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科技成果轉化「先手棋」——中煤集團石煤機公司依託技術創新...

2020-12-16 央廣網

【落實「六穩」「六保」一線見聞】

光明日報記者 溫源 光明日報通訊員 楊穎敏

初冬時節,在河北石家莊,中煤集團石家莊煤礦機械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石煤機公司」)大型綜合產品試驗場一派繁忙景象:多種新型純電動環衛車正在加緊調試,國產新型大功率單軌吊車在實驗場上往返試驗,20層樓高的新型深層石油鑽機鑽塔高高聳立……這些即將交付的新產品,正是石煤機公司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現科技成果有效轉化的一個側影。

抱殘守缺沒有出路,守正創新才是生存發展之道。「十三五」以來,石煤機公司不斷加大產品研發力度,2019年研發新產品達56項,轉型升級和產品創新步伐加快。

「試驗場上正在進行測試的新型純電動環衛車包括電動洗掃車、灑水車、抑塵車等8種型號,目前該批電動環衛車已經被省內旅遊城市訂購,很快將成為提升景區衛生水平的得力助手。」石煤機公司環衛車研究所所長王可向記者介紹。

創新的車輪帶動了石煤機的持續發展。大功率單軌吊車比肩進口,窄機身「健美型」掘進機下線,系列新型繩牽引卡軌車獲得安標證書……「石煤」品牌在礦山企業和機械行業的知名度日益提升。「大功率單軌吊車是我們2020年開發的新產品,投放市場後因其可完全替代進口而成為國內各大局礦的『搶手貨』,也是公司目前最亮眼的經濟增長點。」石煤機公司煤機專用設備銷售部部長張鋒濤告訴記者。

鑽探裝備是石煤機公司的「拳頭」產品,也為我國地質勘探行業作出了不小貢獻。近年來,石煤機鑽探分公司不斷向定製化創新、精準創新的方向升級換代。「今年專門為安徽煤田地質局『訂單式』研發了新型石油鑽機,鑽機鑽深5000米,從鑽機底座到鑽塔頂端近60米,可以解決很多過去石油鑽探無法解決的難題。」石煤機鑽探分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自主創新是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石煤機公司近年來依靠自主創新成為煤機裝備、鑽探裝備及專用車的專業生產製造企業。各板塊產品推陳出新,不僅提升了企業競爭力,填補了國內外或行業空白,也為推動行業產業鏈現代化、構建新發展格局發揮了應有的作用。」石煤機公司總經理劉偉表示。今年以來,石煤機公司面向市場搞研發,緊貼用戶需求進行產品創新,截至10月底,公司已經完成新產品設計38項,完成樣機試製19項,產品改進、改造23項,申請國家專利4項。

此外,石煤機還不斷加大智能化、自動化機械研發力度。「今年的重頭戲是新產品工業性試驗和技術服務。」石煤機公司總工程師劉福新表示,「十四五」時期,石煤機將瞄準智能、環保、高效、安全等機械裝備領域的市場需求,服務國內大循環,走好科技成果轉化的「先手棋」,使其成為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

《光明日報》( 2020年12月01日 10版)

