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國內擁有博物館最多的城市,沒有之一。
北京的國家一級博物館有13家,全國第一。它們分別是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北京魯迅博物館、中國地質博物館、中國農業博物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中國科學技術館、北京自然博物館、首都博物館、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中國航空博物館和北京天文館。
在這13家一級博物館,特別是綜合類的博物館中,每一家都寶物眾多,尤其是故宮博物院和國家博物館。我這麼說,不是為了湊字數,也不是為了搞出什麼病句,而是自己的真實感受。
這13家博物館中,最吃虧的只怕就要數首都博物館了。雖說它也位於長安街沿線,有極其大氣的建築規模,眾多珍貴的藏品。但也正因為它離故宮博物院和國家博物館太近了,人們往往忽略了它。
我在網上搜了一下,關於首博的內容也與國博不可同日而語。就我而言,寫過國博的稿件百餘篇,而首博只有幾篇。接下來的一段日子,我準備把重心轉移一下,多寫一點首博藏品的文章,由點到面,給大家了解這座北京的城市博物館提供一些幫助。
我策划過一些展覽,用來製作海報、邀請函、門票的作品都是最經典的作品。按著這個思路,我就從首博參觀券上這一件文物開始。
這件藏品就陳列在方廳4層2號「古代瓷器藝術精品展」,名為「珊瑚紅地琺瑯彩花鳥紋瓶」。是清代雍正年間的瓷器,體量並不大,高21.5釐米,口徑3.5釐米,底部直徑8.2釐米。
琺瑯彩瓷是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清宮造辦處琺瑯作在皇宮內製作的一種宮廷御用瓷器,是純粹的藝術欣賞品,體現出濃鬱的皇族氣息。
它的製作不是在一地完成的。先由景德鎮御窯廠燒制素白瓷胎,進呈到皇宮,由清宮造辦處煉製彩料,繪畫題詩和燒造。琺瑯彩瓷耗工費時,彩料大多依賴進口,燒造極其珍秘稀少,總共也只有幾百件,流出宮外的極少。從目前的發現來看,無論是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等處,還是私藏機構,這件瓷器都是一無二的存在。
這件瓶外壁珊瑚紅釉鋪地,均勻光潤,呈色紅中閃黃,色澤美麗。珊瑚紅地上用藍、綠、白、金紅等琺瑯彩料,繪製碧桃花、翠竹、鳥、蜜蜂等紋飾。腹部和頸部共繪兩隻小鳥,一隻棲於竹枝上,另一隻展翅於空中,搖首啼叫,蜜蜂在盛開的桃花間飛舞,一派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景象。該瓶造型線條優美流暢,裝飾及工藝技術等都達到了極高的水平;彩繪講究、造型秀美、紋飾細膩、構圖考究,表現出了雍正時期琺瑯彩發展特點和官窯器物的整體風貌。
欣賞作品,無論是青銅器、瓷器,還是字畫,最好的當然是能戴上白手套捧著看,次一等是到展廳隔著玻璃罩子看,最差的就是看印刷品和電子圖片。雖說我分整體和局部認真地拍了這件作品,但我還是建議大家有機會能到現場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