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麗江小涼山水稻4年7破世界紀錄( 趙慶祖 攝)
雲南麗江小涼山水稻4年7破世界紀錄( 趙慶祖 攝)
雲南麗江小涼山水稻4年7破世界紀錄( 趙慶祖 攝)
「4年,7破世界最高海拔水稻高產紀錄,不容易啊!」11月25日,麗江市農科所高級農藝師楊洪一句感慨引起了記者的注意。
「電腦裡種不出水稻,只有下田,才會有收穫!」這就是在寧蒗彝族自治縣永寧鎮,農技人員下好「極量創新」先手棋,接連創造奇蹟的秘密。
永寧高寒稻作區地處滇西北小涼山,海拔2670米,年均氣溫9.9℃。「在小涼山搞產量研究,好比人類攀登珠穆朗瑪峰!」連續下鄉5天和連夜加班的楊洪略顯疲憊,可一談起高產紀錄和水稻種植頓時來了精神。
「我們選育的水稻品種主要是麗粳9號和11號。」盤點4年7破世界紀錄,楊洪如數家珍:2016年,創造了最高海拔地區水稻畝產607.4千克的世界紀錄;2017年,創造了百畝連片種植平均畝產524.55千克的最高紀錄;2018年,創造了百畝連片平均畝產536.46千克、千畝連片平均畝產497.83千克和農戶張文芳種植的田塊畝產達621.2千克3項世界紀錄。
就在不久前,他們又創造了千畝連片示範最高海拔水稻平均畝產502.5千克,農戶王興發種植的田塊畝產達653千克2項世界最高海拔水稻高產新紀錄。
被譽為水稻種植的「世界屋脊」的永寧鎮,是世界高海拔水稻種植典型代表區。高寒水稻精確定量集成栽培技術是他們攻關的核心。楊洪說,「極量創新」就是創新極限的數量,糧食生產必須依靠科技進步。
為了探索最高海拔區水稻高產栽培技術參數,檢驗水稻精確定量栽培技術的適應性,楊洪帶領農技人員與村民制訂了5年攻關方案,目標就是攻克高寒水稻育秧和精確定量栽培關鍵技術。
從所裡到村裡,從村裡到田裡,20多年如一日,楊洪的足跡遍布每一塊示範田,汗水灑在了永寧壩。
「永寧常年種植水稻1.2萬畝,今年創紀錄的品種,比當地水稻平均畝產200多千克高出近2倍。」楊洪說,破紀錄的這些品種,粳稻每千克按3.8元計算,每年可為當地農民增收400多萬元,這也體現了科技成果轉化為經濟效益的潛力。
「選擇了農業,就要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楊洪說,農技人員要學習袁隆平精神,把辦公室搬到田間地頭,根扎基層,堅守初心,踏實苦幹,一心為促進農業科技創新和農民增收作貢獻。
在近兩年的測產驗收意見上,記者看到專家組驗收意見:「這是我國高寒粳稻育種和栽培技術取得的一個重大突破。麗粳9號的推廣應用,將有力助推高寒稻區農民增產增收、脫貧致富。」(中國日報雲南記者站)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