相關焦點

  • 堅定下好創新「先手棋」 打造世界一流綜合性創新平臺
    」中國科大先研院功能膜研究團隊負責人說,從2009年至今團隊開展雙極膜製備和應用技術開發,突破國外雙極膜技術壟斷,開發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性能雙極膜材料製備工藝,建成雙極膜中試生產線,膜產品性能指標達到國際旗艦產品水平。相關專利技術目前正評估以無形資產作價入股成立公司實施成果轉化。
  • 熱烈祝賀中煤集團榮獲2020年「中國技術創業協會科技創業貢獻獎」
    近日,中國技術創業協會公示了2020年度「中國技術創業協會科技創業貢獻獎」獲獎名單,山東中煤工礦物資集團有限公司憑藉在科技創新創業領域的突出成就順利入選,被評為2020年「中國技術創業協會科技創業貢獻獎」。
  • 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讓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支撐電網...
    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讓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支撐電網發展的生產力徐昊亮 張?「塔基的腐蝕主要在地表附近,可以做2米的防腐層。」「這裡的土質是中強腐蝕,還要考慮減少工作機械的來回操作。如果是預製,要考慮運輸成本。」
  • 國家電網公司科技創新大會反響熱烈
    作為一名基層創新工作者,我繼續潛心鑽研、矢志創新創造,加強核心技術的研究攻關,掌握主動權,儲備硬實力;立足崗位加強成果的落地、轉化,取得一批應用範圍廣、市場前景好的創新成果,更好地解決一線生產難題;以勞模工作室為平臺,持續推進高技能人才培養,形成梯次分明的優質團隊,為科技創新工作夯實基礎。
  • 「技術懸賞」讓科技更好地擁抱市場
    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佔領先機、贏得優勢。中小企業自身科研實力不足,面臨技術難題無法解決的困境;另一方面,一些科研機構的科研人員和科研成果無法走向市場,在科技創新中無法發揮出重要作用與價值。
  • 話科技創新 促成果轉化 ——記省科學院院長童孟進 省轉化中心主任...
    6月10日下午,河南省科學院院長童孟進、河南省中科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主任吳四發一行蒞臨多氟多、氟基科技調研座談,旨在深入了解氟基功能新材料創新中心的運營情況,搭建創新服務平臺,促進成果轉移轉化。陪同領導有:市政府副市長王付舉、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王立謙、市科技局二級調研員常飛、中站區副區長杜洪波、省中科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焦作分中心主任李思華。
  • 中煤集團黨委關於巡視整改情況的通報
    適時組織有關人員赴有關先進企業開展對標學習、實地考察,取長補短,改進推動科技創新工作。二是大力營造「崇尚創新、全員創新、主動創新」的濃厚氛圍。制定《「中煤工匠」評選暫行辦法》,開展科技進步獎、五小科技獎、生產一線技術創新標兵、優秀職工創新工作室、中煤工匠獎、青年科技獎、優秀科技創新團隊獎等獎項評選。
  • 三方協同合作 武漢高校8項科技轉化成果順利落地
    通過三方協同合作,華夏理工學院的8項科技轉化成果順利落地,現場籤約總金額2087萬元。  當天,由武漢市科學技術局、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局主辦,東湖大學科技園、武漢華夏理工學院協辦,海聚科技投資有限公司承辦的「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系列活動·武漢華夏理工學院專場」成功舉辦。
  • 廣東科技成果轉化改革路徑:高校創新精神對接產業需求
    1月8日舉行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6所廣東高校貢獻了16個項目,涉及生物科技、新材料等多個技術領域。如何促進高校研發能力對接產業需求,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是幾年來廣東「創新驅動」政策設計的主要命題。稍早前出臺的廣東省2016年「1號文」中提出,建成若干所高水平理工科大學和一批高水平理工類學科,探索對接創新需求的「高校+研究院+企業」合作模式。
  • 「十抓十促」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之科技創新
    4月29日,湖北大禹電氣科技公司員工安裝新研發的高壓變頻器。大禹電氣2009年成立湖北省首家民營企業院士工作站,累計研發新技術、新成果41項。科技創新,讓大禹電氣成長為全省「隱形冠軍」「科技小巨人」。
  • 廣東高校科技創新能力榜單出爐,科技成果轉化實現加速度
    《報告》全面、系統對廣東省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整體情況進行了分析,重點評價體制機制活力、科技創新資源、科技創新網絡、科技創新成效和創新創業人才等因素,並制定廣東高校創新能力榜單,引導科研評價的質量和貢獻導向,響應國家"破五唯"改革,摸清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癥結,提出政策性措施,助力探索建立科學的高校科技成果轉化評價體系,進一步推動高校科技服務社會發展。
  • 上海市科學技術獎揭曉,兩位科技功臣的轉化平臺和科技成果落地徐匯...
