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網7月20日訊(YMG全媒體記者)近日,記者從煙臺市政府新聞辦獲悉,今年以來,市政府新聞辦圍繞疫情防控、政策解讀、掃黑除惡、儒商大會等重點工作,精心策劃組織,主動設置議題,共舉辦30餘場新聞發布會,40餘個部門單位積極參與、配合聯動、精準發聲,較好地引導了輿論、回應了關切,有力推動了黨務政務信息公開。各級各類媒體共刊播、轉載關於新聞發布會的文字、圖片、視頻等稿件4000餘篇(條),有關新聞發布會關鍵詞的網絡點擊量、瀏覽量、曝光量累計超過7000萬。
精深謀劃布局,下好議題設置「先手棋」
第二屆儒商大會暨青企峰會是今年以來我省在對外開放、招商引資領域舉辦的高規格活動,在煙臺設分會場。為做好大會期間我市的宣傳工作,充分展示煙臺開放、自信、務實、創新的良好形象,煙臺市委宣傳部、市政府新聞辦制定了系統的宣傳方案,並聯合市商務局、市投促中心舉辦了專場會前新聞發布會,全面介紹大會總體情況及煙臺分會場籌備工作進展。因謀劃超前,組織得力,發布及時,儒商大會宣傳工作收到良好成效。
日前,圍繞「2020改革攻堅」這一主題,市政府新聞辦和市委改革辦聯合策劃舉辦了五場「改革攻堅進行時」專題系列新聞發布會,邀請22個部門單位的主要負責同志介紹改革攻堅推進情況,對攻堅目標、攻堅措施及重點解決的問題等事項進行詳細解讀,全面展現了我市聚焦關鍵領域實施重點突破,改革攻堅碩果盈枝之貌,傳遞「後疫情」時期以更大力度深化改革攻堅,以更實舉措提高改革成效的決心和信心。中央、省、市20餘家媒體近50名記者應邀參會,採寫了大量生動鮮活的報導,進一步濃厚了全市改革攻堅氛圍。
精準聚焦發力,唱響中心工作「主題曲」
應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場艱巨戰役,也是一次歷史大考。疫情期間,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為各級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今年2月份,市政府新聞辦聯合20多個部門單位連續舉辦了10餘場疫情防控專題新聞發布會,通報疫情最新疫情動態、最新防控進展、最新政策通知等。在向公眾傳遞最新疫情信息的同時,市政府新聞辦還圍繞重點項目開復工、開學複課、惠民消費、重大活動等主題,聯合相關部門單位舉辦專場新聞發布會,強化政策解讀,加大信息公開力度,積極回應社會關切。一系列新聞發布會向民眾及時發布了市委市政府堅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兩手抓兩手硬、奮力奪取雙勝利的相關舉措,傳遞出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是階段性、暫時性的,不會改變煙臺經濟長期向好基本面的訊息,給民眾吃下了「定心丸」。
據介紹,疫情期間,市政府新聞辦還創新發布形式,全國首創採取「學習強國」+「融媒體中心」在線視頻發布的形式,組織30多個部門單位完成了多場「非接觸式」新聞發布會。人民日報、新華社、大眾日報、山東廣播電視臺等中央、省主流媒體和各類新媒體對此作了宣傳報導,學習強國平臺以《山東煙臺:「學習強國」+「融媒體中心」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創出新形式》為題,面向全國宣傳推廣。
精細統籌協調,共築部門聯動「同心圓」
今年以來,市直40餘個部門單位同向發力,密切配合,既有聯合發布,又有自主發布,既有分管負責人發布,又有主要負責人發布,發布質量持續提升。其中,多部門聯合發布場次達18場,超過發布會總場次的二分之一。涉及學校開學複課、煙臺惠民消費券發放、全市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等多場新聞發布會,每場均組織3—4個部門單位立足各自崗位職能集體發聲,向公眾發布全面權威信息。在全市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新聞發布會上,市委政法委、市紀委監委、市中級人民法院、市檢察院和市公安局五部門聯動,全面通報我市掃黑除惡成果。一場場新聞發布會,架起了黨和政府聯繫群眾的橋梁,也密切了部門間的聯繫與溝通,進一步推動了工作深入紮實開展。
精抓融合創新,打出全媒宣傳「組合拳」
每場發布會,中新社、中國網、鳳凰網、大眾日報、山東廣播電視臺、齊魯晚報、大眾網、中國山東網、魯網、煙臺日報、煙臺廣播電視臺、煙臺晚報、膠東在線、水母網、大小新聞、網信煙臺、煙臺發布、煙臺政府網等20餘家各級各類媒體和平臺的記者和小編踴躍參會,充分運用現場直播、專題專欄、圖表圖解、短視頻、H5、抖音等靈活多樣的報導形式,第一時間對發布會進行密集報導,實現了發布會內容的及時快速傳播。新華社、中國日報、香港經濟日報、香港商報、香港衛視、人民網、中新網、新浪網、環球網等「場外媒體」也積極跟進,同步推出相關報導。「煙臺英文全球傳播平臺」通過「仙境煙臺英文網」和「英文臉書」向海外發聲,進一步擴大了傳播範圍,提升了傳播效果。
精心培育隊伍,錘鍊作風優良「生力軍」
為進一步提升全市例行新聞發布工作制度化、規範化、專業化水平,3月份,市委辦、市政府辦制定印發了《全市例行新聞發布會實施方案》,對全市例行新聞發布會的重點內容、發布頻次、發布流程、隊伍建設提出明確要求,以市政府新聞辦名義印發了《新聞發布會籌備工作提示》,對新聞發布會籌備過程中的具體細節作出了更加明確的規定,對全市111個部門單位和16個縣市區的153名新聞發言人進行了重新調整。
隨著新聞發布制度的逐步完善和新聞發言人隊伍的持續優化,各部門單位參與發布的主動性明顯增強。作為『第一新聞發言人』,主要負責人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參與新聞發布的頻次顯著提升。今年上半年,共組織36個市直部門單位參與發布,其中,22位部門單位的主要負責人25次走進發布廳,就市民關心關注的熱點問題發聲。與此同時,部門自行組織新聞發布會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僅二季度,市教育局、市文化和旅遊局、市中級人民法院、市紅十字會四部門就自行組織舉辦5場新聞發布會,向社會發布中考招生政策、「春之聲」「夏之舞」篇章系列文旅活動、2019年度智慧財產權審判白皮書和十大典型案例、助力疫情防控情況等,政務信息更加陽光透明。
「當前,媒體傳播格局總體上呈現出科技化、智能化、即時化等特徵,我們將按照『全媒發布、科學管理、服務群眾』的原則,利用『報網端微屏』多重平臺,及時發布信息,打造『集群式』發布與『碎片化』發布相統一的發布機制。同時,進一步加強新聞發言人隊伍建設,不斷創新發布形式,努力提升發布質量,為建設製造業強市、海洋經濟大市、宜業宜居宜遊城市和現代化國際濱海城市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市政府新聞辦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