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是一位個性鮮明的女作家,她一生的經歷曲折而坎坷,無論是在文學創作還是個人情感方面都有許多值得說道的地方。她與丈夫荷西的愛情故事人盡皆知,但荷西並不是她一生中唯一的愛人,在離世之前,三毛這位孤獨的流浪作家,深愛著的人是王洛賓。
王洛賓被稱為"西北民歌之父",一生中創作了無數優秀的西部民歌,將一生都獻給了西部民歌的創作和傳播事業。兩人的緣分也起始於西部民歌,三毛從小就聽王洛賓創作的西部民歌長大,心中對他十分嚮往。
但三毛的家人們覺得,三毛一向是一個很「真」的人,她雖然欣賞王洛賓的才華,但卻從未提過自己對於王洛賓有什麼超乎欣賞的感情,因此她的家人們覺得,兩人之間的關係僅限於藝術交流。
但種種跡象表明,三毛對王洛賓仰慕已久,她很小就聽過王洛賓的歌曲,並且將這些中國民歌帶到了西班牙,比如《在那遙遠的地方》、《達坂城的姑娘》。三毛仰慕王洛賓多年,但她清楚,兩人實際上就是素未謀面的陌生人,所以她一開始是沒想過要去探望王洛賓的。最終讓她下定決心前往新疆的契機,是好友的一篇文章。、
01
1989年,夏婕曾經到新疆拜訪過王洛賓,並且將自己採訪的這段經歷發表在《臺灣日報》上。三毛第一時間閱讀了這篇文章,並且被裡面的一段描寫深深地打動。原來,王洛賓的一生頗為坎坷,曾經兩次入獄,妻子離世後他選擇留在了新疆,一直保持著積極樂觀的態度,終日與音樂為友,從來沒有放棄生活,堅持著創作歌曲。
夏婕這篇採訪王洛賓的文章,讓三毛難以遏制自己想見王洛賓的衝動,她立即向夏婕要到了王洛賓的聯繫方式與地址。
1990年4月的時候,三毛跟隨旅行團奔赴新疆,並且還受人託付要送稿酬給王洛賓先生,有了見他的正當理由。由於是旅遊籤證她只能在當地停留兩天,別人都用這兩天遊覽當地風光,只有她一下飛機就火急火燎地趕往王洛賓的住所。4月16日,三毛終於如願見到了王洛賓,第一次見面的時候她就為對方演唱了自己作詞的《橄欖樹》。
這次會面給兩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實在三毛的想像中,王洛賓應該是一個自由灑脫瀟灑不羈的年輕人,因此第一次見到白髮蒼蒼的王洛賓,她內心難免有些幻滅。但攀談之後,她很快被對方的風趣幽默吸引,王洛賓的內在完全符合她之前的想像,她更為這位天才的作曲家所傾倒。
三毛在王洛賓面前完全沒有包袱的,她第一次見面的時候就緊緊抱住王洛賓,並且還稱兩個人的相遇不是偶然,而是無法抗拒的天命。王洛賓在此之前也聽說過三毛的名字,但他專注於音樂創作,還沒有讀過三毛的作品,所以在見面之前他其實對三毛沒有什麼特別的印象。
據他所說,第一次見面的時候三毛看上去像是一個西部女牛仔,戴著一頂禮帽。他去端水的功夫,這個西部女牛仔摘下來帽子,甩著一頭秀髮,於是在他眼中,三毛又成為一個秀髮女郎。直到兩人深入交談之後,他才開始覺得三毛是一位真正的女作家。
這些細節被他記錄在《海峽來客》一書之中,許多文學家拜讀之後都覺得驚嘆,沒想到王洛賓如此高齡居然能寫出這樣的作品。與王洛賓接觸的時間越長,三毛越無法抑制住內心的感情。
離別的時候三毛與王洛賓約定,她回到臺北之後兩人要常常通信,而她一回到臺北就迫不及待給王洛賓寄去了一封長信,三毛在信中直接表明了自己對王洛賓的感情——「你無法要求我不愛你,在這一點上,我是自由的」。
一開始王洛賓也與她通過幾封信,不過當他感受到三毛炙熱的感情後,他無法掙脫世俗的眼光,於是對三毛的態度便逐漸冷淡,還在信中比喻自己為「蕭伯納破舊的雨傘」,暗示自己早已年邁,與三毛之間是沒有可能的。
02
對此,三毛卻毫不在意,同年8月20日,她再次奔赴新疆。以前王洛賓從來不因為私事動用部隊的車,但這一次,他聯繫好友派了一輛軍車去接機。這一次三毛對外宣傳是來為王洛賓撰寫傳記的,但實際上,她打算就這樣與王洛賓一起生活下去。
但王洛賓卻並不這樣想,他顧忌太多,最終還是以對待客人的態度對待三毛。王洛賓是部隊的退休幹部,一般來說是不能與外人同住的,為此他還提前給部隊遞交了申請。他過去幾十年從沒想過置辦家具,知道三毛要來之後還讓學生陪著自己破例去購置了席夢思,書桌,檯燈和被褥。