    其中,,田禾院士牽頭組建的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經我區推薦獲得張江重點項目市區兩級資助後,再次獲得市科技重大專項立項;陳亞珠院士團隊的相控型聚焦超聲多模式治療技術、基於冠脈造影的QFR(無導絲FFR系統)等科技成果在徐匯成功轉化落地並獲得支持,與上海沈德醫療器械科技有限公司、博動醫學影像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分別開展產學研合作,成為區域科技成果轉化的典型案例。
  • 2020年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對接大會在佛山舉辦
    作為此次大會的主要承辦單位,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中心成立兩年來,依託國內外高校科技創新力量,做實做活創新體制機制,組建技術經理人專業團隊開展實地調研,摸清地方產業需求,以高校科技成果百億創投聯盟為抓手,促成一批高校科研成果落地轉化,為企業解決技術難題超百項,直接轉化落地金額超2億元,聚集高端智力賦能科技成果高質量轉化。
  • 蓋亞中南環保成為首批「江西省生態環境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示範...
    12月4日上午,首批「江西省生態環境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示範基地」授牌儀式在省生態環境廳舉行。江西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羅小璋親臨會議並為首批四家企業授牌,江西省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院長劉足根主持授牌儀式。
  • 眾籌式創新平臺 讓成果轉化中的堵點通了
    為了擺脫長期以來國外公司對這項技術的封鎖和壟斷,更好地適應我國軌道交通的高速發展,半固態所主動承接該項技術的研發和生產任務。 科研需要「硬功夫」,轉化應用也需要「硬成果」。「國內的門鎖體產品與國外產品差距主要是體現在材料與鑄造工藝兩方面。」
  • 西安:「科技大市場」催化科技成果轉化
    新華網陝西頻道6月3日電(記者藺娟、陳鋼)「科技強、經濟弱」曾困擾西安的發展。近年,西安市通過「科技大市場」統籌科技資源、創新市場化服務、推進成果轉化,促進了科教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    科技資源共享    「通過科技大市場的共享平臺,我們在家門口找到了檢測設備,每年為公司節省檢測成本上百萬元。」
  • 科技成果項目籤約3600萬!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活動天使翼專場圓滿舉行
    11月18日下午,2020年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系列活動硬科技專場活動在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會議廳圓滿舉行。本次活動由武漢市科學技術局、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局主辦,東湖高新區科技創新和新經濟發展局支持,天使翼(武漢)科技創業發展有限公司承辦,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中國光谷)、武漢發明協會、武漢光谷創客空間、武漢鷹諾特技術經紀有限公司、翼天使(湖北)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圖易(武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武漢掌中雲遊眾創空間管理有限公司等協辦。
  • 青科大「三個堅持」破除科技成果轉化體制機制障礙
    學校獲批山東省首家「高校科研體制改革試點」單位,連續兩次被評為「省產學研合作創新突出貢獻高校」,通過科研成果轉化或提供核心技術而上市的公司達到了7家。2020年,青科大獲批教育部第二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是獲批的3所非部屬高校之一,也是山東省唯一入選高校。在《2020中國高校專利轉讓排行榜》中,青科大實現轉化244件,居全國第57位、省屬高校第1位。
  • 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系列活動走進民營企業 園區、高校、企業將在...
    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系列活動·鬥魚專場由武漢市科學技術局、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局主辦, 武漢鬥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武漢東湖高新區大學科技園有限公司協辦,武漢海聚科技投資有限公司承辦。武漢東湖高新區大學科技園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系列活動自2017年舉辦以來,專場多以行業領域或高校劃分,例如「網際網路+專場」「人工智慧專場」「華夏理工學院專場」等,走進鬥魚這樣的民營企業比較少見。該負責人說,這一方面體現了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系列活動關注面廣,一方面也體現了直播領域熱度居高不下。
  • 打通科技創新轉化「最後一公裡」!寶山區與臨港集團籤署深化合作協議
    打通科技創新轉化「最後一公裡」!寶山科創中心主陣地建設面臨重大發展機遇,也是臨港集團發展的重大機遇。臨港集團將發揮集團跨區域布局、全產品鏈和統籌管理優勢,強化重大戰略性項目導入;發揮「基金+基地+服務」招投聯動綜合優勢,聚焦人工智慧、數位技術、金融科技等重點領域,努力打造前沿產業發展高地;發揮環上大優勢,努力打通科技創新轉化「最後一公裡」,成為環上大科技創新成果轉化高地;打造職住平衡、宜居宜業、產城融合發展的高品質生活高地。