩方面都是精刮的人,算盤打得太仔細了,始終不肯冒失。現在這忽然成了真的,兩人都糊塗了。

14、房間太空了,她不能不用燈光來裝滿它。光還是不夠,明天她得記著換上幾隻較強的燈泡。

15、柳原嘆道:「這一炸,炸斷了多少故事的尾巴!」流蘇也愴然,半晌方道:「炸死了你,我的故事就該完了。炸死了我,你的故事還長著呢!」柳原笑道:「你打算替我守節麼?」他們兩人都有點神經失常,無緣無故,齊聲大笑。而且一笑便止不住。笑完了,渾身只打顫。

16、流蘇到了這個地步,反而懊悔她有柳原在身邊,一個人仿佛有了兩個身體,也就蒙了雙重危險。一彈子打不中她,還許打中他,他若是死了,若是殘廢了,她的處境更是不堪設想。她若是受了傷,為了怕拖累他,也只有橫了心求死。就是死了,也沒有孤身一個人死得乾淨爽利。她料著柳原也是這般想。別的她不知道,在這一剎那,她只有他,他也只有她。

17、她突然爬到柳原身邊,隔著他的棉被,擁抱著他。他從被窩裡伸出手來握住她的手。他們把彼此看得透明透亮。僅僅是一剎那的徹底的諒解,然而這一剎那夠他們在一起和諧地活個十年八年。

18、他不過是一個自私的男子,她不過是一個自私的女人。在這兵荒馬亂的時代,個人主義者是無處容身的,可是總有地方容得下一對平凡的夫妻。

19、柳原歇下腳來望了半晌,感到那平淡中的恐怖,突然打起寒戰來,向流蘇道:「現在你可該相信了:『死生契闊』,我們自己哪兒做得了主?轟炸的時候,一個不巧——」流蘇嗔道:「到了這個時候,你還說做不了主的話!」柳原笑道:「我並不是打退堂鼓。我的意思是——」他看了看她的臉色,笑道:「不說了,不說了,」他們繼續走路,柳原又道:「鬼使神差地,我們倒真的戀愛起來了!」流蘇道:「你早就說過你愛我。」柳原笑道:「那不算。我們那時候太忙著談戀愛了,哪裡還有工夫戀愛?」

20、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這不可理喻的世界裡,誰知道什麼是因,什麼是果?誰知道呢?也許就因為要成全她,一個大都市傾覆了。成千上萬的人死去,成千上萬的人痛苦著,跟著是驚天動地的大改革……流蘇並不覺得她在歷史上的地位有什麼微妙之點。她只是笑吟吟的站起身來,將蚊煙香盤踢到桌子底下去。

(完)