這一次見面,三毛穿上了一身藏族服裝,她刻意穿上的這套衣服,恰恰符合王洛賓的成名作《在那遙遠的地方》中藏族姑娘卓瑪的形象,而這一切都是為了喚醒王洛賓年輕時的記憶。兩人此後過上了幾天平靜的日子,兩人一同外出拜訪親友,購物買菜。在家裡三毛負責做菜,閒暇時間兩人坐在一起聊天唱歌,創作歌詞或是探討文學,儘管期間內王洛賓刻意保持著二人之間的距離,但這樣的日子仍是三毛夢寐以求的。
但這樣的平靜生活卻被不斷打擾,早在三毛下機的時候,就有媒體聞訊趕來,想要採訪她,那時候三毛已經表現出了反感。她與王洛賓同住期間,還是不斷有媒體來拍攝,甚至還設置了許多劇情,這讓追求真實的三毛十分牴觸。不過好在有王洛賓從中擀旋,他告訴三毛,來拍攝的梅子不是無良記者,而是一位朋友。
之後三毛的態度便沒有那麼激烈,反而還和梅子成為了朋友,經常去梅子家中做客。但不久後,三毛便離開了烏魯木齊。她一開始來的時候,確實是懷抱著很大的期待來的。但在與王洛賓生活的這段期間,她知道了對方的顧忌,現實的鴻溝盤桓在兩人之間,再加上媒體的不斷紛擾,三毛再也忍不住爆發怒火,與王洛賓發生了很大的爭執。後來王洛賓為了避嫌,還專程找來一位學生照顧三毛,但是這卻徹底觸怒了三毛。
033
1990年11月16日,三毛返回了臺灣,在外遊歷的這段時間,她承受了太多打擊和變故。與王洛賓無疾而終的感情,自己事業上的挫折,久治不愈的頑症......一生多情的三毛,突然失去了對生活的熱情。12月11日,三毛從臺灣給王洛賓寄去了一封信,但這封信直到十二月底才被送到王洛賓手上。
在這封絕筆信中,三毛沒有展露出太多的情緒,只是簡單地報了一個平安,不久之後,在1991年的1月4日深夜,三毛在醫院用絲襪自縊身亡,年僅四十六歲。大家都以為,三毛沒有留下任何遺言,但只有王洛賓知道,她在知道自己與王洛賓不可能在一起的時候便留下了最後的遺言,那是她向王洛賓提出的最後的請求——如果我死了,能不能為我設計葬禮?
從收音機裡聽到三毛去世的消息之後,王洛賓陷入了極大的悲痛之中,除了悲痛之外,他還不可避免地覺得愧疚。他後悔,自己為什麼無法坦然接受三毛的愛,在這時他才發現,三毛才是自己的信仰,但他卻永遠地錯失了。
為了紀念三毛,他就在三毛居住過的屋子裡面設下了一個小小的靈堂,他將三毛的照片放大,並用金絨絲線裝飾了起來,圍上黑色的紗巾;不僅如此,三毛此前住在王洛賓家時,臨行前曾剪下過一縷秀髮留在了樂譜中,而王洛賓則將這縷頭髮用白布包起來放在照片一旁,以告慰三毛的在天之靈。
之後很長一段時間,王洛賓不斷用酒精麻痺自己,曾經在十天之內喝了八瓶烈性燒酒,甚至因為酒精中毒進了醫院。世人都感慨兩人之間無疾而終的感情,但痛失愛人的痛苦,只有王洛賓獨自一人承受。
三毛在最後一次離開之前,在王洛賓的吉他上面留下了自己最愛的粉色發卡。王洛賓見到這個發卡之後悲從中來,久違的創作激情湧上心頭,便立刻拿起吉他,創作了一首感人至深的紀念情歌——《等待——寄給死者的戀歌》,為兩人的故事畫上了一個句點。
如今三毛已經離開人世29年,很多不了解三毛的人,覺得她過得太壓抑,導致晚年自殺,可其實如果你讀過她的作品,或許了解完她的人生,你會發現三毛的人生太令人羨慕了,我甚至可以說她是大多數女孩羨慕的人生。
三毛年少就讀了萬卷書,長大後得以行萬裡路,年輕時遇到刻苦銘心,能夠寫成書的愛情,雖然晚年不完美,可這樣精彩的人生,如此雋永的愛情,試問哪個女孩子不羨慕,可很多長輩覺得三毛這樣的人生太累。
他們希望子女求學不要出國,旅遊不要跨越幾個大洲,只希望子女一生順利,平凡,可作為年輕人,誰不想過得轟轟烈烈,感受激情與歲月?
我們作為普通人,很難像三毛那樣率性而活,難以體會放蕩不羈的歲月,但我還是建議大家可以多了解了解三毛的人生,讓她為我們實現敢想而不敢做的夢,三毛在上世紀之所以被那麼多人迷戀,一是她的作品精彩,二是她人生精彩,這樣的人生值得我們去品讀。
如果你想知道三毛的人生有多精彩,那我推薦你去讀這本關於三毛的傳記,然後再去讀一讀她的作品,你一定會羨慕這樣精彩的人生,現在這三本書,《三毛傳》、《林徽因傳》和《張愛玲傳》只要26塊塊,如果你想讀三毛的作品,也可花99塊買下她的三本著作。
林徽因和張愛玲的一生也絲毫不比三毛遜色,女性就該多了解這些才女的故事,一是能奠定自己以後的人生方向,二來以後也可以知道如何培養子女。
如果有興趣,可以點擊上方商品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