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積金將要取消?
說起公積金,大家肯定對它不陌生,畢竟是與大多數人切身利益相關的東西,而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它也是引起了廣泛熱議,爭論的地方就在於公積金是否該取消,雙方各執一詞,可謂是吵得不可開交。
而追溯其最開始引發爭議的源頭,就在於今年2月,黃奇帆(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重慶市原市長)撰文指出,除稅收等政策以外,建議取消企業住房公積金制度,為企業直接降低12%的成本。
建議激起千層浪,以至於餘波到現在還未停歇,雖說提出建議之人也說了代替公積金制度的措施,但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制度說推翻就推翻了,肯定是讓不少人難以接受的。
歸根結底,取消與否代表的是兩方的利益,就像是一枚硬幣的兩面,一面是人頭(工薪階級),一面是(花)企業。
截至2018年,公積金實繳人數1.44億人,在具有可比性的社會保險中,除醫療和養老以外,失業保險覆蓋1.96億人,生育保險2.04億,而它們強制性要大於住房公積金。
所以,這樣的覆蓋人群,完全是無法忽視的。
在1.44億繳存者中,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佔31%,國企20%,私企31%,外資8%,其餘10%為民非、集體企業和其他類型單位等。
私企以及其他企業繳存比例顯著提高,就這個方面看,是惠及更多中低收入群體的好政策,給企業減負的措施有很多種,並不一定非要取消公積金。
那麼,這公積金到底是取消了還是沒取消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參照5月18日中央發布的文件,得知答案。
5月18日晚,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改革住房公積金制度」。
這意味著,公積金制度改革已經進入了決策層視野,而改革的說法,就意味著不會輕易一刀切取消公積金。對此,此前提心弔膽的人兒,也可以放下心來。
至於改革的措施,也有不少代表提供了自己的見解,比如58同城創始人姚勁波提議適當下調住房公積金的繳存比例,由最低繳納5%降至3%,切實減輕企業用工壓力。
就筆者自己的觀點,公積金存繳比例著實不應該下降,原因有二:
1)就大方向來看,企業用人成本壓力大,並非只單單來源於公積金,賦稅和社保及其他因素都在影響企業的生存環境。
降低公積金明面上帶來的效應是為企業降成本,但員工損失的福利可能就從工資方面尋求彌補,減負一說就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
2)實際上公積金的中低收入階層貸款人佔95%,在貧困地區尤其受到歡迎。
2018年發放的1萬億元的253萬筆房貸中,95%的借款人是中低收入者,高收入者只佔5%。
試想一下,如若存繳比例降低,對於利用公積金貸款的中低收入群體來說,無疑是一個較大的打擊,從人們對想法設法積極擴大公積金存繳的態度來看,降低比例可謂是不現實。
住房公積金制度是1990年代初從新加坡學來的,雖然我國房地產早已市場化,商業銀行已成為提供房貸的主體,但公積金的歷史使命確實還並沒有完成,如果以後有更加合適的制度,再讓其退出歷史舞臺也不遲,而現在改革才是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