相關焦點

  • 張愛玲《傾城之戀》:世紀末的愛情 既有浪漫情慾 又兼有虛偽自私
    《傾城之戀》是張愛玲的成名作與代表作之一,發表這部小說時張愛玲僅僅只有23歲。張愛玲的小說主要圍繞著舊貴族和都市小中產階級的情愛糾葛,戀愛與婚姻為題材。那個戰亂年代,有些作家看不上這些愛情小說,在言語中排斥這種浪漫主義、情慾肆溢的男女戀愛。楊絳曾在信中這樣評價張愛玲「 張愛玲文筆不錯,但意境卑下。
  • 以《傾城之戀》解讀張愛玲,愛情如何在這舊殘酷社會中重獲自由?
    張愛玲筆下《傾城之戀》故事裡,沒有如瓊瑤筆下天真深情的少女少男,書中人的對外言行仿佛都摻了違著心意的假,只有算計的目標是真的,只有繡著豔花纖鳥美麗華服下的傷口是真實的。人們心中的現實就像陣陣寒風惹得體質柔弱的人傷風感冒,日子久了,要不適應了天氣,把自己的熱血降得像風一樣冷。
  • 再讀張愛玲《傾城之戀》:誰不是在愛情裡權衡利弊?
    有人說,張愛玲讓人又愛又恨。愛她的才情與透徹,她的文字直擊人心。恨她的殘忍與涼薄,總是不留情面地把人性中最黑暗的一面拿出來剖白與晾曬。最開始知道張愛玲,是《傾城之戀》。沒辦法,書名太好聽了。結果全然不是我想的那回事兒,此「傾城」非彼「傾城」,不僅不浪漫,還充滿了自私與算計。如今一晃眼,十幾年過去了,再讀《傾城之戀》,感觸深了許多。01 不過兩個世俗男女白流蘇,一個封建遺老大家庭的六小姐,因為不堪前夫的虐待回了娘家。
  • 解讀《傾城之戀》:所謂愛情,不過是一場勾心鬥角的「拉鋸戰」
    女性文化在中國文壇上一直是一個頗有爭議的話題,張愛玲以自己細膩的筆觸叱吒整個文壇,給當時的文化抹上濃重的一筆。她的文字有一種冷漠、傲然,慘澹和蒼涼,可感可觸,徹底而堅決。細細品讀張愛玲的《傾城之戀》,我們總能夠從她靈魂筆下的白流蘇,找到她自己情感生活的影子。
  • 《傾城之戀》:今夕何夕,見此良人
    這段時間斷斷續續在看電視劇《傾城之戀》,電視劇的情節比張愛玲的小說本身更有張力,更為唯美,人物形象也更為豐滿、完美。特別是白流蘇這個角色,集智慧、美貌、豁達、堅韌、執著於一身,從來都是為自己而活,歷經種種磨難成就了對自己想要生活的追逐,也救贖了自己所愛的人,造就了傾城之戀的佳話。
  • 賭神周潤發曾與前女友再度同戲《傾城之戀》愛恨情仇一次爆發?
    周潤發與繆騫人曾有過一段情在華人文學世界中,張愛玲是粉絲無數、備受推崇有如傳奇一般的巨星作家,最有名的幾篇作品先後被搬上大銀幕,第一部就是香港邵氏拍攝的《傾城之戀》,此故事描述婚姻失敗、回到娘家的白流蘇,在親戚間備受冷嘲熱諷
  • 《傾城之戀》原著中5句經典名言,言簡意賅,說透人性真相
    作家張愛玲的小說《傾城之戀》在1943年首次出版,到今年已有77個年頭了。然而,就算隔著七十餘年的悠遠時光,該書依然不失經典本色,重讀時依然帶給我很深的感悟。《傾城之戀》以20世紀40年代香港的淪陷為背景,以白流蘇和範柳原的感情為核心,著重描摹了白流蘇和範柳原這一對現實庸俗的男女,在戰爭的兵荒馬亂之中,被命運擲骰子般地擲到了一起,於「一剎那」體會到了「一對平凡的夫妻」之間的「一點真心,展現了男女在婚戀情感問題上的複雜心態。我讀大學時,第一次讀了《傾城之戀》這本小說。
  • 《傾城之戀》:無用女人白流蘇,為何與風流公子範柳原修成正果?
    張愛玲筆下的大家族,皆是她熟悉的那種沒落貴族,《傾城之戀》裡的白家公館也不例外。舊式家庭中沒有人教女兒怎麼謀生,秉承"嫁漢嫁漢,穿衣吃飯",婚姻就是其歸宿。無用的女人白流蘇。白流蘇也算得上大家閨秀,有教養的古典氣質美女,仍然逃不出"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的命運。
  • 紀念張愛玲誕辰100周年——透過她的目光,看這個「愛玲愛玲年」
    (馬思純、俞飛鴻、彭于晏等主演的電影《第一爐香》,導演許鞍華問鼎威尼斯終身成就金獅獎;影片改編自張愛玲同名小說,收錄於小說集《傾城之戀》中)同年,傳世經典《傾城之戀》發表,23歲的她感嘆:「生與死與離別,都是大事
  • 張愛玲的小說改編成電影,為什麼引發爭議的總是選角?
    男女主演馬思純、彭于晏分別和張愛玲筆下長了一張粉撲子臉的葛薇龍、「連嘴唇都是蒼白的」喬琪喬頗有反差。有人甚至調侃:這樣的《第一爐香》,怕是要成為「第一爐鋼」。「一千個讀者心目中有一千個張愛玲」,張愛玲小說改編電影,為何這麼難?
  • 「發現」張愛玲|出名要趁早,但對她來說,晚一點也沒關係
