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無關她們的性格(節目表現出來的),無關年齡,無關裝扮,無關經歷。
個人覺得福祿壽和華晨宇一個路子。華晨宇也是專業科班出身(武漢音樂學院),福祿壽和華晨宇的風格上也有一些類似,同樣都喜歡在歌曲改編裡添加很多東西的歌手。
雖然華晨宇說自己唱搖滾,但總覺得他其實是在搖滾和流行之間搖擺的歌手。福祿壽也有搖擺到流行樂的傾向,你覺得她們有真東西,也可以表達出來,但她們拒絕這樣幹。因為大眾不買小眾音樂的帳。
(現在的主流音樂圈就是這個樣子,流行的才是大家都聽的,這種現象的原罪不在搖滾和其他小眾音樂身上,不可能要求所有人審美水平和風格都一樣。畢竟深情男人薛之謙還能一張張出專輯,你們說對吧。)
福祿壽從一開始的玉珍到少年的改編,都感覺像是在為了迎合大眾樂迷而做的改變,和joyside初賽唱的太空浪子很像。玉珍和少年改編應該在感動中國和春晚上唱,太空浪子在跨年晚會上唱。
但joyside贏在現場(子健說joyside現場唯一一個壓住了舞臺)和school的信仰buff上,而福祿壽則是在外婆和自身經歷的情感buff上。
你說福祿壽有技術嗎?有啊,怎麼沒有,少年那個歌裡面全是,滿的都快溢出來了。
那你說這個歌引起共鳴了嗎?相信絕大多數人沒辦法從節目剪輯的採訪裡強行共情然後感動。如果歌裡是空的,別的說再多都沒用。
為什麼很多人都沒法接受福祿壽在樂夏上的歌呢。
因為現在他們表演的這兩首歌都空有技術、樂器喧賓奪主、看著挺酷、情感缺失而又尬聊情感。一座精美的空中樓閣而已。這兩首歌和深情男人薛之謙的歌類似,但福祿壽至少還有真本事。
但她們也能玩好玩的,比如蘭若度母,那是在疫情期間為了祈禱平安發的歌,歌詞也很簡單,沒什麼似是而非的青春傷痛文學歌詞,甚至還有一段直接就是經文。這首歌沒什麼煽情和自以為是的感動了,就很單純祈求瘟疫退散,簡簡單單但是真誠。
最後,福祿壽少年改編能贏真的是純粹因為他們對上五條人。
五條人能不知道現場樂迷更喜歡一聽就和原曲完全不一樣的大改編?只不過仁科和阿茂有一套自己的理念罷了,人家樂隊不喜歡大改動,更喜歡保留歌曲裡伍佰的精神。上一季痛仰改編王菲不也是這樣嗎,改的多巧啊,樂器也化繁為簡,但觀眾都聽不出來,覺得你這才改了一點點,照樣淘汰你。
多寫一點蘭若度母這樣的歌好嗎,佛教方向真的很適合福祿壽,可能她們本身就很感興趣?而且三胞胎樂隊這個少見設定就已經很有神秘感了。
現在樂夏上表現出來的煽情方向就算了吧。
還有一件事:說不喜歡自己愛豆的人都是對家粉絲,並且罵他們是惡臭飯圈,這種行為本身也挺飯圈的。
沒錯,這句話說的就是部分福祿壽粉絲。
「高端粉絲」當然可以繼續用「樂理至上」的理論來鄙視無法欣賞福祿壽的人,但是這並不能幫助福祿壽破局。真正該怎麼辦還得是人家自己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