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在網上搜索華晨宇,經常會關聯一個詞:難聽。一些無感的人會用極端的詞彙,去描述他的演出和他所堅持的音樂風格,理由是:一首傳唱度高的歌都沒有。而對於喜歡華晨宇的人,他們也會對真實性存疑。
本以為華晨宇這樣的現象只是小眾,但看了最近大熱的兩場圈內人的比賽,卻發現原來很多藝人都已深受其害,只不過有人早已妥協,有人還在堅守。
今年夏天有兩場比賽格外惹人關注:一個是聚焦30+女藝人的《乘風破浪的姐姐》,另一個是新老樂隊聚集的《樂隊的夏天》。相對於素人選秀,多年的閱歷讓他們看待事情更加成熟。很多敢說真話的人在節目中,就將一些長期存在卻被忽視的現狀,明明白白地放到了臺前。
01音樂的好聽如何界定
相對於主流音樂比賽,《樂隊的夏天》可謂是一場「反叛者」的狂歡。在這個舞臺上,多元化的音樂難得的以一種「存在皆合理」的高傲姿態登場。在這裡有很多大眾聽不懂、唱不出味道,甚至唱不了的歌,但它們的價值卻不是一句「傳唱度不高便不是好音樂」所能定義。
節目中作為當下國內搖滾樂壇最具代表性的樂隊之一,重塑雕像的權利樂隊主唱華東直言:我們的音樂是「難聽」的,這個難是困難的難。我們的音樂是可以挑選觀眾,而不是讓觀眾挑選我們。
這樣一場先鋒音樂、搖滾精神集中碰撞的比賽,讓被市場邊緣化卻始終堅守多元的音樂人,得到了應有的掌聲和尊重。而對於始終堅持獨特風格的華晨宇的音樂,其實也需要被理性評價的權利。
畢竟音樂的魅力在於無限的可能性,也在於無限的表達方式。音樂的評判不僅僅是好聽和悅耳,還有夠不夠新鮮和極致。
02音樂的輸贏如何界定
效仿女團選秀模式推出的《乘風破浪的姐姐》,主打的是30+女藝人的無限可能性。但就舞臺表演來說,它讓人看到了娛樂化時代,追著市場跑為什麼是趨勢,也是無奈。
在節目第三次公演準備階段,深諳觀眾喜好的姐姐們紛紛選擇了動感的唱跳。而不得已被分到歌劇表演的孟佳組,與音樂總監趙兆爆發了一場值得深思的衝突。
節目中儘管音樂總監趙兆表示:不要觀眾想要什麼就做什麼,多元化的突破才是最大的魅力,極致的表演才是最難和最有價值的。但經歷了票數差距打擊的姐姐們,在對自己的審美和風格產生懷疑的同時,堅持要做更符合大眾審美的演出。因為她們深知:在500名大眾評審中,即使100個人認為這是藝術,那也只有100票。不能取悅多數人的表演,便很難獲得生存空間。
對比來看,也許會更明白在《歌手·當打之年》中,華晨宇為什麼會對袁婭維說出:我很怕你會跟我一樣質疑自己。當突破與努力全被無視,卻還要在不符合大眾審美上飽受抨擊。有幾人還能堅守初心?
在市場化的舞臺上,迎合是贏。但當袁婭維和華晨宇用拉勾的方式約定:不會改變。當硬剛的華晨宇能頂著「上層的壓力」和「大眾的勸降」繼續前行,這樣的認真在音樂的舞臺上,也應該有被認可為贏的資格。
在《樂隊的夏天》的舞臺上,超級樂迷曾感慨:很久沒有靜下心去聽一首歌,很多人根本不給音樂機會。這不是一個好趨勢,當缺乏耐心的大眾去推動音樂市場,誕生更多節奏上的快消品,便註定會讓很多錘鍊品質的音樂人遭受不公正的待遇。
華晨宇現象只是一個縮影,但影響最大的未必是音樂人本身。畢竟部分觀眾對音樂的淘汰不會影響堅守初心的音樂人,而音樂本身卻會淘汰掉不屬於它的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