    無論是在1960年代初的臺灣,還是1980年代的重新發現張愛玲的大陸,夏志清的觀點都可謂石破天驚,成為兩岸讀者重新認識張愛玲的起點。早在1940年代淪陷時期的上海,傅雷與胡蘭成就給予張愛玲高度評價。「毫無疑問,《金鎖記》是張女士截至目前為止的最完滿之作,頗有《狂人日記》中某些故事的風味。至少也該列為我們文壇最美的收穫之一。」
  • 風雲漫畫中最強的武學是傾城之戀!別被電視劇給騙了!
    傾城之戀為武聖關羽所創,秉持關羽「希望天下太平」的信念而生,是一式至剛至陽的無敵奇招,是一式不應是人練得的奇招!故此奇招擁有無可比量的威力!傾城之戀從字面理解,是一有情之招(電視劇中也是這樣變現的)。但是理想和現實往往是背道而馳的!!傾城之戀第一次的出現就給人們帶來了死亡與毀滅!
  • 《傾城之戀》:性別意識覺醒的女性,如何解決婚戀的衝突?
    張愛玲的《傾城之戀》,是最為讀者津津樂道的經典之一。這部小說講述了歸國華僑範柳原,和寡居在家的白流蘇之間的情愛故事。白流蘇為了嫁給範柳原晉升為富商太太,可謂用盡心機。然而,白流蘇不甘心做情人,從更深層面來說,也表現了她性別意識的覺醒。
  • 《傾城之戀》:白流蘇的情婦之路
    年少時讀張愛玲的《傾城之戀》,只當是一部言情小說看了。看範柳原甜膩膩的情話,看白流蘇的低頭婉轉羞澀,看兩人輾轉終於走到了一起,看鏡前兩人的那場火辣辣的吻戲。可是歷經千帆再去看時,才發現此傾城非彼傾城,談戀愛和戀愛也並非只是多了一個「談」字,兩人也並非良配佳緣,他們只是各取所需、精明自私的兩個平凡人罷了。歸根結底,若不是傾了一個香港,白流蘇只不過是範柳原的一個情婦。且看白流蘇是如何一步一步走上情婦這條道路的。
  • 關於張愛玲與三毛
    最初讀張愛玲的作品,是《傾城之戀》。看了白流蘇與範柳原的愛情,就如張愛玲與胡蘭成的故事一般,孤寂而悽美,也略顯荒唐。然而唯一遺憾的是,故事裡的是喜劇,現實裡的卻是悲劇。之後,我又讀了中短篇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長篇小說《半生緣》。
  • 劉嘉玲蔣欣版《半生緣》遭群嘲,張愛玲筆下的愛情該是怎樣的?
    張愛玲愛情故事的特點,正是把長期以來中國文學作品中構建的那些所謂美好的愛情故事消解掉,就像她所寫的「生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樣愛情不是千瘡百孔」。張愛玲的小說有政治背景、時代底色,但更多的是女性的困苦。在中學畢業年刊的調查欄裡,張愛玲在「最恨」的一項中寫的便是「一個有天才的女孩忽然結了婚」。
  • 《傾城之戀》白寶絡:面對生活的坑,掉進去是挫折,爬出來叫成長
    刻薄如張愛玲,在她的小說《傾城之戀》中這樣說。張愛玲的文字向來犀利,如同一把有著精美刀鞘的尖刀,有著讓人不設防的危險。她以庖丁解牛般的熱情與細緻,將男女關係中的暗流湧動,見不得人的陰謀算計,通通擺到排面上。她對於人性的透徹觀察,也讓不少人在讀小說時候,有著過山車般的驚險刺激。
  • 《傾城之戀》調情高手範柳原:只戀愛不結婚的男人,到底在想什麼
    張愛玲的代表作《傾城之戀》裡的男主人公範柳原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浪漫多金,善於調情,流連於女人叢中,而後將她們棄為敝履。他要她們,卻又打心眼裡看不上她們。他是真的縱情聲色嗎?不是的。他本質上是一個追求精神戀愛的人。表面上的浪子,其實是一個內心沒有安全感,對愛和被愛極度不自信的人。
  • 日媒:日本華文女作家協會舉辦張愛玲百年誕辰講座
    據日本《中文導報》報導,日前,由日本華文女作家協會主辦的張愛玲誕辰一百周年紀念講座活動在線舉行,多名張愛玲研究家參會。日本華文女作家協會會長華純在致辭中表示,協會自去年12月宣告成立,至今已將近一周年。在這整整一年裡,疫情暴發極大地影響了大家的生活。可是不管怎樣,大家沒有放棄寫作的願望和勇氣。
  • 張愛玲如何寫出《小團圓》的?
    原標題:張愛玲如何寫出《小團圓》的? 這700封書信裡藏著答案張愛玲本名張煐,1920年9月30日出生於上海。1930年,張愛玲上小學時,母親嫌張煐這個名字不響亮,就為女兒改名為張愛玲。「愛玲」就是張愛玲英文 名「Eileen」的中國譯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