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讀張愛玲的作品,是《傾城之戀》。看了白流蘇與範柳原的愛情,就如張愛玲與胡蘭成的故事一般,孤寂而悽美,也略顯荒唐。然而唯一遺憾的是,故事裡的是喜劇,現實裡的卻是悲劇。之後,我又讀了中短篇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長篇小說《半生緣》。拿起她的書,仿佛拿起了自己的過往,因而放下之時總免不了那麼一絲疼痛。不過嘗試次數多了,也就淡然了。年年月月日日,周而復始,還是要理所當然地活下去。
看書是一種沉澱的心境。心靜。
我時常心浮氣躁,無法安靜。然而在讀《半生緣》的時候,我只花了一天多一點的時間,直到半夜也要躲在被窩裡翻閱。一字一句,一行一行,一頁一頁。著了魔一般。就像一股強大的力量在吸引我,不能抵抗,亦不想拒絕。故事完結了,我卻心痛了好些天。那時候烽煙四起的大上海,愛情也不盡如人意。相愛又如何,不舍又怎樣,最終都是夢一場。求不得,愛別離,怨長久,放不下。愛情,也成了罪過。
只要活著一天,就必然一次又一次地愛著你。
------撒哈拉
三毛深愛撒哈拉沙漠,勝於她的生命。
迄今為止,手中只有三毛的兩本作品----
《撒哈拉的故事》,《你是我不及的夢》。讀她的書,我很隨意。可嘈雜喧囂,可悠閒安靜。
她去大漠旅行,結婚。在我看來最為浪漫與幸福。平淡,淳樸,融於自然。她有著最本真的人生理想與生活理念。她說,撒哈拉啊!在你的懷抱裡,做過沒有鮮花的新娘,在你的蒼穹下,返璞歸真。遠赴撒哈拉,是為著它本身的詭秘、荒涼和原始。這樣一個女人,自由不羈,勇敢而瀟灑。
但凡是文人,寫作都是必修課。而我是讀者,讀張愛玲與三毛是我摯愛的必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